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

  2019年高职院校实施扩招,扩招人数为100万。同年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宽进严出”,做好质量型扩招。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发展经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扩招新生已进入教学阶段,多元化的生源结构给教学实施带来巨大的挑战,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需要针对扩招后的新情况,结合专业特点,与地方设计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协同育人,帮助学生学有所成。

  一、扩招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情概述

  高职扩招的招生对象主要包含往届普高毕业生、中职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工。根据对第一批我校扩招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学情进行分析,数据显示,扩招学生以初中毕业生为主,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生源为辅。学生年龄段跨距较大,从19岁到31岁,学习需求大概分为两类:一是希望通过高职这段学习经历,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学历层次;二是基于个人兴趣爱好,跨岗位学习,以后有换岗需求。他们有些是企业员工,学习时间不同于普高生,促使学校必须调整教学方法、提升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经调查,艺术设计类专业扩招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专业基础差异化较大,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而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需要进行专业技术测试,需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因此必须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匹配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必要性

  如何让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及新型职业农民等进入高职院校后,开展差异化教学和管理,成长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扩招后的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国内外的实践表明,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特色,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艺术生需要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依托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集聚校内外教学资源,通过校企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如把企业实际的项目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中,聘请企业高级人才协同学校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作为助理设计师完成真实的企业项目,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

  (一)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

  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办学,意义深远。要实现扩招高质量培养,关键要通过资源整合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不同生源特点,采取分层教育、弹性学制和灵活多元教学模式,让不同类型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高职扩招虽然降低了入学门槛,但进入高职后,必须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提高教育质量、人才质量、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能够为培养出贴近企业标准,与社会用人需求快速对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支持。

  (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随着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内的产业机构不断转型升级,市场迫切需要各种行业类型的专业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中国的职业教育始终与经济发展同向同行,促进广大青年人个体职业生涯发展与社会和谐安定发展相融合,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各行各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长期学习、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高职教育发展创新,梳理总结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学校必须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依托专业工作室合力营造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新型教学生态,组织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块,强化动手实践,增加真实的职业体验,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将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从学生到职业设计师的飞跃。

  三、扩招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路径

  (一)校企协同共研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承担着知识传承和服务社会的双重功能,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众多高职院校存在教学资源稀缺、教学质量不高、基础设施条件不足等问题。校企合作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互动交流氛围,将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相结合,企业项目实战演练和专业理论相结合,校企协同研发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特色和专业内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艺术设计类专业对文化素养、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所谓“择一事,终一生”,需要将工匠精神、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领悟理论教学的实质与内涵。校企协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分层分组授课,实施以企业的实践项目开展“项目化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培育学生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德技双修,知行合一,增强学生对职场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在感受中学习并获得,充分展示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的特征。

  (二)校企协同共建专业师资团队

  双师型教师是专业建设的保障,是产学研的主要力量。由于现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聘用强调学历要求,招聘教师来源单一,大多数是“从校门进校门”,客观上形成了多数教师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设计实践能力低的现状。因此需要丰富专业教师的职场经验,积极推进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同时需要邀请企业高级人才到校园开展培训、讲座和座谈,建立学校和企业互聘互用制度,实现校企师资队伍双向流动、互通有无。高水平教师是高水平职业教育的核心要素。高职教学要求以理论够用为度,以熟练掌握技术技能为主,校内理论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相互补充,弥补行业技术的迭代升级,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兼职指导教师协同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组织有效的技能实践,双方通过融合发展,优势互补,协同育人,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校企业“两张皮”的问题,实现“共享互补,教学相长”。

  (三)校企协同共商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扩招背景下的学生生源多元化,学业基础和学习目标不尽相同,如何实现“三全育人”,满足人人渴望成才的愿望,是高职院校不得不思考的问题。针对当前问题,需要校企合力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不同层次生源制订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下的扩招学生的职业发展。对扩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综合考虑学生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实际,了解其专业基础、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个性化开展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给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和发展平台。学校协同企业开展专业研讨,分析新形势下的新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开展学习成果的认定和转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措并举让学生学有所长,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校企协同共建专业实践课程资源

  校企共同参与商讨修订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后,开发共建专业实践课程资源,把企业的项目案例及项目流程管理等融入实践课程资源中,通过“企业进校园,项目入课堂”的方式,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来校任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学中做,做中练”,让学生在市场项目中提升专业技术技能,及时了解市场对技术的需求和行业信息,提升其沟通、协作、交流等能力,让企业对学生的实践成果做出评价,找出学生的短板和不足,针对性地学习、训练和提高,实现学习与诊断、毕业和就业的紧密契合。本着高质量发展的原则,企业协同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市级专业技能竞赛,调动学生苦练技能的积极性,提高学校和企业双方的社会影响力。

  (五)校企协同共创育人管理模式

  成立专业工作室,通过工作室为师生构建一个由学校到社会的实践交流平台,引企入校,实时跟踪行业产业的发展。企业导师可以将难易程度不同的实训任务带入课堂,采取团队形式实施项目化教学。通过开展双导师制的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导师可以给予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学生们在实训操作挑战自我的同时,边学边用,以用促学,学以致用,为学生创业就业和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在专业工作室中,遵循“双导师”制度,任课教师和企业导师交叉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实操,既可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又能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效果。任课教师可以将学生日常工作纳入教学考核管理之中,校企共同在学生思想政治、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培育过程中进行管理,实施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校企协同确保了学生和职业角色的互换,提高动手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好成绩,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高职扩招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公正的原则,让更广大的社会群体接受高等教育,成长成才成功。纸上谈兵终是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呈现的是多方面的综合问题,需要通过持续探索,不断实践检验。在后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仍然需要以问题为导向,探索不止。

  参考文献:

  [1]孙庆玲.高职院校如何应对新一轮扩招[N].中国青年报,2020-05-24(3).

  [2]王寿斌.高职扩招百万或将引领职业教育系统变革[J].江苏教育,2019(36).

  [3]匡瑛,石伟平.论高职百万扩招的政策意图、内涵实质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9(5).

责任编辑:Do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