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循规律办学 动静相宜育人 ——东莞市常平镇中心小学律动教育品牌探幽

  一间有着办学积淀与历史底蕴的学校,往往能印证出这一方水土上人们最为质朴的教育理想与人文情怀。88年前,一众乡贤凝心聚力,一间名为“积厚善堂”的墟间小学堂在东莞常平应时而生;88年后,一所办学功能现代化、办学环境园林化、办学水平高端化、办学成就品牌化的现代化学校——东莞市常平镇中心小学巍然矗立。“览学校之鼎新,抚流光之换旧”,88年间,六易校名,八迁校址,三改学制,变的是时,是势,是事,不变的是常平镇中心小学数万名师生承前启后的人文精神和生生不息的教育情怀。

因循规律办学 动静相宜育人 ——东莞市常平镇中心小学律动教育品牌探幽

在传承中革新

  办学理念是学校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也是学校对于教育理想执着前行的方向指引。“因循规律,动静相宜”,律动教育品牌的打造,是常平镇中心小学在新时代的自我革新与自我突破。

  溯源头

  源于常平的人文底蕴和社会氛围。东莞市常平镇物阜年丰,民风醇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饱含艺术律动之美的现代化城镇。这里人才辈出,诗书传家,尊师重教,是中国硬笔书法名镇;这里商贾云集,经贸发达,改革创新,一度被作为广东男篮的代名词。静者腹有诗书翰墨飘香,动者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兼具动静二者神韵的常平,以其精神内核浸润、滋养着区域内的学校,为他们的办学思考和教学实践提供着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养分,而常平镇中心小学无疑是其中得风气之先的佼佼者。

  基于学校的办学经验和优良传承。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唯物辩证法上极为朴素的观点,同样诠释着常平镇中心小学的发展历程。虽然常平镇有着办学兴教的优良传统,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地域特质,但这些仍然只是学校建设的外部条件与影响因子。而要将这些转化为学校前行的内生动力,则需要学校艺术地对接,智慧地传承。

  时近九秩的历程,不仅让学校积淀了足够的厚重与经验,也让学校具备了自我突破的勇气与智慧。时势之论,一分一合;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生命之律,一动一静……“因循规律,动静相宜”便成了常平镇中心小学厚积之后薄发无限精彩的个性选择。

  立品相

  律动,本义是指有节奏地跳动,有规律地运动。而常平镇中心小学植根于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区域社会的特质,创造性地赋予“律动”新的内涵:遵循自然界万物发展的规律、教育教学的规律、学生成长的规律,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约束;陪伴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感受运动活力之美,静悟书法、经典之美,领略节奏、韵律之美。

  基于“律动教育”的深刻内涵,常平镇中心小学提出了“因循规律、动静相宜”的办学理念,这是学校对国家教育目标个性化的解读和创造性的实施,也是国家教育目标在学校贯彻落实的具体化和校本化的设计追求,更是学校定位发展的根本方向。

  “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动则活力四射,静则温文尔雅的‘多能’学生,营造动则热情洋溢、静则书香隽永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成长体验中,培育健康的体格、聪明的大脑、温暖的善心。”常平镇中心小学校长梁沃光如是说。

  学校以篮球运动、硬笔书法和笛子演奏等项目作为龙头,用体育和艺术激发师生生命和生活的活力,提升师生身体、情绪、认知三个维度的能量,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教师充分享受教育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师生个个精力充沛,心态开放,思想活跃,精神自由,灵性得以凸显,创造性得以迸发,彰显旺盛的生命活力。

因循规律办学 动静相宜育人 ——东莞市常平镇中心小学律动教育品牌探幽

在多维中建构

  品牌学校的建设,既需要明确厘定品牌的内涵,以突出“我之为我”的鲜明特质;更需要以系统、科学、多元的实践,多层面、多维度地去进行持之以恒的建构。常平镇中心小学在“因循规律、动静相宜”的办学理念引领下,以特色建设为抓手,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发展舞台,将素质教育演绎出无数个性化的精彩与美好。

  树特色

  在常平镇中心小学举办的校园开放日上,学生们的体艺展示最为吸引眼球。在梦想舞台的小组唱中,其中一首名为《梦是真的》歌曲是由该校2019届毕业生李沁娴作词作曲的。而在竹心舞台的器乐表演中,竹笛与二胡的经典搭配交织出美妙的旋律,为校园增添一缕音韵之美。充满动感的篮球和乒乓球展示,让人能充分感受到学校“律动教育”的主要抓手——“一动一静一演奏”。

  所谓“一动一静一演奏”,即常平镇中心小学重点打造以篮球、书法、演奏为龙头的三大特色项目。常平镇中心小学认为,既然是称之为“特色”,那就不是只有少数人掌握的阳春白雪,而应是人人皆知、个个能晓的基本技能。为此,学校推进“一动一静一演奏”的基本策略是“普及+提高”,一方面开设全员参与的第一课堂,另一方面加强特长生的训练。

  在“一动”方面,按照各年段课程目标,从理论学习到基本功训练到赛场实战,一步步抓实,培养篮球苗子;而在“一静”方面,学校坚持抓好全员参与的书法课堂,坚持每天练字十五分钟,让人人能写一手规范字,并建设开放式书法课堂,每天下午向师生家长开放,营造浓郁的习字氛围,促进家校共同进步;在“一演奏”方面,学校则选择以笛子教学为重点,从一年级新生开始,抓好竹笛入门教学,并发掘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强化训练,结合其他乐器,将学校“竹韵乐团”建设为全市最优质的学校少年宫活动小组。

  与此同时,学校也通过开展其他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据悉,学校共开设了74个少年宫活动小组,分为人文素养、科学实践、生活技能、身心健康、国际理解五大类。其中人文素养类主要包括国画、硬笔、书法、阅读、竹笛;科学实践类包括code编程、DIY机器人、创意橡皮泥、科学发明、趣味科学;生活技能类主要包括烹饪、艺术纸雕;身心健康类包括踩高跷、飞行棋、呼啦圈;国际理解类主要涉及英语话剧和演讲。

  抓课程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共同载体,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课程体系的建设质量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发展课程就是发展教育。常平镇中心小学以课程建设为重点,明晰开发路径,打造课堂类型,抓实课程规范,在学校“律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既注重了课程类别的协调,也注重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的协调,深入推动了“至诚、知礼、励勤、敏活”课程理念的体系化建设。

  开发四大路径

  学校成立课程研究中心,全面负责开展学校课程建设工作,让学校课程构建更科学、更系统化,让课程实施更落地,更顺利。

  学校课程研究中心根据每一届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律动教育”办学思想的引导下,理性分析学生的发展特点、师资资源优势及学校实际情况,全面构建学校的特色化课程体系,并进行科学的论证。根据课程开展需要,课程研究中心组织团队通过“研发—整合—精选—编写”四大路径,开发相应课程的课程资源,包括校本教材、教学案例、教学用具等。

       构建四种课型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强化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做到“理念先进,方法鲜活,课堂生动”,常平镇中心小学积极构建四种基本课型。这四种基本课型各有侧重,常态课旨在全面提升学校课堂质量;过关课重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精品课着重共同成长;示范课力争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效应。

  夯实常态课。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摒弃沉闷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四人小组”的作用,创设学生思考的空间,确保学生练习的时间,保障学生间的互动合作时间。

  抓好过关课。继续加大对年轻教师随堂课听课的频率与指导力度,举办青年教师赛课活动,给年轻教师搭平台,压担子,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让新参加工作教师尽快站稳讲台,让更多年轻教师向骨干教师队伍迈进。

  打磨精品课。通过课题引领、专题研究、主题活动等形式,聚焦课堂,扎实教研,逐步形成各学科课堂基本样式和同一学科不同课型的不同范式。各教研组精心打磨“四个一”教学课例,按照“独立备课—集体备课—教师上课”“说课—同伴评课”的流程进行研究展示。

  创新示范课。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展示,进行课堂研讨沙龙等系列活动,展示师生风采。学校教师积极主动地承担市、镇示范课、交流课,收获了广泛好评。

  推进四有规范

  课程建设的规范实施是重要保障。为激发全体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激情,并将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的相关构想与理念落到实处,常平镇中心小学以“推进四有规范”为着力点,狠抓课程建设的常规管理。

  课程开展有教师。学校每一门校本课程的开展,都有固定的指导教师,由教师全面负责组织学生参与实施,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特长,至少要开设一门校本课程。

  课程开展有内容。学校每门校本课程的开展,其学习主题确立,都必须经负责的教师和参与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通过反复沟通和论证后一起来选择。师生围绕自己选择的主题开展学习活动,往往兴趣更浓、效率更高。

  课程开展有课时。校本课程的开展光有教师和内容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年级每周至少保证有50分钟开展常态的校本课程。

  课程开展有场地。每门校本课程,学校都提供学习的场地,由学校课程研究中心负责协调,保证每一门课程不因为没有场地而停止。

  与此同时,学校也在着力探索未来课程建设。据悉,现阶段主要内容包括“音乐中的数学”“水墨游戏”“英语国际理解力”等校本课程,以及部分学校少年宫活动项目、学校德育课程等。这些课程都具有个性化、丰富性和跨学科的特点,与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核心素养息息相关。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这样的课程能成为孩子的生长力,提高孩子的竞争力,融入学校的适应力”。

因循规律办学 动静相宜育人 ——东莞市常平镇中心小学律动教育品牌探幽

在前行中收获

  任何一种教育理念,其实质都是在试图阐释一种智慧,一种令到生命能够更加健康成长与幸福生活的智慧。作为常平镇中心小学一切办学行为精神内核的律动教育,其或潜移默化,或主动作为,一路执着前行,引领学生综合素养整体不断提升,个性特质健康发展;推动教师团队能力持续加强,个体专业发展各有所长;实现学校办学效益向周边辐射,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强化。律动教育,在前行中收获无数精彩。

  学生优

  每一个学生的天赋、性格特点、爱好兴趣、成长环境都不相同,从而每一位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千差万别。但总体来说,无外乎动静两端。常平镇中心小学的律动教育,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针对其成长特征和发展实际,注重培养其知、情、意、行,为学生个性而健康的成长打造平台、拓展空间,让兴趣不同、个性迥异的孩子们都能得到适合的发展。

  常平镇中心小学通过开展主题化、系列化的德育活动,构建生动精彩的课堂,开设丰富的可自主选择的社团活动与特色化的活动项目,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发展舞台。走进常平镇中心小学的课室,学生们静心凝神,只留笔尖在纸上划出细微声响;球场上,队员们活力四射,在教练的口哨声中运球跑位,相互配合。某个角落传来阵阵悠扬的笛声,让沐浴在霞光中的校园韵味流长。

  近几年,在律动教育的引领下,常平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在国家、省市的各类各项比赛活动中所取得的好成绩不胜枚举,孩子们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师资强

  常平镇中心小学一直坚持着一个最为朴素的教育常识:“没有好老师,就很难教出好学生。”为此,学校通过“树梯子、铺路子、给位子”多条路径全力推动教师的师德、师能、师风建设,如是,学校教师呈现出的整体优秀的专业素养和普遍收获的职业幸福,便显得自然而然。

  近几年来,以东莞市钟起珍名师工作室、谢纯财名师工作室为主要代表,学校英语、美术、信息技术、语文、音乐等多个学科先后被市教育局评为先进学科教研组;学校有多个省市立项的课题,2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科研成果奖,学校多次被评为市、镇科研先进单位。

  示范好

  “律动教育”在学校实践的成果日渐凸显的背景下,思考和审视在区域教育改革发展中自我的担当与时代的使命,便成为区域龙头学校——常平镇中心小学必然的责任担当。

  2019年6月,东莞市教育局发文公布第二轮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委托管理试点学校名单,常平镇中心小学、振兴中学作为全市唯一一组连续两轮承担托管任务的学校,正式启动托管常平旭升学校工作。

  根据旭升学校的校情,结合旭升学校的需求,托管委员会充分发挥常平镇中心小学和振兴中学品牌学校的办学经验和优质资源,最终制定出以“教师发展”为核心,以“一凸显三提升”为具体抓手,即“凸显办学特色品牌”“提升教师队伍发展”“提升学生素质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四个项目为总目标的实施方案。在托管项目研究与实施的过程中,通过采取驻校管理、结对带教、定期指导、双方交流、专家引领等机制开展工作,不断优化旭升学校教师队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完善学校管理模式,对旭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的大幅提升效果明显。

  “育新人,新校新书新气象;立大志,大言大笔大文章”。常平镇中心小学牢记新时代的新使命,必将以其改革者的勇气与智慧收获新征程上的新跨越。

  律动教育,行稳致远。

  (本文图片由东莞市常平镇中心小学提供)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