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新闻中心

阳江市教育局局长利社会: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广东教育强省建设一线深调研

时间:2025-07-02 15:37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25年第6期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图片

为支撑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广东教育正以“走在前、作示范”的魄力书写综合改革答卷。

“广东教育传媒”推出“聚基层力量,以实干破题——广东教育强省建设一线深调研”专题(点此查看详情),力图呈现教育生态的深刻变革,聚焦制度创新的底层逻辑——通过挖掘改革样本,系统梳理区域试点的突破性经验,推动基层智慧向制度成果转化,立体呈现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广东路径和生动实践。第五期,一起看看阳江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利社会谈谈阳江教育强市建设的发展思路与实践成果。


近五年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12.3万个,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连续五年排在全省前列,学生体质优良率平均达70%,校园食堂实现“六个百分百”,“阳光行动教联体”获评教育部首批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典型案例……近年来,阳江奋力跑出教育高质量发展“加速度”。3月28日,阳江召开全市教育大会。为深入了解阳江教育强市建设的发展思路与实践成果,《广东教育》记者专访了阳江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利社会。

《广东教育》全省教育大会提出,要办强办优基础教育,不断夯实基础教育战略基点。近年来,阳江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

利社会答:阳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有学上”向“上好学”迈进。

一是加快推进公办学位建设。2021年以来,全市投入约43.6亿元,新建、改扩建70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共12.3万个(含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其中,2024年推进阳江市实验学校转为公办学校,增加公办学位6000个。

二是全面改善校园办学条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规范化幼儿园建设,深入实施“改薄能力提升”规划(2021—2025年),规范化幼儿园覆盖率达89.6%,实现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全覆盖和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达标。

三是加快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行动,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全市建立基础教育集团13个,其中5个被评为省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成立广东省首个乡村教育集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阳西教育集团,打造县域乡村教育振兴的典型,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补,让更多学生“近”享优质教育。加强“三所学校”建设,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26个,覆盖学校126所,覆盖学生17万人。优化农村教育资源,2021年以来,撤并小规模学校215所,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帮扶行动,提升县中办学质量,全面推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帮扶我市提升“三所学校”和县中办学质量工作,大力支持珠海市以珠海市第一中学为牵头学校,组团式融入式帮扶阳西县第一中学。

四是坚持“五育”并举实施素质教育。通过“阳光行动”品牌项目、高雅艺术进校园、创建劳动实践基地等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考不断取得新突破,达特控线人数节节攀升。78所学校获评国家、省级足球特色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连续5年排在全省前列,学生体质优良率平均达70%。学生帆船队获得国家级金牌7枚,学生参加“3D人工智能创意创新国防挑战赛”获全省第一名。中职学生获首届中北非国际职业教育数字化创新技能竞赛银奖。

《广东教育》2024年12月,阳江“阳光行动教联体”获评教育部首批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典型案例,为全省唯一。阳江如何借力“教联体”工作,让思政工作“活起来”“动起来”?

利社会:近年来,阳江开展“阳光行动教联体”系列工作,打造具有阳江特色“大思政课”。

一方面,校内实践教育让思政工作“活起来”。通过设计主题鲜明、内容新颖、各具特色的实践活动,推动“思政+人文教育”“思政+实践教学”相结合,如党组织书记上阳光思政第一课、举行新生入学礼、“强国有我”主题团队日、“筑梦追梦”主题班会晨会等,帮助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另一方面,校外实践教育让思政工作“动起来”。我们联动宣传、团委、妇联、科技等部门,实现全市34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6个研学基地、6个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54个校外少先队实践营地、15个儿童绘本馆等校外活动场所全部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每年开展“徒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走进边海”红色研学等,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不断长知识、增才干、提素养。

《广东教育》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阳江如何培养造就高水平教师队伍?

利社会:阳江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深入实施“新强师工程”,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让阳江源源不断涌现好教师,让每个孩子都有好教师。

一是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加大。近三年来,累计选拔调整任用书记、校长395人次,招聘教师共2980人。2024年,引进人才277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13人,占40.8%。今年,教育系统拟招聘中小学教职员工、教研员106人。

二是教师学历水平明显提高。幼儿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比例从2021年的84.2%提高到92.3%,小学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比例从2021年的68.3%提高到77.5%,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比例从2021年的5.2%提高到6.7%。

三是教师培训机会大幅增加。2024年,共选派495名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培训项目;已组织开展了17个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累计培训教师9600人次;加大对“三所学校”校(园)长、教师在教学、教研及办学管理等方面的指导,组织619名“三所学校”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修班;选派6名教师参加专业发展引领出国(境)培训项目;3名教师校长入选2024年薪火优秀乡村教师培养资助计划;2名校长入选广东省中小学书记校长“卓越计划”项目培养。组织遴选8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阳江市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培训。

四是教师素质能力明显提升。各级各类教师在全国教育系统各项评优评先活动中屡获佳绩,2024—2026年入选省中小学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12人,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学员12人,较上一轮(2021—2023年)分别提升了71.4%和33.3%。2024年,有3名教师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近两年,有15名教师通过广东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与以往相比通过人数明显增加。目前,全市在岗正高级职称教师28名,副高级职称4333名,省特级教师38名,为阳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联合市委组织部评选25名阳江名师,成立24个市级名教师、名校(园)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工作室入室学员294人,网络学员近3000人。

五是教师队伍管理持续优化。印发《阳江市中小学名教师、名校(园)长、名班主任工作室管理办法》,以工作室为抓手,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本土教育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全省率先出台《阳江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市直属中小学校高级教师聘后管理办法》,确定了教师职务聘任条件,明确岗位职责要求,建立健全教师职务聘期考核制度,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广东教育》校园安全和校园餐质量关系到师生的切身利益,阳江如何全面筑牢校园安全屏障?

利社会:阳江坚持守牢守好校园安全底线,抓好校园食品安全、校车安全、消防安全、防范溺水、防治学生欺凌等工作。

过去一年,全市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校园食堂实现“六个百分百”,即百分百食堂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百分百食堂落实食材溯源工作制度、百分百食堂大米价格不低于3元、百分百食堂冷冻食品食材占比低于30%、百分百食堂食材原辅材料等成本不低于占总成本(餐费)的70%、百分百食堂落实家长陪餐制度。通过专项整治,校园食品安全水平明显提升,专项整治工作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

《广东教育》阳江建设教育强市将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利社会: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接下来,阳江将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加快推进“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加强教育集团和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推进中考改革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巩固提升“双减”成效;强化两大省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加强产业相关学科及产教融合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