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校史育人路径探究

  德育工作目前效率较低,缺乏科学逻辑,德育人忙于说教及应对学生突发事件,行走在“消防员”的路上。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德育内容和过程过于刻板,缺乏合理载体,参与育德人员少而缺位。笔者在从事德育工作时遇见过学生的种种问题,倾听过家长的累累诉求,接纳过班主任的一线建议,通过事前教育引导优于事后补救,通过文化引领优于强硬说教,这样才使德育的“无力感”稍稍缓解。

  一、全员参与:师生都是校史的书写者、传承者和践行者

  学校里曾经发生过的人和事都让学生铭记于心,且更有鼓舞的作用。学生们怀着对本校的爱和美好的向往,畅谈未来的梦想是学校法治的一笔宝贵财富。每一段珍贵的校史都承载了每位校友珍贵的回忆,这就是学校的“根”和“魂”。

  二、全方位协调:发挥校史的育人功能要充分利用校友的资源

  校史剧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既要整合精品文艺创作的内外力量,又要加强校友合作,多方协同发力,全方位多角度发挥育人功能,形成育人合力。

  一方面,要整合校史话剧创作和排演的内外力量。校史剧创排涉及剧本创作、导演编排、演员集训、服化道设计、前后期宣传等环节,需要学校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另一方面,建立校史剧育人联盟,加强家校合作,打造精品。可依托校友资源,构建校史剧育人联盟,互相交流经验。在编制《仲元·永不褪色的红》时,为了验证历史事实,学校专门派人实地拜访校史剧主角许克校长的儿子,亲自到博物馆和仲元旧址寻根溯源,对了解仲元历史的老一辈革命家进行一对一慰问探访,以最真实的镜头还原历史。

  校史剧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那年那月的仲元人》参演的学生获益良多,林子南是校长角色的扮演者,余鹏程是校长长子的扮演者。他们一改以往的稚嫩和娇生惯养,成为了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穿梭在枪林弹雨之间的男子汉。可想而知,这种角色扮演本身对他们的成长意味着一种怎么样的体验。剧情的紧凑和生动,让学生激动不已,全身投入,似乎回到了那个战争年代。同时,教育了处于和平年代的青年学生,让他们明白和平来之不易,也立志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力量。

  三、全过程参与:校史的育人功能应贯穿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促使校史教育深入系统课程化

  1.认识阶段:入学前校史教育。每年组织新生参加军事训练,并开设校史讲座,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组织学生瞻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邓仲元墓碑,组织学生重走仲元路,帮助新生沉浸式体验学校厚重的红色底蕴,从而筑牢精神之魂,激发主动作为的进取精神。开学初举办“班班有歌声”活动,学唱校歌、传唱红歌。活动要求所有班级全覆盖,每位学生都会唱校歌,帮助他们在歌声旋律中内化校训精神的内涵。

  2.认同阶段:学期中校友课程。办好仲元大讲堂,邀请清华、北大学哥学姐回校给师弟师妹传递学习经验和校园生活体会;邀请成功企业家校友回校与学生面对面讲述商业沉浮经历;邀请著名人士返校举行“我与仲元的缘分”分享活动。每年校庆日开展校庆联欢活动,充分运用精心策划的环节融入校史校训的关键词、人物、建筑、数字等元素,帮助学生在学习校史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校史,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升华阶段:发挥校史的育人功能要以通俗化、形象化的方式吸引学生眼球。参观校史室和收听讲座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他们形式过于单调和刻板,从内心排斥和抵抗形式化的教育,很多学生在进行校史教育时看书、打瞌睡或者开小差,让校史教育大打折扣。

  深厚的校园文化历史,生动活泼的舞台表演形式,意气风发的青年学生,风景如画的校园环境,每处景,每个人,每段校史都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丹心映日月,浩气留乾坤”,这气魄与格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仲元人勇立潮头,迎击风浪,坚定前行!

责任编辑:王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