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和之花互惠盛开 ——广州市回民小学融和教育特色探秘

  广州市回民小学是一所已经有90年历史的民族团结教育特色学校。学校共有14个少数民族,占学生人数近四分之一,是个名副其实的多民族大家庭。2019年6月,回民小学与教育路小学进行了整合,如今学校的主体教学区域从原来的一校四区变成一校两区,另还有一个体育运动补充区域。

  在浓浓民族气息的回民小学,有一块古铜色的浮雕文化墙,文化墙中欢快的人表达了一种对快乐学习及快乐成长的诉求,无时无刻不在陶冶学生的情操,像是在有力地传达着学校的精神本质:“融和”。它还融合不同民族人民,蕴涵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互惠合作精神,旨在培养学生爱国、团结、友善、互惠的回小精神。

融和之花互惠盛开 ——广州市回民小学融和教育特色探秘

理念缘起:融和教育的内涵生发

  2019年7月之前,学校有解放中路、起义路、中山五路三个校区,校区分散导致学校空间跨度大、信息沟通不及时、资源分散,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都更为复杂,长期以来一校三区的格局使教师和学生对学校的集体认同感偏低,向心力不强,不利于学校发展。继第五次合并(2019年7月初)之后,融合了教育路校区,也迎来新的校址——回民小学南校区(本部)和北校区(新部),整合之后的回民小学,更加迫切的需要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相互融和。

  “在深入分析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之后,我们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区域教育深化改革发展的整体需求,认为融和理念非常切合回民小学现状。于是,融和教育就这样传承下来了。”回民小学校长吴小兰如是说。

  回民小学具有鲜明的民族教育的特色。“融”指向多民族融和、现代与传统融和、本土与国际化融和,最终达到融贯百家,和合众优的目标。“融和”教育理念体现了回民小学的整体发展观,表达了“和而不同”的意愿。她虽然分为多个校区,历经多次合并,但始终秉持同一个办学理念,共同朝着“培养融和担当,互惠求新的合格公民”这一目标努力,在各校区原有基础上,引导创新发展。

  “融和”一词,诠释了和谐团结的精神,意指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就要像乐律一样和谐,相互调和,求同存异,共求“融心、融智、融天下;己和、人和、万物和”,回民小学的“融和教育”,有三大定位。

  发展愿景。基于学校现状和发展诉求,以期通过借助“融和”这一学校文化之“魂”,统领回民小学过去多所学校不同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生长出更具生命力的回小文化,使学校能真正成为具有向心力的“融和学校”。在学校各成员之间的融和基础上,实现人与人的融和,人与自然的融和,人与社会的融和,同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学校的教育也需要开展多民族融和、现代与传统的融和、本土与国际化的融和,实现互助互惠、共同成长。

  育人景观。遵循基础教育的育人原则,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培养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接班人,同时,回民小学旨在培养融和担当,互惠求新的合格公民,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是融古贯今,“融”各民族之优,“和”百家之长的结晶。

  教育生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成长,学生与十余个不同民族的同学在一起学习与生活,具有独特的校园生活经历,因而从小养成一颗包容大气之心,尊重各民族习俗,互帮互助,以“融和”为路径,让各民族学子做到和而不同,各美其美。学校通过学校创新的教育活动及“融和—互惠”课程体系来培养学生,静待花开。

融和之花互惠盛开 ——广州市回民小学融和教育特色探秘

厚积薄发:融和教育的校本行动

  “本着在承传基础上创新的精神,学校重新梳理了办学理念,希望培养融和担当、互惠求新的合格公民,打造出一所现代化民族团结教育特色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校长吴小兰对学校特色发展的战略规划非常清晰。确实,找对了办学思路,学校教育特色的形成与发展才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回民小学的融和教育特色亮点很多,其中有六大工程值得细细品味。

  融新学术工程——融研创于教,和研思于学

  2019年暑假期间,工会主席赵老师为了新校区建设整整一个暑假没休息过一天,这是一个有理想信念与教育情怀的典范。像赵老师这样的教师,学校有不少,他们以身作则,引领示范,在回民小学这个大家庭里弘扬着满满的正能量。

  回民小学认为,只有优秀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首先对教师提出争做“四有”好老师的目标,秉承学校“融众师之志,和而不同”的教风,加强学校教师团队建设,发挥教师的特长,既要讲究年级、科组的团结协作,也要保留教师的个性特长。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制定层级培养计划,打造梯队式教师队伍成长模式。以个人成长引领学生成长,带动学校发展理念,鼓励全体教师争当模范先锋,不断提升自我。

  学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成立了专门的“课程改革及教师发展研究部”,开展校内年度 “学术研讨会”,带领积极向上的教师不定期集中,研讨学校课堂改革、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及论文撰写等,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改革,为学生营造“小队合作,融和评价”快乐学习的氛围,成效突出。2018年学校有不少教师收获了成长,分别被评为区名教师(3人)、市骨干教师(8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与广东省特级教师(1人),省、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各1人)。

  融惠校本工程——融彩于课内,和惠于课外

  回民小学2018年被评为广州市红领巾示范学校,每个班级都是有特色的中队。学校根据这一特色,将各个班级的学生,根据综合评价,分成每个班级6~7个小队,每个小队有6~7个队员,开展“小队合作”学习,每个小队的家庭成员结成小队。通过小队合作,形成学生学习共同体、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及家长学习共同体的格局,让师生、师师、生生、家家及家校互惠,互惠学习模式(见左下图表)从“融和评价”做起,目标就是构建学校的“融和-互惠”课程体系。

融和之花互惠盛开 ——广州市回民小学融和教育特色探秘

  互惠学习,融和评价对学生在学校的生活、课堂、作业以及其他任何校园生活的点滴,给予正面评价,分周、月、学期,对评价进行总结与奖励,形成一个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形成你追我赶的势头。学期末的散学典礼上,学生可以拿出一学期努力付出得到的收获进行“换购”活动。

  学校在开好开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学校的家长资源、生活资源(早餐、午餐及午休)以及社会资源,构建出学校的“融和-互惠”系列校本课程(见右下图表),包括德育类的互惠课程、特长类的展能课程以及劳美类的生活课程。

融和之花互惠盛开 ——广州市回民小学融和教育特色探秘

  融心书香工程——融悦读于心,和书香于礼

  阅读能使人明智,开阔眼界,美化心灵。回民小学倡导终身阅读学习的理念,通过红领巾读书吧、读书讲座、好书分享会、大队易书行动、中队红领巾图书角、中队图书漂流、低年级中队绘本故事会等一系列阅读活动,培养学生乐学悦读的良好习惯。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每学期进行阅读“百万富翁”与寒暑假“书香少年”的评选;每年度的书香节,都邀请名作家进校园,让学生从小接触作家,培养其想象力与创作能力;每个寒暑假的图书漂流,让学生带着书香回家,年度“书香家庭”的评比活动,让家庭阅读得到了重视,读书活动也是家长学习共同体交流的一个契机。

  融创科艺工程——融创新于思,和艺美于行

  学校每年度在春季学期开幕的“科艺节”,学生将科技原创作品与红领巾义卖活动相结合进行,将义卖善款捐献给越秀少先队红领巾基金。学校的科技项目有:航海、航模、观鸟、创客、编程、3D打印与无线电测向等,都是省、市级优秀项目。科艺节期间,从班级、年级到“六一”节全校的艺术大PK活动,延续一个学期,直到毕业典礼展演的最优秀节目胜出才算告一段落,是孩子们期盼的艺术盛会。除了欢乐的节日表演外,学校的合唱、舞蹈、管乐及创客、机器人等项目也精彩纷呈。特别是学校的文化氛围布置全部来自学生、家长与教师之手,他们用手中的笔来美化自己的校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每年的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学校赠送给每个学生及教师人手一张贴着生肖邮票的新年明信片作为新年礼物。据悉,这是有学生参与设计插画的回民小学专属“明信片”,明信片围绕中国传统节日,结合学校民族教育特色而制定。

  融美劳体工程——融劳体于身,和健美于人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学校除了保障每周的体育课程安排,还设置了一系列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如大课间半小时活动的保障、中午系列活动的安排、“课后430”课程等。学校保障学生运动时间,让学生在课余继续参与锻炼,“课后430”开设的兴趣班近30个,其中半数之多属于体育项目。与大多数学校不同的是,回民小学一年举办两次运动会,春季学期是校内的田径运动会选拔赛,秋季学期是年度家长与师生都共同参加的大型运动会,给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大舞台。

  学校在重视体育之余,也非常重视劳动教育。学校从学生的日常早餐、午餐、午休及包干区的卫生,都要求学生参与其中进行劳动。清晨早早回来的学生,可以在班级跟同学一起共进早餐,需要自己带好小手帕,做好课桌的清洁工作。午餐时间,每个班级自主分配好每天领取午餐的小伙伴。每天的各个班级包干区,孩子们井然有序地去打扫;每月的大扫除,全体师生一起进行劳动。

  劳动的同时赋予了美的教育。学校的劳技课程正在筹备之中,在回民小学的校园里劳动成为每个人的骄傲,劳动是创造美的手段,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全体师生都乐意参与其中。

  融通家校工程——融心智于家,和己人于校

  基于生源的特殊性,学校开放早餐、午餐及午休,并且将其作为一个育人的载体与平台。学校共有1673名学生,其中有800多人在校内用早餐,1400多人在学校用午餐及午休。如何做好学生的午餐及午休工作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为了让学生身心健康,并且让家长们放心,学校厨房公司的选择以及午休陪护工作,都得到家长们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一切由家委参与决策,听取家长们的心声为主。如今回民小学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家长们的支持。学校每年度共有五次家长会议,其中包括家长学校的培训会两次,听取家长建议的问卷调查一次。学校每学期共有四次校长接待日供家长交流心声。在学校建设新校区的过程中,热心的家长们积极参与其中,到学校协助搬桌椅,与师生一起进行新校区的第一次大扫除工作。平时放学时不少家长在校门口帮忙疏导、大型活动来学校协助或者参与其中……学校到处可以见到家长志愿者的身影,家长已经成为回民小学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融和之花互惠盛开 ——广州市回民小学融和教育特色探秘

记者观察:融和教育的互惠盛开

  在校园内走访时,恰逢上课时间,记者见到一个孩子在活动区内独自玩耍,没回教室上课。校长吴小兰随即走上前去,以亲和力十足的笑容到孩子耳边轻声细语了几句之后,孩子就开心地一溜烟跑回教室上课去了。从这个小细节可以看出,回民小学教师间、师生间的关系是相当融洽、和谐的,也是学校文化管理的最直观反映。

  回民小学的“融和”教育与我国源远流长的“和”文化一脉相承。作为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和”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特质,代表君子的大气之和、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团体间的和睦互惠。 “融”“和”互通,协调统一,和谐共生。千百年来,“和”文化传统深深浸润中国人的心灵,并且成为中国人处理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准则。“融和”的前提是承认差异性,反映了包容性和开放性。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内容“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与我国长久以来的治学、修身、济世的文化传统相呼应,有效“融和”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同时,将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关键品格与必备能力“融和”在一起,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不同情境中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以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核心旨归。回民小学的“融和”教育,正是回应《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时代诉求的校本样态的具体体现。

  有着因势而谋大局观的回民小学提出的“融和”教育,旨在用一种“整体观”观照学校文化,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师师之间、家校之间的和谐与合作,从而共同编织学校文化的意义之网,用团结和谐的文化“融和”各方成员,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推动学校发展,获得社会认可,办一所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民族团结教育特色学校。

  (本文图片由广州市回民小学提供)

责任编辑:Do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