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推动改革,提升质量

  近五年,梅州市梅县区上官塘水库小学的学生人数都不足100人,现有6个教学班,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规模虽小,但学校师资力量却不弱。“我们拥有一支奋发向上、老中青比例协调的教师队伍。”校长钟剑介绍,目前,学校有教师17人,学历都在大专以上,其中本科学历14人。队伍中有高级教师1人,中级教师8人,初级教师8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市优秀班主任1人,市骨干教师1人。

  “小规模学校,更要想方设法留住人才。”钟剑特别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他认为,首先要关注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学校为新教师提供单人宿舍,还专门请人做午饭给教师吃。同时,要创造专业发展平台,通过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在校长带领下,全校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近三年申报了3个课题,其中省级课题1个,区级课题2个。《不同学段学生的阅读趋向和阅读书目研究》被立为省“十三五”教育技术专项课题——“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资源应用研究重点课题。

梅县:推动改革,提升质量

  钟剑告诉记者,学校还大力打造“书香校园”特色,通过开展“书香教师”“书香学生”“班级书屋”活动,借助“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功能,新购买适合不同学段学生阅读的书籍约1000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爱读书、读好书内化为师生的行为习惯。学校还发挥规模小、学生少的优势,做到课课过关、章节过关、生生过关。

  梅北中学是一所具有110多年历史的百年老校,现有270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在学校吃午饭,有十多名寄宿生。近年来,学校不断优化校园环境,积极推进“构建快乐课堂,塑造美丽心灵”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实行精细化管理,历年中考成绩都位居全区乡镇学校前列。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并且要求45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至少在学科内举行一次“高效课堂”示范课,年轻教师参加市、区教育部门组织的分片教研活动。

  在补齐两类学校短板的过程中,梅县特别重视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梅县区教育局局长冯治山介绍,梅县以乡镇中心小学、初中学校为主体,划分片区,积极推进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起到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了面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的长效帮扶机制,充分发挥乡村小规模学校小班教学优势。

  目前,梅县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63 所,其中小学37 所、初级中学11 所、普通完中7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 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 所,另有教学点16 个。在全区学校中,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19 所,寄宿生1000多 人。

梅县:推动改革,提升质量

  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加强烈。梅县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理念,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本着“加强小学、调整初中、巩固高中”的原则,采取“扩、改、并”等措施,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进行逐年的调整,先后撤并了一批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中小学和教学点。

  近年来,梅县不断加大投入,加强两类学校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近4000 万元对相关学校运动场、学生宿舍、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规划建设和改造,如对广益中学等8 所学校进行了运动场改造,对梅北中学等7 所学校进行了宿舍的升级改造,对南口中学等3 所学校进行了食堂扩建或维修改造等,使广大寄宿生的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梅县还通过公开招聘教师和下乡支教等方式,努力为寄宿制学校配备足够的师资力量,达到了各学科教师结构比例基本合理、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目的。各校均能挑选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全面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管理工作;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明确教师、校医、保卫、食堂从业、生活管理等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做到分工负责,责任明确。

  “乡村振兴,教育一定要办好。”冯治山表示,“建设两类学校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今后,我区将不断探索新办法,形成符合本地实际的措施,使两类学校继续朝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Do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