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时代苏区精神与红色文化建设的契合性

  摘 要: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一百余年的历程,回首百年风雨不容忘记早年革命的井冈山斗争时期,也不容忘记红色政权和红都瑞金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苏区精神。当时中国共产党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策略,依托红色政权建设扩大了中央苏区的影响力,革命烽火波及赣闽粤三地,广东的梅州等8个市县区也深处其间。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有助于筑牢共产主义信仰,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本文旨在通过重温党史,深入解析苏区精神的政治涵义,审视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资源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契合性问题,从推动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推动梅州等原中央苏区的历史文化振兴和发展。

  关键词:党的建设;新媒体时代;苏区精神;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奋斗历程积累了无数精神财富,井冈山革命斗争和土地革命时期的苏区精神便是其中之一。彼时中国共产党正处于革命探索期,亟需一种精神力量激发潜能和斗志。苏区精神的产生呼应了时代的需要,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向前发展,激励无数英雄儿女和仁人志士投身革命并确保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道路上举旗坚定、迎难而上,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应对革命困难、破解时代难题,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最终从局部区域走向全国,把中国革命烽火薪火相传到全国各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创造条件。研究考察的苏区精神主要基于赣闽粤原中央苏区的辐射区域,特指广东省原中央苏区所影响的梅州市境内的8个县区,深入研究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在广东地区的传承、振兴与发展,所解决的问题是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资源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契合性问题,进而探讨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提出更有示范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结论,指导新时期的党建工作,确保红色江山永不褪色。

  一、深刻领会苏区精神对于广东历史文化振兴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无数英雄儿女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奋起抗争,前仆后继,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泣血篇章。回首一百年历程,广东省在中国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在大革命时代参与了苏区精神的积淀和提炼,海陆丰苏维埃代表大会和广州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的典范,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重大意义,无数客家儿女为赣闽粤中央苏区创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和牺牲[1],在异常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铸造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弘扬苏区精神既是历史的感召,也是时代的需要,有利于推动红色文化传承和红色血脉赓续。

  (一)苏区精神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2011年习近平同志出席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80 周年座谈会,用“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这28个字郑重提出并概括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这28个字是革命先辈开天辟地、浴血奋战精神的精准概括。弘扬苏区精神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既有之题,也是应有之义。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的《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在2014年正式印发,将广东梅州市全境8县(市、区)及韶关、河源、潮州部分县(市)共13个县(市、区)纳入规划范围。梅州成为广东唯一的全区域属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至此,苏区精神在广东省找到了原中央苏区在本地区传承的源头和赓续的路径。鉴于此,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必要把苏区精神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并当成一种精神力量进行弘扬和普及,同时纳入到文化战略层面进行吸纳并固化,加强相关的研究和促动。

  (二)苏区精神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红色底色

  苏区精神是井冈山斗争和土地革命时期无数先辈用热血和青春书写并提炼的强大力量,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2]苏区精神具有红色基因,与红色苏维埃、红军乃至红色中国紧密融合并且不可分割。红色是苏区精神的纯正底色,红色文化建设不能忽略苏区精神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延续红色江山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的传统,有必要把苏区精神作为一种理想和信念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之中,从而保持红色基因的延续。当前,党和国家把深圳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具有重要的政治示范和时代引领的意义。先行示范区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树立精神力量的典范,而苏区精神恰恰就是举旗树帜、树德育人最需要的源泉和养分。深圳市参考和借鉴苏区精神有助于弘扬红色文化,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自信和战略自信。

  (三)苏区精神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湾区打造的重要支撑

  苏区精神是一种文化力量,推动人文湾区建设亟需文化力量的介入,借助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体系支撑文化战略实施。在更大范围内传承并弘扬苏区精神是推动人文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年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建设,与现在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破旧立新、整合资源开启新纪元。在建设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时候,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是创业者必须秉承的信仰和理念,苏区精神正是这种信仰和理念的鲜明写照。[3]在原中央苏区建设之中,无数英雄儿女从五湖四海来到革命红都,尽管家庭、语言、文化、阶级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信仰—共产主义信仰,积极投身革命来到中央苏区,坚决与一切反动派作斗争,并建设了一个充满革命理想又富有宏伟蓝图的革命根据地。其所依靠的就是理想、信念和文化的力量。就此而言,苏区精神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传家宝,足以支撑人文湾区持续建设,有助于辅助人文湾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苏区精神是推动岭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有力推手

  苏区精神是一种革命精神,其革命的特质使得其具有一种天然的阳刚之美。这正是岭南文化所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可以弥补商业环境下文化阴柔有余、阳刚不足的短板。无论是广府文化,还是潮汕文化,商业气息极其浓厚,尽管也有朴实的一面,但是真正做到义利并举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苏区精神中不怕牺牲、敢于流血、舍己为公的特质和养分,可以较好地对冲岭南文化的商贾气、书卷气,博采众长,吐故纳新,从而成为推动岭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有力推手,形成大湾区新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框架内发挥积极作用。[4]

  (五)苏区精神是学史增信、赓续血脉的重要内容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是学习百年党史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特别是红色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苏区精神背后的宏大叙事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的创业史,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践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探索史,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革命文化基础。深刻领会并把握苏区精神,有助于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有助于学史增信、赓续血脉,开启中国共产党新的一百年征程,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依托新媒体加强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传播

  新媒体时代的大众传播具有时代特点和比较优势,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传播文化和信息。探讨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不可回避的一个课题就是红色文化资源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契合性的问题,这也是新媒体时代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难点和热点。如何更好地把革命精神与新时代融合,是当代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之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弘扬苏区精神,助力革命老区的历史文化振兴与发展

  弘扬苏区精神不能忽略革命寻踪的教育。唯有寻找梅州等革命老区背后的人和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承形式展现出来,才能更好地再现苏区精神产生的来龙去脉。梅州市及其所属县级辖区是原中央苏区的革命阵地,无数客家英雄儿女正是在这片区域参与了中国早期的革命斗争。加强革命老区的历史文化振兴与发展,既是对革命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英雄故土的回馈,更是推动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最好的选择。弘扬苏区精神,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苏区、感受苏区、热爱苏区,进而促使他们从感性到理性、全面领会苏区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外延。

  (二)弘扬红色文化,传承广东优良的革命传统

  苏区精神与红色文化相辅相成,苏区精神是广东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黄花岗革命精神等其他精神财富相比,苏区精神本质上是广东优良革命传统的延续。广东省作为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培育了无数英雄儿女。他们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持续奋斗、不懈斗争,书写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壮美篇章。弘扬苏区精神与红色文化是同题同答,合力共建的两个核心内容。在社会转型、文化多元的当今社会,无论是苏区精神,还是红色文化,都是凝心聚力、振奋人心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可以起到正本清源、扬清激浊的巨大作用。

  (三)加强平台建设,推动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全覆盖

  新媒体时代的平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平台在大众传播中具有集聚性、冲击性的优势和特点。搭建弘扬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的传播平台,可以有效打破地域、时间和资源的限制,从而保证传播的持续开展。把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到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平台上来,利用多媒体、公众号、抖音视频等新的传播手段进行红色宣传,将有利于推动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的全覆盖。这种全覆盖既是传播领域的覆盖,也是意识形态领域的覆盖,从而让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落地生根、入脑入心。

  (四)加强人文湾区建设,推动红色文化创新和发展

  加强人文湾区建设是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核心竞争力和内生动力的重要手段,其实质上是解决多种资源整合并构建新的发展模式所引发的后续问题和矛盾。文化的多元化、复杂化,需要昂扬奋进的活跃因素来激发文化创新的血脉。岭南文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经受海洋文明的洗礼,开放包容是其优势,但是也有其文化本位的桎梏。大湾区现有的多种子文化,整体来说是商业文化趋同因素多一点。相比之下,红色文化是其不具备的活跃因素。因此,加强人文湾区建设,有必要借鉴和吸纳红色文化,同时推动红色文化创新和发展,在多元文化资源整合成具有统治力的新文化的过程中,较好地发挥红色文化的积极作用。

  (五)加强先行示范区建设,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广东省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深圳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伟大历程中形成了一种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改革精神,人们时常喜欢用拓荒牛等美好的词汇来赞美这种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广东省特别是改革开放最早的试点城市——深圳市,均是中国共产党推行改革开放的示范区域,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政治理想。这种政治理想的寄托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增强“四个自信”。随着深圳市被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弘扬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有了更好的依托和载体。把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融入其中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红色江山本色的必然选择,也是为全国树立红色标杆的大胆探索。

  三、依托新媒体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是实现文化战略落地的有效途径,也是依托新媒体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推动革命老区历史振兴和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蓝图到现实靠的是行动,行动执行靠的是项目推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施。

  (一)发展红色旅游项目

  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是中国革命的红色发祥地,其权威性和影响力已经得到党和国家的确认,具有巨大红色资源开发的价值和发展潜力。如何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在原苏区耦合,是推动原苏区所涵盖的梅州市及县级辖区历史文化振兴和发展的战略课题。发展红色旅游项目是提升地区影响力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也是推动双文明建设的有力推手。各级政府部门可依托红色旅游项目,加大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激励老区人民和广大游客不忘历史、继往开来,引导他们在新时代更好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建设红色教育基地

  尊重历史,继往开来。依托梅州市及相关县级辖区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来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学习和教育。切身感受原中央苏区的光荣历史,切身感受红都、红军和红色苏维埃的历史作用,切身感受中国共产党革命初期的艰难岁月,从而激励后人更好地思考红色江山的来之不易,使得后人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与和谐氛围。

  (三)讲好苏区的红色故事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工作,开展好这项工作必须有抓手和载体。积极培育革命精神、红色故事的宣讲人队伍,在红色旅游项目和红色基地中植入“讲好红色故事”环节,让受众知晓原中央苏区的历史,让受众了解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奋斗史,让受众熟悉梅州等中央苏区所辖地区的英雄人物及先进事迹,从而使得他们更直观地从历史中感受革命精神、感悟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传播方式宣传和推广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让更多受众了解红都故事、海陆丰苏维埃故事、广州苏维埃故事和中央苏区在梅州的故事,把苏区精神当作崇高信仰和精神力量薪火相传,把红色文化当作传家宝代代相传。

  (四)树立苏区的红色品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品牌的影响是持续的。加强红色品牌的选树工作,保护好、利用好苏区的红色资源,在梅州市及所辖县区中选取具有典型案例和英雄事迹的地区进行红色品牌建设,形成具有品牌效应和影响力的重点区域。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推动红色文化的规模化效应和强势宣传,助力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走出大山、走出梅州、走向广东、走向全国,把梅州市建设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红色品牌,彰显革命老区的新时代风范。

  (五)实施红色文化战略

  新时代党的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力度也逐渐强化,实施红色文化战略正逢其时。弘扬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是一种持续的战略选择,必须持续推进、久久为功。因此,有必要把红色资源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相耦合,把红色文化战略与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耦合,把红色文化战略与意识形态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相耦合,从战略层面推动文化落地,从精神层面助力文化振兴,在积累精神财富的同时推动物质文明建设,以强有力的文化力量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四、依托新媒体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当我们回顾和致敬党的百年风华之时,爱国主义教育被赋予了更多的红色记忆和红色意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必要与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开展。

  (一)把苏区精神融入党史学习教育

  苏区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一样,是百年党史中值得大书特书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把苏区精神融入党史学习教育,是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让更多的党员干部深刻理解苏区精神,了解原中央苏区在广东省的革命影响力以及客家儿女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有助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更全面地把握苏区精神的实质,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和,特别是有助于广东地区党员干部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二)把苏区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苏区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把苏区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让苏区精神进学校、进课堂、进企业、进社区,有助于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5]各地学校可利用新媒体、校园网络、企业网站和社区网站进行苏区精神的相关内容的学习,从而打造共有的精神家园和文化品牌,引导社会成员树立爱党、爱国、爱粤情怀,真正做到树德育人、铸魂育才,努力培养时代新人。

  (三)把苏区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把苏区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发挥其地缘优势和接近性特点。可依托梅州市及所辖县区即原中央苏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苏区精神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主题,统筹好红色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深入挖掘苏区精神的内在价值,引导社会晨光把爱国、爱党、爱苏区的朴素情感升华为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践——建设好家乡,建设好广东,建设好祖国,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

  (四)把苏区精神融入精神文明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珠三角、广东省和革命老区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站在新的时代前沿,精神文明建设显得格外重要。在物质文明建设飞速的今天,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仅不过时,反而更有时代含义,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把苏区精神融入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挖掘苏区精神背后的红色文化资源,不失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梅州市之于广东省的意义,更多体现在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延续。让苏区精神推动广东地区历史文化的振兴和发展,是新时代文化力量发挥激励和鞭策作用的最佳路径。这种路径不是简单的要素叠加,而是一种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战略体系构建,需要相关的顶层设计、战略谋划和政策制定。这既需要明确目标,也需要配套的政策支持。如此,方能实现动机与效果、资源和平台的有效对接。唯有解决设计和机制的问题,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双丰收。

  五、结语

  苏区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的延续,也是长征精神的开始。百年大党仍少年,奋斗路上正青春,重温百年党史,再析苏区精神,结合实际深入研究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资源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契合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原中央苏区所辖的梅州等地的历史文化振兴和发展,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6]新媒体时代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契合,离不开诸如苏区精神的革命精神传承。它既是党史的生动教材,也是共和国史的生动教材。难能可贵的是,新媒体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宣传优势,无论是动态宣传,还是静态宣传,都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既有深度又有厚度,既有锐度又有温度。关键是,如何做好选题策划、资源整合和节目制作,从文化深层次的角度,更好地做好顶层设计,从而构建立体综合的平台宣传体系,保证意识形态领域、文化战略实施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平台上并行不悖地达到预期效果,更好地实现历史文化的振兴和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是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汲取力量,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形成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新媒体时代推广方案,并把这一方案与新时代党建工作、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形成制度推广的体制机制,在方针政策上确保红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开发,助推红色文化在历史文化振兴和发展中不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繁花.苏区精神视阈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索——以梅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J].嘉应学院学报,2016,34(04):78-83.

  [2]廖先明.弘扬苏区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03):23-24.

  [3]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11-05(03).

  [4]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永远的荣光:苏区历史和苏区精神简明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22.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Z1):60.

  [6]欧阳鹏.邓小平理论是加强理论研究的科学指南[J].晋阳学刊,1999(01):35-38.

责任编辑:姜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