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润泽童心——广州市番禺区北城幼儿园领衔探索社区传统文化融入课程的新样式

  2021年3月17日,“以社区传统文化资源建构幼儿园岭南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会在广州市番禺区北城幼儿园举行。作为番禺区9个省级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之一,该项目由北城幼儿园领衔,与石楼镇中心幼儿园、新造镇中心幼儿园、沙湾镇育才幼儿园、化龙镇潭山浩明幼儿园组成项目组,秉持“文化育人,润泽童心”的教育理念,探索社区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新样式。

文化育人,润泽童心——广州市番禺区北城幼儿园领衔探索社区传统文化融入课程的新样式

课程研发突破瓶颈

  北城幼儿园创建于1989年,经过30多年的潜心研发,逐步形成岭南文化融入课程的方法与路径。“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的开展,以北城幼儿园多年的实践成果为基石,也为突破园本课程研发瓶颈带来了新机遇。

  文化自信赋予内涵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倡传统文化进校园,提出“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这为北城幼儿园的课程研究提供了政策遵循。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番禺自古为岭南的鱼米之乡、富庶之地,有着丰富有趣的民俗活动、独特精湛的民间艺术、地道美味的点心小吃、朗朗上口的民歌童谣、独具风情的传统建筑,这些活生生的本土文化资源对于番禺的孩子们来说是最真实、最熟悉、最贴近生活的活教材。

  开发和运用岭南文化中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课程资源,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情感。北城幼儿园建园之初,就确立了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研究方向。

  北城幼儿园园长容瑞英说:“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不仅让园长坚定了教育理念,也让教师更加接纳、认同文化育人的价值。”

  上品教化确立方向

  近年来,番禺在“上品教化”教育发展理念引领下,不断推进各类教育创新发展,形成了区域教育全面优质均衡的格局,先后获得全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广东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为了响应“上品教化”的理念,北城幼儿园提出“为孩子提供优质教育”的办园目标,重视从精神和文化的角度,对幼儿进行陶冶和滋养。

  “我们一直在思考,北城幼儿园的文化特色到底是什么?是传承文化精神,并将其渗透在生活、艺术、民俗活动中,推动本土文化资源融入文化育人课程。”容瑞英说。

  文润教育自成体系

  近年来,北城幼儿园陆续开展广东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发掘岭南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德育发展的实践研究”、番禺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第三批课题“基于岭南本土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广州市教育研究院2019年度“文溪雅荷”专项课题“‘文溪雅荷’幼儿园场景化课程背景下幼儿专注力培养的策略研究——以‘灰塑’艺术体验区为例”等课题研究。

  2018年,《文化育人,润泽童心》获得广东省幼儿园特色建设方案二等奖。2019年,北城幼儿园构建了“文润教育”的课程体系,提出以文化人,培养人性,滋润幼儿,通过文化培育人的品性、感情和理智。

  围绕“文润教育”,北城幼儿园创设了岭南博物馆、非遗室、岭南十香园、大沙水区等充满童真和地方特色的多功能教学场所,建立了以文化为核心的园本课程。

  但是,如何梳理已有的研究经验,将课程研发路径模式化、系统化,使更多的幼儿受益,引领更多的幼儿园进行本土文化融入课程的探索,是北城幼儿园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

  2020年,广东省“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的申报,是北城幼儿园将原有研究进行深入、多样化探索的绝佳机遇,也是将多年的探索与研究进行梳理和辐射的良好时机。

文化育人,润泽童心——广州市番禺区北城幼儿园领衔探索社区传统文化融入课程的新样式

找准方向协同发力

  在“文润教育”的引领下,项目组为“新课程”提炼出“文化育人,润泽童心”的教育理念,“健康阳光、自信灵慧、儒雅尚礼”的育人目标。在立项之前,项目组各园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课程建设经验,很快便形成了共同的愿景。

  领衔带动输出经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领衔园,北城幼儿园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容瑞英一语中的:“领衔园输出的是资源和方法。”

  项目开展以来,北城幼儿园邀请专家、组织教师团队开展一系列现场观摩、集体研讨、线上学习等活动。各园深入交流,汲取各方力量,逐渐形成项目研究的统一性,也保持自身的独特性。

  3月31日,项目理论负责人、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学前教育科科长张琼,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学前教育教研员韩秀云和项目组各园负责人一同开展进园互访交流活动。现场观摩之后,项目组汇聚北城幼儿园,根据专家的意见调整修订课程实施路径,集体研讨问题和困惑,保障每个合作园步调一致、协同共进。

  5月26日,北城幼儿园带头以现场观摩和集中汇报的形式,全方位地向项目组专家展示了项目的实践研究情况。北城幼儿园在做好课程整体规划的同时,率先在园内开设多个项目实验班进行实践研究,为合作园开展相关课程研究提供样板参照。

  北城幼儿园还帮助合作园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依托各园的社区场景资源,建立园本特色课程,实现共建共享的目标。

  深入交流相互配合

  项目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建立课程研发模式,这一模式需要先在项目组内部得以实践和统一,才具备推广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在项目实施之初,项目组就建立了共同体。

  北城幼儿园保教主任王隽枫说:“拿到一个课程资源后,怎样开发,最终形成怎样的模式,要用怎样的路径去实施,都是要统一的。”

  在北城幼儿园的引领下,各合作园协同配合,建立以专家为理论负责人,园长为实践负责人,副园长和主任重点指导跟进,各园设立实验班重点研究的纵向管理架构,各层级有具体分工和研究任务。在项目教研机制上,通过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教研、每学期一轮换,对课程内容进行反思修订,完善岭南特色课程建设。

  在确立课程架构的基础上,北城幼儿园组织项目组进行集中审议,结合合作园在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经验,把关每个主题实施的重点目标和内容,搭建好基本的课程实施框架。合作园明确了自身在课程建设中的定位以后,再积极运用社区资源帮助园所课程建设。而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合作园会通过工作群,实时汇报课程实施情况,从而建立了线上线下一体、定时与不定时互为补充的联动模式。

  结合实际打造特色

  岭南文化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将岭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不是意味着所有的文化资源都融入其中。所以,教师要先深入场景中了解和体验,寻找场景中的工艺、民俗、人文和艺术等素材,不断进行拓展,挖掘场景背后的人和故事以及他们传递给孩子的文化价值。

  王隽枫介绍,项目组成员在共同体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的选择和独特性的建构,每个幼儿园根据本园的地理位置及原有的课程基础,选择某一文化场景资源作为课程内容,既考虑到已有的研究基础,又考虑到丰富的文化形态。

  例如,北城幼儿园根据多年的研究基础,抓住华三书院、宝墨园、余荫山房等场景,进行书法艺术、建筑以及灰塑等文化元素融入课程的研究;石楼镇中心幼儿园依托本园的编织特色课程,进行渔村文化及编织技艺的传承;沙湾镇育才幼儿园依托所在的沙湾古镇,进行了鱼灯、广东音乐等的探究学习;新造镇中心幼儿园则依托于拥有长远历史的贸易文化,开展“墟市”的探究学习;化龙镇谭山浩明幼儿园研究如何让乞巧文化形式更加贴近幼儿的学习与经验。

文化育人,润泽童心——广州市番禺区北城幼儿园领衔探索社区传统文化融入课程的新样式

课程样式多点开花

  项目组立足于番禺区,依据岭南特色课程目标和幼儿发展的需要,深度挖掘社区岭南文化资源的核心教育价值,把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社区资源进行再评估、再加工、再整合,从而达到课程内容的最优化,让幼儿感受岭南文化精髓,提升文化自信。

  积累丰富课程资源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项目组积累了一定的本土文化课程资源库。

  首先,积累了专家资源库,邀请岭南民俗文化专家梁谋、文联艺术顾问屈慎宁、广绣传承人梁雪珍、灰塑传承人崔镜兴、沙湾飘色传承人黎伟明、珠绣女艺人关健雯等对教师进行文化素养的提升和培训,其中梁谋被聘为课题的专家顾问,开展“话说番禺”“广东音乐随谈”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其次,形成岭南文化课程资源包,基于岭南本土文化特色,以各年龄段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形成一系列主题探究课程,包括节令篇、番禺风物篇、番禺饮食篇、番禺民俗篇等,为教师提供课程实施的参考。以学科教研组为研究小组,依据五大领域理论指导形成活动课程:语言组完成近60首童谣的搜集、筛选、整理,形成童谣课程资源;音乐学科组搜集到许多用粤剧形式表现的童话故事、神话故事;体育组搜集了特色游戏项目,努力结合幼儿园场地开展户外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社会组以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实践为抓手,开展了丰富的传统节日活动;美工组的民间工艺研究内容包括灰塑、刺绣、水墨画、剪纸等。

  此外,还积极开发组织各类岭南特色活动,比如岭南文化艺术节动、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亲子活动、“说说唱唱广州话”童谣表演活动、“岭南小主播”活动等。在一日活动中开展了18个岭南特色体验坊活动,有一班一特色的班级美工区活动、民间游戏、舞龙舞狮、粤剧广东音乐欣赏、丹青水墨画坊、刺绣区、灰塑区等。

  形成三大课程模块

  在课程建设方面,根据文化育人为取向的课程目标和各合作园的课程特色,形成社区场景、生活艺术、民俗活动三类课程。

  社区场景类是基于幼儿园周边可供利用的社区场景,让幼儿与场景产生互动,发掘其中蕴含的学习经验,现已开发的有宝墨园、余荫山房、华三书院、大岭村、沙湾鱼灯馆、广东音乐馆。比如石楼镇中心幼儿园中班大岭古村主题学习生活中,通过和幼儿一起深入场景,发现在大岭村中很多建筑上面都有栩栩如生的鳌鱼石雕艺术品,在与当地老人的交谈中,让幼儿了解中国科举文化、“状元”的故事,初步理解“行行出状元”的含义,最后迁移到要做生活中的“小状元”,懂得在生活中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生活艺术类是指在当地居民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具有艺术性和生活性于一体的生活技艺,现已开发的有编织和珠绣两种民间工艺。比如新造镇中心幼儿园联合家庭、社区资源,开展“珠绣寻根之旅”,深入探访家庭成员、社区的广绣非遗传承人,了解他们学习珠绣、广绣的经历。

  民俗活动类是指在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生活文化等,现已开发的有乞巧和飘色两大具有岭南代表性的民俗活动。比如化龙镇潭山浩明幼儿园从寻沙湾飘色的根开始,邀请岭南民俗文化专家进园与师生互动,举行讲飘色故事,创作飘色色版等活动,让孩子们学习沙湾飘色中勇敢、坚毅、合作、专注的良好品质。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随着项目的开展,不仅带动教师和幼儿携手共进,也促进各幼儿园的特色发展。

  容瑞英说:“对社区传统文化融入课程的探索,必须以孩子的兴趣为导向,最后不是要看孩子会认多少字、会多少算数,而是要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合作、团结,有什么创新能力,是否真正传承了文化的精神。而这也是课程评价的核心所在。”

  北城幼儿园教师孙俊颖全程参与“宝墨园”主题实验班的课程开发工作,她深有感触地说:“这个项目把番禺区在做传统文化融入课程的幼儿园和教师们聚在了一起,让我们有共同对话和交流的平台,有专家的指导和引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一起交流和反思,提升课程的质量,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项目开展过程中,各合作园也有很大收获。

  石楼镇中心幼儿园副园长曾晓霞说:“教研中,每次都让幼儿园教师到实验班参观学习,让我们感受很深、受益匪浅,了解如何以场景来开展教学,怎么深入开展。专家的指引,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化龙镇潭山浩明幼儿园副园长董小漫说:“加入项目组后深受启发,我们在挖掘和开发中,发现了更多教育资源,也开始带领孩子到社区去体验,并让家长参与活动,加强家园共育。”

文化育人,润泽童心——广州市番禺区北城幼儿园领衔探索社区传统文化融入课程的新样式 文化育人,润泽童心——广州市番禺区北城幼儿园领衔探索社区传统文化融入课程的新样式

责任编辑:Do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