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笔者在天涯上看到这样一段话:“38年来……,天一中学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学校发展成为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这段话让我一下子人回想起当时的天一师生、天一精神,还有曾经的天一物理老师胡平。
一、风华初露
35年前的天一中学,时常有青年老师穿着笔挺的西装在篮球场上跳跃拼抢。那时看来,也颇有一种引导潮流的感觉。
笔者的一位研修伙伴——胡老师当年的学生告诉我:胡平老师大学一毕业就到天一任教,在那个西装还很鲜见的年代,胡平老师的一袭风衣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得那年的深秋,胡平老师穿着一件浅米色风衣来到教室,当年师生的服装主要还是深蓝和灰绿为主,浅米色风衣映衬下的洒脱和勤恳踏实的作风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和谐统一。平日的课堂上,当学生觉得不必认真或稍有松懈的时候,胡平老师就会有一句口头禅“开玩笑哦”,语气是反问的,轻语中透出威严,常令年少轻狂的学子在自省之余,继而找到奋进的勇气。岁月如梭,昔日的物理老师胡平早已是名教师和名校长。
原无锡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无锡县天一中学党总支书记盛福清同志则是这样说的:
胡老师的忘我劳动换来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年年“升级”,第一次教高三,高考成绩就在本地区名列前茅。他注意精讲精练,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实践、探索、“发现”,知识和能力双丰收。胡平老师是学校“少年班”和物理竞赛的优秀辅导员,他发挥初、高中物理都教过的优势,对早慧少年进行全程辅导,参加初、高中两个阶段竞赛集训,对学校这两个特色项目都作出较大贡献。为了搞好教学和辅导,胡平老师十几年中阅读了四百多万字的教参资料,在认真学习别人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著书立说,主编了《高中物理复习、解疑与测试》等5本初、高中教学参考书,参编4本,还在报刊上发表大量文章。
年轻的胡平老师学习认真,工作勤奋,教育观念能与时俱进,成绩显著,为以后成为名教师和名校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轻负高质”
胡平老师是钱伟长先生晚年交往颇多的家乡教育界人士。钱先生曾多次对胡平老师说:“胡平啊,你一定要办‘放羊型’的学校,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不能让老师照本宣科。”
胡平老师曾先后任天一中学副校长和梅村中学、无锡市二中、无锡市一中校长,现为无锡市大桥实验学校常务副校长、中学部校长。在他任职的学校里,都在不同程度上确立了“轻负高质”的教学特色。“轻负高质”既是教师的师德、能力、责任的表现,也是教师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教学的常规要求,更是教师的一种文化自觉。国务委员陈至立曾盛赞胡平老师任职时间最长的无锡市一中是“素质教育的典范,优秀人才的摇篮”。
“轻负高质”下的学子是幸福并心存感激的,请看“天涯”上一中学子的回忆——
“中午可以准时吃酱鸭面,食堂二楼会偶遇胡平,活动课可以吃“小浣熊”荡操场,高三就等着旁边的柚子熟然后发现是香橼不能吃,运动会加国庆可以玩8天。不说了,要哭了。没去过的人怎么懂,不上大学也不懂。明天回学校吃面去,努力一把,几年后回去做老师。再没有这样好的地方,我想待一辈子。”
“每次篮球场给篮筐挂上新网子时都欢呼雀跃,老红楼走廊里很幽暗、但还算保暖,老教师人人都是魏晋风度、潇洒之极,去实验楼上课总是很欢乐,自由自在,到高三都是四点三刻放学,不知道什么叫晚自习、不知道什么叫周末补课,跟着郑文千老师排练合唱,编过校刊,做过广播站,中午吃完饭在老红楼和新红楼之间的长廊坐着看书,夏天到学校来打篮球,打热了在树荫下喝果汁,在冬天的老红楼做大扫除,在新红楼图书馆落地窗前面看书。这真的是一所值得记忆一生的学校,每当想起母校,心中充满了回忆的快乐和温暖,并且想将这些快乐和温暖分享给身边的所有人。”
胡平老师认为“轻负高质”的理论支撑是“有效教学”。教师长期钻研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讲最重要的话,学生做最有效的事。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己任,努力为学生打开观察自然、了解社会、放眼世界的窗口,让年轻的学生在展望未来人生的精彩中理解人才的标准、培养适应的能力、锻炼创造的才干,使自己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意识、国际竞争力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
学校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关注了两组关系:一是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二是学习与实践的整合。如果说课程体系是一中“轻负高质”的基础保障的话,那么“加减乘除”和“八大关系”可以说是教学有效性的技术保障。
所谓的“加减乘除”是学校“轻负高质”教学特色的一种实施策略。1.新授课程做“加法”:在课时上加强高一高二阶段新授课的教学。2.总课时数做“减法”:通过不同学科或本学科不同阶段的知识整合,精简必修课时的数量,控制教师的考试次数和学生的作业数量。3.教学效率做“乘法”: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协作等多种途径有效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4.相对评估做“除法”:将学习测试成绩与相对应的教学时间数量的比值或其他进行相对评估。
所谓“八大关系”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处理好的八种关系:1.课时多与少的关系;2.进度快与慢的关系;3.作业量多与少的关系;4.教学节奏张与驰的关系;5.新授课与复习课的关系;6.三年与一年的关系;7.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8.教师新与老、个人与团队的关系。这八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学校将有效教学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与实践。
如果说在传统课程背景下无锡一中的“轻负高质”主要体现于学生在不太重的课业负担下一样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老师有时间、有精力引导学生兼顾综合素质的发展。那么,在新课标背景下,则是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于教学的具体环节,将“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作为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不仅要让一中的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同时还必须使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必须使他们的知识经验、方法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得以和谐的发展。
三、治学有成
对脱离实际、脱离社会的教育体制和死记硬背、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深恶痛绝,正是钱伟长先生一贯的教育理念。钱先生担任上海大学校长期间,他不止一次地强调:“21世纪是竞争非常激烈的世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容置疑,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在钱伟长先生的引导下,经过30多年的教学实践,胡平老师治学有成。《中学物理实验教育的文化价值简论 》《中学物理浸润式实验教学简论》《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思想的形成与深化》《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学碎片”的连结》《实验教育中教育评价的把握与展望》等万言长文充分体现了他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独到见解,在中等物理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6年5月,江苏省高中物理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一位学员这样写道:物理实验对于物理学的主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至关重要,可当下忽视学生思想形成与深化的现象种种,不得不令人担忧。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以下种种现象:忽视了学生思想的表述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自己思想的坚持;忽视了思想的系统建构;忽视了学生思想的形成规律;忽视了提高思想质量的机会;忽视了挣脱思想的束缚。胡校长针对这六个忽视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可谓真知灼见。
胡校长介绍了他帮助学生形成和深化思想的种种尝试:
1.站在学生的思想起点上,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实验要看得见,摸得着;实验要简单明了尺寸大;实验器材最好是瓶瓶罐罐的;实验效果最好是精彩生动的,提倡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和印象。
2.加强学生的思考培养,帮助学生形成理性认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觉理解的东西;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建立思想形成的范本;帮助学生自如自发地运用证据和推理;帮助学生从个体行为向群体行为的转化。
3.倡导学生“二次飞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思想。某些事件上与其争论不休,不如付诸实践。
4.倡导学生反复实践,帮助学生深化思想。在反复的实践中,人的思想逐步深化。让实验室变成学术的思想实验场所,实验教学可以是认识的起源,可以是思想的摇篮。
对胡平老师的教学和研究,他的学生在“天涯”上这样说:
笔者还记得胡老师当时的一句话:“给这些好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他们自己就能做到最好。”这是胡老师对学生的信任,但这句话背后,需要的更多是胡老师在“思考与判断”上为学生付出的努力。这是远远高于课本的东西。
一中的传承,并不仅仅在于好成绩,或是仅仅在于优秀的学生、优秀的老师。笔者觉得更在于这种自由的灵魂,以及这种学会思考学会判断的能力的传承。母校百年,树人无数,相信胡老师人格魅力的璀璨光芒也会永远伴随在每一个新老学子的内心深处,直到永远。
四、桃李芬芳
2017年12月12日无锡日报这样报道:
“在胡老师的引领下,工作室内学术氛围浓厚,在课堂教学、教研与科研、青年教师培养等各方面均屡获殊荣,彰显了实力与特色,受到无锡教育界交口称赞。黄皓老师的成长便是工作室成员发展的一个缩影。”
教育永远是人类文明大河之中最富于深情的一脉,至尊至爱,至真至诚,博大深邃,源远流长。追根溯源,不禁感叹先哲的英明睿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千载微言,开宗明义,启迪后人,何其深远!
胡平,一个勤恳钻研的物理特级教师,同时又是一个严谨无私的校长……当我写下这些文字,仿佛又再现了38年前的那一袭风衣下的潇洒……
谨以本文向我的恩师——胡平老师致敬!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
责任编辑: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