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中学:“县中”崛起启示录

  与社会发展大趋势几乎一致,“县中现象”作为一种教育现象,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的发展历程上。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三水虽然是佛山市的一个区,但经济发展水平还是相对落后,由此优秀师资与生源的流失也一直是人尽皆知的痛点。比如优质生源的流失,2017年以前,每年三水区中考前100名,三水中学留下的学生人数不足20名,去区外高中就读的超过80人;优质生源大量外流,不止于高中,在“小升初”甚至“幼升小”就已开始。与之相伴的,是优秀师资的流失,那几年三水中学名师流失严重,特级、正高级教师一经获评,很快就流失至区外。

  这导致了不利的社会影响,那就是三水区社会对三水中学、三水教育的信心严重不足,有条件的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区外就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优秀人才引进和招商引资,不利于三水经济的发展。

  如果不加以改变,长此以往,三水区的“县中问题”最终滑向 “县中塌陷”亦未可知。

  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

三水中学:“县中”崛起启示录

第一部分 崛起

  由于重视了“县中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应对,三水区没有发展到“县中塌陷”的地步。事情的转机始于2016年启动的三水区教育综合改革。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三水中学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被佛山教育界誉为“三水中学现象”,一个突出表现是三水中学高考重本率由之前的两个“4”提升为2020年的两个“6”,即重本率由过去的40%左右,重本人数400多人,提升为62.3%,重本人数达到600多人;2021年依然保持了这一比例,这说明这一改革成绩不是昙花一现的惊喜。

  在这些数字的背后,还有一个生源数字也值得关注,那就是更多的优秀学生主动选择在区域内的三水中学就读,优质生源留区人数由“28”变“82”,即以前有一段时间三水区中考前100名,三水中学仅留下20名左右,流失到区外80人左右,到了近几年数据实现翻转,中考前100名,80名左右留在三水中学,20名左右区外就读。与此同时,名师流失现象得到遏制。2020年,三水中学还首次成功引进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共3名高层次人才,在教学一线担任高三级班主任、科组长与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2020年,时任三水区委书记胡学骏说,从“28”变“82”非常难得,范自军担任校长以来,三水中学的教师精神风貌、办学业绩、社会口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水中学的崛起对带动三水教育发展有着极大的引领作用。

  正如胡学骏所肯定的,这期间的显著变化,与范自军的到来密切相关。自范自军担任三水中学校长以来,学校面貌一新,以下事实可见一斑:

  2018年,学校成为佛山市精品高中创建学校;同年底,三水中学承办广东省首届中小学研学旅行论坛,范自军在会上作主题发言,三水中学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研学旅行教改实验联盟单位。

  2019年,三水中学举办“教学开放日”活动,吸引了来自佛山、广州、珠海、湛江等14个地区的学校共600多人参加活动,盛况空前,反响热烈。

  2020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工作会议在三水中学举行,范自军受邀作主题发言,三水中学获评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秀奖。同年,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大会邀请范自军作主题发言。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大会是三水区招商引资的重要会议,首次邀请教育界代表参与并发言,足见三水中学作为区龙头学校的影响力:“县中”的龙头作用不仅能有效带动全区教育质量的提升,而且能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内在动力。

  2021年,三水中学被佛山市三水区委、区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三水中学:“县中”崛起启示录

第二部分 土壤

  如果仅仅从表面上来看某些数字与成绩,有些人可能会发出疑问:这不就是高考升学率的提升而已吗?

  还真不能这样简单化解读。为什么?高考升学率的提升要看其建构在什么样的土壤之上。是建立在单一应试之上,还是建立在全面发展之上?是建立在体力与精力的消耗战之上,还是建立在师生内生动力之上?这之间的差别堪称天上地下。“我们高考升学率的跨越式提升是建立在全面发展的土壤之上的。正是这一点,让我非常自豪。”范自军说。

  在采访中,范自军一直强调土壤的重要性。是用单一应试的土壤来提升高考升学率,还是用全面发展的土壤耕作,让高考升学率自然而然生长出来?这一点,范自军体会很深。

  在2020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工作会议上分享经验时,他就曾这样强调:“学校发展的质量就像农业的收成,依赖种子的品质、耕作的技术和土壤的肥沃程度;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只有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尊重他们的努力,正视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用真心换取真心,以用心带动用心,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智慧,培育出师生幸福生长和学校高速发展的肥沃土壤。”

  为了改良三水中学的教育土壤,范自军引领学校做了以下改革:

  一是向管理要动力。

  近年来,三水中学一改以往的“金字塔式层级管理”为“平面点状管理”,构建立体管理架构,校长室管“总”,年级组主“战”,处室主“建”,形成“目标建设+任务驱动+自主空间+科学评价”的推动模式。“我期望在平面点状结构中,校园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点,每一个点都是一个小小的发动机,所有的发动机都在同频共振地轰鸣,这个学校就是一片沸腾状态,其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是惊人的。”范自军说。为此,学校还借鉴企业管理的“戴明环(PDCA)”原理,设计“计划—落实—反思—提升”的学校工作模式,全体师生在科学顺畅的机制里运行,减少了无效操作、繁杂环节的干扰,养成了集体奋斗的精神。

  这其中,单单“级部制”革新这一点就让学校教师感触良多。在实地采访中,几乎所有教师都提到级部制改革带来的教师内在动力激发效应。“这是现象的力量。”语文科组长邱子然这样理解,级部制改革、不坐班管理,看似松散,其实由于注重结果激励与激发内生动力,“我花在备课上的时间比一味要求坐班的时候还多”。“跟过去一比较,我们很容易发现学校虽然没有要求老师坐班,但我们的工作积极性比原来更强了,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更认真,而且快乐和幸福的感觉更强烈了。”英语教师韩洁珊也认可这一点。

  二是用服务暖人心。

  资源使用改革最根本的出发点在于让资源服务于一线教师、员工、学生,保障师生员工高效工作和学习,推进学校高质发展。在符合财政制度的原则下,范自军提出由资源控制向资源服务转变的理念,三水中学管理层尽其所能调配资源去满足全校师生员工的各种合理正当的、有利于个人和学校发展的需求,从而实现灵活又精准的资源服务。

  近年来,三水中学资源服务持续优化。学校建设逐步提质升级,构建了以“健康”“书香”“智慧”“自选”“共美”为主题的“五美”校园;建设了完备、多元、智能兼具品位和功能的功能场室,优雅、温馨、智能的图书馆和书吧,风格清新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专业大气的传媒中心等;此外,热水系统、空调配备、五A饭堂、亲子餐厅、人脸识别系统等服务设施为学生静心学习提供了舒适、全面、智能化的生活保障。而这,无一不熔铸了范自军的心血。来到三水中学,范自军堪比社会活动家,四处为学校拓展资源,搭建平台,与省市区各级教科研部门、国内兄弟学校、三水中学校友会等广泛联动、深入合作。这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支持。

  三是以改革要效率。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落实好立德树人就必须牢牢把握住教育教学这一学校发展的核心基点。为此,学校通过“传统教学向智慧教学转变”“行为德育向品质德育转变”两大路径,激发师生由内而外生发成长的动力。

  第一大路径,学校提出“自主·致用”的教学主张并推行系列改革,撬动传统教学转向智慧教学。“‘自主内生’是三水中学教学之内核,‘学以致用”是三水中学教学之目标。”范自军说。正是这种“自主内生”“学以致用”的主张,让学校教师深以为然。学校“自主·致用”教学改革的系列活动,包括成立学术委员会探索行政与学术相对独立的运行模式,组织“凤岗读书会”“教学沙龙”建设学习型团队,创设“项目化研究”竞争性资金分配激活教科研机制,拓展教科研路径,开展同课异构、名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展示课等系列赛课活动,加大校本研训力度,提炼学科本位的“自主·致用”教学模式。

  第二大路径,学校通过打造“四礼五节”德育品牌,推动行为德育转向品质德育。四礼,即开学礼、升旗礼、成人礼、毕业礼。五节,即体艺节、拓展节、心育节、学科节、读书节。通过“四礼”活动,学生可以获得价值的体验,修习丰盈的内心,产生心灵的涤荡,培育精神的力量。有个2020年毕业的学生就曾在朋友圈里这样记录成人礼的感受:“谨慎自勤业,读书真读书。熟读复细思,无处肯模糊。将求古人心,立品与之俱。”通过“五节”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展示特长,磨砺意志,涵养品质。在接受当地教育媒体采访时,高三(1)班学生黄诗琦曾这样评价学校礼节活动对自己的助力:“一方面学习肯定有提升,另一方面对我的人际交往有很大帮助,让我深度地体会生活,看到生活的细处。”

  “‘四礼’庄重沉静,‘五节’活力动感。‘四礼五节’动静结合,知行合一,让学生在三水中学幸福生长。”范自军说,“这就是我们的素质追求。”而且,这种礼节活动,不仅有益于学生成长,也有益于教师发展。采访中,历史教师郑秋琴就谈到她在学科节上看到语文教师整本书阅读的做法,引发了她把整本书阅读引入历史课的尝试,效果还挺不错,毕竟“文史不分家嘛”。

三水中学:“县中”崛起启示录

第三部分 理念

  作为三水区的龙头学校,三水中学的发展和崛起对提升三水市民的教育自信意义重大。所以,我们看到,当三水中学的发展相对于区域外学校几乎停滞不前乃至有所滑坡时,三水区域的学生外流相应增加,而当三水中学的质量得以提升时,学生外流也得以改善。这本质上就是“家长在用脚投票”,根源在于家长对区域内教育质量是否信任。也正因此,才有了三水区委区政府痛定思痛于2016年开启的教育综合改革。时任区委书记黄福洪说:“教育是城市三水的重要内涵,让三水的孩子能够接受到更优质的教育,为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让城市三水行稳致远。”三水区教育综合改革以“提质创优建高地”为目标,通过体制改革为教育松绑,创设更为灵活的教育机制;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激活教师队伍;成立三水中学教育集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通过从区外引入优秀人才担任三水中学校长,带动改革措施落地;引入外部教育资源、外地人才,做强三水优质教育,提升核心竞争力。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7年7月,三水区从佛山市南海区引进范自军担任三水中学校长。根据区教育局“提质创优建高地”的要求,在对校情准确分析的基础上,范自军没有选择高压严管的发展模式,而是认识到“在办学条件日趋标准化、均衡化的今天,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越来越依赖于人的精神力量,依赖于文化的力量”,为此,他致力于学校文化的构建,从而激发师生的内生力。

  理念决定管理。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管理,就会生成什么样的教育土壤。

  致力于构建学校文化的范自军,又引领学校提出了怎样足以激发学校发展的文化理念呢?“经过调研,我们学校提出‘让三水中学成为师生幸福生长的地方’的办学愿景、‘三水上善’的文化内核、‘凡事认真,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唤醒师生内生力量,激发奋斗热情,追求具有高级感的幸福。”范自军说。

  幸福生长,就要让师生能够幸福地工作、学习与生活。为此,学校要五育并举,师生于此浸润心灵,强健体魄,丰富见识,发展能力,自我觉醒,释放活力,收获精神与智慧的提升、进步和成长的喜悦。

  幸福生长,修于上善。上善,是至善,是极致的完美、最好的状态。而水,则蕴涵无尽。由此,三水中学提出“三水上善” 的文化内核,并勒此石语陈于校门广场。

  幸福生长,在于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幸福不是满足现状、安逸闲适,幸福是怀抱希望,奋力拼搏,持续而坚定地向未来和梦想进发,实现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完美统一。

  55岁的地理教师颜石平接近退休了,这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可能就代表“可以歇歇脚”了吧,但是颜石平依然有一种奋斗精神,他说:“范校长的到来让我激起了教研意识,现在是我的教学‘第二春’,我正在研究‘教与学’的程序问题。以前学生学不好,我们总以为是学生的问题,现在我研究这会不会是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

  这其实就是三水中学“凡事认真,追求卓越”奋斗精神的体现。“凡事认真”,是全校师生更上层楼、不懈进取的自我修炼,也是全校上下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实践状态;“追求卓越”是全校师生敢于挑战、笃定超越的内驱动力,也是全校上下气势如虹、畅达饱满的奋斗追求。

  或许正是这一点,让学校教师不自扬鞭自奋蹄。生物教师黄银春说:“对幸福生长的文化理念我很认同,这种理念能促使我们教师生发出教育内驱力。这样一种发自内心成长需求的自生力,才会源源不断。”

三水中学:“县中”崛起启示录

第四部分 激活

  教育是一种责任,也是一桩良心活。

  所以,需要从心底里激活教师的向上向善追求,并传导给学生,由此形成一种蓬勃发展的动力。

  始自于2018年的三水中学“项目化研究”竞争性资金分配项目,就很好地激活了师生的发展。而这,也是学校由资源控制转向资源服务后对教研与培训资源分配方式改革的显著成果。在该项目中,资金自上而下的分配路径调整为由下而上竞争性争取资金的方式,扩大了教师支配教科研经费的自主度,极大地调动了教师自主教研、自我提升的积极性,促使教师更加广泛检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从更小切口探究能力提升路径,更精准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

  几年来,“项目化研究”营造了浓郁的研讨氛围,近170人参与竞争性答辩,约50个项目立项并结题,在思维训练、方法优化、提质赋能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可视化成果,高效反哺教学实践。对于学校以资源服务促进项目化研究的努力,主持着学校创客中心的物理科组长沈艳文感触极深:“只要是我们提出来的需求,学校都尽可能满足,创客中心如今极为现代化。”在学校的倾力支持下,他所带领的创客中心团队先后取得了创客大赛、创意机器人大赛、魔方机器人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省级一等奖或二等奖,尤其是自2018年参加广东省创意机器人大赛以来,五年三届都获得一等奖,其中,1次获得全省第一名,2次获得高中编程组第一名,1个作品被广东科学中心留用。

  近几年,学校师生获誉良多。学校多学科教师在各类省市级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等级提升,人次猛增,获得1个全国一等奖,4个省级一等奖,3个省级二等奖,1个省级三等奖,31个市级一等奖,获高等级奖项的人次在佛山市高中里首屈一指。学生6人获评宋庆龄奖学金,3人获评广东省优秀学生骨干、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14人在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7人获国家级二等奖;还获得过广东省第七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二等奖,佛山市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2个特等奖、5个一等奖、1个银奖。

  这样的教育崛起是深入民心的。“近几年,三水中学教师在超市购物、求医问诊等生活场景中,时不时会受到市民对学样发展变化和培养模式的认可赞赏,以及发自内心的感谢和尊重。这些都是学校发展所带来的舆论变化。”三水中学办公室副主任何叶这样说。

  能够取得如此成绩,一般人往往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学校的管理肯定非常严厉。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三水中学的管理严格却不严厉,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有点“松”,比如不坐班。但这种“松”却通过学校的精神引领与管理革新达到了“外松内紧”、提升内生动力与教学效率的效果。

  这与校长的管理理念密不可分。

  “2017年,由于周边发达地区区域教育的显著提升,区内师资与生源的流失已开始显现,而且整个学校活力不足,竞争疲软,师生价值感不强,信心不足,缺乏自豪感。如何带领全体师生走出困境,焕发百年老校的活力,迎接新挑战?如何带领学校从优秀走向卓越?是摆在新任校长面前的重大课题。”范自军说。从南海来到三水中学,他不仅带来了新理念新愿景新追求,还通过立足教育规律的人性化改革与科学化评价激发了教师更强的使命感。他鼓励教师做一个幸福奋斗的教育者,并把幸福带给学生,带给家长,带给社会。

  何叶说:“在每一次年终总结大会上,范校长的励志金句总是被教师在朋友圈中频频刷屏,成为新一年不成文的奋斗口号。2019年的‘不喊老,不叫穷,不卖惨’,2020年的‘不佛,不丧,不怼’,2021年的‘燃!做!飒!’,2022年的‘见好,连接,精进’,都让我们昂扬振奋。”

  “校长面对面”“校长信箱”“全员导师制”“特色走班制”……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一个好校长,确实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因为,一个好校长,能够激活一群好教师;一群好教师,又能激活一批好学生。这其中的传导力量不言而喻。

三水中学:“县中”崛起启示录

第五部分 意义

  “县中”发展,发人深思。近年来,一些县域高中发展存在“生源和教师流失比较严重、基础条件相对薄弱、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县中塌陷”现象,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2021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强调要加大对“县中”的扶持力度,整体提升“县中”办学水平。

  近年来,三水中学由发展平台期实现高质量的异军突起,或许可以给正处于热点中的“县中塌陷”现象一个可资借鉴的启示:“县中”的发展不仅需要物质的激励与技术的支撑,更需要精气神的涵养。而精气神的涵养又会透过教育理念引导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机制,从而激发师生的内生动力。这一点,就“县中”作为县域内的龙头学校地位与作用而言,更考验一个校长的教育治理能力与社会活动能力。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全社会的正向面对与教育界的良性竞争。比如“县中”师资与学生的流失问题,还不仅仅是一校一区域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治理问题。值得庆幸的是,这一点,已在《“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得到重大关注。是时候通过相关政策措施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反哺“县中”发展了,正如城市教育反哺乡村教育一样急切。

  当然,这一切也需要区域治理者对学校教育发展的通盘考虑与体系化革新。近年来,三水区连续三任区委书记都极其重视区域教育改革发展。今年4月6日,佛山市教育局与三水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同推动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备忘录,南海区、三水区结对学校代表也签署了教育合作协议。三水区委书记、区长李军表示,三水教育系统要积极把握机遇、借势借力、乘势而上,积极对接市级优质教育资源、认真学习南海先进教育经验,把教育领域中的市区联动、区际协作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到实处,让师资力量更强、龙头学校更优、教育品牌更响,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不负三水人民的期盼。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三水区委区政府的引领下,以三水中学为龙头的三水教育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也会对“县中”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启迪。

  (本文图片由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提供)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