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根互助,共创教育交流合作新格局

  2019年4月28日下午,广东科学中心书声琅琅,掌声阵阵,各类诵读节目轮番精彩登场。有颂古典诗词类《荔枝红了》《山居秋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抒粤港澳情谊的《锦绣前程》《姐妹情·浓于水》《忆往昔,大湾腾飞向未来》《粤海丝路千年情》《粤港同心诵真情》,有扬民族情操的《君子如莲》《追太阳》,更有表爱国情怀的《孤岛英魂》《中国话》《岭南少年志》《诗乐共抒中华美》。“2019年粤港澳姊妹学校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活动,于2019年上半年在香港、广州、深圳三地分别举办,姊妹学校共同派出学生组成参赛队伍,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作品,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自2016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为粤港、粤澳姊妹学校缔结计划的品牌活动。

  粤港澳台教育交流得地利人缘之便,交流规模之大、合作程度之深,在内地可谓是一枝独秀。目前,广东省承担了内地唯一涉港澳的国家级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加强内地与港澳知名高校合作办学”项目,内地与港澳合作举办的高校有3所在我省办学;2018年全省高校招收港澳台学生约1万人;至2019年7月,粤港缔结姊妹学校936对,粤澳姊妹学校87对,约占内地的七成;每年接待的港澳中小学生规模约5万人,在内地占大头。

同根互助,共创教育交流合作新格局

高校合作交流形式多样

  2019年2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主论坛”上透露,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经签署三方协议,计划在深圳龙岗区神仙湖畔选址建设医学院。这一计划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依据自身优势,加快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整合大湾区的医疗和教育资源,为大湾区的长远发展提供医疗保障和支持。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创办于2014年3月,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纲要》后,我省首家获得教育部批准的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高等教育机构。学校采用与国际接轨的理事会管理机制,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结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学校在科研、金融、物流及医疗等多方面为湾区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撑。除了医学院的建立,学校还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建立了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作为共建单位,参与广东省鹏城实验室的建设。依托全球化的办学条件,学校与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丹麦的哥本哈根商学院合作创设了国际供应链及物流管理项目,与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和美国的南卡罗来纳大学合作建设国际商务创新项目。这些项目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中国相关领域提供了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学校现有创新平台19个,包括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深圳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数据与运筹科学研究院等,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80多所国际知名院校签订了各类交流交换协议。

  回望2005年,首家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创办的大学在珠海市创立,就是经教育部特批、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携手创办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这也是国内第一所博雅型大学,设有工商管理学部、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理工科技学部及文化与创意学部四个学部,共23 个本科专业(方向)。2017年,UIC建立研究生院,开设研究型硕士、博士专业课程及授课型硕士专业课程,毕业生获颁UIC 毕业证书和香港浸会大学学位证书。学校的博雅教育注重学生心智的开启与扩散、见识的广播与洞明、人格的健全与养成,而非局限于某一狭窄领域的知识与技术的传授,希望培养出既能深谙中国的社会与文化,又具备全球眼光和视野的精英人才。自2007年起,UIC便与多所国外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九届中美博雅教育论坛,共同推进博雅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落户广东的第三所粤港合作办学机构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2019年9月26日,经教育部批准筹设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举办动工仪式,广州市在南沙提供1.13平方公里土地用于办学,还给予建设、办学经费等各方面保障。

  除了合作办学,四地高校间的交流形式也越来越多。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与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建立保送推荐硕士研究生项目;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与澳门城市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与澳门旅游学院达成了“澳门职业技能认可基准”;珠海与澳门举办了“先锋100”计划暨珠澳大学领袖交流营活动。与此同时,粤台合作也借助论坛的形式顺利推进。

  海峡两岸(粤台)高等教育论坛自2005年起每年轮流在广东和台湾举办,每年一个主题,旨在建立海峡两岸高等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机制和模式,提升海峡两岸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的水平,借鉴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和经验,推动海峡两岸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十多年来,论坛对推动粤台两地高等教育交流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成果丰硕。在第八届论坛上,粤台职业教育联盟成立,重点围绕两岸职业教育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师资培训、专业建设、学生交流、合作办学等,重点推动广东引进台湾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探索在粤合作开办应用科技大学、旅游观光大学,探索建立粤台技术职业教育园区,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等。

同根互助,共创教育交流合作新格局

姊妹学校携手共进

  “心意相诚则行者统一。粤港两地教育存在文化差异,本着相同的教育理想和追求,双方找到了两地教育教学工作的诸多契合点,在教育交流、互动互访中,搭建平台,感受差异,展示特色,有力地促进双方优势互补,促进文化理解与共融。”2018年12月3日至4日,在“内地与香港姊妹学校经验交流活动暨2018粤港澳姊妹学校缔结活动”中,广州市第二中学副校长温晖介绍了该校自2005年起与香港的3所签约学校(德信中学、仁济医院王华湘中学、仁爱堂陈黄淑芳纪念中学)的交流经验。作为“粤港姊妹学校缔结计划”的广州市首批签约学校,广州二中与姊妹校开展了“同题异教、一课两讲”示范课、无线电测向专题讲座、实验教学交流、英语课堂教学交流、科组交流等活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广州二中与姊妹校建立起有效的联动机制,并将联动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向纵深处发展,四校书法汇展活动、香港学生二中“历奇”活动、二中学生香港小住、篮球交流赛、辩论交流赛等,“同玩同乐,同进同得”。歌舞《岭南月夜》、普粤双语诵读《蜀道难》,广州二中与王华湘中学联排的节目,展现了学生良好的表演能力,增强了他们的中华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了两地学生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逐步深入,粤港澳姊妹学校的覆盖范围从中小学逐渐延伸至幼儿园间的交流。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绘本《中国红》《小木屐》《胖奶奶的红桃粿》,潮汕文化幼儿读本《营锣鼓》《阿喵的古厝》《茶韵飘香》《看戏啰》等幼教读本,已随着“童心同梦,共筑未来”汕港教育交流活动送至香港孩子身边。从2005年开始,我省幼教专家、汕头经济特区中心幼儿园幼教集团总园长李岱玲带队与香港学前教育机构开展业务交流活动,结对幼儿园达195所。绘本教学、游戏教学、教师发展日工作坊、传统文化绘本讲故事比赛……龙湖区先后组织了18批次的交流,两地参与教师700多人次。富有潮汕特色的传统文化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走进香港幼儿园,受到师生的认可和欢迎。

  2019年4月,“童心同梦·同讲中国好故事”汕港儿童友好欢乐赛活动启动,通过讲述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经典图书,让两地儿童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尽情领略中华文化之美。六一儿童节来临前夕,双方联合组织两地儿童同唱《我和我的祖国》,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联合拍摄的短视频里,孩子们参加庄严的升旗仪式,挥舞着五星红旗,用画笔展现祖国美景,用各自的方式诉说着对祖国的爱。

  目前,以广州市为主,共建成46家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基地,这些基地为开展姊妹学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活动载体。双方的交流和互访,增进了相互认同和了解,拓展和丰富了三地学生的视野及见闻,提升了三地教师的专业水准,对三地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同根互助,共创教育交流合作新格局

积极打造教育交流机制和合作平台

  为推进交流合作的制度化、常态化,2008年以来,粤港、粤澳、粤台先后签署了多份协议,包括:《推进粤港两地教育交流与合作协议书》《粤澳两地教育交流与合作协议》《粤港教育合作协议》《粤澳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备忘录》《粤港姊妹学校合作协议》《关于加强粤港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备忘录》。

  四地积极推动建立合作平台,包括:粤台职业教育联盟、粤港澳高校联盟及专业联盟、粤港澳高校创新创业联盟、粤港澳大湾区音乐教育与发展联盟、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教育与发展联盟、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与设计教育发展联盟。

  四地支持打造了一批品牌项目,如:粤港澳姊妹学校计划、粤港澳高校联盟校长高峰论坛、粤港澳大湾区学生体育节、粤港澳大湾区学生音乐节、粤港澳大湾区学生优秀艺术作品展、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对接活动、粤台高等教育论坛、粤台中等职业论坛。

  多个品牌项目,各方参与,影响长远,推动了四地教育互帮互助、互信互爱。教育部港澳台办原常务副主任赵灵山曾多次向广东省教育厅表示,开展内地与港澳的教育交流合作,广东省是教育部最重要的依托,要求广东做好示范带头作用。我省的工作经验,也多次在内地港澳教育事务工作会议上得到教育部的肯定。

责任编辑:Do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