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潜入“阅”,育人细无声 ——我与阅读育人的二十个春秋

  悠悠二十载,弹指一挥间。执教生涯中最珍贵的年华,我与阅读紧密相连,对阅读一往情深。沿着时光的隧道回望,只听宿舍那扇铁门尖尖细细、缓缓悠悠的“吱嘎——”一声,记忆中那永不磨灭的往事便跃入脑海,浮于眼前……

  十年,阅读道路上的孤独舞者

  那是刚踏上从教生涯的第一年——1999年。师范毕业的我,课外阅读并不算多,却懵懂而又执着地要带领第一届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因为童年几乎与课外阅读绝缘的我,不想学生重复我的“无书童年”。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认为引领向师性、可塑性最强的小学生把握黄金学习时机,培养亲近书本、喜爱阅读的好习惯,责无旁贷。我心中藏着一个梦想——做一座阅读的桥梁,让学生通过我得以窥探知识殿堂的瑰丽,领略人类文明的魅力,做一个知书达礼、德才皆备的人。

  这熟悉亲切的“吱嘎——”推门声,是每天下午上课前半小时,班干部们到我宿舍搬“移动书柜”——装在一个塑料篮子里的书。这声音相当于闹铃,我一听到,便起床、洗漱,和他们搬着书往教室走去,开始最原始的“午间阅读”——学生看书,我也看书。在那阅读意识淡薄的年代,对于农村学校而言,课外书是稀缺品,课外阅读也是稀奇事。如课文《这条鱼很在乎》中,成年男子问小男孩的话:“谁会在乎呢?”把一条条鱼扔回大海的小男孩说:“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是啊,我很在乎自己是否无愧于教书育人的职责,很在乎代表一个个家庭希望、代表民族未来的一届又一届学生是否喜爱阅读,长大后能否成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在从教生涯的前十年,无论在哪一所学校执教,我都义无反顾地带着学生捐书、看书、议书、奖书。这做法是教师中的“另类”,即使在十年后的2009年仍然是个不太寻常的存在。那时占据教师心中的“唯教材论”“唯分数论”观念根深蒂固,导致学生的求学生涯,翻来覆去学习的都是语文教材。阅读,是个荒凉僻静的角落里被忽视的一颗“珍珠”。

  十年来,带领学生阅读的道路是一场孤独的舞蹈,没有观众,没有鲜花和掌声,但我依然坚定,一往无前,始终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坚守,窥见阅读希望的曙光

  2009年3月,我参加教师公开招聘进入市区学校任教,被安排负责语文科组工作。与此同时,我在网上看到“全民阅读”的消息,喜不自禁——阅读总是要钻出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的阴霾而露出笑颜,它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决定把落实课外阅读作为科组工作的重心,孜孜不倦地阅读小语界众多名师关于推广阅读的书籍,积极到省内外教育前沿阵地参加推进阅读的相关培训,同时申报关于阅读的课题研究,深入阅读实践。这些学习和经历,开阔了我的教育视野,丰富了我落实课外阅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试点先行,积累经验。不同的地方,学情有所区别。我先在所任教的班级尝试。从筹集书籍、管理阅读、制定阅读激励机制、开展阅读活动等各方面大胆尝试,认真总结。

  由点及面,全校铺开。积累了经验,我决定在全校推广阅读。利用科组会议,我向教师们介绍国内著名教师关于推进阅读的理念、做法及成效,如窦桂梅的主题阅读、韩兴娥的海量阅读、薛瑞萍的“日有所诵”等,同时谈了我根据本地学情落实阅读的做法及感受。“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受到触动的老师先做起来。为了筹集有质量的书籍,我组织科组教师专题讨论交流,集思广益;为了形成激励学生阅读和教师指导阅读的优质长效机制,教师们共同商定阅读管理办法,成立管理小组,让阅读制度化、规范化。经过两年的发展,校园阅读蔚然成风,班班有书柜,柜子藏书丰。晨诵经典,午读名著,读书活动丰富多彩,书香充溢整个校园。

  走出学校,惠及学区。一个偶然的机会,惠州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邀请我为部分教师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当讲到语文课程标准最大的变化之一“阅读”的内容时,我插入多年阅读实践的做法、经验和感受,引起教师们强烈的兴趣,进行交流。学院负责教师也认为这些内容是一场及时雨,很接地气,正好满足一线教师的迫切需求。我再次受邀给惠城区和大亚湾共一千多名教师讲课。

  2017年,在讲《做有专业尊严的老师》时,我以阅读为例,从国内名师的成长经历讲到我个人指导阅读的实践。理论与实例结合,名师与普师结合,辅以图片佐证、用数据说明。教育的振兴在于教师,表面上看是在完成一次讲课任务,实质上是落实“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应有之义”的责任担当和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也是在竭诚呼吁和提倡:校园阅读、全民阅读是关乎民族文化素养提高,国家繁荣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文化举措。作为基础学科语文的教育工作者应爱上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并让这优良的文化传统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讲座的成功和阅读政策的开放,让我感受到阅读时代即将来临,窥见了阅读希望的明亮曙光。

  教育改革正当时,万象兴荣阅读天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出台,随着“全民阅读”连续六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阅读从被人遗忘的“珍珠”一跃而为“语文教学的牛鼻子”,成为国家繁荣发展、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文化举措。它如一声惊雷,唤醒了千万人们,迎来了万象兴荣的春天。

  阅读被纳入语文教学,明确规定了阅读要求和目标。各级教育部门纷纷组织各种形式和规格的语文新课标的学习培训。从城市到乡镇,从学校到家长以及各种媒体,都热切地关注课外阅读。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也在许多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打造“书香校园”成为许多学校的发展目标。为落实阅读,万众瞩目的高考语文试题阅读题量大大增加,分值随之提高,形成“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的势头。

  阅读公共设施日益完善。社区、乡镇、县区、省市各级政府纷纷建立便民阅览室,以促进全民阅读为宗旨的阅读推广人、阅读机构、阅读微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蒋勋读书会、樊登读书、喜马拉雅、悠贝亲子阅读等。

  从“独上高楼”,到“为伊消得人憔悴”

  悠悠二十载,殷殷点灯情。我亲历并见证了阅读在语文教学和国家长远发展中的完美转身。一辈子,一件事。在我能为学生服务的任职阶段,我将一往情深地继续推广阅读的事业。当我退休后,我要回到我出生的地方——农村,做一位乡村阅读推广人,以微弱的光芒,去照亮一届又一届学子的前路;以绵薄的力量,去影响更多的教师一起推进阅读,爱上阅读,让阅读带来的文化软实力助推我国蓬勃发展,屹立世界强国之林。这是我作为一位普通的语文教师对祖国母亲最深情的表白,同时也是我坚守职业道德,忠于教育事业,潜心教书育人的最好诠释。

  潜心阅读育人,点亮教育生活。推广阅读,当使我的教育人生变得深刻而富有意义。

责任编辑:Do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