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究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推进,国家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如何以创业促进就业,推动学生高质量的就业及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不仅要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及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这对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创业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一)国家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创新创业是国家经济转型提出的重要战略。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应积极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训学生创新思维,坚持以创新创业促进就业,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这有利于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学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需要在不断提升认知和改造自我的过程中,完善综合素质。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深入挖掘个人潜力,正确评估自己,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质,如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结合职业认知,从而明确自己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帮助学生合理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创新创业思想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面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结合自身条件进行适时调整,使自身的职业规划和社会发展相互协调,从而最大程度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创新创业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我认知不全面,职业规划意识薄弱

  目前,不少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认识处在初级阶段。首先高职学生自我认知不够全面,对专业及其未来行业发展情况了解不多,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缺乏兴趣。学生习惯于获取零碎、被动的信息,而主动获取知识、信息的意识缺乏,特别是信息整合、重构、创新、探索能力较弱,不重视自己的职业规划。现实中,很多学生不了解岗位的职责,岗位胜任力,职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就业创业目标空洞、不切实际,停留在自己的想象中,脱离社会的需求。有些学生没有主见,盲目考证代替岗位实践能力,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的脱节直接影响自己职业生涯管理能力的培养。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虽然是一门公共必修课,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重视,认为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仅是为了得到学分,现在大多数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基本上是大班授课,教学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工具,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没有科学自我分析,不能够自主地去思考未来职业方向,这使得学生到毕业时,一直不了解自己的特质,职业目标模糊,没有科学、合理的就业创业规划。

  (二)课堂内容重知识传授,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高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采用课堂理论教学,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失衡,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意识。当前,学生盲目报专升本或专插本考试,很少学生能够运用创新知识去规范自己的职业生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培养,学校虽然都已开设就业创业课程,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规划意识,提升了规划能力,但没有配套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工作室,无法真正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师资队伍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水平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队伍是由少数专职教师和大部分辅导员教师兼职组成,大部分教师没有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系统的培训,也不具备专业领域的技能证书。这些因素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业务能力不高,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效果收获甚微。在学生创业指导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结合最新就业形势、市场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深入指导,使得准备创业的学生在创业时容易走入误区,创业学生只能围绕所学专业或自己熟悉的知识领域做方案,缺乏创业计划方案系统设计。

  三、创新创业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在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必须进一步改革思路,创新创业必须贯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课程互动、实践体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一)提升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高职学生要主动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摆脱传统的教育观念,除了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也要时刻关注社会的变化,积极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在考虑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时,要尽可能在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作为发展方向,确立正确的职业观与职业素养,树立创新创业理念。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可以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成立生涯规划协会等引导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比如教练式提问,利用卡牌等工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要与社会需求对接,参考选用优秀经典教材并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大学一年级学生重点探索自我认知,大学二年级学生重点探索职业认知,同时匹配专业大学生职业测评系统工具,帮助学生全面科学认识自我,成立职业生涯工作室,对学生团辅和个体辅导,帮助学生全面认知自我,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二)提升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水平

  职业生涯教育要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培养一批优秀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就业创业教育的成效,提升师资队伍要“引培并举”。在“引”方面就是引进有创业经验的教师为校内专职教师,系统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也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或者杰出的校友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兼职教师,定期进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举办论坛等。在培训方面,学校要重视现有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在校内培训方面,各高校应成立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室,邀请优秀的校内外专职教师、专家担任,定期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生涯辅导、创业辅导等专业培训。在校外培训方面,学校让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定期参与政府和权威机构举办的专业培训。通过系统培训,不断开拓教师的视野,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成效。

  (三)构建师生互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一门帮助学生认知自我、认知外部环境的一门课,要上好这一门课,就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首先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学生要在课堂大胆展示自我、突破自己,所以班级以小班教学为主,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自我认知和社会环境认知的基础上,更好地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不断提升自身人生价值和创造社会价值,规划的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需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调整,目标过大过小都会影响规划的落地。首先,要丰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形式,模拟课堂创新创业情境,开展职业认知视频大赛、目标分解思维导图、小组对抗赛等,帮助学生学会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踏踏实实逐级完成;其次,加强专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融合,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完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开展企业实习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走进社会,引导学生密切关注企业信息,学会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思想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更好地推动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四)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双创”教育实践基地

  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双创”教育实践基地不仅可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学校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学校要搭建丰富的实践平台,比如学生社团、第二课堂活动,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挑战杯、互联网+创业大赛等一些知名度比较大的竞赛,营造氛围,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SYB培训、KAB培训、创业先锋班、创新创业课程,感知创业,模拟创业;再次,可以借鉴政府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做法,结合学校实际,努力建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搭建集“创业培训、引导、模拟、孵化等于一体的平台”。利用“互联网+”创新创业网络体系,吸引社会各类资源,建设一批成本低、便捷和开放式的众创空间。

  四、结语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个人紧密配合,在创新创业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创新创业思想,构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课程互动、实践体检”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引导学生科学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和勇于创业所需的综合素质,使他们逐步成为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傅天.大学生参与“双创”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8(01):67-71.

  [2]颜为民,张自卿.“双创”视角下如何提升学生职业规划能力[J].中国高校科技,2018(07):81-83.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