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摘 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凝结着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追求的宝贵精神财富,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一致、教育对象重合、教育内容相通,具有内在契合性。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途径,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引导学生坚定信念的必由之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以课程为支撑,优化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主导,提升教师素养;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实践体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

  关键词:精神谱系;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1]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强调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并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2]

  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中砥砺前行,构建起内涵丰富、蕴含着特定价值取向并具有鲜明时代引领性的精神谱系,这是无数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特有的精神财富。随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全面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宣传与学习,弘扬光荣传统,延续红色血脉,显得尤为必要。

  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以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实践历程为基础,把事迹淬炼成精神,其实质是通过伟大精神对广大党员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一致

  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核心目标是宣传其所具有的价值内涵和时代意义,通过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塑造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旨在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信仰,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从而促进各方面健康发展。由此可见,无论是精神谱系的学习,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目标都包括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丰富精神内涵,提高综合素质。

  (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重合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以总结党百年历程中所呈现的伟大精神力量为出发点,以引导、鼓舞、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奋发向前,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落脚点。它覆盖范围广,内容丰富,教育对象以党员为起点,以人民群众为终点,旨在从党内出发辐射至全国。新时代中国青年凭借党和政府创造的良好条件和机遇,充分展现出奋起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青春担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成才育人的关键环节,面向的对象主要是青年学生,因此将两者融合是以广大青年为对象,引导他们夯实历史底蕴,提升精神境界,与全国人民一同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

  (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通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所经历的各个时期为基础,进行系统凝练,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包括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形成路径、教育价值等内容。一方面,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涵盖着诸多教育内容,比如长征精神、改革开放等,而这些内容恰恰又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有所体现。同时精神谱系作为重要素材,是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内容之一, 更与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内容具有一致性。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容包含着标志性事件、关键人物以及红色足迹等,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奋斗历程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些内容具有独特性、代表性,经过不断继承发展,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素材来源,为其源源不断地提供理论滋养和历史智慧,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载体作用。

  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涵丰富又各具特色,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特定环境和特定考验下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追求。充分挖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价值意蕴并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途径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4]。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价值内涵和时代意义,将其融入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促使高等教育更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能让大学生在教学材料中感受到国家理想与民族精神,体会到感性认识和理性升华的交织。因此,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实现知识传授与精神引领同频共振的意义重大。

  同时,当前的高等教育要满足国家战略、高等教育的要求和学校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科学设计教育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守好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可以成为高校转变作风改进学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抓手,有助于培养具有坚定信念、良好品德、丰富知识和熟练技能的高质量专业人才。

  (二)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多元化的严峻挑战,对于成长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时代下的“00后”群体,在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与快捷的同时,对于网络的使用能力也远远高于其他群体,喜欢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生活,乐于探寻网上的新鲜事物,擅长使用最新的网络流行词汇表达自己。与此同时,庞大的信息和多种学习渠道使得他们的学习方式自主化和碎片化,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大挑战。一方面,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很容易使他们迷失方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各种不良思潮通过鱼龙混杂的网络传播,不断侵扰着学生的头脑。尤其是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企图“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5],动摇中华民族的历史根基。另一方面,学生更乐于通过简单的、娱乐化的方式进行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由于精神谱系中包含着不同时代、不同群体的励志故事,通俗易懂且价值深刻,结合具体的时代特征和学生特点,进行宣传和学习,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坚定信念的必由之路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6]青年身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社会未来的价值取向,青年能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决定了整个国家未来的道路。

  得益于国家的快速发展,当前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物质生活更为优越,精神世界愈加富足,这就为他们追求一种更有深度、更有理想、更有境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更多可能。对于当前大学生来说,个性化的价值追求、人生道路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自身价值观的指引,所以帮助当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通识课程,贯穿于大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包含着先进群体和感人事迹彰显着高尚且独特的价值追求,是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

  将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当前大学生在传承和感悟精神谱系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加强思想淬炼,让理想信念成为指引前行的灯塔。在这一过程中,要使广大青年学子提升政治素养,增强政治定力,追求政治进步,不断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断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用精神谱系始终激励青年学子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

  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以课程、教师、活动为重点,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师素养,开展实践体验,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长效融合、深度融合。

  (一)以课程为支撑,优化教学内容

  2018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7]

  一是要注重精神谱系与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融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该统筹协调,兼顾系统性和层次性。系统性是指将精神谱系的教学作为一项整体的、全面的、有总体规划的工作,通过严密思考和整体设计,注重各精神之间的联系与精神谱系的整体性。层次性是指根据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本身的层次性,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如时期、人物、事件等,分别和教材相融合。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抗日战争时期的内容便可以和精神谱系中的抗战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相融合。二是注重精神谱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首先,对于精神谱系内容的选取,应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取具体形象、能反映社会发展的素材,使得教学内容具有生活化、具体化的时代特点等。其次,课堂的组织呈现方式应遵循多样化和丰富性的原则。多样化是指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科性质和学生理解能力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丰富性是指在课堂中,对于精神谱系的传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各种活动来呈现,整合精神谱系教学的信息资源,通过角色扮演、情景互动等方式,营造真实的人物和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三是注重精神谱系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根据高校思政课程的授课顺序和结构,设计精神谱系相关课程,设置某一节或几节课甚至一个单元来呈现,开设以精神谱系宣传与教育为主题的思想政治选修课,让大学生对此有更多的了解。

  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编写中,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与法治》中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应该采取隐性渗透和显性呈现相结合的手段,显性呈现则是指通过文字直接呈现相关定义和解释,或通过专门。两种方式是有机整体,不能一味隐性渗透,也不能全部显性呈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实现思想教化和道德素养提升,要实现这种育人实效性,就要改变教材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二)以教师为主导,提升教师素养

  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通过知识传授、人格塑造等手段对学生施加影响,因此,教师的人文素养直接影响到精神谱系的融入效果。

  一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培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8]首先,通过筛选选择理想信念坚定、思想觉悟高、综合素质好的教师群体,再通过培训提高思政教师的能力,提高教师对精神谱系的认同感,对精神谱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教师应兼顾“道”与“业”,在“道德”方面,思政教师还应注重挖掘知识背后蕴藏的伟大精神,践行“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专业”方面,教师需要不断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结合自己的个人特色形成独有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发展自己的教学能力,比如教学素材的选择要与学生关心的问题相契合,讲故事讲道理要有说服力等。思政教师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因此应提高政治站位和教育站位,深切回应时代主题和大学生的思想诉求。二是要增强教师职业发展动力。思政教师承担着全校学生的思政公共课教学工作,由于巨大的学生群体和短暂的交流机会,使得思政教师与大部分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联系。教师很难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感到欣慰和满足,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应对此问题可以通过有效奖励,工作内容的调整、职称评定相关政策的修改等再结合培训教育,增加教师的自我满足感与获得感,为其个人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积极开展一系列实践锻炼,注重塑造教师良好的品格和人格魅力,必要时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排解职场中的不良情绪,调整工作态度,重获工作热情。三是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不仅有显性的教学,更多的是隐性的渗透。隐性渗透是指通过采用“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受到熏陶。这就要求教师要以良性互动为前提建立一种对话式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的各个环节,从尊重、回应、理解、包容入手,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做好道德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和践行伟大精神,发挥教师在精神谱系的弘扬和传承中的引领作用。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 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9]

  (三)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实践体验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在实践中深化大学生对精神谱系的认识和了解。

  一是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活动。红色景点和现实体验是最直接、最生动的教育源泉。高校可以将一些纪念馆、博物馆、名胜古迹等场所作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教师可以利用实践基地带领学生参观学习,开展实景教育;鼓励学生利用家乡的红色资源,组成宣讲团去博物馆、纪念馆等地方做志愿讲解员,在展现家乡特色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演讲技巧和宣传能力。二是营造红色校园文化。校园文化隐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创建良好校园文化是基于体验与学习双向导向的策略设计。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精神谱系的具体内容,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增强文化自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如利用特殊节日摆放展牌,开展校史展览,根据校园景致设计张贴宣传标语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如利用学校社团开展主题活动,利用好重大节日的契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红歌赛等,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呈现,提升精神谱系的感染力、大众化和覆盖面。三是创新宣传方式。针对传播方式单一化、程序化等现实情况,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通过使用抖音APP、学习强国、微博、哔哩哔哩网站等平台制作短视频、通过大众宣讲等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建党精神等的理解。对精神谱系的宣传不能只停留在对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的学习,要注意以小见大,从小故事中洞见大格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9.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3][8]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723.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3.

  [6][10]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7]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9]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人民教育,2014(10):6-9.

责任编辑:黄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