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呈新态

  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对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深层次推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和平县在“公平和效率并重”“均衡与优质协同”两大原则的引领下,统筹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优化全县教育布局,一方面,加强布点规划,增加县城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切实解决县城学位紧张的问题;另一方面,不断改善乡村办学条件,使教学设施、师资分配、资金投入等教育资源更多地向乡村学校倾斜,引导乡村学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全县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近几年,为适应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教育人口向县城快速转移的新趋势,和平县委、县政府科学预测县域内学龄人口流动变化趋势,做好县域内学校的布局规划蓝图,增加教育用地、新建学校,重点消除“大班额”问题。

  和平县福和小学于2017年建成招生,尽管学校教学用地不小,但地处城乡接合部,周边地区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大量涌入,使得该校的学位一度异常紧张。县委、县政府及时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增加学校的教学用地,2021年再建一栋教学楼,增加一半学位,到时该校学位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

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呈新态

  除了福和小学,近几年,和平县城新建学校还有华强中学、星星中学、城南小学、星星小学等,新增优质学位9960个,总投资达5.7亿,有力地解决了城镇义务教育资源紧张的问题。和平县已初步建立起城镇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长效机制。

  和平县加强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的思路,不是简单地增加教育用地、新建学校,而是软硬件同步提升,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福和小学尽管建校仅3年,特色办学却做得有声有色,尤其是“五个一”(一手钢笔好字、一些文雅气质、一项健身技能、一门兴趣爱好、一种探究习惯)和“四为”品质(勇为、智为、美为、善为)培养,促使学校跨越式发展,深受周边家长青睐。华强中学借助深圳市福田区的帮扶,引入先进教育理念,实施“本然教育”,将“让每一个生命绽放”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目标,把学生的养成教育贯彻于学校工作的始终。该校依托党团队服务中心,通过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孝心天使评选、主题班会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寓德育于活动之中,优秀传统文化、文明礼仪在学生中蔚然成风。

  在和平县的乡村地区,大部分学生家长都到县城或大城市打工,留守儿童比例较高,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不少学生沾染上不良习惯,给学校的办学带来诸多难题。为了引导乡村孩子健康成长,和平县着力完善乡村初中寄宿制管理,为乡村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呈新态

  青州中学的寄宿管理已经非常成熟。该校之所以推行寄宿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校80%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隔代教育比较普遍,学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管教,很容易沾染上不良习惯。封闭式寄宿管理的实质,是根据本地学情而实施的“陪伴式教育”。

  为了真正落实陪伴式教育,青州中学教师在工作日期间集体住校,让学生在教师的陪伴中获得父母陪伴缺失的情感补偿,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青州中学非常重视学生第二课堂教学,组建了诵读社、舞蹈健身、谦益棋社、合唱团、科学研究社等19个社团,开展了竹竿舞、花样跳绳、篮球、大合唱、葫芦丝、文学社、机器人、象棋等特色实践活动,让学生爱上校园生活,实现个性化发展。

  乡村寄宿制管理制度的推行,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促使乡村孩子快乐成长,学习进步迅速。也正因此,近年来,和平县不少乡村初中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一些原本到县城就读的学生返乡回流。

  为了缩短城乡教育差距,和平县在加大投入改善乡村学校硬件设施的同时,引导乡村学校加强内涵建设,践行特色办学,办高质量的乡村教育。近年来,和平县涌现出一批声名响亮的乡村学校教育品牌。

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呈新态

  公白中学是偏远山区镇公白镇仅有的一所初级中学,在教学改革上的探索却不落后于县城学校。2017年,公白中学提出“学、展、评、教、练”的“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问题设计为起点、自学互学为基础、探究体验为核心、展示交流为途径,建设学习小组,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了教师观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与公白中学仅一墙之隔的公白镇中心小学则倡导“把教育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做,快乐地教、快乐地学,让每个人都拥有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实施“快乐德育”“快乐教学”“快乐活动”,让教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如今,公白镇中心小学的“快乐教育”已成为当地较有影响力的品牌,享誉和平教育界。

  针对生源基础较差的问题,青州中学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引入全员育人的导师制。除了班主任之外,青州中学每个班都根据学生学业水平分组,每组8至10人,每组均包括优秀学生、中层生、后进生,每个小组配备一名导师,除了课堂教学时间,导师会利用课外休息时间,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帮助后进生提高学习成绩,成效突出。

  由于办学的成功,青州中学获得了许多县城学校难以企及的荣誉,连续8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教书育人先进单位”,2015年至2016年被河源市教育局评为“河源市示范性初中”(全市总共10所)。全寄宿管理、导师育人制、丰富的社团活动、注重图音体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是青州中学成功的办学经验,而在这些经验背后,则是指向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中心的教育初心。

  如今,和平县每所乡村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办学内涵的提升补齐了乡村教育的短板,推动当地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撑起了和平教育的高度。

  和平县教育局局长谢学农说:“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之一,促进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地发展,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统筹城乡教育,推动县城教育与乡村教育的协调发展。”这几年,和平县城区学校“拥挤”、乡村学校“薄弱”的面貌已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其中的关键,就是把教育作为民生工程,切实保障每一个孩子平等接受优质义务教育的权利。

责任编辑:Do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