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节生长,激活竹乡教育“一池春水”——广宁县推进教育现代化纪实

  肇庆市广宁县是著名的竹子之乡、武术之乡、广绿玉之乡,也是一个革命老区。近年来,广宁县抓住融入“珠三角经济一小时圈”的新契机,确立“办好广宁教育,建设幸福和谐新竹乡”的发展理念,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2017年7月创建成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传承革命传统,坚韧务实、创新图强的广宁人,一直以教育重点工作为核心,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推动县域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拔节生长,激活竹乡教育“一池春水”——广宁县推进教育现代化纪实

  阵 痛

  广宁县虽然地处珠三角区域,但作为一个山区县,广宁的教育水平与经济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

  城乡教育差距过大,是广宁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大问题。

  广宁县江屯镇原有完小9所、教学点5个,以往校舍简陋,设备设施落后,无法满足乡镇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为此,江屯镇决定进行布局调整,只保留1所完小(中心小学)和4个教学点,实现“一镇两校(中学、中心小学)”的办学格局。

  在此过程中,江屯镇召开村干部会议、学生家长会议,进行民意测验,举行家长接访日……通过密集工作,采取镇领导包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责任分包法,深入到每个学生家中,逐家逐户宣传,耐心细致解答家长关于撤并学校遇到的问题。同时,该镇积极改造、新建学生宿舍、饭堂等配套设施,把中心小学办成寄宿制小学;镇政府、学校与镇汽车站协商,在上学、放学期间安排7台专车接送学生,学校派出教师跟车护送;焕然一新的中心小学还配备了生活指导教师,让学生有了“住校如住家”的感觉。

  在撤并学校的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与阵痛,但有了各种配套保障,江屯镇顺利实现了“一镇两校”的规模办学格局。广宁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不是单纯地做乡镇学校布局调整,而是将这项工作与改造薄弱学校、学校危房改造、校安工程建设、‘创强’工程建设等结合起来,以‘全面统筹、协调发展、长远规划、分步实施’为原则,通过撤并,集中力量实现规模办学。”

  如今,全县已把18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撤并为44所,教学点51个,学校布局趋于科学合理,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缩小了城乡差距。

  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区房地产业迅猛发展,随迁子女日益增多,广宁县城区学校布局规划滞后于城市化步伐,学位紧缺,大班额现象未完全消除,难以满足群众对优质学位的需求。

  解决城区学位供给不足问题,广宁县敢于啃“硬骨头”,这几年,给实验学校投入1900万元,新增学位1000个;投入1618万元分别为大迳小学、南街第二小学各新建一幢综合楼,拓宽南街五一小学运动场,新增学位1300个;近期投入2亿元,于2018年在城西片区新建城西小学,新增学位1200个,并将于2019年在城东片区新建九年一贯制的城东学校,新增学位2250个。

  “从2018年起,每年新建或扩建1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至2022年,新建或扩建义务教育学校5所,新增学位9450个以上。”这是广宁县2018年制订的城区学校建设目标。

拔节生长,激活竹乡教育“一池春水”——广宁县推进教育现代化纪实

  革 新

  2010年5月,面对经济比较落后、教育基础薄弱、全年预算资金只有3.75亿元的现状,广宁县积极应对,大力推进教育强县的创建。实现“创强”目标后,广宁县持续发力,大胆创新,有效提升了县域教育综合实力。

  激活机制,引入民办学校

  在广宁县,说起“书记工程”和“1号工程”——建设优质品牌民办学校,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2018年10月12日,在历经30多次的洽谈协商后,广宁县与肇庆市海陆辉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复兴丝路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签订了三方合作办学协议,实现了广宁县民办中小学校创建“零突破”。签约筹建的广宁钱学森实验学校(暂名),将于2019年9月正式招生开办。这是一所集小学、初中及高中于一体的全封闭、寄宿制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投资金额超5亿元,占地面积约200亩,在校学生总人数将达5000人。

  “民营学校的成功引进,是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突破,更是我县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广宁县县委书记谢桂坤在签约仪式上说,“民营学校的顺利落户,将有力解决我县优质学位不足的难题,进一步满足全县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对城南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必将激活我县教育办学机制,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强师振教,提高队伍素质

  为破解教师学历低、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广宁县花大力气推进强师振教。县政府出台奖励政策,对参加学历提升获得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分别奖励3000元和19000元,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奖补教研经费1500元/月。广宁县教育局与华中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肇庆学院等合作开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本科函授班,为教师学习提供有利条件。截至目前,全县98%符合条件的教师自觉参加学历提升学习,县政府共发放专项奖金260多万元。

  此外,广宁县还通过开展“百校帮扶”“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一课一名师”“名师工作室”等活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2017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人数占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6.8%,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教师交流人数占教师总数的18.6%,其中骨干教师占交流教师总数的73.4%。截至2017年7月,共有8名教师获市批准为名师,成立名师工作室8个,学员80多人。

  下一步,广宁县将加快创建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整合县教育局教研室、仪器站和县教师进修学校资源,到2020年建成广宁县教师发展中心。

  推动改革,优化教育环境

  全面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实际,广宁县制订《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结对名校、榜样带领、互动提升为策略,稳步扎实推进县域性课程教学改革。其中,南街第二小学发展成为西江流域课堂教学改革标杆,吸引了县内外一批又一批学校前来交流学习。在榜样的辐射影响下,元恺学校、何楮铭纪念中学、坑口镇中心小学等一批学校也主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目前,全县所有中小学均进行强弱结对,互联互动,互研共进,校际教改交流常态化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开。

  推出校长换届新举措,提高校长执行力。2017年是广宁县中小学校长换届年,县教育局专门研究制订了《广宁县中小学校校长换届实施办法》,新上岗校长18名,校长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得以有效体现。2017年9月上任洲仔镇中心小学校长的梁达权说:“来到这所学校后,我沿袭前任校长创设‘美玉校园’的理念,在内涵发展上做了更深入的工作。我主持的名师网络工作室,利用线上线下多样活动,促进工作室成员共同发展。”一年多以来,新一批校级领导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推进特色发展、内涵办学,充分发挥了“火车头”的作用。

  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激发新活力。广宁县在全市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初步建立起竞聘上岗、竞争择优、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成长活力,有效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发展水平。截至2018年8月底,全县48所公办学校3849名教师经三个阶段共选聘出3668人,181名未获聘人员也已得到妥善安排,教师队伍和谐稳定。

拔节生长,激活竹乡教育“一池春水”——广宁县推进教育现代化纪实

  生 长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广宁县坚持协调、科学发展,充分利用本土特色资源,按照“理念引领,培训提高、抓点促面、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推动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目前,竹子文化、武术文化、红色文化、国防文化、足球文化等一批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共有43所学校被评定为县特色学校。

  立足本土文化,实现品牌生长

  2015年,广宁县提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人生,用乡土文化熏陶品格,为建设幸福和谐广宁奠基”的特色办学主题,全县各校紧紧围绕该主题,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以学校现有文化特色、学校创办历程、学校地域客观实际等方面确立特色学校建设主题,提炼学校先进办学理念和“一训三风”。

  走进江屯镇中心小学,足球文化扑面而来:绿草地上,足球雕塑十分显眼地呈现眼前;绿茵场上,足球训练火热进行;走廊上,足球元素随处可见。该校结合实际,以富含足球精神的“团结自信,拼搏创新”作为校训,精心打造足球文化特色学校。2015年,该校被国家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近三年,学校足球队获县级足球赛冠军奖杯4座,获市级学校足球赛冠军奖杯3座。男子、女子足球队还代表广宁出征2018年肇庆市“市长杯”足球争霸赛(小学组)决赛。

  广宁县洲仔镇是广绿玉原产地,洲仔镇中心小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美玉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融合,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规定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后和星期五下午的第一节课为诵读咏玉诗篇和国学经典的时间。同时,深挖“玉文化”教育资源,建立琢玉大师、美玉少年、美玉班级、美玉宿舍等评价制度,健全午休管理细则、师生升旗仪式操作制度、制订美玉少年“十个好目标”“十个道德习惯”等。校长梁达权表示:“我们希望像雕刻玉石一样去培养学生,学生入校是一块石头,六年后毕业是一件精品。”

  借助外力合作,实现品质生长

  “站立冲拳,握紧拳头,手要用力!”在武术教练的口令中,孩子们“哈”地一声,齐刷刷使劲伸出了拳头。早上,广宁县石涧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做完广播体操后,练起了武术。

  2015年以来,石涧中心小学共投入160多万元完善了各项设备设施,将大礼堂改建为武术馆,并对校园文化、绿化、美化进行升级改造。该校以开展传统武术活动为特色,从各个班中抽调部分爱好武术的学生组成武术队,组织有武术特长的教师担任辅导老师。同时,充分利用石涧的武术资源,聘请石涧武馆的总教头王德金师傅为学校校外辅导员,定期来校指导和交流。学校还开发出《文华武韵》校本教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武术校本课程管理模式。

  与石涧中心小学和武馆合作开展武术教育的模式相似,位于革命老区的排沙镇中心小学,也借助外力推进国防教育。该校校长邓国枝介绍:“我们每学期会邀请武装部人员或现役军人来训练师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让他们学习军人顽强拼搏的精神,从小明白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学校还专门设有“国防教育室”,通过书籍、图片、模型,让学生了解我国国防发展历程。

  传承红色文化,实现品位生长

  位于县城的广宁县其鉴纪念中学,是为纪念广东农民运动四大领袖之一的周其鉴烈士并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学校。近年来,学校弘扬“追求进步,自强不息”的其鉴精神,以红色文化为办学特色,在党建工作、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方面,努力打造区域性标杆学校,擦亮红色教育特色品牌。

  学校通过升级改造周其鉴纪念馆、兴建“初心堂”,建设红色走廊、红色墙壁、红色宣传橱窗,让校园充盈红色元素;通过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看红色电影、读红色书籍活动,让学生们重温红色革命历史,学习革命英雄事迹,提高红色文化对学生的感染力。其鉴纪念中学校长高其明说:“学校目前有廉洁教育、法治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七个活动基地,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以红色主题为引领,将这些活动基地有机地串联起来,更加系统、深入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

  结语:谱写山区教育发展新篇章

  汽车行驶在广宁县的乡镇之间,道路两旁常见成片的竹林。作为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山区县,多年来,广宁县不但积极探索教育改革与创新,坚定不移推进教育现代化,与时俱进推动了教育的拔节生长。

  回顾广宁教育的发展历程,广宁县教育工作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创强”“推现”中,累计投入7.8亿元。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广宁县结合本土文化资源,培育和打造特色品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在加快公办学校建设、提升办学水平的同时,积极探索政府和民办学校合作办学模式,引进民办学校,激活了山区教育发展的“一池春水”。

  “教改深化提质增效创成就,育人为本优先发展绘蓝图。”广宁县教育局大门上张贴的这幅对联,彰显了广宁教育人对于教育前景的期许,相信他们将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行动,继续谱写山区教育均衡、优质、内涵发展的新篇章。

  (除署名外,本文图片由广宁县教育局和相关学校提供)

责任编辑:Do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