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调研实践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以海陆丰革命老区为例

  摘 要:红色调研实践是调查研究乡村发展现状的重要途径,也是挖掘乡村振兴元素的重要契机和宣扬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重要渠道。通过组织开展红色调研实践活动大兴调查研究,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乡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带动当地乡村精神文化建设,进而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此外,合理利用乡村红色文化资源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红色资源转换成乡村振兴经济力量,为当地红色资源释放经济价值提供思路。

  关键词:红色调研实践;乡村振兴;海陆丰革命老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是党中央在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乡村振兴战略,从不同层面对推动这一重要战略的落实提出具体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而其中的红色文化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实践证明,红色文化的引领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东汕尾的海陆丰革命老区是党领导的最早大规模农民运动的开展地、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中国最早开展土地革命的先行地和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重要根据地。进入新时代,海陆丰革命老区如何传承发展好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其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巨大。有鉴于此,高校组织青年学生开展红色调研实践活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投身“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海陆丰革命老区开展红色调研实践,以红色调研实践为依托,赋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积极尝试探索出一条红色调研实践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

  一、红色调研实践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红色调研实践带动乡村精神文化建设,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

  海陆丰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海陆丰地区现有经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审定的革命遗址 617 处、红色村落873个,汕尾成为广东省革命遗址数量最多的地级市。有着红宫红场,彭湃烈士故居、龙山革命旧址、广东总农会旧址等远近闻名的红色基地[1]。高校青年学生在乡村开展基层党建实践活动,学习当地红色文化,有利于构筑乡村振兴的文化自信,发挥红色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提升村民对乡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消解部分民众的精神困惑,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价值。

  (二)红色调研实践为当地红色资源释放经济价值提供思路

  乡村红色文化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弘扬当地红色文化需要不断挖掘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合理利用乡村红色文化资源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红色资源转化成乡村振兴经济力量。高校学生红色调研实践为当地红色旅游业提供专业知识、创新思路等,给当地的红色旅游业提供一定的策略支持。

  二、海陆丰革命老区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有待提高

  海陆丰地区红色资源极其丰富,但在如何发挥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上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探索。政府部门在近年出台了《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以海陆丰红色革命文化为基底,依托海洋、山林生态优势,充分发挥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及古城古村落的文化底蕴,培育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尽管政府部门对海陆丰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作出了顶层设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地区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处于较浅层次,仅停留在保护红色遗迹与讲述红色故事两个层面,在充分利用和挖掘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价值与经济价值上还做得不够深入。

  (二)红色文化引领作用未充分发挥

  2011年习近平在韶山考察时强调:“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2]”作为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景点诸多的海陆丰革命老区,未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引领作用。尤其是红色文化在引领乡村党建建设、乡村民俗、教育等方面的作用不是特别突出,导致海陆丰地区许多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继而导致红色文化存在着流失的现象。因对革命传统文化的学习度不够重视,没有实现“就地取材”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村民对当地革命文化认同感和认可度不高,红色文化传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有一定的差距。

  (三)红色旅游品牌化效应暂未形成

  要促进红色资源转化成红色旅游,并赋能乡村振兴,这离不开对红色资源科学合理的规划。目前,海陆丰地区在红色旅游开发上暂未形成品牌化效应,同质化严重,部分地区甚至存在着生搬硬套的现象。再加之海陆丰地区位于广东省的东部,与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相对独立,地理位置偏僻,地区发展活力不足,在专业人才的吸引上也没有明显优势,导致专业性人才缺失,红色文化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研究、开发与利用。如何将海陆丰地区特有的红色文化,与鲜明的海域生态旅游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相结合,科学合理规划海陆丰地区的红色旅游并形成品牌化效应,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是海陆丰革命老区需努力的方向。

  三、红色调研实践何以赋能乡村振兴

  实践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3]。社会实践活动除了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以外,也是大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奉献自我的重要契机。开展红色调研实践活动,对于助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红色调研实践是大兴调查研究乡村发展现状的重要途径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大学生开展红色社会实践活动是深入基层、了解红色文化、调研当地发展情况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收集问卷、与当地村民面对面交流或实地走访等,深入了解当地的发展变化,实地考察革命老区的建设情况、交通区位优势、民俗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发展现状等情况。学生充分利用专业所学,发现存在的问题,依据调研结果,作出研究分析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方案。随后,将调研结果、分析报告、解决方案等成果提交给相关部门,供相关部门在推动乡村振兴时精准施策作参考。通过不断地调研和分析,有利于形成持续的、有力的措施,促进乡村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增长,真正推动乡村振兴。

  (二)红色调研实践是挖掘乡村振兴元素的重要契机

  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存留下来的瑰宝,兼具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因革命老区一般地理位置偏僻,开放程度不高,导致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并未被充分开发和利用。大学生是社会思潮的敏感群体,他们思维活跃、充满活力、创新意识强,对社会的流行趋势比较有发言权。因此,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这个舞台上发挥其优势,可以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充当“现代青年人”和“社会主人翁”的角色,在传承红色基因、挖掘红色资源的同时,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以革命遗迹与红色文化为基础,设计红色旅游路线,加快文旅融合,助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乡村振兴。

  (三)红色调研实践是宣传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重要渠道

  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知名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传播方式单一。引导大学生走进革命老区,鼓励学生开展“互联网+”的红色文化宣传,是提升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知名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宣传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重要渠道。网络直播是非常受现代年轻人欢迎的一种形式,通过低成本的方式对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展开全面的宣传,用好用活新媒体讲好红色故事,增进了广大网民对革命老区的了解度,打造响亮的“红色名片”,为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潜在力量支持,以便扎实推动革命老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革命老区加快振兴。

  四、红色调研实践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高校如何有效组织青年学生开展红色调研实践活动大兴调查研究,真正助力红色调研实践赋能乡村振兴?以全国双高校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自从2018年始,连续五年组织青年学生实践团队前往海陆丰地区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借助社会实践“红色青年筑梦之旅”活动平台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团员学生开展面向革命老区并依托专业开展实践教育,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激发革命志向的同时,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发挥专业所长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在推动乡村振兴上作出了一些尝试。

  (一)结合当地实际,发挥红色文化资政育人成效

  社会实践团队的实践地点之一——黄羌镇作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红二师师部旧址、四十九团团部旧址等102个革命遗址。因此助力乡村振兴要“就地取材”,发挥红色文化资政育人成效。

  1.强化党建引领,助力乡村党支部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乡村振兴既要塑性,也要铸魂”。红色精神与锤炼党性修养具有一脉相承性。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基因,切实加强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有助于筑牢领导干部思想之基,强化乡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和培育乡村振兴文化土壤[4]。因实践地点是红色革命老区,在选拔实践队成员时我校会优先选拔政治身份是党员的师生。一是加强对党员师生的党性教育,二是让党员师生在实践中锤炼党性。因此实践队也借助此契机,在当地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联合党支部。实践队的党员师生充分利用好实践地的红色革命遗址,组织“参观红色遗迹,传承红色基因”等主题党日活动。一方面,让大学生党员在运用和检验所学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进一步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深刻认识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将我校形成的优秀党建做法通过党内组织生活等方式传递给当地党组织,有助于提升当地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提升党员干部的红色文化运用能力,指导其开展具体实际的工作。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其乡风民俗,有助于当地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当地村民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

  2.普及文化知识,制订方案服务“一老一小”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扶贫实践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海陆丰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地理位置偏远,开放程度不高,革命老区老人儿童居多,实践团队依据当地人员特色,策划针对老人和儿童两套方案。方案一是为老年人打造“生活知识科普小课堂”,针对一些网络谣言、传统迷信、生活妙招、养生知识等进行科学讲解,并将科学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段子拍成小视频,在村民中深受喜爱。让老人通过简单的方式了解社会知识,跟上时代变化,促进社会与家庭和谐。方案二是组建了“育苗义教社会实践团队”,对留守儿童开展义教活动。义教的主要内容来源于当地的红色文化,义教实践团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学生展开红色革命教育,如通过表演形式重演革命历史事件、带领学生唱响红色歌曲、以绘画形式还原红色革命事迹、引导学生讲述红色文化故事等。开展义教活动,一方面,是希望提升留守儿童对当地文化的认可度,努力使当地红色文化后继有人。另一方面,义教也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理想信念教育的一种方式,引导留守儿童从当地革命烈士、革命事迹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树立远大理想并立志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成立宣讲团,校内外同频共振撒播革命火种

  海陆丰地区的红色革命故事、红色革命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因此宣讲团应运而生。宣讲团成员为了讲好革命故事,走进彭湃故居、红宫红场等,感受彭湃同志领导人民开展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了解当年海陆丰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在充分了解历史后,实践团成员面向海陆丰革命老区人民展开专门的当地红色文化宣讲,让广大海陆丰人民深刻领悟农民革命运动的艰辛历程、体会以彭湃为代表的革命者的无私奉献与敢为人先的精神风骨,进而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对提升当地人民对红色文化认可度有着重要作用。在项目结束后,团队成员依据实践项目种类进行分工,将项目实践中学习到的红色故事、调研经验、义教活动,通过演讲、情景剧、座谈会等不同形式在学生社区内进行二次传播,校外社会实践与校内学生社区同频共振。

  (二)红色调研实践提供振兴思路,推动旅游业品牌化建设

  1.直播“云”游景点,开辟多种流量入口

  在实践期间,学生注册抖音、微信视频号、小红书、B站等各类新媒体平台账号,将各类账号进行日常化运营,依据不同平台特点上传海陆丰地区人文地理知识、特色旅游攻略、社会实践趣事等,多次通过直播的形式展示实践成果、推广当地旅游特色,多个平台成为当地旅游业的流量入口。例如,实践队成员在刺心菜园帮助农民采摘刺心菜过程中开启直播,邀请刺心菜园负责人为大家讲述工农红军时期解放军同志扎根敌后,靠着这山里成片的菜心度日的故事,让大家深深体会红军顽强坚毅的精神。也以“云”游的方式带领观看直播的人员“云”游红色旅游景点、“云”了解当地文化民俗以及“云”采访当地居民,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基层群众和社会友人“云”了解和体验当地的红色文化、了解海陆丰革命老区的红色故事,提升当地的吸引力和知名度。

  2.发挥学生团队优势,优化旅游文化宣传品

  宣传片和宣传手册是向外界展示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以沉浸式方式对当地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后,有视频拍摄技巧的团队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将实践队实践内容拍摄成片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旅游景点,拍摄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旅游宣传片。宣传片内容特色明显、形式新颖、解说得当,能很好的抓住大众的眼球。此外,学生还通过手绘的方式,将当地的旅游景点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除了红色旅游景点外,将当地的民俗、小吃和生态旅游景点一并加入宣传手册,并设计经典的旅游路线供游客选择。实践队为擦亮海陆丰地区的红色名片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游客能最大程度地熟知出色的地方文化和现代人文精神,还能够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助力乡村振兴。

  3.专业背景加持,培育红色旅游解说和线路设计队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我校派出的社会实践队伍中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他们接受了专业的技能训练,有些学生甚至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过优异成绩,因此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学生通过对当地文化开展调研、在自身充分了解红色文化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知识提供具有价值的创新策略,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景点解说词,为老区设计红色旅游线路并联合旅行社开展旅游活动推广,助力旅游经济增长,发挥新时代大学生的无限潜力。通过培训对当地村民的解说技巧、解说要点提供专业且实际的指导,提升当地村民的旅游服务能力。有助于当地村民成为红色旅游文化的宣讲者与传承者。建立和充实解说队伍,让红色旅游文化入脑入心,全方位提升红色故事宣讲解说的感染力。

  (三)不断探索红色文化功能,助力乡村产业链优化升级

  1.因地制宜,不断探索“红色旅游+N”特色功能

  海陆丰地区除了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外,还以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而著名,如,有着独具天然优势的海域特色自然景观、素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也有着远近闻名的饮食特色,因此实践队成员充分挖掘“红色旅游+地域特色旅游”的新机遇,利用当地红色旅游资源、革命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景观、农村旅游发展的巨大潜力,来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全方位优化整合旅游资源,设计旅游线路,充分深化旅游+功能, 包括旅游+教育产业、旅游+医疗保健、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养生养老、旅游+N等新业态,全力打造汕尾海丰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特色乡镇。

  2.塑造“互联网+”生态矩阵,农产品出村进城

  一部手机、一根自拍杆,已成为农民致富的“新农具”,直播带货在农村电商圈悄然兴起,成为消费的新方式。学生实践团队熟悉网络生态环境,帮助当地村民将自家农田产品“搬”到直播间。

  社会实践团队学生帮助村民开设直播账号,开班培训村民直播带货的方式方法,将当地特色农产品介绍词修改为网络流行语言,改善售卖方式,发挥当地农产品“物美价优”的优势,创新方式,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推动特色农产品走上出村进城销售“快车道”。与此同时,不断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可以开发教育农园、研学基地、乡村露营游、乡土文化体验游等新模式,通过大学生实践团队的无限创造力激发当地融入互联网大潮,塑造更加完善的“互联网+”生态矩阵。

  3.深入调研,挖掘地域发展特色路径

  实践队成员在多次深入海陆丰地区后,在与当地旅游发展规划部门、当地村民多次深入交流,实地走访革命老区,多维度访谈和调查当地旅游发展现状后,对海陆丰地区的特色旅游景点分布、美食、交通的便利程度、住宿条件、当地的风俗等有了全面的了解。进一步挖掘海陆丰历史文化资源,把红色旅游与客家潮汕民俗风情游、妈祖文化体验游、生态游、休闲度假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滨海旅游和南粤古驿道游等有机结合起来,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践队成员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当地特色、国家政策支持等,多维度、多层面分析目前海陆丰地区旅游业发展不温不火的现实状况,从政策支持、人才储备、旅游规划、乡村文化建设等方面归纳总结海陆丰地区在旅游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并就关于如何充分发展旅游业,以带动乡村振兴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形成调研报告,经过专业教师的指导,将调研报告进行优化,参与“互联网+”、挑战杯等比赛,让实践成果在竞赛中再次得到考验,学生党员在参赛过程中也得到正向反馈,锻炼学生思维促进个人成长。

  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时,高校组织青年学生实践团队通过发挥红色文化资政育人成效、推动红色旅游品牌化发展、助力乡村产业链升级,助力海陆丰地区乡村振兴,这既是青年学生开展红色调研实践受教育、获真知、展才干的绝佳机会,也是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探索路径之一。在红色调研实践过程中,将高校智力、专业技能、目的地资源充分利用,为海陆丰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赋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孙明霞,余德聪.社区教育传承创新海陆丰红色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以汕尾开放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07):240-242.

  [2]习近平到韶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03-24.

  [3]肖光文.让社会实践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N].光明日报,2022-10-19(16).

  [4]张健丰,杨忠琴.弘扬红色文化资源 赋能乡村振兴建设[J].山西农经,2021(23):10-12.

责任编辑: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