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情成就教育梦——廉江市廉江中学校长张旭访谈录

以教育情成就教育梦——廉江市廉江中学校长张旭访谈录
 

  张旭,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及湛江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现为廉江市人大常委、廉江中学校长。2002年,张旭就任廉江市石城中学校长,一年后就把这所处境艰难的镇级中学改造为文体见长的廉江市第五中学,使该校走上发展的快车道。2008年,张旭被廉江市委委以筹建廉江市第一中学的重任,用教育者的情怀,仅用八个月就把一座荒山野岭建成一座富有文化气息的现代化特色学校,并且以研究者的眼光创立“仁德教育”理论,构筑廉江一中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2018年9月,张旭以教育家追求卓越的精神接力一所百年老校——廉江中学,致力于让美好的教育梦想照进厚重的百年老校。
 

  《广东教育》:在您的教育教学经历中,哪些是您最值得珍视的?

  张 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在实践中深入探索和不断创新。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最珍视的是刚入职的那段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经历,抱定“先出丑,后出众,再出色”思想,促进自我专业成长。其实,无论是哪种职业哪个人,刚开始都是没经验、零基础,所以,要想成长与成功,自己首先要有一颗上进的心,如果不思进取,那么谁也帮不到你。

  我刚毕业回到石城中学工作时,真是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没有任何教学经验,是在同事前“藏拙”还是在名师前“出丑”呢?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明白,只有敢于“出丑”才能臻于至善,要在教学上有更好的突破,“出丑”的最佳方式就是上公开课。当时学校只要有公开课任务,我就会主动承接下来,并虚心接受其他教师的点评和专家的指点,找到自身的不足,在反思中进取。正是一次次的“出丑”,让我驾驭课堂越来越得心应手,教学效果越来越突出,很快就获得了“廉江市教坛新秀”的称号。

  《广东教育》:廉江五中曾经是一所处境艰难的学校,请问您是如何让这所处境艰难的学校焕发活力的?

  张 旭:2002年7月,上级任命我为石城中学校长。当时学校处于办学最艰难的时期,升学率较低,招生压力大。穷则思变,上任之初,我认真思考学校教育出路,大力推动教学改革,向管理要质量,在短短的两年间取得显著成效。

  首先是更改学校名称。校名是一个学校的“标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石城中学要发展必须有更高定位。几经思索,我毅然决定把石城中学改名为廉江市第五中学。说来容易做来难,在落实改名事宜过程中,遇到一些波折,我迎难而上,奔走呼吁,竭力争取上级支持,终于成功地把石城中学改名为廉江市第五中学。更名之后,学校焕发活力,为往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是开展绿色行动。新校名理应有新发展,我结合校园实际,大胆地提出“绿色工程计划”,致力打造“绿色五中”,实现由净化、绿化、美化校园到净化、美化心灵的育人过程,力求建设一个设备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多样、人文意识浓厚的示范性中学。有了明确的办学思路,我把大量时间、精力放在美化校园环境上,以“绿色行动”为载体,建章立制促使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大力倡导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爱我母校,做优秀学生(教师)”的主题教育活动,并且成立了“春雨基金”,发动全校师生捐献爱心,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绿色行动就是美德行动,就是爱心行动。

  第三是强化管理。更名后的廉江五中,站得更高,也要做得更好。廉江市发展高中教育任重而道远,我觉得廉江五中应该主动承担教育责任,于是提出了“巩固提高初中,大力发展高中”的办学思路。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学校管理方面,我做到以身作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行严爱结合的管理措施。我带头承担主科课程的教学工作,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每月开展一次教学检查、每月组织一次学生座谈会、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公开周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质量抽查活动等。推行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奖励制度,为教师制定公平合理的竞争体制,摆正教学心态,调动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是改变方向。由于历史原因,廉江五中生源基础较差,我决定立足实际,因势利导,以美术、舞蹈、音乐为突破口,助推学校转型发展。为此,我们建设了两个舞蹈室和三个美术室,引导学生学习艺术类课程,实施“学生在专业上报考美术,学校在经济上支持学生”的优惠政策。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改变方向后的第一年,学校高考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本科人数从寥寥几人增加到几十人,成绩是对学校转型的最大肯定。由此,廉江五中的艺术特色得以确立并蓬勃发展。

以教育情成就教育梦——廉江市廉江中学校长张旭访谈录

  《广东教育》:廉江一中是一所新创办学校,请问您是如何把它办成一所极具特色的学校的?

  张 旭:廉江一中作为一所新办学校,没有历史的沉淀和积累,就犹如一张白纸。如何描画出浓墨重彩的教育画卷呢?我根据社会形势和生源实际,在实践探索中提出“仁德教育”理念,从德育范式、校园文化、教学创新三方面进行办学实践引领。

  一是加强德育建设。主要围绕“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十大主题开展德育活动,每年落实做好“四个节”:春季读书节、夏季感恩节、秋季敬师节、冬季科技文化艺术节。提出“四个三”的文化构建,培养学生“三拜”“三读”“三多”“三无”习惯:“三拜”指一拜孔子学礼仪、二拜孔子学做人、三拜孔子学读书;“三读”指熟读一百句经典名言、背读一百首经典古诗、精读一百篇经典古文;“三多”指多问好、多微笑、多行礼,引导学生明理知礼;“三无”指地面无垃圾、餐桌无剩饭、内务无杂乱。加强德育建设后,校园环境优美干净,学生自觉排队打饭,宿舍内务整齐,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德育的阵地。

  二是传播传统文化。在廉江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创建论语广场,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底色。在广场正中矗立着孔子雕像,两侧有十根石柱,前面两根为龙腾柱,后面八根分别雕刻了孔子的名言名句,广场右边设置了一条文化长廊,精选《论语》经典名句,刻录在论语广场的石柱上,营造一种浓厚的儒雅文化氛围,让学生以经典为伴,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心灵,感悟和传播孔子的思想精髓,体现“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的魅力,明白“诵经尊礼学做人,知书达礼成大业”的道理。

  三是创新教学模式。廉江一中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团活动计划,创办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要求学生“每人每天阳光锻炼一小时,每人参加一个社团,每人学习一门艺术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彰显学校特色文化。学校先后成立了合唱团、科技协会、足球队、舞蹈队等34个学生社团,把社团活动纳入课程体系,规定每周二下午的第三节课开展全校社团活动,全面普及实施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主观能动性。通过生生间互动、互补、互助,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师团队方面,我强调打造一支研究型的教育团队,通过以小团队建设促大团队发展,面向全体教师,尊重教师差异,夯实教研基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以教育情成就教育梦——廉江市廉江中学校长张旭访谈录

  《广东教育》:面对新环境,避免不了新问题的出现,您到廉江中学的这段时间遇到了什么问题?您的应对策略是什么?

  张 旭:廉江中学不同于新建的廉江一中。廉江中学是百年名校,底蕴深厚,英才辈出,但是作为百年老校,也存在着设备设施陈旧、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等不容回避、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棘手问题。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廉江中学的发展,对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寄予厚望,对学校的办学目标提出明确要求。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振兴一所百年老校,我觉得重新厘清办学方向极为重要。通过调研,我明确了廉江中学“办高品质学校、育高素质人才”的“两高”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廉江中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借鉴我在廉江一中提出的“仁德教育”实践思路,我确立了以“仁德为本、传承创新、多元发展”的办学思路,积极推动廉江中学以仁德为本,大力传承创新优秀历史文化,实行全员德育、全程德育、全境德育。以“仁德教育”理念为引领,推行“五个一”工程——精读一部经典著作、参加一个社团活动、擅长一门艺术特长、专于一项体育项目、写好一手靓字;极力打造“五个校园”——文化校园、文明校园、智慧校园、艺术校园、幸福校园。从不同方面建设校园特色,积极培养体质强、素质高、品质优的现代化人才,构建一个富有人文内涵、文化品味的校园。

  《广东教育》:“仁德教育”,堪称您教育理念的集大成,请问您是如何把仁德教育理念与具体办学理念相融合的?

  张 旭:“仁德教育”是一种以现代化视域为基点,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因此,无论在廉江一中还是在廉江中学的办学实践中,我都坚持以“仁德”为核心,以仁立德、以仁润德、以仁养德,切实把“德”放在首位。

  在廉江一中实践“仁德教育”范式时,我致力于如何把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成效,通过以传统经典文化、大型节日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实践载体,进行“仁德教育”实践研究,建构了“仁师”“仁生”“仁教”“仁学”四维体系,推动“慈、爱、和、美”成为仁德课堂的核心德育元素。我们还围绕校园文化的构建与生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教师成长的助力与提升等“仁德教育”系统领域,拓宽了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社团育人这三条育人路径。

  在廉江中学融入“仁德教育”范式时,我基于廉江中学这一百年老校的历史文化底蕴,自觉把“仁德教育”理念与学校历史文化结合起来考虑,确立了以“仁德为本”的办学思路,通过以德立校、以德修身把百年老校的历史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专注于学生多元发展,努力培养体质强、素质高、品质优的现代化人才。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