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强国建设做出广东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总结了十年来党和国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也明确宣示了党在新征程上的目标、方向与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被列为单独一大板块,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相关论述,为教育发展、人才培养指明方向。这些论述激发了教育人怎样的感悟与思考?今后将如何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为教育强国建设做出广东贡献

  党的二十大盛况引发广东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令人骄傲自豪,对教育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感同身受、欢欣鼓舞,对党的二十大描绘的未来发展宏伟蓝图倍感振奋。大家一致表示,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万众瞩目的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省教育系统师生员工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收听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做党的二十大报告,心潮澎湃、憧憬无限、信心满满、干劲十足。”省教育厅党组书记朱孔军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系统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为教育强国建设做出广东贡献

  朱孔军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做出重大战略部署,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既一脉相承,又结合新阶段、新形势创新发展,成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遵循。一是教育的地位作用更凸显。强调教育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重要支撑。充分体现了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教育和人才的渴求更加迫切。二是教育的目标方向更明确。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三是教育的使命任务更艰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突出教育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艰巨。四是发展教育的保障措施更有力。一如既往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加充满信心,倍感振奋、深受鼓舞,更加感觉到责任重大。

  朱孔军表示,接下来,全省教育系统将迅速行动起来,深入学习、认真贯彻,更加主动、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强烈的担当、更扎实的作风努力开创广东教育事业新局面,为教育强国建设做出广东贡献。

  党代表学习感想

为教育强国建设做出广东贡献

  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

  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我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的重要论述有着深切体会,对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教育未来发展蓝图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同时深刻阐释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这些内容高屋建瓴,思想深邃,闪耀着新时代光辉,浸透着新时代气质,为我们下一步工作举旗定向,提供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

  陈春声主要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历史人类学和史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计量历史学和历史人类学两个学术领域有较大成绩,曾获2项广东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和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被评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获得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先后在美国、英国、瑞典、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多间大学长期讲学和从事合作研究,曾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兼任国内、国际10余所大学的客座教授或学术顾问。

  2015年陈春声任中山大学党委书记以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他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团结和带领学校党委班子成员,坚持“四个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特色。陈春声说:“中山大学由伟大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手创,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一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与党同心、跟党奋斗。过去五年,我们经历了中国教育的快速和高质量发展,切身感受到,这是教育改变中国的五年,也是高等教育奋进、跨越和开拓的五年。”

  这五年来,中山大学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更加明确牢记“国之大者”、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路,打造了“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极地”号科考船、天琴中心、中大谱仪等一批“国之重器”,并加快建设高水平生物医学实验室,加快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国家和省市的支持下,中山大学实现了跨越式的改革发展,整体实力稳居国内高校前列,若干指标已经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成为全国改革发展速度最快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

  陈春声说:“踏上新征程,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将始终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快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早日将中山大学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首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踔厉奋发、勇毅笃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中大贡献。”

为教育强国建设做出广东贡献

  党的二十大代表、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刘雅红:

  胸怀“国之大者”,推进“双一流”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行动号角。”党的二十大代表、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刘雅红说,十年来,她亲历和见证了我国高等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不仅实现了21个地级以上市本科、高职院校全覆盖,而且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刘雅红长期从事兽医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研究、新兽药研制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带领科研团队在兽药研发领域攻坚克难。她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40多项,发表文章197篇,SCI收录文章120多篇,国家发明专利10项,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1个,主译国际专著《兽医药理学与治疗学》,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项。2014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入选农业部科研杰出人才和广东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2018年入选国家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她还带领科研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科技部、教育部和农业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团队成果“动物专用新型抗菌原料药及制剂创制与应用”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8年刘雅红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等中心工作,与班子成员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全力谋划并扎实推进学校入选“双一流”工作。

  华南农业大学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聚焦培养“拔尖创新”与“行业领军”两型人才,推进建设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知农爱农时代新人。重点依托“粮食安全、人畜健康、智慧农业、乡村振兴”四大学科群,统筹学科专业建设,建设一流专业集群;优化升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新农科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学校以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为抓手,扎实推进“三制五化”(导师制、书院制、完全学分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卓越化、本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作物学科设立本-博贯通的“新农学”创新班,实施丁颖创新班提升计划,开设“卢永根书院”,培养学术领军人才。

  2021年,刘雅红主持的《精准招生 靶向培养 溯源监控:助力乡村振兴的农业硕士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该课题为解决专硕与学硕“趋同化”培养的难题,完善高层次农业硕士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位回归,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精准招生—靶向培养—溯源监控”的农业硕士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新模式,让学生进基地、进企业、进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国际化办学水平亮点纷呈。

  刘雅红说:“在新征程上,华南农大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胸怀‘国之大者’,立足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以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以农立校的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特色优势,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勇挑重担,努力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为教育强国建设做出广东贡献

  党的二十大代表、连南瑶族自治县田家炳民族中学校长盘金生:

  党建引领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党的二十大代表、连南瑶族自治县田家炳民族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盘金生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只有通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真正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盘金生在连南4个乡镇任教过,担任过团委书记、政教副主任、副校长、校长,因工作需要,他的足迹几乎遍及瑶山所有村寨,以奉献之心投身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近30年。2014年12月至今任田家炳民族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盘金生始终将党建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通过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每周一次的教职工会议、班主任会议、主题班会,到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盘金生积极引领教师团队将党建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和环节。

  “学校十分重视思政课和思政队伍的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子显示屏、班会、级会、宣传栏、征文比赛等平台或方式,结合纪念日、教育日、艺术节等对学生进行全面又有针对性的思政活动,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党日活动,丰富党建内涵。”盘金生说。学校还充分发挥校团队活动室、升国旗仪式、德育教育园地等德育阵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覆盖全体学生的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盘金生积极在全校普及瑶族文化艺术,在抓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创造条件开设瑶族传统艺术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学习刺绣、唱瑶歌和民族传统体育等,实现“一生一艺”或“一生多艺”,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具有瑶族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学校陆续编写了传统艺术教育校本课程教材,开发了《连南瑶歌》《手绘瑶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瑶族传统艺术校本课程读本。”盘金生说,“学校还根据师资和现有设备设施、学生需求等情况,开设了刺绣、唱瑶歌、书法、绘画等十多个第二课堂活动,做到班班有特色、生生有特长。”

  党建引领提升了学校办学质量,田家炳民族中学被评为广东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广东首批艺术特色学校、广东模范职工之家、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朝阳读书”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特色学校、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盘金生也先后获得广东省山村优秀教师、全国特色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主持的省重点课题“运用瑶族传统文化艺术促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研究”获2020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

  “作为来自教育一线的基层代表,我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党员身份,履行代表职责,深刻领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各项要求落到教育教学中。”盘金生表示,田家炳民族中学将继续以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帮教师成功,助学生成才,让家长满意”为办学宗旨,践行“善美教育”,积极探索民族教育特色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为教育强国建设做出广东贡献

  党的二十大代表、潮州市湘桥区城南小学校长苏东青:

  让每个孩子都有焕彩的机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大代表、潮州市湘桥区城南小学校长苏东青说,教育事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要顺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让每个孩子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学有所教,学有优教。

  在31年教育生涯中,苏东青从一名普通教师逐渐成长为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名校长,初心如磐,用爱心和奉献诠释了作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早在1994年,苏东青是潮州市第一个承担“广东省语文活动课研究课题”的主要实验教师,走在了教学改革的前沿。当时,课题实验对于大多数小学教师来讲是陌生的,语文活动课更是从未听说过的一种课型。在没有任何参考范例的情况下,她摸着石头过河,从一开始只是活动内容选择的改变,学生合作参与意识、课堂组织形式仍然单一的失败试验中走出来,经过不断的尝试、总结和创新,凭着自己的理解和研究,率先为全市教师上了示范课。

  “小学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阶段,一定要抓早抓细抓实。”苏东青特别重视对孩子们行为习惯培养。曾有一名女生由于家庭失管,与社会青年接触,一度离家出走。几经努力将其找回后,苏东青从心出发,像妈妈一样多次与其交流,协同家长和其他教师,实施“21天定点跟进教育法”,采用“与家长接送无缝对接、与孩子谈心共立规则、与老师每日定时反馈”的方法,制定每天的“点点约定”,及时激励进步,并许诺她战胜自己、达到目标后,便可以实现她在毕业典礼上,与十佳毕业生一起给老师献花的愿望。通过一系列措施,孩子一点一点地变化,最终实现转化,使原本束手无策的家长喜出望外。

  办学过程中,苏东青聚焦个性发展,实施“雅境铸魂、雅行固本、雅慧养气”三大智慧工程,推动学校开展诸多积极有效的教学改革——通过“融雅、尚雅、乐雅”三阶课程重构,开发“一班一品”特色课程,精心为学生设计独特的成长路径;紧跟时事热点,举办“一带一路”模拟游学、红棉微剧场、“艺”话百年等主题教育活动,将师生、家长带到了一个个“新天地”;以“无墙公校”模式打通校、家、社联动合育,成立百名大师进校园“百师园非遗工作室”,共建“一级一非遗”“一班一特色”“一年一体操”“一天一样态”的红棉课后创意服务体系,开发“劳美实践课、年级特色操、班级悦读坊、走班特色课、行业百科课”等100多个项目式活动课程。

  苏东青带领教师团队为学生构筑了多元化、更自由的成长空间,让学校的办学更具特色,更有风采。近年来,城南小学先后获得“全国家长示范学校”“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50多项荣誉,学校倡导的雅实教育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苏东青主持承担15项科研课题,有9项获国、省、市课题成果一、二等奖;撰写的50多篇论文和课例在各级刊物发表或在评比中获奖,参与编写了6套面向全国发行的教材读物。

  “我将认真学习领悟,扎实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履职尽责,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让每个孩子都有焕彩的机会,不辜负党和国家人民的期许。”苏东青说。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