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实验中学:建设学校文化,促进优质特色发展

中山市实验中学:建设学校文化,促进优质特色发展

  《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实施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工程,支持普通高中学校立足自身办学历史、文化特色和课程资源等优势,凝炼形成办学特色,实现由分层办学转向分类发展,形成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新格局。

  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是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和社会多样化人才需要的必由之路。对于普通高中学校而言,需要立足办学历史和自身优势,找寻推进学校特色化建设的有效抓手,促进自身优质特色发展。

  以普通高中教育为主的中山市实验中学,前身为中山师范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如何传承学校办学历史,将学校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转化为学校文化,以文化之光照亮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的前行之路?是蒋晓敏2015年调任中山市实验中学校长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校文化的凝练和建设需要智慧与思考。在蒋晓敏看来,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职工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下,在追求和实现教书育人共同目标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及其形态的总和,包括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心理趋向及规章制度、校风校貌、学校精神和形象等。由此,学校从校训“饮水思源、宁静致远”中摘取“致远”二字,提炼学校文化——“致远文化”。作为一项综合的教育文化系统,“致远文化”明确指向学生:从时间的维度,指向学生的未来,为学生的成长导航;从空间的维度,指向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致远文化”不仅力求创造学生当下的幸福,更为学生未来的幸福奠基和导航。

中山市实验中学:建设学校文化,促进优质特色发展

  构建丰富多元的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和重要内容,直接体现着学校教育的理想和追求,是教育教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中山市实验中学从“心致远”“知致远”“行致远”三方面,开设公益服务型、科技创意型、学习学术型、艺术才艺型、体育健康型五大类近百个社团课程,内容涵盖支撑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构建起丰富而完整的致远校本课程体系,以活动化、社团化的课程组织形式打造课程文化样态,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心致远”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价值观的引领。

  理想教育课程以中学生团校、国旗下讲话、主题团日(队日)活动、主题团课(队课)、十四岁集体生日、十八岁成人礼、志愿服务等为载体,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肩负民族复兴时代重任的远大志向。

  责任教育按不同年级、不同心理特点、不同教育要求,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责任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在体验中养成高尚的品德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让“责任”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生涯教育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兴趣、不同特长、不同性格特点、不同能力的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提供生涯探索、生涯决策、生涯行动、生涯实践活动等课程内容,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致远生涯规划社团”负责教师刘付香说:“通过学习,学生对自身的个性、特点、学科优势等,逐步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能认识到当下学习与未来自身发展间的联系,发展了处理个人特长与未来职业发展关系的能力。”

  “知致远”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必备知识。

  科学与人文课程基于“体验、创新、协作”的培养理念,以科技活动、科技节、科普展、科技竞赛为主要形式,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热情;同时,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经典诵读为主要形式、以系列活动为平台,不断拓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途径。例如,儒行社带领学生走进华夏文明的世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传统文化素养。社团基于市级课题“中学国学课程开发与研究”,以国学经典为内容,开设儒家思想探析、传统礼仪学习、经典诵读、文艺作品赏析等课程,并开展吟诵节目表演、“千人书画贺国庆”演出、传统工艺制作、设计文创产品等活动,让学生在“颂传统经典,传华夏文化”中读史、学识、修身。

  创意学习课程包括科技创客实验室、物理拓展型学习社、研究性学习开设数与形研究社、生物学社等,通过项目研究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我们着力打造‘机器人+创客’科技特色课程,课程内容涵盖3D作品创作、激光雕刻机作品创作、信息学培训、人工智能应用探究、机械工程创作、机器人基础探究、创客作品创作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需求、从知识中寻求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科技创客实验室社团负责教师徐成刚说道。

  “行致远”课程聚焦学生知行合一能力的培养。

  领导力课程以“青马工程”培训班、学生骨干培训营为载体,开设党史学习、学生干部领导能力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与成长、新媒体速成技术、活动策划与执行等课程。

  劳动教育课程充分建设与运用校内劳动教育基地,在“天空农场”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劳动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在“致远农场”开展班级责任田劳动实践,在“中草药园”开展中草药科研学习与种植实践。

  志愿服务课程弘扬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设立紫荆花青少年邮局服务岗、电子阅览室服务岗、图书馆阅览室服务岗、校园安全巡查岗、宿舍志愿示范岗、食堂志愿示范岗、交通安全协助岗等志愿服务岗,让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学校已有近7500名注册志愿者,全校师生志愿服务已超过10万小时。

  “学校每天在校内提供超300个志愿服务岗位,鼓励学生做半小时志愿服务,假期我们就带着学生到社会上开展活动。学校更与东区团工委、高铁中山站、火炬开发区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邻舍社工中心等共建校外志愿服务基地,给学生更多的机会锻炼和成长。例如在寒假时,留校过年的西藏生会到中山纪念图书馆参加为期一周的志愿服务,协助工作人员整理图书。”在社团负责教师田维昶看来,常态化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拓展视野的实践平台,还让不少学生因志愿服务活动而转变学习态度,提升学习效果。

中山市实验中学:建设学校文化,促进优质特色发展

  打造底蕴深厚的环境文化

  “校园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地。某种程度上,校园会无形地融入学生的生命与生长,成为学生生命与成长的一部分。因此,在学校建设中,我们不能将环境简单地视为物质的静态存在,而要将其视为有生命的、与人共生的存在,视为凝固了学校文化的外显存在,以环境彰显教育内涵与育人情怀。”蒋晓敏说。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中山市实验中学的一砖一瓦、一花一草,都流淌着时间的韵律。学校精心打造校园环境,将“时间”“薪火传承”“长城”等精神元素融入校园环境,凝练出“积极向上、心怀天下、开拓进取”的环境文化。

  教学楼、图书馆、宿舍区分别命名为“日区”“星区”“月区”,三个看似平常的命名,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学楼名为“日臻楼”,寓意在学校文化引领下,学生的成长蒸蒸日上,日新月异;图书馆名为“星曜楼”,鼓励学生在浩瀚的书籍海洋中,努力学习星光璀璨的人类文明;宿舍区为“月区”,寓意学生经过一天的学习后,在梳理学习成果的同时,洗掉一身疲惫,实现学习知识与强健身体的双重成长。

  对于学生而言,“惜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为将“惜时”观念润化到学生内心,学校在第二教学楼前面修建“草坪钟”,时钟、分钟、秒钟随着时间的流动节奏而跳动。学生下课时站在教室走廊,既可以欣赏花团锦簇的“草坪钟”,又可以听到时间“嘀嘀嗒嗒”的流动声,让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感知,懂得“惜时”,学会“惜时”。

  矗立在师范纪念园内的水塔,如今已无蓄水功能,且陈旧的外观与校道两旁其他景物格格不入,如何赋予其教育的文化内涵?于是,学校在塔顶装置“火焰”形状的LED状灯笼,在塔身雕塑祥云图案,将30米高的水塔改造成“祥云火炬”,赋予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文化意蕴,以此点燃莘莘学子的梦想,激发他们的斗志与豪情。

  在师范纪念园500米处有一陈旧的学校围墙,学校将其改造成“长城”,不仅为学生提供休闲场所,更将“民族复兴的责任与担当”深嵌在一砖一瓦间,引导学生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

  次仁吉宗是学校2019届西藏班毕业生。他说:“2016年 9月1日,我在学校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不免有些紧张,甚至有些害怕。后来完全没有想到,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我就已经跟同学熟络起来,一起玩游戏,一起开开玩笑。课后,我常常和同学在校园散步,在‘祥云火炬’下聊理想,在‘草坪钟’前聊学习,在‘远湖’畔聊生活。我们在优美的校园里相遇相识,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我与同学之间的珍贵回忆。”

中山市实验中学:建设学校文化,促进优质特色发展

  营造以生为本的实践文化

  文化的实质就是人化,文化的过程就是人化的过程。因此,学校文化建设不仅要体现在课程体系和校园环境上,更要以生为本,要落实在学生的实践中,以人的实践打造属于人的学校文化。因此,中山市实验中学设立志愿实践服务团,营造志愿服务实践文化,让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见行动、受教育、促发展,照亮他人、照亮自己。

  每周一、三下午放学后,在学校“绿点资源回收中心”,总有一群学生忙着整理由各班收集而来的废旧纸张、书报、塑料瓶等。这是学校团委坚持开展了23年的“绿点”回收项目。项目在帮助学生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的同时,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爱心,把收集所得的废旧物品卖给回收公司,所得资金注入学校“互助解困”基金,用以资助贫困学生。如今,项目已回收废旧纸张400多吨、塑料瓶200000多个,募集了60余万元,资助学生3000多人次。

  “致远书屋”项目基于“绿点”回收项目衍生而来,项目负责教师田维昶介绍:“每年高考后,毕业生会处理大量书籍和文具,我们将其回收、整理,把有用的书籍、文具集中到一起,再送到偏远地区,援助乡村中小学建立‘致远书屋’。”自2011年起,“致远书屋”项目已在云南、贵州、广西、肇庆广宁等地捐助山村学校书屋9所,以书籍点燃梦想。

  “一只萤火虫发出的只是微光,但微光聚集,足以照亮黑暗。”这是学校“萤火虫计划”的理念。学校在为乡村学校援建书屋的基础上开展的“萤火虫计划”项目, 积极组织师生志愿者到肇庆市广宁县浪沙村浪沙小学开展阅读、手工制作、绘画、趣味体育等支教活动,为农村教育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2020届毕业生赵家顺是学校青年志愿者的一员。2019年春节前夕,赵家顺与“萤火虫计划”浪沙志愿服务队来到浪沙小学开展活动。在一天半时间里,赵家顺与队员改建图书室,带领当地学生玩游戏,参与迎春嘉年华,采摘、包装砂糖橘。紧凑的行程并没有让他感到劳累,而是思考自己和队员的努力能否帮助到浪沙村的人们。“我们一行人的力量做不到让这所小学、这个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加入我们,一切都会指日可待。”临走前,一个孩子拉着赵家顺的手,问他什么时候再来。“我舍不得离开,不论学校会否再次组织浪沙村的志愿活动,我和队员们都希望,等我们有足够能力的时候,再回来帮助他们。”

  近年来,中山市实验中学获评为全国特色学校、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广东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工作先进集体等。从课程文化、环境文化、实践文化三方面建设学校特色文化,中山市实验中学有效推进了学校特色化建设,促进了自身优质特色发展,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为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建设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践经验。

  (本栏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