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给教育提出了更多要求,学校也被赋予了更多功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如何坚持教育的本质不动摇,需要考验校长的智慧、学识和魄力。校长角色如何定位?在不同时期内、不同地域中、不同环境里,学校的发展目标有所不同,校长的工作和功能也随着变化,或突出领导能力,或加强学校管理,或狠抓教育科研等。根据我镇近二十年教育工作,可发现校长逐步从知识型向行政型发展,到了今天,则明显成了行政管理者型。
一、行政管理者型校长的成因与作用
校长的成长、功能取向与社会发展、政府主导、个人知识水平结构等有密切关系,是一个综合的结果,受外界影响较大。但个别教育理念明确、知识渊博的校长例外。
1.形成原因
首先校长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或政府)任命的,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在这一指导思想的作用下,校长的成长之初、上任之后的工作会不断渗入行政管理的功能,便有可能逐渐成长为行政管理型校长。其次是当前社会对学校不当要求的结果,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以经济效益为指导,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突出管理、成效的思想逐渐渗入校园,不断冲击学校原有的办学理念和独立的教育思想,让校长不得不随大流而慢慢放弃教育的纯洁性。最后则与校长知识水平有关,就一般人而言,只要赋予责任与职务,他自然会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但要他成为教育方面的专家却难以一蹴而就。
2.作用与缺失
行政型校长偏重于人事的管理、钱物的筹集与运用,有利于细化分工和学校对社会层级管理的承接,学校的工作可以有序开展,管理井井有条、秩序良好,各项工作稳定,安全的系数级别较高。
但这种管理下,校长的工作系统化、教条化,亦有陷入思想疆化的危险境地,难以产生学者型的校长、专家型的教师,更难培养出日后能成为大师的学生。
二、回归朴素,教育更需要学者型校长
行政管理只是日常工作的一个方面,更深层次的是让学校的教育回归人性上的培养,回归朴素。社会的发展给教育提出许多新的要求,为学校增加许多新的功能,但学校的服务对象没变,教育要抓住根本,不能被表象所迷惑。校长是学校的核心和灵魂,环境复杂了,就更加需要校长的智慧。
1.校长角色需要转变
校长角色应该由管理者向领导者转变。行政管理是依靠权力工作,领导则是用影响带动工作。校长要由单纯的管理意识向服务意识转变,行政管理易让规章缰化,现在社会提倡“以人为本”,学校提倡“生本教育”,本质上是加强对人的服务。
校长要由行政管理型向科学研究型转变,“科教兴国”“科教兴镇”“科教兴校”是不同层面上的同一口号,校长在学校开展的教育科研中,既要是管理者,更应是引领者。“校长来自于好的老师,但好的校长在科研上应是一名更好的老师。”
2.未来校长角色的理想建构:学者型校长
校长对教育理念要有所追求,校长的成长与学校的成长应是同时进行的,校长优秀的思想是学校宝贵的财富。校长是学校和教师的代表,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学校的教育性、培养性,要求校长要拥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层次的人文精神,以承托学校教育之重。
学校是行政单位、教育机构、科研实体的融合,核心是培养人。校长是这个复合体的领导者和开拓者,好的校长会产生好的学校、好的教育,好的校长是社会、学校和师生的期待。
责任编辑:王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