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性育栋梁,桃李竞芬芳——深圳市坪山区中山小学“习性教育”探索之路

天性习性人性性性兼修成骐骥;

知识见识胆识识识皆备是栋梁。

  走进深圳市坪山区中山小学,各式各样的对联映入眼帘。学校礼仪主持社团的小解说员们面带微笑,自信大方地向记者解说对联含义,其健康阳光的形象、文明得体的举止、流畅自然的表达,让人不禁啧啧称赞。学生的精彩展现,得益于中山小学对学生习性培养的执着追求。中山小学以“习惯引领发展,性格影响未来”为办学理念,以“知行合一,积习成性”为办学策略,锐意推动习性教育,让学生通过习性培养,成为“健康、文明、智慧、高雅”的栋梁之才。

习性育栋梁,桃李竞芬芳——深圳市坪山区中山小学“习性教育”探索之路

  思深致远,探索强校之路

  中山小学创办于2015年8月,是一所年轻学校。

  随着深圳市东进战略、坪山区的成立和特区一体化、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如何培养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公民,成了坪山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选择什么样的办学理念、框架,以及采取何种措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关乎中山小学迈向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成败。

  荀子说:“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党的十九大也强调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小学是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为孩子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这样的思考,中山小学找到了破解发展难题的密钥——“习性教育”。“习性源于习惯,而又高于习惯;既有‘习惯’的因子,又有‘性格’的因素。它是个体长期在自然或社会环境下养成的‘特性’,是习惯的‘升级版’。”中山小学校长曾宇宁思维清晰,谈吐不俗,“习性是根,根深才会叶茂。习性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性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

  在曾宇宁看来,习性教育是顺应天性、培养习性、彰显人性的教育。“是鱼,就让它在水里游,而不是让它在天上飞;是老虎,就给它一座山,让它成为百兽之王。”据介绍,习性教育以“让每一个孩子得到适合的成长”为宗旨,顺应天性,呵护个性,让学生成就最好的自己。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营造有利于习性养成的文化育人环境,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进行反复抓、抓反复的持久性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性。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正确引领,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光辉的人”。“习性教育是‘土壤研究’,我们学校会在这片育人土壤十年如一日躬身耕耘。”曾宇宁如是说。

习性育栋梁,桃李竞芬芳——深圳市坪山区中山小学“习性教育”探索之路

  积习成性,诠释育人之道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针对“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中山小学提出了“知行合一,积习成性”的办学策略。“积习”即积累六习,包含习体、习礼、习文、习艺、习慧、习志六个方面,内容涵盖强身健体、礼仪学习、写字作文、心智发展等方面,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山小学扬鞭奋蹄,多轨并进,如今已走上推行“六习”的快车道。

  1. 构建习性教育课程体系

  “如果说课程是山,那么六习就可以说是阳光、雨露、空气。”曾宇宁介绍,中山小学聚焦“培养人的良好习性”这一主题,结合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融入和实施“六习”,并在此基础上,开设节庆类、实践类、假日类、习性类四大拓展课程。“比如‘习性’课程,我们针对学生的整体状况,专门研发了《习性》校本教材,由班主任每两周上一节课。”该课程从学生进校、早读、上课、集合、升旗、做操、课间、卫生间、放学、回家十个时段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等习性,促进学生良好习性的养成。

  难能可贵的是,中山小学还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而开发出系列“个性课程”,由校内教师和校外名师担任指导教师,把习体课程如“灌篮高手”,习礼课程如“礼仪主持”,习文课程如“兰馨吟诵”,习艺课程如“梨园春苗”,习慧课程如“3D创意画坊”,习志课程如“赤子之心”等专业教学引进学校,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个性课程,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2. 建立习性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良好习性养成的主阵地在课堂。”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山小学努力构建习性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学习习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知识,体验成功。这一课堂模式由“习性准备——习性助学——多维习得”三部分构成。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狼牙山五壮士》为例,在全班整齐诵读《易水歌》的过程中,学生“端正坐好,秩序井然,精神饱满”,充分做好习性培养的准备,此为“习性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本着“授人以渔”的宗旨,引导学生掌握“抓文眼”等学习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大胆表达、乐于交流的习性。教师引导学生在具有一定学习习性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学习,并进一步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性的养成,此为“习性助学”。一堂课终了,学生通过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不仅对课文知识了然于心,而且掌握了“抓文眼”等学习方法,还提升了精神境界,获得了多方面的熏陶和成长,此为“多维习得”。通过实施习性课堂教学模式,中山小学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率,将学生培养成“鲜活的生命个体”。

  3. 形成习性教育评价体系

  在建立习性教育课程体系和课堂模式的基础上,中山小学结合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健康、文明、智慧、高雅”的学生培养目标,自主开发了《习性教育评价手册》,从德育评价、学业评价和特长评价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形式是多样化的,评价对象也是多样化的。就“个体评价”而言,中山小学制定出习性教育评价表。《习性教育》校本教材每节课后面都附有相应的评价表,在习性教育课结束后的一个月内,由学生自己评价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互相评价。同时,针对每一个课时和不同年级学生布置相应的习性家庭作业,每天进行检查评价。

  除了“个体评价”之外,还有“集体评价”。曾宇宁坚信:“每个老师都是‘伯乐’,每个孩子都是‘千里马’。”中山小学将学生每天在校的各项行为习惯与习性教育理念充分融合,形成了“千里马”班级评比细则,内容包括集会、两操、仪容仪表、课间纪律、文明礼貌、公共秩序、晨会写作、卫生工作、安全工作和归程队十个方面,由值日行政、值日教师带领值日生完成该项检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习性。

  4. 打造习性教育特色项目

  要发展特色教育,离不开特色项目的打造。中山小学在落实国家基础课程的前提下,通过拓展课程和个性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重点打造出“兰馨吟诵”“礼仪主持”“京韵童趣”三个特色项目。

  创建“兰馨吟诵”品牌。曾宇宁告诉记者,中山小学在四年级开设了吟诵拓展课,并创办了“兰馨吟诵”社团,“吟诵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必须传承下去的。”为了保证吟诵活动能够扎实有效开展,中山小学选派吴小婷等优秀教师前往北京、上海等地师从国内吟诵大师,并将所学本领传授给在校的语文教师和音乐教师;成立了由曾宇宁任组长,吴小婷任执行组长的吟诵工作领导小组,推动诵读活动有序开展,确保学生每学年拥有一本传统文化诵读校本教材,每天拥有十分钟诵读时间,并定期举行古诗词吟诵培训和大型吟诵比赛。

  擦亮“礼仪主持”名片。中山小学礼仪主持社团围绕“习礼”这一教学重点,为学校培养一批优秀的礼仪主持人。社团师资方面,既有骨干教师,也有青年教师,通过新老搭配,促进教师队伍良性发展。社团还充分利用资源专家、学科专家、技术专家等相关专家的力量,成立了校本课程研发小组,对课程发展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打造“京韵童趣”项目。中山小学于2016年组建了学校第一期京剧团,不断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投入,聘请名师何清贤、朱晋玲、葛蕾、陈慈华等到校指导,提升师生艺术专业素养。中山小学现已自行开发了京剧校本教材第一册。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作教学或单独教学,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渠道。

习性育栋梁,桃李竞芬芳——深圳市坪山区中山小学“习性教育”探索之路

  习与性成,绽放教育之花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中山小学在习性教育的土壤上不懈耕耘,经过几年努力,已在坪山区的教育沃土上开花结果。

  中山小学五(1)班学生郑佳璐说:“从我上学第一天起,班主任吴老师就告诉我们‘习性’的重要性,生活无处不‘习性’,比如,每天晚上睡觉前要整理好书包,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也准备好,这样第二天起床的时候,就不会手忙脚乱,耽误上学的时间。”中山小学每学期开展的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等活动,也让郑佳璐受益良多。“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很多展示的机会。比如,我被评选为学校艺术节的节目主持人之一,在主持这种大型活动过程中,我收获的是自信和喜悦。”

  五(4)班詹洪灏家长徐女士认为,好的学校是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学校,而中山小学就是这么一所学校。她的孩子是2017年转到中山小学的,学校为让插班生家长尽快了解并融入习性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中,专门举行了习性教育专题讲座。“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确实看到了习性教育的效果。”徐女士欣慰地说,“我家孩子刚来中山小学时,各方面习性还是存在不足的,到现在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比如说‘整理习性’,孩子物品整理(例如叠被子)意识增强了;还学会了时间整理,每天的时间安排井井有条,学习计划做得更好了;甚至还学会了知识整理,一个单元学习完之后会自觉整理复习了。”

  据介绍,在习性教育的影响下,中山小学80%以上的学生养成了良好习性,在整理物品方面养成良好习性的学生比例高达95%。许多学生在习性教育的洗礼下实现成长:2015年,中山小学艺术体操队在深圳市第九届运动会上取得了2金1银1铜的好成绩;2017年,学生彭帝洲打破坪山区男子小学200米决赛记录,刘睿洁打破女子小学100米决赛记录;2018年,中山小学与结对学校香港坪石天主教小学参加粤港姊妹学校经典美文诵读比赛,以小学组最高分荣获深圳赛区二等奖,并受邀参加当年5月举行的香港汇演;2018年,中山小学教师宣倩怡所带的舞蹈队参加深圳市舞蹈比赛获一等奖。

  和学生一样,中山小学教师在习性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得到了快速成长。六(3)班班主任、英语教师廖泽娜告诉记者,2016年,她作为一名刚毕业的英语教育师范生,踏入了中山小学,从此与习性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深圳英语牛津版六年级上册教材Unit 10 “Air”这一课的教学中,廖泽娜参考习性教育“六习”之“习慧”中的“静思、质疑、创新”与“习文”中的“习言、习作”的内容,利用习性课堂模式中的“习性准备——习性助学——多维习得”,开展了一次英语与科学的跨学科探究实践课。“整节课下来,我发现孩子们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课堂知识输出效果也不错,孩子们能根据这一课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观察其他自然元素,完成思维导图或者调查报告。”廖泽娜面带微笑,“在习性教育中觅得知识,在知识中享受习性教育,于我、于学生都是如此。”

  在习性教育的引领下,中山小学被评为“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首批种子学校”“广东省基础教育研究实验基地学校”“广东省中小学艺术特色学校”“深圳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

  “每个孩子都是骐骥,都可以创造奇迹;每个孩子都是大树,都可以成为栋梁。”曾宇宁表示,中山小学教育人会一如既往地推进习性教育,促进学生成人成才,让中山小学成为“教育天空中的一颗璀璨的星星”。

责任编辑:Do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