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教学偏误及厘正

  品读王栋生老师《诗歌怎么能“除外”》(《中学语文教学》2021年第3期)一文,笔者心有戚戚。诚如王老师所言,“少年,是诗的季节”,喜欢读诗、写诗是儿童的天性。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者高度重视低年段儿童诗教学,在一、二年级教材中选编了多首儿童诗。遗憾的是,在中、高考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的影响之下,诗歌教学从小学一年级起步就产生了偏误,“诗教从娃娃抓起”更像一句空洞的口号。

  一、偏误现象

  1. 课堂诗味寡淡。儿童诗以儿童的语言和思维来描绘儿童眼中的世界,篇幅简短,浅显易懂,甚至略带口语化,与小学生在母语启蒙阶段的词汇量及认知基础相称。于是很多教师将儿童诗当成识字写字的语言材料,忽视了其诗歌的本质属性,对语言、音韵、意象及意境的品味浅尝辄止甚至直接跳过,课堂“诗味”十分寡淡。久而久之,小学生便与儿童诗渐行渐远。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为例,其提供的儿童诗教案明显存在缺陷,如将《明天要远足》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 认识‘睡、那’等11个生字和目字旁、京字头2个偏旁,会写‘才、明’等4个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3. 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一首经典的儿童诗的教学目标竟然无一个“诗”字,课堂哪里还能教出“诗味”来?

  2. 写诗指导不力。基于“儿童诗是识字写字的语言材料”的认识,儿童诗的写作指导缺位也就自然而然。有的教师在教学儿童诗时,也会布置一些仿句练习,但并没有按照儿童诗写作的要素对学生进行指导;仅仅是练习写句子而已。有的教师对学生“涂鸦”的诗作视而不见,或者轻描淡写地夸奖一下,也不作深入指点;有的教师也想指导学生写诗,无奈自己不会写诗,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有极个别教师反感学生写诗,甚至出现《诗歌怎么能“除外”》描述的那样——“有学生平时爱写诗,语文教师便会像看到了一个蠢货似的,用鄙夷的语气告诉班主任‘不考诗,他偏要写诗’。”

  3. 文体混淆不清。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的第5条目标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可见“儿歌”与“儿童诗”是并列的文体,但很多教师将“儿歌”与“儿童诗”混为一谈。新近读了《统编教材第一学段儿童诗教学策略探究》(《语文建设》2021年第3期)一文,作者在文中特地制作了“统编教材一、二年级儿童诗分布表”,显示一年级上册共编排了31首儿童诗,这个数字显然不对,大概也是因为作者把“儿歌”计成了“儿童诗”。文体认识不清势必造成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把儿歌当成识字写字的语言材料未尝不可,但儿童诗教学仅仅品味语言和音韵,对儿童诗意象和意境不进行赏析,便弄丢了儿童诗“写意”和“抒情”的特点。

  二、原因分析

  1. 诗教传统失落。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教绵延久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诗歌逐渐失去人文教化的社会功能,演变为单纯的文学体裁。在当下语文课堂,诗歌已蜕化为文字技术及文学知识教学的语言材料。脱离教育场景,诗歌已经成为极少数人玩的文字游戏,加之当代诗歌作品良莠不齐,诗坛乱象纷呈,写诗的人在社会上甚至会受到轻慢和嘲弄。具体到儿童诗而言,当代优秀的儿童诗作家少之又少,精品儿童诗数量极其有限,儿童诗教学资源严重不足,诗教的社会气候相当糟糕。

  2. 教学评价缺位。“诗歌除外”带偏了诗教,虽然新课程改革多年来驰而不息,但中、高考仍在扮演着教学指挥棒的重要角色,不考什么就不教什么依旧大行其道。既然中、高考作文要求“诗歌除外”,中学教师就没必要再在诗歌教学上白费功夫,小学教师也明知前面是断头路,谁还愿意把学生往诗歌道路上引导?所以,小学生即使对儿童诗阅读和写作兴趣盎然,也很难得到老师和家长的支持。

  3. 教师素养不足。语文教师能够写出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但绝大多数语文教师不敢说自己会写诗。很多语文教师从中学到大学再到从教,读过、教过很多现代诗歌,但可能从未写过一首诗。一些语文教师对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诗歌标题中的“外一首”以及现代诗怎样分行、是否需要加标点等常识问题都不清不楚,自己做不到正确赏读诗歌和创作诗歌,又谈何去指导学生读诗写诗。上文提及的《统编教材第一学段儿童诗教学策略探究》一文,作者对儿童诗教学应该具有丰富的实践和经验,但将“儿歌”与“儿童诗”混为一谈,也能说明多数教师需要为自己诗歌知识补课。

  三、厘正建议

  1. 端正教育理念。诗教传统的失落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中、高考作文“诗歌除外”也有不得已的原因,这些影响诗教的外力因素语文教师很难消除,但语文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让课堂教学不再急功近利。不管将来中、高考是否“诗歌除外”,语文教师尤其是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师一定要顺应儿童的天性,重视儿童诗教学,要着眼长远,用心指导学生阅读、写作儿童诗,点燃儿童对文学与审美的热情,让儿童学会体悟与鉴赏诗歌,感受诗歌的温情与平和,在心灵深处充填仁爱、和美与真诚,为儿童一生的精神成长奠基。在此,我还是想引用王栋生老师的一句话:“语文教师,要尊敬诗,尊重爱诗的少年,否则难逃猥琐。”

  2. 提高专业素养。儿童诗本质上属于现代诗歌,掌握扎实的诗歌理论知识是语文教师有效开展儿童诗教学的前提。笔者以为,语文教师至少要了解现代诗歌的特征、发展历程、诗坛现状,熟悉诸如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诗歌标题中的“外一首”以及现代诗怎样分行、是否需要加标点等常识,掌握儿童诗的诵读、品悟、写作教学方法,能够教出儿童诗的“诗味”。也有必要适当地学习儿童文学知识,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及文学审美需要。还要勇于“下水”,利用经常近距离观察儿童生活的优势,尝试创作儿童诗,在儿童诗的理论知识占有和写作实践上做到高屋建瓴。

  3. 加强写诗指导。创作经验表明,诗人可以写好散文,但散文家不一定会写诗歌,所以即使考场作文“诗歌除外”,语文教师也要放手让学生学写诗歌。相比诗歌的诵读,诗歌写作更能帮助学生习得语言图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诗歌写作要求学生用非常规(陌生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更能锻炼其思维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一个学生能写好诗歌,他的作文水平和语文成绩也一定不赖。诗歌写作可以从仿写开始,在逐渐把握诗歌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再尝试独立创作。笔者任教一年级时,就坚持让学生进行儿童诗的仿写和创作,学生遇到不会写的字允许用拼音代替,也可以口述让家长或老师记录。为了调动学生写诗的积极性,笔者经常在班级微信群展示学生的优秀诗作,在晨读、午休前及语文课上安排学生诵读交流自己创作的诗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一附小)

责任编辑: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