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微型“试验田”

  受疫情影响,我在家上网课。一天,我在课间休息那会儿,将一段红薯藤随手栽在阳台荒置的一个花盆里。起初几天我还记得每天给它浇点水,后来懒得管了,就由我妈浇花时顺便施舍它一点。

  一天中午,我被妈妈强行拉到阳台上看远看近,缓解眼睛疲劳。不知为什么,去到阳台时却注意到那棵红薯苗。严格讲,已经不能再称为苗了,它的藤已蔓延到花盆外一尺多长,但比较细;另外还长出了两个分支,直挺挺地朝上,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气势。看着看着,我的想法就多了起来。

  生活经验告诉我,红薯叶是当下餐桌上颇受欢迎的无害绿色蔬菜,其营养丰富。那怎么使它能在这微型“试验田”里长得茎壮叶茂,最后还能贡献大大的块根呢?

  我给自己出了一道难题,搅得听课都跑了几次神。问了曾经是劳动能手的外婆,她没有在花盆里种红薯的经历;虽然网上能查到有人在花盆种红薯,但为了种出红薯的块根,花盆都很大;而小花盆种红薯只能当花草养。我家花盆盆面直径只有26厘米,我的目标却是“鱼和熊掌兼得”,既要红薯叶茂藤壮,又要长出块头大的块根。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参考,只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自己要做的事。我想,植物生长靠的是养分、水和环境。首先我定了一条规矩,不用任何化肥和农药。花盆“试验田”的特点是什么?花盆容积小,养分总量有限,如何保证红薯生长所需要的养分?花盆暴露在大气中,受日照风雨影响,温度变化较大,而且泥土水分容易蒸发掉……经过苦思冥想,我的“种田”方案出笼了。肥料来源于厨房垃圾,我将新鲜的玉米皮、毛豆壳、菜叶等收集起来剁碎,埋入土中沤肥。为此,我特地空出一个花盆专用来沤肥。每隔10天用沤成的肥料替换“试验田”的一部分土。我又用矿泉水瓶和一条塑料软管做了一个滴灌系统,还给花盆外包裹了一层废纸箱,防止暴晒……

  红薯茎长得很快,我把茎的端部掐了,把多余的藤条剪了,只留下三根藤条。有几次我忍不住扒开泥,想窥视一下红薯根部的状况,但都因为担心红薯受伤而罢手。

  三个多月过去了,终于期末考试结束,我也该检验一下“试验田”的成果了。我小心地、一厘米一厘米慢慢地扒开松软的泥土,突然触到了一个硬硬的红薯,我太兴奋了,三下五除二就扒出了三个红薯!拍照!留住它们的容貌!拍照!展示“试验田”成果!我想都没有想,马上把另一花盆的泥土也扒开,有两个!还有一个秘密,那就是我们曾两次摘取红薯叶来炒着吃,自家种的,又是有机的,而且在疫情居家期间,那绝对是蔬菜中的奢侈品。

  微型“试验田”种红薯算是成功了,暑假高温已不适合继续种植。我脑子里又冒出了两个问题:微型“试验田”里能不能一年四季都长着红薯?如何提高微型“试验田”的产量呢?

  他们总是那么热情似火,尽管你是一面之缘的陌生人,他们也毫无保留地将这座城市讲给你听……

责任编辑:Do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