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幼儿的权利。作为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岭南幼儿园自主游戏项目),中山以“深入调研、双轮驱动、变革观念、试点辐射”的推进思路,强化市教体局、市教研室与实验园所,高校专家、教研员、园长与一线教师,以及实验园所之间的深度沟通,注重理念、环境、活动、评价的多维度融合,切实提高岭南自主游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稳步推进游戏课程化,支持幼儿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让游戏为儿童未来发展奠基,为教师专业成长助力。
2013年,中山市教研室制定了学前教育发展十年愿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推动过程性质量发展,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13年至2015年,中山着力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转变教师游戏观,提升教师游戏环境的创设能力;2015年至2021年,以课题为载体开展自主游戏研究,从教研、科研、培训比赛三方面推进全市自主游戏实践,初步形成了岭南特色游戏主题和案例,并于2021年立项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岭南幼儿园自主游戏项目)。
深入调研,找准关键问题所在
“此前,为推进区域自主游戏,我们构建了较完善的区域网络层级联动教研制度,并通过开展相关教研活动、组织自主游戏的案例评选、立项自主游戏相关课题研究等形式,搭建了各级专项网络教研和资源平台。全市幼儿园进行了自主游戏实践,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提高了幼儿园保教质量,实践成果在国家、省、市进行推广和实践,也激发了教师的教研内在动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为我们建设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原学前教育教研员陈思慧说道。
那么,中山应如何推进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建设,将岭南文化融入幼儿自主游戏活动,整体提升区域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开展质量?为回答这一问题,中山开展了深入调研。调研发现,幼儿园自主游戏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需提升。幼儿园在游戏区域划分,游戏区材料的提供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如如何科学划分环境、不同游戏区中如何提供适宜的材料、如何提供低结构的材料等。
教师对游戏的认识不够,不理解幼儿如何通过游戏学习与发展,不了解在游戏中如何支持幼儿游戏;教师理念与实践之间有差距,虽然知道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中幼儿的持续自主游戏时间不足;教师只是利用活动过渡的时间让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幼儿在游戏中不能与材料、同伴互动充分互动,游戏没有引发幼儿有意义的学习。
师幼互动质量待加强。在情感氛围方面,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是积极有爱的;班级管理有效,能为幼儿设置多种材料,设置多种类型的活动。但在自主游戏过程中的支持,特别是高质量的师幼互动需要进一步提升。
此外,在区域教研上,一方面,幼儿园自主游戏优化缺少专家引领,需建立专家资源库;另一方面,区域虽设有专职学前教育教研员,但兼职教研力量不足,需建立兼职中心教研组,确保教研活动的有效推进。
双轮驱动,锚定项目建设方向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中山将项目研究方向确定为“基于岭南文化的幼儿园自主游戏”——扎根岭南文化,筛选适宜文化内容和材料,最终形成具有岭南文化自主游戏生成课程;学习建构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三类自主游戏相关理论,并运用于实践,推广经验,推进全市自主游戏的有效、深度开展;总结、梳理高质量师幼互动与支持策略。
同时,中山坚持行政和教研双轮驱动,确保项目领导有力、顶层设计系统全面。一方面,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陈思慧担任组长,7所首批实验园园长担任成员,全面负责项目的推进、组织、督查、指导等工作。同时,完善项目督导评估机制,对开展成效突出的幼儿园和园长、教师进行通报表彰,充分调动幼儿园和教师开展自主游戏的积极性、能动性,提高园长、教师创新工作的能力和执行力。
另一方面,项目组聘请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王小英、南通大学博士时松等专家组成指导小组,对项目的开展进行全程指导。以“理论学习—实施研讨—互访交流—再理论学习—再实施”的循环探究模式,不断提升岭南自主游戏开展水平;科学制定项目发展目标,促进教师和幼儿共同成长。确定了中山市机关第一幼儿园、中山市石岐幼儿园、中山市沙溪镇云汉幼儿园、中山市小榄镇菊城幼儿园、中山市精彩童年幼儿园等7所幼儿园为首批实验幼儿园,确保幼儿园类型全面覆盖市直属园、镇区中心园、民办普惠园、民办非营利性幼儿园等,以此收集、总结各类型幼儿园开展岭南自主游戏的典型经验。
变革观念,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科学的理念是确保自主游戏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只有教师树立起科学、系统、全面的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幼儿的自主游戏才能真正、有效的开展。
为此,项目组邀请高校专家开展专题线上讲座18场,推送国内外知名幼教专家的游戏讲座数十场,开展项目组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专题分享会16场,共读自主游戏相关优秀硕博论文以及书籍《生成 生发 生长——P to P的生成策略》《游戏,从理论到实践》《观察-读懂与回应儿童》等,共100余人次进行了读书分享,使“游戏精神”“儿童视角”等成为项目组核心思想,促使成员重构科学的观念。
同时,项目组围绕环境改造、游戏观察、教师支持、师幼互动等主题,每月组织研讨活动、每学期组织互访活动,通过研讨活动、互访活动,实验园互相学习、深入讨论,教研负责人陈思慧进行及时反馈,不断改进调整项目推进的步骤和方向,实施精准教研,有效提升教师读懂幼儿、支持幼儿游戏的能力。
此外,项目组组织系列培训教师对幼儿观察的理论、基本方法、注意事项,以及高质量师幼互动、支持幼儿游戏理论等知识,学习、关注游戏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高质量互动,运用CLASS,即Classroom Assessment Scoring System(Pre-K)课堂评价评估体系,夯实教师相关知识基础,发展教师支持幼儿在游戏中深度学习的能力,提升师幼互动质量。
中山市石岐幼儿园教师刘悦说:“项目组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学习机会,包括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参与园之间的互访活动,理论学习为我指明了实践方向,也让我的教育观、游戏观、儿童观得到了改变。例如,在开展角色游戏‘沙岗墟’时,一开始孩子们选择在室内游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游戏次数的增加,幼儿的游戏开始停滞不前。这时,项目组组织我们学习角色游戏的概念及相关指导策略。于是,我尝试从角色游戏的结构元素入手拓展孩子们的游戏情节,引导他们转换游戏场地,从室内转到户外。更开阔的游戏环境,推动他们生发出了制作遮阳伞、建设停车场、开设银行等情节。在这样游戏中,幼儿角色之间的联系增加了,游戏的情节以及角色等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在项目组的引领和支持下,中山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得到了全面提升,教师游戏环境创设、游戏材料提供、游戏中观察幼儿、支持幼儿有意义学习等能力显著提高,实验园教师在省、市开展多场专题分享,多人被评为中山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学科带头人等,沙溪镇中心幼儿园、东凤诺亚舟幼儿园通过广东省示范性幼儿园评估。
试点辐射,推动教育优质发展
项目组7所实验园因地制宜、各展所长,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将沙溪四月八、阜峰文塔、镬耳屋、赛龙舟等岭南文化元素融入自主游戏中,创造性地开展幼儿自主游戏活动。在充分尊重幼儿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有效挖掘游戏的课程生长点,通过多种策略支持幼儿深度探索,各幼儿园呈现品牌显现、特色发展的良好局面。
小榄镇菊城幼儿园
位于小榄镇的菊城幼儿园,园所附近随处可见“古屋”“镬耳屋”“牌坊”等岭南建筑,以及“龙山公园”“腾龙阁”“菊花会”等景观,在日常的园所内外生活中,这些都会引发幼儿的关注和讨论。菊城幼儿园园长余向清说:“为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岭南文化,在游戏选材时,我们从幼儿熟悉的生活感受中挖掘,通过身边或生活中熟悉的景观、建筑等,充分调动幼儿参与建构和表征的积极性。”
例如,小榄保留了一座旧粮仓,圆柱形的外形,尖尖的顶,十分特别。幼儿对“粮仓”的特别感兴趣,相互讨论:“我和爸爸妈妈参观过粮仓,它有楼梯可以上二楼。”“我也去过,里面是博物馆,有龙舟。”“爸爸说那里以前是存放粮食的。”……教师捕捉到幼儿这一关注点,生成了“粮仓诞生记”的建构游戏:幼儿运用分享、绘画、建构、记录等表征方式去表现粮仓,分组合作探索出成功搭建的材料和方法,并一起创作绘本《粮仓诞生记》。
目前,菊城幼儿园已开发了具有本土特色、彰显岭南文化的“腾龙阁”“有趣的镬耳屋”“大立菊变形记”“粮仓诞生记”“小榄水色匝”等建构游戏。“自开展自主游戏的研究和实践以来,孩子们在建构游戏中自主探索与创作,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合作、丰富的材料和持续性的游戏进行了深度学习,在不断尝试中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余向清说道。
沙溪镇中心幼儿园
“加深幼儿对角色的理解、提升幼儿的角色意识,是促进幼儿深度开展角色游戏的关键。为此,应通过主题活动丰富幼儿经验、环境暗示助推幼儿游戏开展,家园合力支持幼儿游戏三大策略,提升幼儿的角色意识,助推幼儿角色游戏的深度开展。” 沙溪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刘锦弥说道。多年来,沙溪镇中心幼儿园一直致力于本土文化的实践研究,注重挖掘中山本土文化特色资源开展教育研究和实践渗透,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引领下,结合沙溪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开展主题性的民俗文化教育活动,开发了彰显本土文化特色的幼儿角色游戏。
基于省级课题“沙溪镇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实践研究”“挖掘本土资源,渗透幼儿园课程建设实践研究”、市级课题“本土资源在幼儿游戏种的应用”,沙溪镇中心幼儿园开发了主题角色游戏。其中“沙岗墟的秘密”“杏仁饼工坊”“探秘岭南非遗——飘色”等角色游戏,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直接感知与体验传统文化。刘锦弥说:“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的角色游戏,孩子们由原先只是在活动中模仿,到现在能用自己的各种表现方式展现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他们的文化自信油然而生。同时,探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也在一次次的游戏中得到提升。”
沙溪镇云汉幼儿园
“三借芭蕉”“好饿的老狼和猪的小镇”“老鼠娶新娘”“石头仔的一天”“沙溪四月八”等,是云汉幼儿园开发的表演游戏。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云汉幼儿园形成了以绘本故事为载体、以名人传记为载体、以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神话故事为载体的四种表演游戏开展方式。
例如,在以绘本故事为载体的表演游戏中,教师通过师幼共读、亲子阅读、自主阅读的方式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识。在表演区投放简单的头饰,引发幼儿的自发性表演。在自发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展开有目的的表演活动:和幼儿一起创编脚本,将岭南的儿歌、童谣、民间游戏等渗透其中;支持幼儿制作服装、道具和场景,做好表演分工计划开展表演。每次的表演后注重和幼儿的反思和总结,以问题为导向一步步推进表演游戏的深度,促进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综合发展。
沙溪镇云汉幼儿园园长孙爱分说:“表演游戏让孩子们在与同伴或角色的互动中,在对别人行为的观察、解释与体验中,进一步了解他人的感觉、情绪、意图和想法。他们在加入游戏、制定计划、制作道具、规划场地、分配角色等系列实践中,建立起了个人与同伴的联系和归属感。”
以首批7个实验园为依托,项目组实施“试点辐射带动”,充分利用“市—片—镇—园”四级教研网络,形成以强带弱、以老带新的教研模式,先后组织了实验园开放、结对帮扶、优秀游戏案例与游戏论文评比、优秀游戏故事分享等活动,形成优质的自主游戏案例100多个,梳理岭南本土文化资源,建立起岭南本土文化资源库和游戏案例资源库,构建了“经验铺垫—创设环境—引发游戏—教师支持”自主游戏实践脉络,发表论文多篇并出版项目研究成果《幼儿园建构游戏案例》。同时,及时总结优秀经验和典型案例,在全市、全省范围内推广,如在广东省首届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案例遴选中,中山共有6个案例获评为“优秀案例”,6个案例获评为“入围案例”。这带动了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自主游戏高质量开展,推动了中山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具有本土文化的自主游戏,从游戏走向课程,真正让在自主游戏中学习,让‘儿童在前教师在后’。通过自主游戏让幼儿主动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互动中学习,切实培养幼儿创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整合经验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陈思慧说道。
责任编辑:Do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