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引领:区域教研基地的梅江路径

“三生”引领:区域教研基地的梅江路径

  丘广辉,梅州市梅江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中学政治正高级教师,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嘉应学院客座教授;连续三届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广东省特级教师”。

  建设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有利于深化教研机制创新,推动教研体系建设,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和育人方式变革,全面加快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研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梅州市梅江区于2021年成功申报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近年来积极探索,走出了自己的教研特色路。围绕区域教研基地建设路径话题,本刊记者专访了梅江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丘广辉。

  《广东教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研支撑。梅江区教研基地的建设定位和目标是什么?

  丘广辉:梅江区教研基地于2021年获得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立项。我们的定位是均衡中发展、发展中示范。这意味着,我们要通过区域教研、学校挂钩和专家指导等方式,帮助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在发展中得到引领,成为优质学校。同时,我们也希望原本优质的学校能够成为示范引领其他学校的榜样。

  作为省级教研基地,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品质教研”,重点在于提供指导、服务、搭建平台和引领发展。我们以教研帮扶、素质教育和品质课堂为核心,提供四种服务: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服务教育管理决策。

  在教研体系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形成一个教育教研共同体,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并持续提供教研帮扶工作等。我们积极探索“三生”区域教研基地建设路径,最大限度调动区域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区域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促进教育教学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梅江区教研工作水平。

“三生”引领:区域教研基地的梅江路径

  《广东教育》:“三生”区域教研基地建设路径,具体是指什么?

  丘广辉:“三生”指内生、外生和创生三个路径。

  内生路径是梅江区教研基地倡导的“六有研修文化”。这是一种内生的发展模式,通过实践和研究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作为研究的根本,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

  外生路径指梅江区教研基地建立的“四方协同”教研协作机制和“三级联动”教师专业发展协同机制。通过与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和教育网络公司等合作,提高教师队伍能力和教研水平。

  创生路径是梅江区教研基地运用的沉浸式、主题式、片区式、联盟式和追踪式五种特色教研模式。通过深入学校、解决教学问题、跨学科合作、联校教研和教研追踪等方式,推动教研活动创新和教师专业发展。

“三生”引领:区域教研基地的梅江路径

  《广东教育》:您刚才提到“六有研修文化”,请展开介绍一下。

  丘广辉:梅江区教研基地以“六有研修文化”引领基地走内涵发展之路。“六有”是指教研要有根、有用、有度、有人、有别、有格。基于此,“六有研修文化”主要体现在:

  一是教研有根。我们强调要发挥校本研究的作用,让教师找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可研究的问题,引导教师用研究的态度和眼光看待实践,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当作研究来做,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系统、深入、持续的观察和思考,把教室当作观察室和研究室,让教师享受工作加研究的双重乐趣。

  二是教研有用。有针对性的教研才是有深度的教研,解决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高质量的实践研究。比如,我们要做追踪式教研时,第一阶段做到:集体备课交流—现场授课—课后测评—团队评课—教研员作基于数据的分析和指导。第二阶段做到:平行班授课—课后测评—团队反思和评课—研修总结。通过精准把脉,促进区域教研的良性发展。

  三是教研有度。我们坚持做有温度、有高度的区域教研,建立四种教研机制。(1)混合教研机制。我们经常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形成教研优势互补;借助技术手段,用好信息大数据,设计与开展精细的混合教研活动。(2)分层教研机制。我们根据区域内学校的差异建立区域分层教研机制,开展全方位的“服务”工作,为不同学校服务,为不同需求的教师服务,为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服务。(3)跨学科教研机制。学科间以新课程“综合性”“开放性”的理念,共同探讨跨学科主题,设计教研活动,指导一线教师实施跨学科教学。(4)项目化教研机制。我们以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设计一个项目,并围绕项目开展一系列主题教研活动,促进项目问题解决。例如,“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与评价”的语文学科教研项目,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分工合作,真正成为研究的主动者、参与者、创造者。

  四是教研有人。即教研要关注与满足教师需求。我们通过调研会、座谈会、个人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主动了解教师最普遍、最困惑和最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找准“真问题”,了解“真内需”,充分发挥教研的专业引领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学习借鉴KTZD范式(分析课堂语言与行为,聚焦教师教学关键事件)、LICC范式(多视角观察和记录课堂现象)、LOCA范式(用故事叙述方式,聚焦学生学习关键事件)三种课堂观察范式,对教研共同体、问题域和实施路径三个要素进行深度研究,合理搭配,探索新的区域教研范式。

  五是教研有别。我们充分利用华南师范大学、嘉应学院等高等院校资源,开发教育文化资源,研究和搭建校园特色文化平台,建构校园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一校一品”的办学特色和多元融合的教育发展格局。

  六是教研有格。我们深知,区域教研既要重视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的研究分析,又要重视与核心素养匹配的课程资源建设,关注“教、学、评、育”四个维度,引领教师成为精准的“课程设计师”;既重视研究“教”,又重视研究“学”,引领教师成为“教学生学”的“学习设计师”;既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科学评价,又重视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引领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激励师”;既重视用学科育智,更重视用学科育人,引领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灵魂工程师”。

“三生”引领:区域教研基地的梅江路径

  《广东教育》:通过“三生”路径,梅江区教研基地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

  丘广辉:目前,我们正致力于打造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勇于创新和探索,走适合本地区教育发展之路。通过3年的“三生”区域教研基地建设路径的摸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沉浸式教研、主题式教研、片区式教研、联盟式教研和追踪式教研五个特色模式。沉浸式教研模式着重教研员深入学校进行观察和研究,通过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解决教学中的普遍性问题。主题式教研模式则以具体教学问题为主题,以课例为载体进行研讨。片区式教研模式则将学校划分为片区,建立片区教研联盟,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协作。联盟式教研模式通过联校教研促进资源共享和教研成果的传播。追踪式教研模式是跨校进行的活动,通过观摩、评课和研讨等方式,让教师共同探索教学的改进之路。

  以追踪式教研模式为例,该模式跨校进行,教研员与各校骨干教师集中在一间学校开展为期两周的追踪教研活动。通过追踪教研,进行检验数据的对比,从而坚定“向课堂要质量”的信心。

  《广东教育》:梅江区教研基地未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丘广辉:这三年的教研基地建设,我们勇于创新和探索,初步走出了一条适合梅江教育发展之路。为了将这条路建设得更宽更长更好,今年,我区又成功申报了新一周期的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我们将继续用好教研这个教育发展助推器,为梅江教研基地提质强师。大力开展 “请回来、走出去”各类培训学习,提升教研员专业技能,扩大教育视野,努力缩小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教育教学差距。全方位开展区域内和跨区域交流学习活动,构建梅江区“教研联盟”“分层分类教研协作组”“参与式主题教研活动”等教研新模式,激发内在潜能与动力。努力提供教师及数据互联互通服务、云端一体化智慧云教学服务等互联互通协同服务体系,整合嘉应大学、名师工作室、梅江区优秀教师、希沃平台支撑中心等资源,开展多途径协作培训新模式,尽心打造多方参与、协同创新的梅江教改新生态,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