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庆辉:不忘初心,自立立人

何庆辉:不忘初心,自立立人

  何庆辉,广州市协和中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优秀学员,省第二、三批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省新一轮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广州市中学化学教学研究会第13—15届常务理事、广州市化学化工学会中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刚出来工作的时候,对于如何上好一节课毫无经验,凭着对教育的热情,我把备课的内容全背了下来,课堂上就背出来,结果两节课的内容用二十几分钟就背完了。那时候是夏天,我站在讲台上,心里非常紧张,满身是汗。”谈起自己早年课堂教学的误区,何庆辉的印象依旧深刻。“怎么改变这种尴尬处境呢?当时的我只想着把上课时间拖长一点,自己讲完了就请学生来讲,鼓励学生课堂讨论,没想到无形中却与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相契合。”从这种“误打误撞”开始,何庆辉借助多种平台,在立己达人的过程中,成长为研究型教师、省特级教师。

  成长:“好风凭借力”

  对比初登讲台时的“青涩”,何庆辉如今的成功,与其在专业发展上的刻苦自励分不开。在很长时间里,他一门心思投入教学研究中,精研教材教法,加强解题训练和实验设计探索等,课堂渐渐上得风生水起,逐步建立起了专业自信。这份努力,为其日后成就名师打下了扎实的功底。不过,回顾教学生涯,何庆辉却认为,自己的成功主要得益于良好平台的引领,“好风凭借力”,更有助于职业成就的获得。

  参加工作第5年,何庆辉被学校推荐参加全区教学能力大赛,迎来了自己教学能力飞跃性发展的契机。“教学竞赛的课堂与常规课堂不同,参赛者必须有意识设计自己课堂的亮点,这就要求他们在总结反思自己课堂特色的基础上寻找教学创新的可能;而竞赛往往有专家点评环节,课堂存在哪些问题,马上就能得到反馈。”在何庆辉看来,教学能力竞赛是展示教师专业素养、发现自我问题的平台,对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非常突出。2003年9月,何庆辉来到广州市协和中学,在教学竞赛上“尝过甜头”的他,也成为了广州市中青年教师素质大赛等竞赛活动的常客。

  来到广州后,何庆辉先后加入广州市化学学科中心组、广州市中学化学教学研究会等平台,与优秀同行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的交流碰撞,使其专业视野更为开阔;加之教研、公开课、论文比赛评委等任务提供的锻炼机会,他很快就成长为教学骨干。而促使他从实践型教学骨干成长为研究型教师的关键,则是入选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在此之前,何庆辉和许多中小学教师一样,平时的阅读和思考大都是零零碎碎的,理论功底较为薄弱,对课题研究一知半解。加入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项目之后,在专家导师的指导下,他开始接受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等方面的系统训练,四年下来,专业素养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对于教师专业成长,何庆辉有自己的深入思考:“一位骨干教师要成为优秀教师乃至卓越教师,需要经历‘专业的二次成长’,这个阶段的关键路径,就是提炼个人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在他的“二次成长”的关键节点上,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发挥了催化作用,如他所说,“‘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提供了高层次专家的理论、实践指导和点评,促使我们以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思考,梳理、反思个人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累积的经验和感悟,形成对个人教学特色和风格的理性认识。”

何庆辉:不忘初心,自立立人

  理念:“交往·发现·发展”

  多年来,何庆辉一直倡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他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有待填充的“知识容器”,而是活生生的、有着自己体验和情感的个体,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意义、方法与规律的发现者。借助于“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项目等平台的资源和引领,何庆辉进一步归纳出个人教学思想的内涵:“交往或交互,发现或体验感悟,发展或生命提升”,最终确定个人的教学思想为“交往·发现·发展”。

  何庆辉说,学生的学习是内外交往的过程,一方面,学生个体的认知在学习的新材料、信息与旧知识结构、经验与方法之间不断进行交互,完成信息的流动和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与教师、同学的交往互动,也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保障,强调的是学生借助教师和同伴资源自主建构知识。所以,何庆辉的课堂从来不会是教师个人的“一言堂”,而是兼容了小组讨论、实际演练、学生互教等合作学习和参与式学习方式。

  倡导把学生的学习从封闭式、被动式的过程,转换为主动地体验、互动和发现的过程,是何庆辉“交往·发现·发展”教学思想的一大特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及抗挫折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量的合作交流和聆听使得其合作能力与倾听评价的心理品质都得到发展。

  把“交往·发现·发展”的教学思想落实在化学教学,何庆辉提出了他的教学主张——“自主发现的化学”。他说,理想的课堂是教师少讲甚至不讲结论,学生自己悟到知识、方法、规律,实现素养发展的课堂。为此,教师应以有效的情景材料为学习素材,提炼出与学情相吻合的学习问题,在课堂上带领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同伴互助解决问题,主动并有主见地亲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发现知识的意义,认识规律和形成观念。

  辐射:“自立立人,自觉觉他”

  职业生涯小有成就之后,何庆辉并未自满自足,而是秉持“自立立人、自觉觉他”的信条,努力发挥名师的辐射效应。

  2012年9月,广东省何庆辉教师工作室成立,学员大多是广东省及广州市骨干教师,何庆辉作为主持人带领工作室学员共同成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连续两届被评为优秀。“循道以致远,共琢齐发展”,这是何庆辉工作室建设与发展的理念,他说,“工作室是一个学习平台,主持人、学员和成员共同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正是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定位,他带领工作室成员遵循教育之道,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落实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通过听课、说课、评课、课堂教学诊断、教学案例分析等活动,切磋琢磨,共同发展。

  工作室之外,何庆辉还通过课题引领,在校内外带出一批优秀教师。“自2012年9月起,先后有80余位教师参与到我主持的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考压力下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深化’的研究中来,专业素养得到长足的提升,30多位教师晋升了高一级职称。”说起自己主持课题的辐射效益,何庆辉满怀欣慰。

  最近几年,何庆辉不仅在省内梅州五华、韶关乐昌等地,开展课题指导、上公开课、支持乡村教育发展,还先后到山东青岛、新疆疏附、西藏林芝、台湾台北等地,承担“国培计划”、区域性教研活动、高规格教师培训等活动的教学示范课任务,把自己的教学理念辐射到省外。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何庆辉在新疆喀什疏附县第二中学任职校长,在8个月的时间里,他在管理学校的同时,坚持兼顾课堂教学,引领教学改革,校内各学科组教师都到他的课堂听课取经,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逐渐在学校扎下了根。

  “受限于高考的指挥棒和课时的设置,不少教师的课堂被简化为习题讲解和解题训练,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自主设计解决方案的训练太少了,有的学校甚至连完成常规实验都做不到。”提起当前的高中科学教育,何庆辉不无忧虑。他说,尽管面临着高考压力,但教师应该努力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带给学生真实的、多元的发展,“如此,才不负杏坛育人的初心。”这种一以贯之的职业担当,正是其职业生涯成功的深层动力。

责任编辑:Do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