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 高职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各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对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包括“珠三角”9个城市、香港和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深化粤港澳深度合作,推动粤港澳城市、高校和专业服务集聚区的建设,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和人才的合作,发挥区域开放合作模式创新和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因此,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培养高职国际商务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创新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路径,满足国际商务对人才的需求。广东高职院校在培养和输送国际商务人才资源中担当着重要的使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与区域产业对接,培养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发展需求的国际商务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粤港澳大湾区对高职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提出具有重大的意义。粤港澳大湾区正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已经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发展现代产业对培养各类复合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正是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产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

  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与瓶颈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合型国际商务技能型人才成为了紧缺资源。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但是,纵观广东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现状,无论是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专业教学,还是实践环节等,都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人才需求相差甚远,如专业设置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实践能力弱等,这些问题都使复合型的国际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产生巨大的阻力。

  粤港澳大湾区将建设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然而,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新环境下,汕尾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地带,国际商务行业迅速升级扩张,导致了国际商务创新型人才缺乏的现状。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使得复合创新型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工作愈来愈重要。

  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高职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国际商务产业型人才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断改善自身的不足之处,重视“语言+专业”的复合型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人才需求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在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上,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要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树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改进人才培养方法。

  1.加强政校企合作,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需要政策资源、设施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资金资源,这些资源掌握在不同的主体手中,高校单凭自身力量难以利用所有资源。政府和企业是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最为重要的两类组织,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与政府和企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高职院校、政府、企业三方按照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需求的原则,高职院校邀请政府专家和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共同研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建立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三位一体培养人才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政府、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的多渠道沟通和深入合作,达到政、校、企三方共赢发展。

  2.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商务专业群建设基于服务现代区域产业发展对复合技能型外贸、商务和文化教育等方面人才的需求,从单一的外语人才培养转向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商务英语专业为核心与重点专业,带动应用英语、国际贸易实务、旅游英语等专业协同发展。

  同时,其他专业发挥学科领域内的特长,补充培养国际商务人才,最终达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应主动根据各自专业优势及特色学科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进行对接,推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用开放式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科技创新基础理论知识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因此,在建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要以就业为导向,分析产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入充分的调查,以就业为导向,了解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和人才结构现状,分析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从而决定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规格改革的方向和思路。从区域经济出发,根据产业结构特点进行专业目标和课程标准设置。

  3.重构国际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融入真实的工作情境

  根据国际商务专业群主要岗位涉及的知识模块,增强实践型教学,全面培养科技创新型、实用类型人才。重构“语言+专业”课程体系,将真实的工作任务融入专业的教学当中,将实际的工作项目和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语言类课程与职业类课程分别占30%和70%的比例。

  专业基础课程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英语基础技能类课程,二是外贸基础技能类课程,三是跨境电商实操技能类课程。“英语基础技能”课程群以英语视听说、英语写作、综合英语、英语阅读等课程为核心,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技能;“外贸基础技能”课程群以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商基础、商务单证、外贸函电、商务礼仪、商务谈判、涉外文秘实务、英美文化等课程为核心;“跨境电商实操技能”课程群以跨境电商实务、跨境电商运营、跨境电商推广、跨境电商视觉营销、跨境电商客户关系管理、Photoshop平面设计、跨境电商团队实训等课程为核心,可涉及商务英语、应用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和电子商务等专业。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互联网+”课程内容建设,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国际商务“双师型”教师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群中纯语言类教师多,只有少数教师有企业工作经验,“双师型”教师几乎很少,绝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更缺乏全面的了解。因此,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人才要求下,要着重强化国际商务“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一方面,鼓励教师跟学生一起到企业进行实习,在职进修或下企业挂职锻炼,通过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粤港澳大湾区企事业单位、外贸公司、海关等相关单位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调研和培训,了解政策新动向和市场新需求,掌握外贸实务工作流程,不断充实自己的外贸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加强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聘请外贸企业优秀人才或企业外贸部门的主管和专家来校任国际商务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开讲座或指导学生论文,进行交流学习,为高职院校国际商务教学提供实践教学条件,以充实仿真实训的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四、结语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社会对广东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为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培养国际商务英语人才,共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需求基础上进行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要解决专业设置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实践能力弱等问题,不断完善国际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体系,培养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国际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文保雅,郑梅花.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外语外贸人才职业能力提升路径[J].经营与管理,2019(1).

  [2]匡增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背景下创新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学研究,2017(1).

  [3]王春香.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9(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科研课题“顺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部署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DGZ18Y107,项目主持人:陈琳)的最终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