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领能力提升策略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互联网应用技术的推动下,人们进入了一个信息传播及时、共享且碎片化的时代。互联网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逐渐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大学生作为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原住民,无论在思想意识形态上,还是在生活、学习上都呈现出了新的特征。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者,面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呈现出来的新变化,面对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必须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从提高对学生的综合教育能力,搭建健康网络平台,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提升辅导员职业素质等多种途径,积极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领能力。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领能力;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年轻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主要受众群体,既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同时也会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如何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成为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在培养和管理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而直接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如何发挥好自己的职能和作用,提升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领能力,是值得我们思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我国网民中年轻人占主体地位,从职业构成来看,学生群体占比最高。互联网开放性、包容性、共享性、隐蔽性、实效性的特征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思想特点。

  (一)思想多元化更具包容性

  大学生生活在当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时代背景下,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十分丰富。既有来自传统传播媒体的,也有其他各类媒体客户端的信息。网络时代新型媒体传播的信息纷繁复杂、种类繁多、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搜不到的。“有问题找度娘”成了大学生中的流行语。网络信息及时、大量、交互性强,而且具有开放性、直观性,但这些信息由于没有经过审核和筛选,准确性有待分辨、实用性有待验证。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面对这些吸引人眼球的网络信息和舆论,很容易接受并且包容。网络无国界,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言论,交互使用信息资源,许多国外思想文化也通过网络信息传播的形式直接灌输给了大学生,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多元化的状态。

  (二)自主自律性两极分化

  互联网对学生的吸引力是特别强大的,有时甚至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受此影响,大学生思想认识和行动上呈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能够正确认识互联网特征和实用性的学生,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专业知识,涉猎其他课外知识,文明正确交友,科学合理使用互联网;对于认识不够深刻的学生,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沉迷网络世界无法自拔,自律性极差,对网络依赖性强,上网成瘾,甚至会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独立判断和思考的能力也将逐步丧失。

  (三)心理道德多面

  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事物的判断力不强,甚至比较弱化,心理需求也是多方面的。面对多如牛毛的网络信息以及自己的心理变化,如果不能获取正确的网络心理引导,就会出现多面性的网络心理特点,在多个选择中摇摆不定。海量的网络信息,未加筛选和审核,一些不良的网络思想就会乘虚而入,冲击大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受此影响,大学生就会出现道德、法律意识变得淡薄,责任担当意识不强等不良情况。

  (四)独立意识增强更具个性

  当代大学生,他们的性格和行为深受互联网文化的影响。他们的个性更加突出,独立性更强,面对各种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学生们通过微信、微博、QQ、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媒体,发表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对自我意见和思想的表达更加重视,言辞表达也更具个性。

  二、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

  高校作为互联网最早接触的密切行业,一路伴随互联网的成长和变化。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使用的原住民,他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价值理念深受互联网的影响。高校辅导员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必须认识到互联网给自己工作带来便利条件以及机遇。

  (一)互联网突破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时空局限,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辅导员可以有效利用微信、微博、QQ、微视频等网络媒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这种方式使辅导员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时空限制,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网络具有隐匿性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呈现出自己的真实需求,辅导员通过网络媒介方式获得学生的信任以后,在适时采取面谈或者其他沟通方式,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戒备心和反感情绪,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二)有利于高校辅导员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创新教育手段和方式

  网络媒体的使用可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取各种各样的资源,辅导员可以借助新媒体突破繁琐程序的限制,随时随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媒介传播方式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导向、理论决策等。新媒体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力值提升,在学生中产生了更多的共鸣,辅导员通过使用新媒体,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提供不同层次的图文资料给受教育者,使得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受教育者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与此同时,受教育者可以在身心愉悦的氛围下自主选择适合的网络信息、视听内容等,这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并实现。辅导员通过使用网络媒体,创新了工作方式、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实现线上线下齐抓共管,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有利于教育资源获取和利用的实效性以及资源共享,促进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网络时代,教育资源不再是学校的专利,社会和家庭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教育资源,各高校之间也可以就教育资源互通交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得到了很好的扩展,社会和家庭都参与其中。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互联网使自己的工作方式多样化,与家庭和社会构建起协同发展的桥梁,以生为本,重视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共同的教育目标协同创新,有效引导学生成长。网络信息量巨大,高校辅导员可以从中获取更加丰富多样的学生管理素材,更快更好地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源。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途径,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更大限度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开展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这样也大大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辅导员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知识的更新储备工作,获取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大大提高。

  三、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思想观念、身心健康、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了冲击

  网络信息多样化,真伪难辨,又具有开放性、共享性、隐匿性、自由性等特征,大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阅历缺乏,长期接触网络,很容易受到网上不良思想和意识形态的迷惑。一旦被不良思想文化所影响和利用,就会使学生在价值观念、思想意识上产生异化和倾斜。长时间地使用网络,会使学生患上信息上瘾症,由于不与他人正面接触,他们又会感到孤独和郁闷。学生们利用网络虚拟空间,肆意抒发自己的感情,甚至以此来获得心灵的慰藉、逃避现实问题,造成沟通障碍、人际交往障碍、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性作用,扮演着大学生在校生活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出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都是我们应该正视、并且尽快想办法解决的。

  (二)互联网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思想观念、主体地位的挑战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往往需要大量时间,系统性地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不能与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完全吻合,也有脱离其生活的成分存在,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而互联网的使用不仅使学生通过碎片化的信息、短平快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同时还可以寻求到自己所需要的结果。网络的使用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辅导员要做到两者兼顾,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辅导员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认识上还不够深入透彻,大多数情况下只简单地将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工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辅导员没有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对网络时代师生之间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改变,在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教育方法单一的问题。类似这些思想观念,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比较少。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学生碰到任何问题,都会诉诸现实,寻求现实的帮助,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辅导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遇到问题往往选择网络的帮助,抒发自己的情绪,学生跟辅导员获取信息的时间是同步的,有时甚至辅导员获取信息的时间还滞后于学生。“网络主要针对客户服务、以客户为主体,所有网民都是平等的地位,在网络信息使用和处理上没有老师和学生之分。此种情形下,辅导员解决困境的主体地位逐渐被弱化,主体地位被动摇。同时,家长、行政人员等社会人士也可以轻易地了解辅导员的工作动态,使得辅导员的评价机制更加多元化、广泛化,对辅导员能力的要求也更加广泛,使得辅导员逐渐从主导地位转化为服务者和被约束的对象。”

  (三)互联网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的挑战

  网络信息具有交互性、共享性的特征,大学生受到这些特征的影响,其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心理承受能力、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互联网的使用,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种思想观念可以直接灌输给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因此,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工作者,面对诸多学生管理工作上的挑战。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辅导员除了常规的思想意识形态和行为举止、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价值观念和生活学习理念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通过网络媒介传递出来的群体或者个别信息,关注他们的见解和看法是否存在不合理或者违规现象,并及时制止不实言论的传播;关注他们通过网络媒介传递出来的情绪状况、心理波动状况、生活状况;关注其他人对他的网络评论等等,这些对于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四)互联网对辅导员职业综合素质的挑战

  高校辅导员面对纷繁复杂、包罗万象而又真假难辨的网络信息,如何保持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动摇,立德树人、以身作则将正确的价值理念传输给学生,引导学生做好对人、事、物的正确判断,这对辅导员政治素养提出了要求和挑战;年轻辅导员如何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道路,整合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创新工作方式和手段,是对辅导员在职业能力上提出的要求和挑战;辅导员除了要具有高超的思想政治教育技能,还要熟悉互联网知识,熟练掌握和使用互联网衍生产品、信息交流平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对辅导员的科研技术能力提出了要求和挑战。

  四、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领能力提升的途径

  (一)针对学生思想特点,提高对学生的综合教育能力,搭建健康网络平台

  1.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体地位不动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必须要结合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思维模式和特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职能,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来优秀的建设者。针对多元复杂的文化思想之间的撞击和激荡,辅导员首先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上的主导地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思想上筑起抵御不良思想的钢铁长城;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曲直、分清真伪,不被虚假错误信息所迷惑和误导。

  2.以生为本,提升对学生网络道德、心理、法制等方面综合教育的能力

  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针对实际情况,解决问题,提升对学生综合教育的能力。针对网络信息多样化、良莠不齐的现象,辅导员要利用网络道德教育,鼓励大学生趋利避害、汲取网络文化中的精华,弃其糟粕,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大量的垃圾信息不仅会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还会给他们身心带来严重的损害。大学生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富有创新冒险精神,他们对某些事件的不满很可能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引发负面网络行为,从而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辅导员要对学生的网络行为不断地加以规范,防微杜渐、从细微处发现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不当的网络行为不仅会危害他人,自己也会受到网络舆论的谴责甚至受到法律制裁。网络是没有国界的,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自觉地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认清楚自己华夏民族的身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

  网络以服务客户为宗旨,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言论,同时网络的隐匿性和虚拟性特征也为人们解除了心理束缚。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同样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这些特性,从事网络行为。辅导员应该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自律自主教育,培养学生自律意识、自我管理意识、自我约束意识、自主学习意识,避免学生利用网络蓄意发布虚假垃圾信息,伤害他人隐私,制造网络信用危机。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涉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科学知识,理论观念。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需要适当融入心理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管控。

  辅导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感受因材施教、尽量杜绝将单向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加改革和创新地直接照搬照抄到网络环境下,对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群体教育。要做到服务学生、引导学生、影响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权利。互联网的价值和作用日益凸显的今天,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日常教育和管理过程中,要将懂法、守法、网络安全教育融入其中。

  3.具备搭建健康网络教育平台的能力

  全国各高校主动适应网络发展的新情况和新变化,积极推动网络媒体平台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工作。辅导员要具备搭建健康网络教育平台的能力,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知识竞赛、短视频拍摄、红色文化教育等,使大学生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摆脱有害无用信息的干扰,抓住主旋律,坚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健康成长。

  (二)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模式,树立辅导员网络教育威信

  1.转变思想观念,调整思维模式

  高校辅导员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正确认识网络媒体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动学习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工具开展教育活动。要认识到网络信息时代,自己与学生的主客体地位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让自己从单一的行政命令管理型转化为管理型、引导型、服务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提升学生的主体能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逐渐从知识灌输和传授转移成培养学生正确获取、选择、鉴别、思考、使用信息的能力上。辅导员要利用高校网络交流平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在校园网络上发表的言论和看法给予回复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尝试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2.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辅导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通过自媒体整合起来,协同运作,形成合力。辅导员可以借鉴网络上的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联手合作,鼓励学生对时事热点问题进行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老师适时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给予点评,从而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兴趣,融会贯通。大力普及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将学生家长吸收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之中,家庭、学校、老师共同努力,协调好各方面的力量支持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建立学生管理平台,让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增强学生的信服感,为学生提供服务项目,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和服务,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辅导员要考虑到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用丰富的实践活动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锻炼学生的能力,发掘他们的特长。可以开展微漫画、宣传画比赛,简历设计大赛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占据网络舆论宣传阵地,消除负面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和干扰。

  3.创新工作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网络信息时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是否鲜活、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和需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否发挥引导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者,必须要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创新工作内容,积极传播主旋律、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贴近学生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导力。辅导员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用科学合理的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塑造大学生的伦理道德思维、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用优秀的作品去鼓舞大学生开拓进取,勇担责任;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目的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作用;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质量,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开展红色理论征文、公益作品征集和评选等,吸引学生的眼球,鼓励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主动宣传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辅导员要在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题网络平台话语权和权威性的同时,提供更多的符合学生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校园建设以及自我成长成才。

  4.树立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威信

  互联网具有隐匿性的特征,这一特征使得辅导员很难及时掌握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同时前面我们也提到,当代大学生更愿意求助网络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越来越强,获取信息的速度有时也超前于辅导员,社会、家庭等对辅导员的要求和评判也越来越多,这些使得辅导员的主体地位和教育威信受到了挑战。如何在网络信息时代,树立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威信或者话语权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辅导员要塑造自己在学生中的话语权主导地位,提高自己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将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与网络媒体结合,贴近学生的生活,采用网络用语表达出来。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学生创造周围环境,用丰富的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来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奥妙的领域之一。”

  (三)提升辅导员职业素养、网络信息监控能力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主体、关键力量。近年来、无论是国家、学校、还是家庭和社会,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都提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的标准和要求。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特征提出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1.提升辅导员职业素养

  辅导员的职业素养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要想更好地将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就要培养辅导员的媒介素养。美国新媒介联合会曾给新媒介素养下过一个定义,就是“由视觉、听觉及数字素养相互重叠共同构成的一整套能力与技巧,包括对视觉、听觉力量的理解能力,对这种力量的识别与使用能力对数字媒介的控制与转换能力,对数字内容的普遍性传播能力以及轻易对数字内容进行再加工的能力”“高校可以定期组织辅导员开展提升其媒介素养的培训、交流,注重锻炼辅导员的媒介实践能力,革新高校辅导员传统的评价、激励体系,调动高校辅导员触网、用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辅导员还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时代发展和工作的需要,学习新媒体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熟练掌握网络即时通讯工具,信息交流平台使用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穿插其中,在日常管理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

  2.提升辅导员网络信息监控能力

  网络时代,不同思想领域的矛盾体现在对年轻人思想倾向的争夺上。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应该对形势有明确的认识,加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监控,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安装“防火墙”是有必要的。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最了解学生特点,并且是直接管理学生的,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监控,防止学生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受到不良思想,有害图文信息的侵蚀。要借助多方技术支持,将不利于学生成长的敏感问题过滤掉,过滤不及时或者过滤不了的,要通过网络平台给予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要为学生努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应用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实践教育、课程教育等相关实体教育相结合,切实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五、结论

  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如何针对当代大学生呈现的新的思想特征、生活、学习模式,改进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目的性等问题,是摆在高校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跟上时代的步伐,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领能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效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提供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输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尚发.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路径探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3(06):49-51.

  [2]李宏富.信息技术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初探[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04):76.

  [3]赵文报,黄培,翟勤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4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EB/OL].(2016-12-05)[2021-08-2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0/201404/xxgk_167113.html.

  [5]喻俊.当今形势下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透析[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150.

  [6]苏伟豪.“网络”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机遇和挑战[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4):30-32.

  [7]彭容容,杨旭娇.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提升路径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31(06):107-109.

责任编辑:杨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