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在职业教育方面,推进粤港澳职业在招生就业、培养培训、师生交流、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合作,创新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方式,支持各类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交流合作,共建一批特色职业教育园区;支持澳门建设中葡双语人才培训基地,发挥澳门旅游教育培训和旅游发展经验优势,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教育培训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迫切需要发展高水平职业教育,培养数量充足、能力过硬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与保障,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和教育生态圈的融合。粤港澳三地职业教育各具特色,优势突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有利于实现粤港澳三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应用型人才支撑。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实现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从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国际职业教育示范区。

  一、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

  协同创新起源于“协同学”,由德国赫尔曼·哈肯(Haken Hermann)提出,协同学就是研究一个由大量子系统以复杂方式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复合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子系统间通过非线性作用产生协同现象和协同效应,使系统形成有一定功能的空间、时间或时空的自组织结构。协同创新源自拥有共同目标的参与者组成虚拟化网络小组,应用网络工具进行沟通交流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设计良好并可扩充演化的体系结构,可以随着市场一起发展,为合作对象提供一种稳定的固定节点并作为辐射状、长期存在的合作平台。协同创新理论体现了系统权变的思想,随着参与协同各个主体关系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协同创新的模式从点对点、线对线的合作方式逐步趋向网络化、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各创新主体基于共同的目标,具有动态性、互补性、持续稳定的合作共生关系。协同创新是一种独特的、混合性、多元跨组织的关系,由于其跨组织结构关系在目标设置上具有协同性质,可以提高技术创新的有效性。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系统包含广东省职业教育子系统、香港职业教育子系统和澳门职业教育子系统,系统要素包括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各子系统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通过协同创新产生协同效应,从而彼此之间发生积极的改变。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系统主要特征表现为整体性和动态性,创新生态系统是各种要素形成的有机集合,其存在的方式、目标、功能都表现出统一的整体性,而且是不断动态变化的,在动态变化过程中不断地将资源进行完善和优化,当外部环境达到一定条件,系统内部就会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而产生协同效应,使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创新的形成。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系统各要素之间协同创新发展和相互作用是系统演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该系统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而保持整个系统的协调运行。

  二、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由于地理位置濒临,地域文化相近,职业教育之间的交流合作较多,尤其在招生就业、培养培训、师生交流、技能竞赛等方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

  1.在招生就业方面,粤港澳三地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招生方面,广东省的职业院校很早就开始招收港澳的学生,并作为留学生来实施管理。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是最早获得单独招收港澳学生资格的,从2004年开始至今,共招收港澳学生400余人,出台了港澳学生管理规定,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也陆续获得了招收港澳台学生的资格。珠海市卫生学校每年均有招收港澳学生,并为他们减免学费,提供考证、升学、实习和就业的支持。而港澳的职业院校也有很多来自广东省的学生,如香港职业训练局辖下的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招收的内地学生中广东省学生占近六成。

  在就业方面,广东省为港澳地区提供了充分的人才供给,如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每年为港铁提供20名左右的毕业生,肇庆医专及其附属卫生学校分别向澳门工会联合总会下属医疗机构、澳门母亲会护理安老院等每年提供护理毕业生10多名,澳门镜湖医院每年通过审核简历、专场面试、择优录用招聘珠海卫校30人,录用期限2年以上。

  2.在培养培训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合作

  培养培训是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形式多样,主要表现为:合作办学、合作培训、实训基地交流合作、行业人才标准制定等。

  在合作办学方面,粤港澳三地职业教育各具特色,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合作办学方式,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应用型人才支撑。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香港专业教育学院于2008年合作开展“电气服务工程(高级文凭)”项目,合作内容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香港招生,两地培养,两地颁发证书,开办电气服务工程专业,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化教学标准和办学水平。

  在合作培训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技能人才培训方面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多,从“去港澳”培训到“为港澳”培训,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互融。为对接大湾区以轨道交通为主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人才需求,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为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举办接触网工、列车调动员培训班等6个,积累了一定经验,为今后全面服务香港地区轨道交通人才技术技能培训,全面支撑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人才需求指明了方向。

  在实训基地交流合作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已经积极开展了与港澳企业的校企合作项目,通过共建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和短期培训等途径,协同育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广东科学职业技术学院与多家澳门本土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展了顶岗实习、共建校外实训基地、联合开展职业技能大赛、“项目班”、校外兼职教师的引进与兼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共同参与国家级环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以澳门作为窗口与桥梁,积极组织境外游学、访学与研修等项目,每年为澳门企业定向输出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在行业人才标准制定方面,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职业教育形成重大挑战,职业教育必须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进行转型,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已经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标准和职业能力标准的制定,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粤港澳大湾区内高职院校、广东省物流协会、香港物流协会共同发布“一带一路”“北斗+”智慧物流全国高职人才培养《广州共识》,制定“北斗+”智慧物流标准以及“北斗+”智慧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标准。

  3.在师生交流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并举

  积极“走出去”,广东省教育部门多次组织职业院校校长、专业带头人赴港澳地区交流培训,如实施“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赴香港培训项目”“中等职业学校商贸类专业带头人赴香港培训项目”等,深入了解和学习香港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加强双方交流研讨;广东省多所高职院校积极组织教师及管理人员赴香港职业训练局开展学习培训,获得“悉尼协议认证”证书。

  努力“请进来”,借力港澳职业教育智力资源。在《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及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标准开发中积极邀请港澳地区职业教育专家参与,不少职业院校聘请了港澳地区能工巧匠担任学校顾问或客座教授,开展专题讲座。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还牵头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联盟,通过与香港职业训练局、澳门职业教育机构紧密合作等方式,大力打造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工作品牌,培养数以万计的职业教育师资,切实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加快大湾区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4.在技能竞赛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搭建职业技能竞赛平台,促进交流

  粤港澳大湾区通过举办技能大赛,搭建交流平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也促进职业标准的统一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互认。粤港澳大湾区已经连续多年举办穗港澳蓉青年技能竞赛,成功举办穗港澳台职业院校技能节,集比赛、展示、交流、互动于一体,有效促进湾区人才技能交流。2018年由香港工会联合会、广东省总工会和澳门工会联合总会联合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在香港启动,此次大赛包括焊接大赛、中式厨艺大赛和发型化妆大赛等三项比赛,活动旨在推动大湾区内多个城市的行业交流和发展,促进从业人员提升技能,更好地为大湾区服务。

  5.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下,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的需求,产教融合,精准育人,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组织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职业教育产教联盟由粤港澳大湾区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教育机构自愿组成的非政府、非法人、非营利性民间团体,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推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发挥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各自的资源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和功能整合,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的针对性,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

  总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的合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的协同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仍存在不少不足。目前的合作还处于一个松散、短期、局部、低层次的初步合作状态,缺乏一种长期有效的全方位合作机制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广东省正全面推进大湾区建设。根据《纲要》要求,三地要打造大湾区教育与人才高地,为此广东职业教育正全面推进与港澳职业教育的合作交流,虽然已经取得一些成就,但是在协同创新发展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存在制度难题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方面的合作大多停留在地方政府和民间层面,缺乏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粤港澳三地以行政区划为界,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纵向运行有规律可循,但三地的横向协调难度较大, 客观上使得大湾区职业教育深入交流合作的“雷声大、雨点小”,三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上进展不一,总体成效尚不显著。目前在办学方向、专业布局、合作领域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在处理职业教育合作交流问题上推进缓慢。广东省职业教育各学校归属不一,省属、市属、部门办学等交叉运行,现行体制、资源共享和利益分配难以协调,沟通成本大,效率低。

  2.学历学分和职业资格互认存在障碍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总体学历学分和职业资格互认存在障碍,将对双向招生就业和师资互聘、课程资源共享等产生严重影响,虽然个别学校已进行港澳招生,但在总体上进展缓慢。由于内地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个别课程学分较难互认。港澳职业教育总体水平和国际化程度较高,与当地社会经济及产业结构联系紧密,对广东省职业教育学历没有完全认可。虽然在个别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证书互认上已经有所突破,但三地大部分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标准有所不同,职业水平也参差不齐,互认困难,影响了双向就业。

  3.广东省与港澳地区交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存在差异

  从目前的合作项目及规模来看,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差异。香港和澳门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视野仍然是内地所不具备的,所以广东职业教育在与港澳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时比较主动。港澳经济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在职业教育领域所开设专业大部分是与第三产业有关,属于第三产业的专业占85%以上。广东各地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所设专业基本是在广东省产业布局的基础上进行设置和调整。广东省职业教育重点发展专业与港澳专业的匹配度不高,交流合作的空间相对有限。港澳在职业教育合作交流时比较被动,只是有选择地开展一些项目。目前港澳职业教育在与内地合作交流的项目中,港澳职业教育有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领域主要放在内地产业技术基础雄厚、市场规模大同时也是港澳职业教育相对比较薄弱且有一定就业空间的专业,如飞机维修、轨道交通、电机工程、航海(游艇)、护理等专业的招生、就业、培训、技能竞赛等方面有一定突破,进展较为顺利,成效明显,而其他专业交流合作甚少。

  4.交流合作缺乏深度和广度

  粤港澳大湾区在不同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下,政府及相关部门行政运作的特点和规律均有不同,在与内地合作问题上效率不高。广东省职业教育在与港澳职业教育交流合作过程中各学校“单打独斗”比较普遍,没有形成广东省职业教育与港澳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生态圈。在学历教育、培训、师生交流、就业等方面突出表现为师生短期考察交流多、合作办学少,签署协议多、项目落地少。粤港澳大湾区师资缺乏交流,大多只是短期培训,很少有广东省职业教育的教师去港澳访学,港澳职业教育的教师也很少来内地授课。

  5.要素流动不畅通

  要素流动不畅通制约了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能力的发挥。一方面是人才的流动缺乏制度保障和鼓励性政策,如因公赴港澳交流签证效率较低。随着《纲要》的出台及强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校际交流必然明显增加,交流的次数和人数逐渐增多,每年报批计划和实际交流计划存在不确定性。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赴港澳因公签证办理时间长、效率低,赴港澳学习交流和实习学生签证问题有待解决。另一方面,技术研发、项目经费等要素在交流合作中也会受到制度障碍。

  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

  世界级的大湾区需要世界级的职业教育与之匹配。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高地的重要建设领域,大湾区职业教育要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建设发展,着眼于区域群体,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要寻求基于优势互补的利益共同点,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制度保障、资源整合提升,搭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形成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实现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大湾区建设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培训、技术研发服务等支撑。

  广东省的职业教育规模大,专业覆盖面广,港澳的职业教育与产业和人才需求市场联系紧密,国际化程度高,优势专业明显。在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充分调研,提出“1+2+5”建设方案,即“一项机制,两大平台,五大举措”的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实践路径。

  1.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机制建设

  (1)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发展框架协议》。粤港澳三地在招生就业、培养培训、师生交流、技能竞赛、实训基地等方面达成合作发展协议。

  (2)建立粤港澳职业教育定期会商机制。每年会商一次,会商时间定在粤港澳教育合作专责小组会议之前1~2天。

  2.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1)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联盟。推进 “粤港澳大湾区职教联盟”“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教联盟”和 “汽车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等组织的活动开展。

  (2)建立特色专业联盟。根据粤港澳三地的职业教育情况,以澳门旅游学院为中心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专业联盟、以香港知专设计学院为中心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设计专业联盟,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心建立烹饪专业联盟等,搭建平台,资源共享。

  3.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学历学分互认

  (1)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学历学分互认办法》。推广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香港职训局共建的“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分别给学生发毕业证的模式,在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专业和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飞机维修专业试点学历学分互认。

  (2)研究制定统一的人才能力标准指标和能力等级。在国家推行“1+X”制度下,借鉴香港职业教育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在工业设计、珠宝鉴定、旅游管理、烹饪等共有的专业,设计技能等级,先将行业的专业职业技能进行归类,并依照这些分类制定主要职能范畴,再依照职能范畴,研究每个职能范畴的能力和每个能力的学时,并以学时的数量来量定职业能力的资历级别,进而设计相应的职业课程内容。

  (3)制定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参照国际标准内容,结合行业企业实际情况,设计公认的职业资格证书,推行一试三证。

  4.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招生就业合作

  (1)鼓励港澳青年到内地学校就读。为港澳学生提供签证和生活便利,同时鼓励广东职业院校赴香港、澳门参加教育展,扩大招生规模,招收香港、澳门保送生或者通过留学金奖励制度吸引港澳学生,推进招生港澳学生试点。

  (2)鼓励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赴港澳交流学习。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的方式招收学生赴港澳学习,以及为学生专升本港澳高校提供通道,推进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香港专业教育学院、香港浸会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开展市场管理学、网络及零售管理专业的专升本合作。

  (3)引入企业资源培养学生,提高学生技能,促进学生就业。推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唐宫饮食集团合作,招生规模在100人左右。推动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港铁集团“订单班”工作以及“现代学徒制”试点。

  5.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办学项目

  (1)鼓励广东省职业院校继续为港澳地区培养制造产业人才。推进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开展“电机工程高级文凭”项目,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与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航空工程专业建设,在现有基础上推进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香港汽车工业学会开展汽车后市场职业考证培训与鉴定工作,以及与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开展新能源汽车合作项目。

  (2)利用港澳的优势产业,支持港澳职业院校为广东省培养服务产业人才。推进广东科学职业学院与澳门国际设计联合会合作,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澳门会展旅游文化业协会签订项目设计、师生培训实习合作协议,开展会展策划、展览展示等项目指导。

  6.采取多种方式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师生交流

  (1)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联盟,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教师交流、培养、发展项目。定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师资培训项目,组织教师赴港澳进行培训进修,同时引进港澳优秀的职业教师来内地授课,分享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进大湾区师资队伍共同发展、人才合理流动、共享发展经验,积极引导粤港澳职业院校在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分享、教师发展与师资队伍建设交流和研讨,让类似的交流和研讨常态化,扩大高层次人才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辐射作用。

  (2)鼓励粤港澳三地大学生创新创业,设立创新创业中心和创客空间。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开展粤港澳学生交流营、大湾区创客节、学生创客训练营、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搭建各种平台,为师生交流提供机会。

  (3)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师生交流。开展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年度活动,举办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论坛,举行“演”出大湾区演讲比赛及文化交流活动和粤菜师傅人才培养展示交流活动。

  (4)继续开展粤港“姊妹学校”结对活动,形成一批交流品牌项目。粤港澳职业院校通过各自的教育管理部门各自出具一份有意向结对的学校名单,并根据学校意愿进行结对,并将结对名单报粤港合作专责小组备案。

  7.打造独具特色的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技能竞赛交流平台

  (1)积极搭建粤港澳大湾区的技能交流平台。制定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使湾区技能大赛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鼓励广东省职业院校参加港澳举办的各项职业技能赛事,使技能竞赛成为技能交流,技能提升的重要平台。

  (2)举办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企业发展实际,结合粤港澳三地专业设置情况,设计湾区技能大赛赛项。邀请粤港澳地区各行业的能工巧匠、技能大师、行业领军人物和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参与技能大赛,引入企业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设计竞赛内容。

  8.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实训基地交流合作,共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

  (1)共建职教园区。积极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地市与港澳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探索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湾区科技大学)贯通培养模式。

  (2)共建大湾区实训基地,引导职业院校和港澳企业开展合作,产教融合,为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服务。支持广东省职业院校与港澳地区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合作,通过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飞机维修专业、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制冷专业等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等改革,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通过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港铁订单培养或境外直接办学,服务港澳地区产业发展要求,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支持澳门建设中葡双语人才培训基地。鼓励广东省职业院校加入澳门高教局成立的“培养中葡双语人才联盟”,改革及建立双语人才培养模式,利用联盟平台开展各项葡语人才培养项目,加强各方信息互通,为教师提供培训。

  (4)支持澳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教育培训基地。通过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教育联盟,把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教育相关专业集中起来,在澳门开展旅游教育培训,举办旅游教育方面的各项活动,筹办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教育技能大赛、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教育师资培训等。利用澳门旅游学院等资源,加强两地课程合作。以澳门旅游学院为中心,融合与澳门相关职业教育机构的优质课程资源,共同探讨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洪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N].光明日报,2019-3-11.

  [2]董平,李艳娥.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生态发展探究[J].2019(10):53-57.

  [3]李晓庆.高校协同创新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

  [4]叶林,宋星洲.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同创新系统:基于规划纲要的视角[J].行政论坛,2019(3):87-94.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项研究项目《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和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9GXJK137)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