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乡 再谱华章——阳江市江城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纪实

 

  翰墨飘香,曲艺流芳,漠阳江水映碧汉。

  丹青溢彩,丝竹悦耳,闾巷深处传书声。

  这是阳江市江城区的文化写照。作为阳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江城钟灵毓秀,文化底蕴深厚,有着“文化之乡”“书画之乡”“音乐之乡”等美誉。早在1044年(宋庆历四年),江城已有州学、县学,清朝以来,先后兴办了濂溪书院、南恩书院和鼍江、兴江等义学、文社,培育了岭南画派一代宗师关山月、书法大师邓琳、南国诗人阮退之、音乐家何士德等名家巨匠。立足本土文化,借力传统优势,江城区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抓住“内涵建设”和“办学条件”两个重点,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描绘出一幅幅传统与现代相衔接、文化与教育相融合的唯美画卷。

文化之乡 再谱华章——阳江市江城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纪实

  强力推进: 理念引导谋发展, 完善机制促投入

  发展教育,需要合理统筹;办好教育,更要高瞻远瞩。江城在建区之初,经济底子薄弱,百端待举,但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乘风破浪”之势,奋力进取。2015年以来,江城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地把教育现代化作为提高区域教育综合实力、建设富美幸福江城的重要工作来抓,多措并举,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

  1. 精准定位,高屋建瓴

  应该将教育摆在什么位置?怎样走好教育发展之路?对于崇文重教的江城人来说,心中早有答案。江城区委、区政府将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教育部门列为城乡规划委员会的成员单位,这就意味着城乡建设必须兼顾教育发展。2015年初,江城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2017年底,在全市率先通过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督导验收”的目标要求——大方向定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做”的问题。江城区按照“结合实际,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制定了《江城区“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江城区教育提升行动方案(2015-2017年)》和《阳江市江城区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工作方案》等文件,把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作为惠及全区老百姓的民生实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细心规划好教育发展之路。

  2. 精心谋划,健全机制

  要走好发展教育的每一步,少不了团队的精诚合作、机制的有效保障和平台的有力支撑。在“起步”之前,江城区成立了以区长任组长,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分管教育副区长、区政协副主席任副组长的“阳江市江城区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工作领导小组”——这无疑是江城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豪华阵容”。江城区还编制了《阳江市江城区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任务分解表》,明确了各镇(街道)、职能部门、学校的创建工作职责,落实了区、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教育“创现争先”工作制度和区人大督查、区政协视察“创现争先”工作制度,构建并启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的联审联批、现场办公等服务平台,保证了各项教育政策和建设项目的落实。有了这些保障之后,江城区推进教育优先发展、高效发展的运行机制得以形成、完善,教育发展之路愈发通畅。

  3. 精诚投入,强化保障

  “投入教育就是投资未来”“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就是最大的民生实事”——这是引领江城区在发展教育之路上不断前进、奋发有为的两大理念。江城区将教育投入作为公共财政保障的重中之重,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按法定增长要求落实教育经费。同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实现了教师工资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和“两相当”。2014、2015、2016年,全区预算内教育拨款分别为36307万元、38341万元和49709万元,达到了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的要求。此外,江城区坚持“政府为主、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原则,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入民办教育,投入资金超过2.2亿,先后开办了蓓蕾幼儿园、金摇篮幼儿园等89所民办幼儿园,以及九年一贯制的龙源实验学校、龙源精英学校等民办学校;江城区还广泛倡导、发动社会各界开展捐资助学,近三年,资助贫困学生216万元,扶持资助民办幼儿园、民办学校共927万元。

文化之乡 再谱华章——阳江市江城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纪实

  强势突破: 奋发有为求实效, 强基固本育新人

  俗话说:“敲锣敲在锣心上。”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发展教育,只有抓住关键,才能事半功倍。尤其是对于经济欠发达的粤东西北地区而言,找准发力点,更显重要。江城区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始终立足高位,精准发力,力求走得更好。

  1.重视信息技术,扩展应用平台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如果将“教育现代化”比喻成摩天大厦,那么“教育信息化”就是它的建筑基础。江城区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这一“基础工程”:一方面,积极提高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为各中小学高标准配置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有网络多媒体教室2265个,100%教师配备教学用终端,配置学生学习用终端10950台,并投入200多万元对全区教育网络进行了升级改造。另一方面,江城区注重扩展平台,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程度。各校建立了校园网站、平安校园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等数字校园平台,着力抓好教师使用覆盖率、课时覆盖率、学科覆盖率,注重与学科教学深度整合。同时,注重加强信息化应用创新能力培养,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建立激励机制等方式大力提升广大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目前,全区96.46%的教师达到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的要求。

  2.推进师资建设,优化人才队伍

  “教育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解决了‘人’的问题,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江城区教育局局长郑玉冰如是说。毫无疑问,“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中之重。江城区在强化教育行政队伍、校长(园长)队伍建设的同时,注重多渠道、多方面地推进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制订出不同时期的师德建设工作方案,有的放矢地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求,通过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岗位专业培训、区教研室和学校组织业务学习及校本培训,确保教师受训率达100%;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制订了《江城区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培养方案》,建立全区名师培训培养体系。同时,江城区还注重“以研促教”,坚持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学比武活动周”群体性教研活动和评优课、示范课等教育教研活动,培养一批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近三年,江城区有省级优秀教师8人,市级优秀教师44人,还有教师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和省“五一”劳动奖章。

  3.着力内涵发展,深化素质教育

  走进阳江市田家炳学校,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迎面走来:“校长好!老师好!……”声音爽朗,举止文雅,田家炳学校每个学生都给人留下了“讲文明,懂礼貌,守规矩”的深刻印象,这是江城区素质教育成果的缩影。很早之前,江城区就树立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制订了《江城区中小学德育特色创新工作指导意见》,加强德育课题研究实验,并利用地缘及人文资源优势拓展德育渠道,创建了多个主题德育基地。在做好德育工作的同时,江城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互动式”教学,提倡“探究型”学习,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体艺方面,则以体育、艺术“2+1”活动为载体,定期举行“六一”“元旦”等文艺汇演、中小学生篮球赛、舞蹈比赛等,并注重开展书法、摄影、美术等展览或比赛活动,出版了《阳江市江城区师生美术书法作品集》,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发展推进机制。

  4.立足教育科研,助力教育腾飞

  教育需要反思,需要深入研究,需要碰出智慧的火花。教育科研是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支撑点,是提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的软实力。江城区非常重视教育科研工作,除了制定教研经费投入保障制度之外,还制订了《江城区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工作方案》,针对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从课题研究、课程开发等方面尝试突破;进一步增强教研工作力量,聘请了兼职教研员,成立了15个学科中心教研组,加强了学科教研指导。同时,江城区注重完善教科研成果评价和推广机制,出版了江城区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集《春华秋实》共6卷,促进了教育科研向教育实践的转化与应用,并构建以“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的校本研修体系,开发校本课程。近三年来,江城区教育改革创新力度不断加强,成效显著,获市级以上立项的课题36项,其中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33项;申请2017年省级教育科研重点课题2项。

  5.促进交流互动,扩大教育格局

  江城区在开展教育国际化工作方面,同样不遗余力,采取由区教育局、区文体旅外局等部门联合开展涉外教育交流合作,制订对外交流合作规划及实施方案。2017年,江城区教育局依托阳江市教育局与加拿大教育部门的合作,建立与加拿大开展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机制。在培养学生国际化素养方面,江城区坚持以学科渗透为主、专题教育为辅的方式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有机渗透“国际理解”的思想。在开展国际教育交流方面,则注重有机融合中外教育资源。例如,选派优秀教师到印尼棉兰崇文中小学、印尼泗水新中三语国民学校、印尼八华学校进行合作交流;江城区国际城实验小学邀请外教到学校开展国际礼仪教育;双捷镇中心小学、双捷清冲分教点与香港狮子会多次举行联谊交流活动;香港皇仁旧生会中学“同根同心——香港中小学生内地交流团”到阳江市关山月学校开展美术教育工作交流活动,等等。

文化之乡 再谱华章——阳江市江城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纪实

  硕果飘香: 协调发展显特色, 桃李芬芳春满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素质教育实践等做法,江城区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公平惠及全民,学校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全区教育事业呈现出一派蓬勃向上、和谐奋进的新气象。

  1. 协调发展,擘画教育新坐标

  系统论认为,大至浩瀚宇宙,小至微观原子,诸如一粒种子、一群蜜蜂、一台机器,都是一个系统。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教育现代化”就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将各级各类教育考虑在内,统筹推进,方能结出硕果——这是江城教育人的共识。在学前教育方面,江城区通过制订《江城区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江城区发展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2017-2020年)》,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步伐。江城区现有幼儿园128所,其中省规范化幼儿园80所,占比为62.5%;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05所,覆盖率达82.03%。在义务教育方面,江城区印发了《江城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保障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前各学校在硬件和师资上都按标准配足配强。同时,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也有了可喜的发展,在教育现代化的琴弦上奏出了和谐美妙的乐章。

  至于终身教育,这是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它同样引起了江城区的高度重视。江城区建立了社区教育制度,成立了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各社区均有社区教育辅导员队伍,每年接受社区教育的社区成员占全体成员的比例达50%以上。同时,江城区积极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新建了一批镇(街)文化站电子阅览室,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和“农家书屋”,文化教育类设施设备不断完善。江城区还特别重视社区教育课程的研发,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例如举办书法比赛、篮球比赛、图书馆公益讲座、“阳江文化大讲坛”,以及进行科普、健康教育等,进一步满足了社区居民终身教育的需求,有效提升了市民的综合素质。

  2. 特色办学,描绘教育新图景

  “让每一所学校都有鲜明的特色,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品牌学校”——这是江城区“特色办学”的总体思路。办学重特色,教育更精彩。江城教育人立足学校特点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将特色创建活动转化为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如今,江城区已在本土文化的肥沃土壤上开出了“文化兴校,特色强校”的鲜花。

  清风徐来,阳光和煦,一走进阳江市岗列学校,就被她那“篮球特色文化”所吸引,仿佛学校的一切都能让人感受到办学的激情、运动的快乐、教育的精彩。岗列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学校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培养勤奋、勇敢、明理、好学、身体健康的现代好公民”这一学生培养目标,将篮球运动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着力传承“岗列杯”篮球赛品牌,以“快乐篮球,阳光校园”篮球文化作为学校的特色文化。学校坚持每年开展班际篮球赛,按照正规比赛标准决出冠亚季军,每级评选出男女最有价值球员各一人,至今已举行了16届;每天开展篮球操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合作、阳光快乐的人生理念;校园校道还设置了篮球文化宣传长廊,有篮球基本知识、CBA每年最有价值球员介绍、学校历届优秀球员等内容,形成了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如果说“篮球特色文化”是岗列学校的美丽风景,那么“和美教育”就是阳江市江城第一小学城南校区的亮丽名片。学校课室里、走廊间,以及读书亭、作品展览馆,无不流动着“和”的韵律,跳动着“美”的音符。“所谓‘和美’,既意涵‘和睦、和谐’,又及‘集美、臻美’。”这是学校对“和美”的诠释。“和美”在学校实际工作中的体现,就是构建“三和三美”:其一,通过优化走廊、读书亭、展览馆等场所的文化设计,为师生创设一个优雅舒心又充满书香气息的美好环境,构建出“环境和谐美”;其二,通过设置“笑脸墙”、开展感恩活动、学习先进典型,以及建设“有温度的教师团队”和“热情的家长团队”等,培育具有“和煦阳光美”的阳光少年;其三,学校开设“生活审美课程”“文化科技创新课程”“家乡文化课程”等和乐校本课程,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互相分享,增进学生“和乐个性美”。“三和三美”成就了学校的迷人秀色,为江城教育添彩增光。

  关山月学校和江城第一小学城南校区一样,对“美”有着特殊的情感和执着的追求。“呵护春心,美意育人。”这是关山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育人理念。美丽的梅园、桃园、紫荆花道,以及集诗书画于一体的瓷片艺术长廊,无不体现学校“美意育人”的旨归。当然,要让“美意育人”落地开花,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学校十分重视美术课堂教学,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在保证学生动手时间和提高动手能力方面倾尽心力,让学生“懂得怎样画,愿意画,能画好,有创意”。此外,学校还注重培育社团文化。美术社、书法社、文学社等学校社团表现活跃,颇有建树,如美术社创办了《雁山书画报》,山月情文学社每学期印制社刊《山月情》1期,至今已经坚持印制了28期……

  在江城,像关山月学校这样重视艺术教育的学校不在少数,岗列中心小学也十分注重开展艺术教育,例如,聘请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阳江漆艺大师陈奇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自豪作为学校艺术顾问,利用强大的艺术师资力量及固有的艺术底蕴,大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正是这些重视艺术传统,善于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的学校,为江城区的教育现代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化之乡 再谱华章——阳江市江城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纪实

  结 语

  何为教育现代化?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时代,赋予它不同的内涵。毫无疑问,教育现代化必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关键在于,面对不同的困难,不同的挑战,怎样才能做到扬长避短,事半功倍。在这方面,阳江市江城区的经验值得借鉴。

  1. 敢作敢为,迎难而上

  与经济发达、设施完善、人才密集的珠三角地区相比,江城区经济底子相对薄弱,人才队伍相对欠缺,在这种情况下,要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必然会更大,亟需解决的问题也不在少数。尽管如此,江城区还是坚定不移地把教育现代化作为提高区域教育综合实力、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建设富美幸福江城的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实施《江城区教育提升行动方案(2015-2017年)》,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促进教育均衡化、优质化、信息化发展,在经济欠发达的粤东西北地区绽放出“教育争先”的美丽花朵。

  2. 崇文重教,倾心教育

  通过行程紧凑的采访,记者发现,江城人对教育的重视,是纯粹发自内心的,深沉而真挚。自古以来,“崇文重教”一直是江城人的优良传统。而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江城人一如既往地倾心教育事业。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江城区在“完善机制”“强化保障”“统筹推进”方面竭尽心力,区领导还多次带领有关职能部门人员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有的放矢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3. 重视传统,继往开来

  素有“文化之乡”“书画之乡”等美誉的江城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丰富。江城人深刻意识到,要办好教育,必须“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因此,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江城区始终立足本土文化,发挥区域优势,大力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内涵发展。目前,已结合利用本地资源创建出一批特色学校和学校特色课程,例如关山月学校以关山月大师为榜样,进行特色课程研发,终以美术见长。相信不久,江城教育必将结出累累硕果,焕发更多精彩。

责任编辑:Do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