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多元化的路径设置和策略选择

  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是新时代下教育职业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是广东建设南方教育高地、实现教育现代化、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重要指示中鲜明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而教师无疑是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性人才。因此,重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一直是我省师资队伍建设极为重要的一环。

  教师的成长与继续教育学习是分不开的,一方面需要教师加强对新课程的研究、探索、创新,需要教师自身善于读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另一方面需要专家的引领,直接、快速地吸取名师、专家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以此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并迅速成长的必由之路。为此,在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等高校组建的九家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在开展省级教师培训项目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强化培训管理,拓展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亮点纷呈,精彩不断。

亮点:多元化的路径设置和策略选择

  培训队伍专业化

  承担着省级培训项目的各个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其组成人员的专业程度对于培训项目实施的效果起到关键作用。只有高素质的培训者,才能有高水平的培训工作。专业的队伍才能培训出专业的队伍,老师的“老师”应该有着更高、更强、更扎实的专业要求。

  肇庆学院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的专职管理人员共9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5人,分别是清华大学、西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教育学专业或教育技术学毕业的专业人员。这支管理队伍的理论基础扎实,工作经验丰富,无论是需求调研、方案设计,还是课堂教学、教育研究、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个个能独当一面。这支团队的专业化水平以及自始至终带着的满腔热情,使他们承担的各项教师教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切实保障每一次培训、每一个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以高标准、高规格完成。

  培训管理精细化

  每一次培训,就时间来看,短则一周,长则半年甚至一年;就主体而言,学员都来自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个性习惯;从内容来说,要对主题课程进行清晰的维度分析,既要围绕主题突出重点,又要有所拓展照顾全体……因此,各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在推进相关的省级培训项目的过程中,都强调对培训管理的精细化要求,努力做到对培训内容的精细化规划,对培训推进的精细化操作,对培训效果的精细化考评。

  岭南师范学院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对承接的省级培训项目推行归口管理,形成学校——发展中心——二级学院——项目组的四级管理体系。每个项目组,组建行政管理小组,即项目领导小组——项目负责人——行政班主任——班委会;组建业务管理小组,即专家团队——首席专家——业务班主任——学习小组。培训实施前,培训管理者对培训过程的各环节都要做好计划。通过计划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并为培训管理者与参训学员提供指导,让双方都明确培训管理的目标以及如何工作才能达到这些目标,以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培训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做好学员考勤、教师授课满意度调查、项目日志等过程性记录,确保培训管理过程的各阶段、各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培训结束后,项目组完成效果满意度调查,整理资料以备绩效评估,并对学员进行项目后期跟踪访问。由于培训具有动态性,计划再周密也会随着培训活动的开展出现不可预见的事情,因此项目组还备有应急机制。

  肇庆学院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则是通过这两年的运行与摸索,针对项目实施过程的主要环节,全面建立管理制度,以制度来保障相关工作的规范、精细和高效。

  他们相继建立和完善了《培训项目申报制度》《教学辅导管理制度》《咨询服务管理制度》《技术保障管理制度》《平台应急管理规范》《考核评价制度》等。

  以其《考核评价制度》为例,该制度规定学员考核评估四项指标:一是培训前需要提交的两项思考:“一个最想解决的问题”是指在本学科进行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对教学影响较大的、自己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一个教学过程中最精彩的片段”是指在自己教学过程中最精彩或最满意的一节课或者一个片段,可以是教学案例,也可以是教案(教学设计)等。二是集中理论培训中要完成的三项作业:结合培训课程从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案例中,三选一完成一项;结合自身所在的小组,3-5人为一组完成一份小组研修报告;结合培训感悟和体会,完成一份3000字左右的培训总结与反思。三是跟岗期间要完成三项作业:每天发表跟岗收获和心得;完成一份不少于800字的跟岗总结;在跟岗校上一次公开课。四是培训后要留下的两项成效:“一段真实的培训感受”和“一次真我的发展构想”,描述个人专业成长发展构想。

  正是精细化的管理,有学员发自肺腑地说:“肇庆学院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培训颠覆了我对培训的观念,培训过程不再是一个被动的休闲的过程,而一个需要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不断反省的过程,虽然过程艰辛,但收获满满,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培训。”

亮点:多元化的路径设置和策略选择

  培训内容个性化

  教师培训曾经长期存在低效甚至失效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小学教师在培训中学习的理论知识体系、教学技能和方法,较少甚至不能转化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去。当“知”不能益“行”,当“学”不以致“用”,那么,培训就只是“两张皮”,自然便是低效甚至无效。为了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各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在推进省级培训项目的实践中,以问题为导向,精准选择培训内容;以可迁移用于指导实践为目标,精熟学习培训内容;及时跟进培训,确保培训的有效性。

  肇庆学院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坚持对每一个培训项目都开展学员个性化需求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培训目标和课程模块的制定,并按照学习目标、专题属性、课程内涵逻辑等进行课程设计。如针对中山古镇和怀集信息技术专项培训班,根据学员需求,采取“硬件与软件并重”的形式,既设计了智慧校园、智慧教室及最新软件等技术理论课程,也设计“如何修理与使用设备”的课程等。

  韶关学院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立足粤北地区,与地方教育部门协作,根据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的现实需要,为他们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规划,重点开展“教师专项能力提升、顶岗置换培训、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教育硕士培养”四项“点餐式”个性化服务。从而彻底地变以前的“我有什么培训你就学什么”为“你想学什么我就提供什么样的培训”,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大幅提升。

  比如其开展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针对粤北地区乡村小学教师队伍所面临的师资流失、兼课现象普遍等突出问题,实行以面向粤北山区为主、基于专业基础的“小学全科型教师”的成人本科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效地提升了当地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

  培训形式创新化

  智者应时而变,随势而制。以往的培训往往是我讲你学,我说你记,这种培训形式因单一沉闷,因固化而低效。所以,培训形式的创新也成为各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关注和改革的重点之一。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在对广东省乃至部分外省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实践、访谈、问卷中,了解到中小学优秀英语骨干教师爱岗敬业,有一定的教学技能,教学经验丰富,但由于地区差异,尤其是粤东西北地区有相当部分英语教师都是依据经验,仍然比较传统地进行课堂教学,部分教师自身的听说读写能力比较弱,因此他们的自身的语言能力需要加强,教学理念需要更新,教学能力也需要提高。

  在针对这些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的省级培训中,他们创新培训形式,改变以往多以案例呈现、复制经验式的做法,既有听课、说课、上示范课、评课,又有突破时空限制的网络学习,还有跟岗体验。通过创新多种形式参与、体验、实践、互动,既提高了广大学员的英语听说能力,同时也强化了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学员们获益良多。

  韩山师范学院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不断改革培训模式,积极探索和实践混合式研修,灵活应用校本研修、跟岗实践和网络研修三种模式,科学设置培训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变“被动培训”为“主动研修”,激发学员有目的进行以反思为主的探究性学习,提高培训效果。比如,在跟岗实践阶段采用师带徒模式,由工作室主持人进行传、帮、带,突出案例教学,学员通过在学校、课堂现场观察和感悟,把“学、问、思、辩、行”等自主学习行为整合为一体,感受名师教育思想、教学风格,学习名师的成功经验,反思自身的教学问题,进而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亮点:多元化的路径设置和策略选择

  校地互动协同化

  一方是承担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各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一方是作为中小学教师管理和使用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二者只有相互协同,加强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区域教育与教师继续教育之间的同生共长、互为促进。

  韶关学院协同地方教育部门、中小学校、社会教育机构,形成“四大主体”合作共同体,共同制订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实践教育课程体系、立体化教育实习模式和“双导师制”,实现职前职后教师教育有效衔接,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学校与粤北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共建“校地协同”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和实践教学基地131个。实施师范生“实习支教”、中小学在职教师“置换培训”、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校际交流”互动模式,实现职前职后教师教育统筹协调发展。

  岭南师范学院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不断深化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合作,2017年,学校与湛江、茂名、阳江等地教育局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推进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区域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教师专业发展。站在“新师范”建设的新起点上,该发展中心正不断创新职后培训机制,在全省遴选一批优质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建立基地学校,使之成为联结高校和中小学、幼儿园一线的平台,协同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人才。

  韩山师范学院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实施“基础教育研究能力提升计划”,助力粤东基础教育改革。学校与粤东三市教育局共建“粤东基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借助韩山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重大招标课题、韩山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基础教育方向)、韩山师范学院教师教育专项课题、粤东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粤东基础教育改革论坛等,激活学校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氛围,协同学校教师教育研究人员和教师、粤东三市教研工作者、中小学教师积极深入开展教师教育的理论研究,开展教师教育改革、中小学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等问题研究,解决影响中小学教育发展的焦点难点问题。通过以上载体,有效推动了粤东中小学教师的教研,提升了教师们的研究水平。

责任编辑:Do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