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身边历史”,点燃学生学习党史的热情

  在今年的党史教育中,我不断尝试活用学生身边的乡土历史,迅速点燃学生学习党史的热情,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搜集身边的历史遗迹

  我校所处的阳江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的革命遗址和英雄故事,如丹载村的许氏宗祠、平岚村革命遗址、潭簕村革命旧址、阳江围歼战革命烈士纪念碑、雅韶村谭氏宗祠、表竹村恩阳台独立大队活动旧址、八元堂两阳武装据点旧址、梅花地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纪念亭、七星村中共先农乡支部旧址、蟠龙村革命老区、“永生堂”革命旧址、白沙街道的中共两阳工委旧址——林元熙故居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历史,是阳江乡土历史的“活名片”,是学生学习党史的“活教材”。

  我把身边的这些阳江乡土历史遗迹一个一个找出来后,筛选出一部分,做好探访计划表,然后把班里学生分成几组,安排好人员、时间、路线和车辆等,开展“走出历史课堂,发现身边历史”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到现场探访一个乡土历史地点,让学生在寻找乡土历史的过程中得到收获,点燃学生学习党史的热情。最后让每个学生通过写日记、制作美篇、手抄报、黑板报、历史小论文、调查报告、小视频等方式总结自己的探访心得,不拘一格分享自己的收获。

  二、走进身边的历史

  制订好计划表后,我便开始行动起来,带着学生逐个探访身边的乡土历史。

  1. 中共阳江县委机关旧址——许氏宗祠

  早春,我带着学生走进第一站——阳江市阳东区东城镇丹载村的许氏宗祠。90多年前,中共阳江县委机关就藏身于此,秘密指挥着全县的革命活动。许氏宗祠为四合院式布局,砖瓦木石结构,占地约2000平方米,内分前、中、后三个厅堂。推开两扇木门,跨过一道门槛,走进绿树掩映之中的许氏宗祠,一张张黑白照片展现着革命前辈的飒爽英姿,一幅幅图片诉说着革命前辈的斗争事迹……置身其中,恍如走进了历史,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80多岁的许瑞棠是土生土长的丹载人,他给我们讲述了那段历史往事。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党阳江反动派实行“清党”,大肆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革命志士和群众,中共阳江党组织活动被迫中断。这一年冬,中共阳江县委成立,全县党员共十余人,中共阳江县委机关就设在许氏宗祠。那时,许氏宗祠又称丹载小学,周围乡村的幼童都来这里念书。一些共产党员到丹载小学当代课老师,以此来掩饰身份,在学堂里建立起革命活动据点。伴随着琅琅书声,党的基层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为了加强党内政治思想教育,中共阳江县委还在丹载小学出版了一份《阳光周刊》报纸,主要是转载党报党刊的学习文件。尽管因各种原因,《阳光周刊》仅刊发两期便停刊,但革命火种已然播下。建立“白皮红心”两面政权,配合武装斗争;发动群众反“三征”和进行“二五减租减息”斗争;建立丹载武工组和情报交通站;配合南下大军为解放阳江作贡献……

  如今,烽烟散尽,岁月安好。这座承载着百年历史的祠堂,将那段峥嵘的革命故事向每一位到访者娓娓道来。红色基因在这里传承,革命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许氏宗祠更像是一本活的教科书,可以让他们真切地触摸到历史。通过实地走访,能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厚植爱国情怀,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 潭簕村革命旧址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带着学生来到阳江市阳春市岗美镇潭簕村革命旧址,追寻当年的烽火岁月。走在潭簕的大地上,倾听老村民讲述过往发生的一个个英雄故事,学生们顿时对这片土地肃然起敬。在当年的烽火岁月里,潭簕村的劳苦大众就如同普通的我们,他们为了追求安定的生活,敢于投身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汗水和鲜血与敌人抗争到底,以创造新生活。涌现出了12岁的陈以芬为游击队烧火望风、陈妈妈“同床共被”救红军、陈全传奇脱险、陈永弟冒死为武工队购买子弹、陈焕英勇牺牲、“白皮红心”的陈皮默默奉献、英雄少年林强反“扫荡”惩恶霸为民除害等传奇故事,他们都活出了英雄的模样。

  3. 阳江围歼战革命烈士纪念碑

  清明时节,我带着学生来到阳江市江城区白沙街道的阳江围歼战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瞻仰70多年前在阳江围歼战中牺牲的烈士英魂。在那场战斗中,英雄儿女们浴血奋战,歼敌4万多人,从而解放了阳江。这是解放军渡过长江后的十大战役之一,是广东战役(海南战役除外)歼敌最多的一次战斗,被解放军史所记载。当时第四野战军首长曾发来贺电:“庆祝你们全部歼灭由广州向西南逃窜之敌主力的伟大胜利。这一胜利对于解放琼崖和解放广西均有重大意义。对于你们坚决执行毛主席指示,连续十昼夜穷追猛打精神,特予表彰。”

  穿越岁月沧桑,曾经的伤痕慢慢愈合,而那些战士们的铮铮铁骨和顽强精神,却永远镌刻在巍巍耸立的纪念碑上,勉励后人继续奋斗。

  4. 平岚村革命遗址

  初夏,我带领学生深入到位于阳东区雅韶镇的平岚村革命遗址。现在平岚村一片安静祥和,可是谁曾想过,战争年代的平岚村作为阳江地区重要的革命斗争的前哨阵地,同时也是阳江地区在革命斗争当中的一扇大门,它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也发生过一系列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当年,阳江县委书记张靖宇对外称“金山客”商人,挂名经商作掩护开展工作,安排县委组织部长许式邦到平岚小学担任教师,县委宣传部长林良荣兼任平岚党支部书记,同时,还先后安排何瑞廷、陆荣湘、陈佩瑜、曾素伟、陈修建、周羡芳等到平岚小学担任教师,他们都以教师身份作为掩护,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3月至1940年7月,短短几个月时间里,革命先辈们在这里发展了一批党员,到1948年将要解放的时候,平岚村有40多名青年学生、党员参加了我党的武工队、游击队等,所以,平岚村是党的一个重要遗址,也是为党和人民解放军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目前,平岚村革命遗址里还保存着一些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很多党史人物素材。

  在我们身边,像这样浸染着英雄鲜血的地方还有很多,英雄的故事在阳江这片土地上数不胜数,可谓遍地英雄遍地歌,也为我们的党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享收获

  通过开展“走出历史课堂,发现身边历史”的一系列主题活动,我让学生在寻找阳江乡土历史的过程中,亲临现场,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文字,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等探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我还指导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享收获,从而形成了日记、美篇、手抄报、黑板报、历史小论文、调查报告、小视频等作品。

  如在参观丹载村许氏宗祠革命旧址时,学生黄晓玲在她现场录制的视频中说道:“看着这些爷爷奶奶的故事,我觉得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生活都是他们给我们的。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阳江的共产党人用忠诚和奉献谱写了一曲曲气势磅礴的英雄赞歌。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后为祖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从岗美镇潭簕村革命旧址归来,罗梓棋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时光荏苒,沧海桑田,百年过去,翻开历史的长卷,那一个个英雄的故事让我肃然起敬。我不会忘记!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铺平了通往幸福生活的大道。他们的名字,早已镌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他们的精神,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照亮我们这座英雄之城。拨开昔日的烟尘,英雄的足迹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灭,红色的印记在记忆深处依然鲜活。今后,我一定要传承发扬革命先烈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把智慧和汗水尽情挥洒在漠阳大地上,继续把我们这座英雄之城建设得更加美好!”

  在瞻仰过阳江围歼战革命烈士纪念碑后,李红同学在则在她的手抄报中写道:“行走在苍松翠柏之间,我凝望着石碑上那一个个名字,想起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想起革命英烈们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英勇壮举,心中感慨万千。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无数仁人志士用生命燃起了理想之光,那样的光芒照亮了革命先辈们脚下的道路,也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参观完雅韶镇平岚村革命遗址后,郑佳颖同学更是制作了一篇很不错的美篇:“翻开历史的篇章, 雅韶镇不仅是文化之乡,也是红色革命老区。在这座小镇上,有那么一朵‘红色之花’,为后人铭记革命先驱,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和凝聚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提供了重要学习机遇。虽然它身处一个小城镇里,不能与大城市里那些名声在外的名胜古迹相提并论,但它在这片热土上,却令人神往,引发无数崇尚党史的人前来参观……这朵‘红色之花’开在了人们的心灵深处,它开得那么鲜艳,那么沁人心脾。这朵‘花’不仅激发了身为青少年的我们对党对祖国的热爱,还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要铭记历史……”

  我利用身边的乡土历史进行党史教育,极大地点燃了学生学习党史的热情,学生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身边的历史故事中感受到家乡的魅力、历史的魅力,从而爱上历史,爱上家乡,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阳江市阳东区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