精选文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抗疫中的重大意义与实践指向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球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双重语境及其逻辑生成

  摘 要:马克思曾在否定的意义上界说意识形态,但秉持马克思的基本精神,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要从虚假性和观念性双重语境出发。虚 …

地方党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与路径

地方党史里积淀了很多值得总结、发扬和借鉴的宝贵精神财富。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深刻指出:“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

基于易班平台的“四史”教育路径创新

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从哲学的实践到实践的哲学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认为由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又名《论历史唯物主义》)提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理工类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析

理工科院校是以理科和工科为核心学科,以培养自然、科学、科技人才为使命的院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论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进路

“课程思政”是指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掘和融入思政元素、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思政育人的目的,最终培养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共产党宣言》中阶级斗争思想的中国化阐释与运用

习近平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一文中指出,《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一经问世,就在实践上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重塑教育文明 引领教育发展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一系列教育新规的出台总能掀起社会波澜,也不可避免地引发教师群体的牢骚满腹。

将“人”写满未来的教育篇章

《现代汉语词典》中,“未来”被解释为“就要到来的”“现在以后的时间”“将来的光景”。这样的释义,只关注了时间的自由延展,忽略了人类为了“将来的光景”而在过去与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