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澄海塘西小学:诗教文化 活色生香

  “诵读国学经典,书写诗意人生。”走进汕头市澄海塘西小学,一种诗意之境不经意间融入心田。

  校门入口的以“诗”为主旨的经典诗文文化小区,其诗景、诗文、诗情让人驻足品味;经典诗文长廊、经典诗文校园橱窗与班级专栏,展示着经典诗文以及学生的诗文配画与书法作品;课前一吟、课堂乃至课间的诵读让人耳目一新。“我们营造的诗情画意文化环境,与学校‘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特色密切相关。环境是潜课程,它起到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校长郑鹏边带记者参观校园边介绍。

  近年来,塘西小学立足农村现实,以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特色项目建设为龙头,形成了以“诗以修身,书以达意,礼以养性,乐以怡情”为主要内涵的文化核心理念,特色发展成效明显。“乡村孩子淳厚,我们通过倡导诗书礼乐致力于养成谦谦君子。”教务副主任徐雅文在座谈中这样说道。

汕头市澄海塘西小学:诗教文化 活色生香

  诵读国学经典

  塘西小学有着优良的经典诗文教育传统。十多年来,学校每学年均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经典诗文书法比赛、经典诗文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经典诵读文化氛围。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推进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特色项目建设,让学校的诗书礼乐文化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积淀国学经典诵读文化。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投入建设经典诗文文化长廊,悬挂历代诗人画像、简介,展示学校经典诵读特色活动及学生的优秀作品,营造优雅的校园诵读环境;教学楼各楼层建有“古诗长廊”,分主题选择经典古诗文,如一二年级以“童真童趣”,三四年级以“品味生活”,五六年级以“励志图强”为主题,制作精致的展牌,布置于走廊上、楼道内,让学生时时接受着传统文化的浸染;每个班级的黑板报、宣传栏、班级的展示板面开辟经典诗文作品专栏。同时,学校还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柜、学校网站等阵地功能,整合经典阅读资源;成立家校委员会,开设“家庭经典时刻”,倡导亲子共读,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经典诵读,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经典殿堂。

  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机制。目前,学校基本形成了四大国学经典诵读机制:(1)课前一吟,熟读成诵。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学校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号召各班充分利用每节课前五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2)课堂诵读,教师引领。学校将诗文经典诵读纳入校本特色课程,并进入课表,每周每班上一节校本诵读课。利用校本课程时间进行一周古诗文诵读任务的分配,并进行内容的理解及诵读方法的指导,或自选内容与形式进行经典诗文的延伸,如开展经典诵读接龙、经典对读、经典齐诵等活动,让学生置身于斑斓的经典世界。(3)课间诵读,陶冶性情。每天课间10分钟和放学后的15分钟学校广播都会播放古典音乐古诗新唱,营造有声、有色、有韵味的诵读氛围,让学生时时处处浸润在经典文化中,陶冶性情,愉悦自我。(4)师生齐诵,感悟诗情。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后,均有一名班级代表自主选择喜爱的经典诗文进行诵读,并上台带领全校师生集体齐诵读经典诗文,让师生们在浓厚的书香氛围中开启新一周的学习生活,也让诵读经典成为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开发国学经典诵读课程。课程是教育的载体,也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更是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基石。学校根据各年级段学生的生活积淀、审美情趣的差异,认真精选内容,把《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论语》《小学生古诗词诵读100首》《小学必背古诗75首》等合理编入各年级,最后由学校编辑成册,形成经典诗文诵读校本教材——《中华经典诗文选集》。为方便学生阅读,学校采用拼音注释读本,组织学生日日诵读,一至六年级每周还开展一节经典诗文诵读课和一节经典诗文书法课。

  注重国学经典诵读评价。“诵读经典为的是增智、养心、立志、铸品,不在一朝一夕,在乎长期坚持。”郑鹏认为只有建立一种有效机制才能确保经典诵读活动的持续开展。几年来,学校重点研究制定了《塘西小学经典诗文诵读考核实施方案》,对学生诵读经典活动实行过程性、综合性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家长测评、班级小考官互评、教师考评、学校考评等五位一体的评价方式,以此督促教师、学生、家长,把诵读纳入日常工作、生活。同时,学校采用等级达标考核和特色考核两种形式,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1-6年级推荐的古诗及《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诗经》等其他经典诗文为内容,按照学生“个人自愿申报—家长考评—班级考核推荐—学校考评组考核—学校颁发考核证书”的程序,通过学校、年级、班级层层管理考核,推进诵读考核活动全面开展。

汕头市澄海塘西小学:诗教文化 活色生香

  书写诗意人生

  诵读国学经典,阅读经典诗文,目的是书写诗意人生。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能在学习生活中更好地用上它。比如,我曾写过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就引用了《游子吟》一诗。还有通过学习经典诗文,我还对书法、器乐产生了兴趣,并尝试把它们融为一体。”曾做过古诗文考级小考官的六(4)班学生刘淑杉在回答记者“诵读国学经典有什么用”这一问题时这样回答。

  在开设《中华经典诗文选集》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学校还开设了诗文配画、电脑绘画、毛笔、硬笔书法、诗文知识、灯谜竞猜、围棋、演唱、舞蹈、器乐、阅读与写作、汉字听写、主持与广播、采访与报道等20多门实践性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学习。学校引导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中积极传承特色活动,融合书法、绘画、器乐、灯谜等传统文化元素,形成了“诗书润智,礼乐涵品”主题活动体系,在“读经典—写经典—画经典—唱经典—演经典—赛经典”中涵养学生底蕴、丰厚人文生活、开发艺术潜能,让国学经典文化与儒雅气质成为校园的主旋律。

  其中,经典诗文诵读展演就是学校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重要特色项目之一。徐雅文回忆道:“在2017年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展演活动中,二(3)班的《诗韵花开》、二(1)班的《游子吟》、四(2)班的《古韵》、五(2)班的《鸿雁传情》等节目,通过诗文与书法、朗诵、舞蹈、乐器、情景剧演绎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大胆融合创新,再现了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文化,博得了台下领导、嘉宾、家长的阵阵掌声。”

  “我参加过经典诗文书法比赛,很有意思;我还穿上古代服装参加过古诗文主题班会,很感兴趣。在活动中,我很好地体会到了经典诗文的美。”六(1)班学生沈玟彤说。她还创编过诗歌,只是不太满意自己的作品。

  “我参加过电控经典诗文知识比拼,很好玩。”五(1)班林思瑶说,这些活动使她更好地了解了古诗词文化。经典诗文知识比拼一直是塘西小学的传统特色活动。“为博得学生更大的喜爱,我们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徐雅文说,“首届校园文化节之经典诗文知识比拼中,我校首次采用了电控系统,并参照了当下热播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比赛形式,设置多种多样的题目,涵盖了个人必答、个人抢答,团体抢答、观众抢答等方式,比赛激烈,气氛浓厚,学生与家长热情高涨。”

  这些活色生香的经典诵读与诗文活动,对学生诵读经典诗文起到了倡导作用,让学生与诗词为伴,分享诗词之美,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启迪思维,涵养心灵,也见证着他们自身的诗意成长。

汕头市澄海塘西小学:诗教文化 活色生香

  采访手记:让诗教文化植根于学校师生的心魂之中

  古有四教,诗书礼乐。《礼记》有言:“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诗书礼乐”国学教育的理论依据根植于《周易》,《易·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它的历史依据源于《史记》,《礼记·经解》篇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净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

  这段话,摘自塘西小学《创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特色项目自评报告》。从中,我们可以略窥学校诗教文化之底蕴。

  塘西小学的诗教文化,已不仅仅止步于学校诗教文化环境的简单营造,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与活动深深植根于学校师生的心魂之中。

  比如,学校以经典诵读为载体,经常性开展经典诗文书法比赛、诗文配画比赛、经典诗文知识比拼活动、经典诗文主题系列艺术活动以及诗歌创作活动等,在经典诗文的涵养中扎实推进养成教育。

  诚如郑鹏所言:“诗书礼乐这个体系的选择,我们正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思想中得到启发,诗书礼乐的传承,是中国人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为学校‘诗以修身,书以达意,礼以养性,乐以怡情’的文化核心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撑。因此,我们尝试通过诗书礼乐的传承与教育,探寻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最佳方式。”

责任编辑:Do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