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本土 以心育人——记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教师团队

  2017年12月,国家111计划“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离散制造智能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在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挂牌成立。该引智计划由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从世界范围排名前100位的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优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旨在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广东工业大学成为唯一入选的一所广东省地方院校。这离不开以谢胜利为负责人的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智能信息处理团队的努力。

胸怀本土    以心育人——记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教师团队

  教书之道,以人为本

  谢胜利,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国家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981年开始任教,从教37年来,从事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理论、控制理论及自适应信号处理的教学与研究,为学生讲授自适应信号处理、信号处理的现代技术与方法等课程,并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这些年,他以及团队指导的学生在历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中成绩优异。如本科生完成作品《基于盲分离技术的胎儿心电监护系统》,获得了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2016年获得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截至2017年,谢胜利带领团队教师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近150名。其中,1人获国家级创新领军人才、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人获聘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三十余载孜孜不倦的追求,万千个日夜的耕耘,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院新工科建设,谢胜利提出了“三进三升”校—企—创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三进三升”,是指学生三次分阶段到企业或者创新中心开展工程实践活动,三次获得知识、能力和素质等三方面的递进式提升,按照三个不同的层次(知识、能力和素质)在学校、企业、创新中心之间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学生“三次进实验室、工厂,能力得到三次提升”。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在一年级,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3~5天的观摩性认知实习,主要增加对企业的感性认识,提升工程和职业意识,看师兄师姐在干什么,是怎么干的;其次,到了大二系统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后,学生可利用寒暑假去企业进行一个月的专业实习,到实验室给学长打下手,协助基地建设工作,利用所学的知识在创新创业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实践项目;再次,三年级期间,学习较好的学生进入创新中心,在导师的指导下承担课题,在项目中发挥主导作用,解决具体工程问题。在专业课教学完成的基础上,利用暑假进入企业开展大四一学期以上的长期性毕业实习,参与基地的建设工作。

  “以前大部分实习是在大学三年级以后,而现在我们是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走出去。” 谢胜利介绍,“三进三升”校—企—创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与企业深度融合培养人才。其中,如何保证同时满足“工程教育认证”全部标准也是他和团队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培养方案中,他们认为先用“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来衡量,满足之后再增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或其他各种校企联合培养班的专门培养需求。这样一来,每位学生就都同时配备了校内和企业导师,保证了专业学习。

胸怀本土    以心育人——记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教师团队

  学为人师,修身立德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优良的师德、高尚的师风是一名优秀大学教师的灵魂。多年来,谢胜利在日常的工作中言传身教,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个团队负责人,谢胜利会依据实际情况,为团队的每位青年教师规划发展道路;作为一位研究生导师,虽然学院内各类行政事务繁多,他坚持每周和学生开讨论班,密切关注博士生的科研进展,对其遇到的科研问题进行指导,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成长方向,为其成长成才铺平道路;作为一名资历较老的共产党员,他会结合团队的科研实际,除了定期开展“两学一做”党的教育活动之外,还利用每周学术讨论班的一段时间,积极开展党的学习教育活动。2016年,谢胜利被评为广东省师德标兵,2017年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同年,团队所在党支部——自动化学院智能信息团队党支部被广东省委教育工委确定为广东省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

  引进人才,助力团建

  谢胜利从不因是学术权威而高高在上,与学生永远是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甚至与他的学生一起工作,为学校服务,为广州市自动化行业服务。

  刚调任至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人才问题是谢胜利面临的首要问题。要实现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在引才、育才、用才、励才等方面开拓思路,统筹学院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谢胜利非常明白这一点。在学院岗位空缺急需人才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学生,“当时我就给余荣他们打了一个电话,问他们要不要回来,说学校需要你们,没想到他们马上就答应回来学校帮忙了。” 据了解,由于学校在大学城,离大部分成员的家较远,谢胜利就成了大家的“司机”,每天在约好的时间和地点接上成员们往来大学城,遇上出差的日子,接送的任务就移交给太太。为了方便加班,谢胜利家的客厅还配备了投影仪,成员们聚在客厅开会、讨论、聊天,这些都成为他们回忆中最特别的一段。

  谢胜利一直强调:“现在做大事,没有团队是不行的,单打独斗可以干成一点事,但干不了大事。”作为团队负责人,谢胜利始终将团队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广泛联系在国(境)外学习交流的优秀年轻人才,引导他们回国加入团队,至今已有8位优秀博士从海外回国加入团队。

  团队于2013年获得教育部 “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与系统集成” 创新团队;2014年获批教育部“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与系统集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015年,团队组织申报获批“中国制造2025”国家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2017年获得国家“111计划引智基地”。以团队为主要力量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及物联网专业,近年来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自动化学科从全国排名第42名上升到第18名,物联网学科从全国排名34名上升到第8名。“在团队里面,每位教师都要有其重点研究领域,以在团队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强大合力。” 团队建设能取得优秀成果,离不开谢胜利的坚持和团建理念。

胸怀本土    以心育人——记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教师团队

  创新科研,服务本土

  2012年以来,在谢胜利的带领下,团队以盲信号处理、物联网、高维数据分析与建模等作为相关主题,相继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SFC-广东省联合基金项目、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等多个项目,以及多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合计35项,发表学术论文166篇(其中IEEE长文51篇),被SCI他引1634次。在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上,将智能信息处理理论成果应用到物联网多个领域,并进行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具体包括:(1)在智慧医疗领域,发明了母-胎时序心电盲信号分离方法,研制了国际首台套盲分离母-胎心电分离仪,突破传统超声有损监测的弊端实现无损胎儿监测,填补国内外空白,在深圳理邦仪器和广东宝莱特两大医疗器械龙头企业推广应用,取得14亿的经济效益;(2)在智慧铁道领域,发明了针对铁道强干扰环境下的车地无线通信信号盲分离技术,研制了车-道-局信息协同铁路预警系统,提高临时限速区段运行的安全性,在广东、济南等多家铁路局应用;(3)在智能家居领域,针对高并发自组织网络流媒体传输难题,研发了自适应视频编解码与传输系统,突破传统单信源传播模式,保障高并发流媒体传输的流畅性和可靠性,在中国电信推广200多万户;(4)在智慧物流领域,针对集装箱在途监控困难而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难题,构建了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集装箱安全监控系统,实现集装箱可视化物流,在中集集团推广,在“中-欧”海运和“渝-新-欧”铁路,保障“一带一路”物流安全,产生了101亿元的经济效益。

  采访手记

  “天道酬勤”,谢胜利办公室横幅上的这四个字,体现了他及团队不管未来的路有多长,都会努力耕耘,只要全力以赴,定能实现梦想。在与谢胜利的交谈中,你会感觉到他对教学工作的真心喜爱,他充分投入并全心享受着教师这份职业;他对待学生就如同自己孩子般,倾心尽力,言传身教耐心启导。他对人才培养和教学育人有着深刻的体悟:教书育人是一项事业,需要专注与奉献;也是一门科学,需要探索与求真;更是一种艺术,需要创作与提炼。投身教师育人行业,是他这一生最无悔的选择!记者相信,在谢胜利及团队的齐心协力下,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的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引领之路必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