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发展视野下的“共乐”路径 ——深圳市宝安区共乐小学共乐教育特色探幽

  1968年,在原宝安县伶仃洋的滩涂边,有一个名叫共乐的村庄,5位老师在当地政府的指派下,将村庄里的一个叫做宝莲庵的旧庵堂布置成教室……从那时开始,共乐小学如同一颗文明的种子,静静地发芽,默默地生长,用它日渐开阔的枝叶在共乐村播洒下文化的荫凉,孕育与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共乐人的成长……就这样50多个春秋,一路走来,共乐薪传,从此致远。

  当历史的车轮行进到新时代,深圳市宝安区共乐小学勇立改革潮头,汲取地域文化优良基因,对接特区教育改革主张,以“共同成长,共享快乐”为办学理念,全面推进学校特色办学,收获新的成长。

特色发展视野下的“共乐”路径 ——深圳市宝安区共乐小学共乐教育特色探幽

缘起:理想追求之下的自我突破

  一所学校的发展,在外要积极适应时代的需要,立足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大环境,紧跟区域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主张;在内要主动梳理自身发展的脉络,提炼个性化的办学理念体系,选准突破的方向,聚集向上的力量。惟其如此,才能在教育理想追求的指引之下建构起理想的教育。

  1. 对接深圳特区教育的改革主张

  虽然只是一所典型的面上小学,但共乐小学的触角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灵敏,他们对深圳教育先行先试的改革主张一直进行着深度思考和努力践行。

  2019年8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对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提出支持深圳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共乐小学主动对接特区教育的改革主张,将“共乐教育”的理念提炼、路径设计以及操作模式置于深圳教育先行先试的宏观语境下进行思考与实践,将学校的理想追求融合于整个特区的教育生态体系,从而令“共乐教育”的开展与推进层次分明,既上接天气,又下接地气;既张扬了学校的教育个性,又在区域教育的深化改革中有所担当。

  2. 基于学校自身发展的数十年积淀

  共乐小学经过50余年的发展,学校积累了较多的办学经验,收获了许多的办学成果。但与此同时,其发展的“高原反应”也日益明显,上升通道不断收窄。尤其是随着宝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心的迁移,其区位优势明显下降,生源、师资、校园面积、设施设备都给学校品牌打造、特色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困难。

  如何选择正确的方向与切口实现突破,成为共乐小学必须直面的现实。近年来,在校长李赠华的带领下,学校通过思考与践行,“共乐教育”的核心理念日趋清晰,推进原则逐步明确,既促进了共乐小学的跨越式发展,也为其他面上小学的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品牌打造提供了参照与范式。

特色发展视野下的“共乐”路径 ——深圳市宝安区共乐小学共乐教育特色探幽

界定:三元思维之下的自我认知

  共乐小学所提出的办学理念为“共同成长,共享快乐”,就是植根于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是基于中国传统“和”文化的一种大战略观,强调“共生、共赢”。“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命运共同体”的“美”,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把“你”和“我”,变成了“我们”。

  1.“共”“乐”的解读

  所谓共者,一为共同,即通过生命个体与自我、社会、自然的有效沟通实现彼此的认同与合作;二为共进,即在彼此认同与合作的基础上获得适合于自己的发展与进步;三为共享,即个体的发展与进步得益于一定的协同合作,同时这种发展与进步又反哺着协同合作,推进着整体的更加完善与美好。

  所谓乐者,一为快乐,要实现生命个体与自我、社会、自然的有效沟通,进而促进彼此之间的认同与合作,其最初体验应该尽可能感受到快乐,这为乐的第一层次;二为美好,在“共”的作用下,实现个体与他人、社会以及环境的共同发展与进步,这种发展与进步必须是积极、正面、健康的,应该尽可能的让人感受到美好;三为幸福,在“共”的极致追求中,我们以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作为人生幸福的最高境界。

  2. “共”与“乐”的关系

  “共”与“乐”的关系既非粗暴地二元对立,亦非简单的两者并列,而是相互促进,互为制约,同生共长,相生相融。在这里,“共”是路径与方法,“乐”是方向与目标;“共”是抓手与策略,“乐”是理想与追求。以“共”达“乐”,以“乐”领“共”。

  3.“共乐教育”

  共乐教育,“共同成长,共享快乐”。即以“共乐”为关键因子,通过系统、科学而个性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让学生在“共同”的基础上感受学习的“快乐”,在“共进”的基础上感受成长的“美好”,在“共享”的基础上收获成功的“幸福”。

特色发展视野下的“共乐”路径 ——深圳市宝安区共乐小学共乐教育特色探幽

践行:深度思考下的自我建构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在深度厘清共乐教育的内涵之后,共乐小学开始了全方位的品牌打造,尤其是在智慧校园、师资队伍和学生培养等方面创新举措,亮点纷呈。

  1. 打造智慧校园

  个性化的教育理念之下自然是个性化的校园。作为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学校,其在信息化技术上的应用与实践,便成为共乐小学推进特色建设的重要一环。

  不一样的“码上学校”。为解决传统学校在文化、管理、评价、教学等环节数据的实时性、连续性、科学性、可视化不足的问题,共乐小学以二维码作为学校所有实体(学生、教师、图书、固定资产等)的载体,并依此构建基于大数据理念的智能化管理系统(APP),建设“人人有二维码,事事有二维码,时时用二维码,处处用二维码”的“码上学校”,实现教学管理流程的数据化、便捷化和科学化。

  “共乐之城”师生共乐。学校立足课程、评价、数据、成长四大基石,努力打造以共学环(认知与文化)、共进环(品德与责任)、共建环(社会与沟通)、共享环(生活与实践)、共乐环(个性与创新)“五环”成长力系统为核心的“共乐之城”。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班级管理、校园活动、家庭劳动、社会实践与服务、在线体验等方面的足迹都在这个平台上留痕,成为个人成长的原生态数据。

  在数据处理方面,学校牢牢抓住三个关键词:一是推送展示,通过电子班牌、电子校牌、二维码、家长移动端等实现信息即时推送;二是物化兑现,每位教师、部门负责人(包括校长室),都可以自主地、个性化地设置积分兑现平台,学生通过消费积分,享受到自己努力的果实;三是可视化,将学生的数据、积分的生成过程可视化为“电子宠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呈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化倾向。

  其中,积分虚拟“环行中国”深受学生欢迎。以中国地图为背景,设36个站点(宝安、深圳+34个省级行政区域),每个站点1个城市徽章;学生每晋升1级,可获得3个城市徽章,并在地图上留下足迹;班级主页上会呈现出本班学生在地图上的分布情况;学校主页上会呈现各班所在站点位置。

  去年,共乐小学国家级课题“大数据支持下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实践研究”的阶段成果,入选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

  2. 建设共乐团队

  学校秉持“教师第一”的队伍建设理念,变“学校的事就是教师的事”为“教师的事就是学校的事”,让教师始终站在教育正中央。学校打造开放性发展平台,根据教师年龄结构与专业发展程度的不同需求,建立分类评价与培养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师组团式成长。

  变“你评我”为“我来报”。近三年,共乐小学推行“年度考核与评优评先”自我申报办法。学校把考核与评先挂钩,按高低分A、B、C三类。然后遵照“自主申报——部门初审——大评委审议(学术评委会)——考评复议(查漏补缺)——通报公示”的流程开展。全体教师以年度工作表现和业绩为申报条件。考评包含以下方面:一是职业操守型工作,即常规性工作考评,如考勤、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第二课堂、班队管理等;二是团队协助类工作考评,主要指配合完成教学处、德育处、年级组、科组等部门布置的相关工作;三是个性特色化工作考评,主要以课程、项目为平台开展的个性化、特色化工作。比如,专业获奖情况、课题研究成果、学生辅导成绩、特长发展情况等。

  变“工作总结”为“自我颁奖”。从2017年开始,从“我的成长我做主”的理念出发,共乐小学坚持开展“我为自己颁奖”的年度表彰活动。每年度,教师为自己设立一个目标,然后结合自己一年的工作,提炼关键词,设置奖项,撰写颁奖辞。比如2017年春,学校邀请全校教师走红地毯,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2019年春,所有教师则在镜头前为自己颁奖,学校剪辑成微电影,年终总结会上共同分享。

  变“各自为阵”为“团体共进”。为了让教师的“自我”深度觉醒,让他们更清楚“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2019年初,共乐小学正式启动教师发展“共同体”计划——下拨人均经费,让教师学习做预算,学会做规划。整合教研、培训、教学等工作,教师以项目和团队的名义,全面负责、全权落实、全程分享、全像总结。做什么研究、解决什么问题、开展哪些活动等全部由团队和项目组负责。学校从“项目设计与论证,经费预算与管理,过程落实与分享,效果评价与验收”四个方面聘请专业人士提供全面保障。

  3. 培育共乐少年

  一切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其根本目的都是追求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共乐小学积极践行的“共同成长,共享快乐”,其出发点和归旨毫无疑问的都是指向全体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此,学校通过多种途径构建平台,多措并举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习小老师。为了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研究管理,共乐小学提出课堂教学评价“1+2”模式,一是关注一个重点(问题解决或环节设计),二是课堂教学必须落实两项任务,一项是当堂作业,一项是“课堂小老师”培养。全校的所有教师必须在各个任教班级中聘用10名“课堂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小老师”的作用,以学代教,以生为师,把课堂还给学生。

  争做管理小助手。“共乐之城”平台中,“共建”环和“共进”环是由学生来管理的。“共建”,主要是班级的学习与常规管理,包括每天的作业、出勤、卫生、纪律、活动等。“共进”,主要是校园活动,聘用学生当评委,做义工,让他们在策划与组织中加强体验,提高能力。所以,在共乐小学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你都能看到学生在设计、在主持、在组织、在参与。

  我是成长小达人。共乐小学在小校园中开辟大舞台,让学生成为成长中的一个个小达人。国旗下中队风采秀、我的画展我来办、校园达人秀、开学大礼包、“校长杯”班级跳绳联赛、篮球联赛等,都是孩子们展现才艺的平台。比如开学大礼包,开学初由学校送给家长和学生的空白簿、空白日历等,回收上来后竟发现变成了一本本的著作,包括回忆录、书信集、绘本、时装杂志等,且每个学生家庭都至少有一本。比如影视进校园活动,去年暑假共乐小学28名学生付出艰辛努力,拍摄了一部校园童话影视剧,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世界是多元的,教育理想的达成路径也同样有着丰富多彩的呈现与表达。君子和而不同,虽然共乐小学切入的角度、路径的选择、采取的举措各有不同,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有着一样的教育理想,坚守着共同的教育初衷。共乐小学对于“共乐教育”的追求与实践,还有着许多需要完善与深入的地方,但他们对于理想的执着与努力,对待问题的勇气与智慧,无疑为众多学校的特色建设提供了具有现实价值的积极样本。

  (本文图片由深圳市宝安区共乐小学提供)

责任编辑: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