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推进高中“双新”示范区示范校建设

  为交流分享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经验,部署推进全省示范区示范校建设工作,2021年11月24日至25日,由广东省教育厅、深圳市教育局主办,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2021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示范校建设交流研讨活动在深圳举行。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广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璧亮参加活动并讲话,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和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广东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区示范校校长、教师代表参加现场活动;各地教育部门有关同志、教研员、普通高中教师同步通过线上方式参与研讨活动。

广东推进高中“双新”示范区示范校建设

  活动指出,深圳市国家级示范区和广东实验中学等3所国家级示范校在构建全面育人体系、优化课程实施、创新教学组织管理、深化考试评价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示范引领等方面作出了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宝贵的经验,值得高度肯定。各示范区示范校要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发挥好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持续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考试评价等关键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示范区示范校建设是提升育人质量的需要、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需要,深刻理解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重要意义。二是要把握工作重点,争当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一流示范者。要在强化课程建设、加强教学组织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健全教研体系、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提升育人质量等六个方面下功夫。三是要压实主体责任,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条件保障、加强检查考核评估、加强宣传示范等方面发力,确保示范区示范校建设取得实效。

  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副主任刘月霞应邀通过线上方式作专题辅导讲座。刘月霞充分肯定国家示范区示范校建设取得的成效,准确分析“双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深圳市教育局、广东实验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州市执信中学、深圳中学等示范区示范校分别介绍了广东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经验做法。研讨活动还特邀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李晓辉、上海市格致中学校长吴照分享了他们开展国家级示范校建设的经验做法。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傅湘龙介绍首批示范区示范校工作进展,以及省级示范区示范校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目标、总体建设思路、主要建设任务等,建议省级示范区示范校要进一步着眼区域内学校整体提升,聚焦关键环节协同教研取得新突破,聚焦教师发展和新技术应用。同时,希望各地教研机构对示范区示范校建设切实发挥教研专业支撑作用。

  11月25日,深圳大学附属中学、人大附中深圳学校、深圳市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中学、深圳市高级中学等12个学校开展了14个学科共42节课堂教学展示活动。部分国内知名专家和省教育研究院高中各学科教研员对课堂教学作精彩点评。全省43575名教研员、高中教师通过多个终端在线收看和交流,当天点击量约16万次。

  相关链接: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建设经验

  2020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深圳市、广东实验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州市执信中学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

  探索指向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整体改革的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区域路径、探索旨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学校路径、探索重在普通高中学生学科素养提升的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学科路径,是深圳市示范区的建设定位。深圳市通过设立示范区建设办公室,筹建学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设置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专项课题群,优化区域领导体系;通过建设区域指导队伍和优化教育教学指导机制,探索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区域指导体系;通过推进教师发展资源建设和完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探索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教师发展机制;通过推进课程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选科走班管理、智慧教育、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等保障体系建设,探索学校整体性、创造性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的实践路径与实践模型,推进示范校建设;通过聚焦学生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学科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模型,形成学科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典型经验,推动学科示范基地建设。

  在“双新”背景下,深圳中学基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中的办学目标,打造了“双新”视域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深中模式”。通过选科指导宣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预选与正式选科相结合,科学精准实施生涯规划指导,实现全员全过程的生涯规划指导,并构建以教学班与行政班共存的师生教学发展共同体,增强学生未来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个维度,整合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构建了三大板块、六个系列共28个课程群的课程结构;课程群内所有课程分为基础学术课程和深中文凭课程两大类,基础学术课程由参加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所需要学习的科目与模块(或主题、任务群)组成,深中文凭课程由深圳中学教师、客座教师及创新企业开设。以学科方向分类和学业水平分层的管理方式,多维度、立体化推进课程实施,以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课程自主选择权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广东实验中学聚焦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完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格致课程”体系、美育体育课程体系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聚焦课程组织管理,加强选课走班的引导和管理,探索选课走班的最优化实施方案与管理措施;通过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多元化评价和规范化实施,构建并完善适应新课程的学分认定管理办法;以行政班班主任、教学班导师和德育导师“三位一体”,开展“选课走班”德育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多模式组合课堂的教学与研究,倡导基于信息化应用的教学模式,打造课堂新生态;开展STEM教育、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式探索,推动教育改革实践。推进考试评价改革,运用大数据手段,促进教学组织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开发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实现“教学—管理—分析—评价”一体化;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基于学业成绩、社会实践活动、品德操行等,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推行自华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打造高质量的学校发展体系。以自华教育育人理念为引领,以培育时代新人为目标,将国家课程与校本选修课程整合,构建了以激励型德育课程、兴趣型体育课程、思维型智育课程、体验型劳动课程、品质型美育课程为根,包含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创新课程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构建校本特色的“分层分类”选课走班实施方案:针对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信息学科,实行分层走班教学;针对选择性考试学科和校本选修课程,实行分类分层走班教学;针对艺术体育学科和合格性考试学科,实行分类走班教学。聚焦育人方式变革,开展同课异构课堂教学、专家点评研讨、专家讲座引领、教师经验分享等活动,每年进行一次全学段、全学科的听课诊断与教学研讨和若干次分年级主题性听课与教学指导,推进课堂教学方式变革。 通过与高校共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基地,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和“班主任技能大赛”,建立“课题→论文→成果”工作模式,构建“学术共同体”,创新校本教研机制。

  广州市执信中学聚焦师生全面发展、聚焦课程组织管理、聚焦课堂教学改革、聚焦教学评价改革四大方面。构建支撑师生全面发展的“5+5”课程群:全学段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德育课程群(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干部培育、特色活动)和特色课程群(科学教育、社会实践、高端体艺课程、劳动教育),以及教师成长路径、科组长备课组长培养体系、德育团队培养与提升方案、教育集团多样态一体化教研和教职工社团。根据学生的实际选课情况,采取“固定3科”“定2走1”“定1走2”三种教学班级组织形式,并打造智能一体化教务管理平台,通过智能排课与选课,实现“一师一表”“一生一表”,有序推进“选课走班”。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开展大单元、主题式教学,并对日常作业、普通测验、大型考试全过程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实现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采用增量赋分数值评价方法,探索实施“基于数据的学情评估与反馈”的基本路径,运用导师制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责任编辑:Do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