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2021年,东莞GDP过万亿、人口超千万,成为全国第15座“双万”城市。站上“双万”新起点,千万人口与城市共生共荣。同样是2021年,东莞市入选普通高中“双新”省级示范区。为了满足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期盼,东莞持续推动普通高中“双特色”优质发展,形成了一批东莞成果、东莞经验。

  普通高中“双特色”建设,指特色项目、特色学校建设。据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杜润江介绍,依托“双新”省级示范区,他们有三个建设举措:“一是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扩大普通高中优质资源供给。至2025年,力争新增普通高中公办学位3万个。二是引导普通高中从分层转向分类发展。至2025年,力争创建普通高中特色学校20所、双特色项目100项,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教育资源进一步覆盖,‘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办学模式更加鲜明。三是大力推进普通高中‘双新’实施省级市级示范校创建。推进课程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选课走班管理、智慧教育、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等。”

东莞: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一、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

  2022年10月,东莞市召开普通高中“双新”省级示范区建设推进会。东莞市副市长黎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东莞市教育局局长叶淦奎对省级示范区建设工作作了部署。会议提出,从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联动、示范引领、教研指导、机制保障等五大举措着手,把“双新”示范区和市级示范校建设工作,作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和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推动全市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

  “行政—教研—科研—学校”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是东莞行之有效的机制,由行政牵头、教研支撑、科研引领,学校实施,保障示范区工作稳步推进、落实到位。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严考全说:“教研室成立了示范区工作项目组,组建专门团队,负责具体事项的组织和推进。建立健全示范区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开展每月1期的展示交流研讨活动,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反馈情况,总结经验。”

  “双新引领,双翼助力”,是东莞市教育局对新时期教育的思考。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柴松方介绍:“‘双翼’指2020年8月东莞市入选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同年12月,入选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加上2021年入选‘双新’省级示范区,形成了‘三区’共建共融共享、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局面。‘双新’为引领,并由此带动初中、小学高质量发展。”

  为加强示范引领,2022年6月,东莞遴选了东莞市第一中学等10所“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市级示范校”。指导示范校认真研制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构建“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加强校本教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及时总结实践探索成果,发挥辐射引领和先行示范作用。目前10所市级示范校经过培育,已有9所成功获评省级示范校。

  如此,持续推动,久久为功,实现顶层变革和优化。

东莞: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二、加强教研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

  教研工作是“双新”示范区建设强有力的专业支撑。东莞结合区域教育教学实际,配齐配足配强教研员,建设一支由教研员领衔、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指导团。同时,建立健全教研员全员培训制度和3年一周期教研能力提升研修机制,将教研队伍专项培训列入“莞邑良师”行动计划,并依托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创设的“南方教研大讲堂”“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构建、完善以专项研修和课标、教材研修为主的培训内容体系。

  作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东莞积极学习借鉴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国家级教学成果,结合东莞教育教学实际,推进教研课程化建设,聚焦教师课程观念不强、课程设计能力弱的问题,研制一套符合东莞教育教学实际又适合教师发展的区域学科教研课程,打造富有东莞特色的普通高中教研课程体系。

  目前,东莞已从课程观念、课程知识、课程设计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涵盖公共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区域学科教研课程。东莞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樊晓欣说:“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习惯以单篇课文为单位组织教学,在一线教学中,从精讲细析的单篇教学向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转型遇到很大困难。市教育局教研室开发的‘单元视野下的高中语文单篇任务型教学’‘高中语文微专题教学’‘基于学科大观念的高中语文单元学习设计’等教研课程,给老师们提供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脚手架’,让‘双新’在一线教学中落地变得更加容易。”

  教研,既需要区域性谋划,全面支撑区域教育发展,也需要校本化实践,整体提升学校育人质量。省级“双新”示范校东莞中学,提出“高质量发展‘1+1+8’行动计划”,从党的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卓越师资、“三生”德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迭代、品质课堂、体育素养提升、技术赋能、评价增效10个方面,擘画学校高质量发展大计。学校还依托“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清华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大学-中学衔接培养基地”等基地建设,发挥“大学-中学”衔接培养作用,开发、完善“初级课程-中级课程-思维能力拓展课程-竞赛冲刺集训”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师资团队,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三、深化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品质课堂”行动

  “高效课堂”和“莞式慕课”是东莞教育重要的教学改革成果。为将“双新”真正、有效地落实到课堂上、落实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上,东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有教无类、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突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突出提升教师素养、突出多元评价,推进“品质课堂”教学变革。

  “双新”背景下普通高中的“品质课堂”,让师生享受到过程精彩和成长幸福,积极倡导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推进课程标准转化落地,全面提高教学的综合育人价值。同时,东莞大力建设“品质课堂”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探索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双师教学”“翻转课堂”“泛在学习”“游戏化”等教学方式,引导教师灵活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课堂教学。

  为帮助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益和品质,东莞开展“品质课堂”理念专题研训——面向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分管教学副主任及校长(园长)开展“品质课堂”领导力研训,面向全市教研员开展“品质课堂”教研理念专题研训,面向全市教师开展“品质课堂”教学理念专题研训。组织“品质课堂”教学能力大赛,根据年龄分潜力组(30岁以下)、活力组(30~39岁)、实力组(40~49岁)、魅力组(50岁以上)4个组别,推动各年龄段教师全面参与,提高活动覆盖面,发挥获奖教师辐射示范作用,将“品质课堂”真正转化为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东莞: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四、建设特色优质高中,推动育人方式变革

  创客中心、笃行科学院、航空航天实验室、模拟飞行室、机器人、AI实验室,展览室、科普走廊……走在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能感受到浓厚的科技氛围。十年办学过程中,学校逐步形成了机器人、模拟飞行、航空航天等特色项目。围绕“建设科创高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中心任务,学校的“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实现从一般普通高中向科创特色高中的转变,从现代学校向未来学校的转变。由此,计划建设科创课程体系,建立以国赛为导向、省赛市赛为主体、校级赛事为基础的三级竞赛体系,建立专兼结合、一专多能的指导教师队伍,建立智慧校园、科技场馆、见习基地的科创基地体系。

  作为东莞市“双新”示范校,东莞七中的转变,是“双特色”优质发展行动的一个缩影。按照“特色项目课程、特色课程群、特色课程体系”推进思路,东莞市积极培育人文、数理、科技、艺术、体育等不同办学特色的普通高中,逐步形成区域内普通高中学校布局相对合理、各具特色,有效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办学局面。

  “一核双师三层四异”的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模式,已在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实施了一个学期,高一级22个班、高二级26个班,被分为求真班、务实班、笃学班三个层次,教师开展分层备课、分层评价、分层周测,更好地关注学生差异,发展每位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行一段时间后,学生数学学习的需求得到满足,主动性提高,学习动力增强,进步较明显。数学科组还开发了初高中衔接慕课和重难点慕课《数说新语》,吸引了1000多名学生报名学习。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副校长杨碧玉说:“我校确立了基础德育、行动德育和创意德育等三大德育课程体系,并持续开发五大板块校本课程,每学期有过百门校本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教师自主开发,社会共建,已形成30多个品牌社团;还有一大批高阶课程,为学生的发展赋能。在创建‘学术高中’的过程中,我们提出‘研课一体’,要求每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需完成三个小课题研究。”为了打造特色高中,他们还将继续加强数理与信息学、“松湖之韵”合唱、模拟法庭、天文竞赛、校园观鸟、网球、足球与定向越野等特色项目建设。

  到2025年,东莞普通高中区域布局将进一步优化,在人文、数理、科技、艺术、体育等领域建成20所市级特色优质普通高中,建成2~3个在全省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特色办学成果,全面构建起定位准确、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满足多元需求的全市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新格局。

责任编辑:Do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