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湖北人的广州“疫情日记”

  2020年1月13日。各大中小学的期末考试刚刚结束,还没正式放假。

  今年的春节,一如既往,我不打算回老家湖北汉川。弟弟、父母,都在广州。十年前,都在广州买了房,也算是安家落户了。老家也年年回,一般是暑假。2019年的暑假,我带一家子回武汉住了十几天。我是有一些嫌麻烦的,但妈妈的兄弟姐妹都在武汉。她说:这些兄弟姐妹,我见一次,就少一次了。妈妈说的是实话,她今年都七十了,住在远离武汉的广州。平素,和这些兄弟姊妹见不上面,的确是非常思念了。

  家中至亲还留在武汉的,是我妹妹。她没读过什么书,在一家服装店做售货员。妹夫一直在广州教书,来广州七八年了。去年上半年,外甥上了大学,妹妹准备开春就到广州找工作,和妹夫团圆。一家人就算团聚了。妹夫的学校17日放假,他买好了晚上的火车票,准备一放假就乘坐火车回武汉。

  那时的疫情,远没有现在严峻。同事、朋友、家人坐在一起,聊天的话题都离不开春节。气氛热烈,暖意融融。年前,妻和同事定了旅游计划,买好了票:三个家庭,到哈尔滨去走一走,到“雪乡”走一走,感受一下真正的冬天。我算是客居广州的“旅”客,而孩子在广州出生,在广州成长,算是正宗的广州人。南方没有真正的冬天,孩子们没有见过雪,没有堆过雪人,也没有见过真正的冬天。

  初中的同学群里,大家一直都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到了1月15日、16日,聊天的人突然多了起来,有一些零星的有关武汉肺炎的讯息从消息灵通的同学中传来:武汉好像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肺炎;这肺炎好像越来越严重了,传染性极强;好像肺炎有些无法控制了,武汉工作的同学要提高警惕呀!……不过,一则讯息发出,就有另外一条信息来“辟谣”。我在手机上默默看着,也是云里雾里。

  此时,看似一切风平浪静。但是,已有暗流在河底涌动。一些有关肺炎的小道消息,迅速地在网络上传播,但是,很快就有有关部门出来辟谣。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在有150人的同学群中发言,称中心医院急诊科隔离收治了7名非典病人,后来更正为冠状病毒,提醒武汉在医院工作的同学们小心防范。可是没过多久,政府辟谣,央视发声,“平安武汉”在微博言之凿凿:经公安机关调查核实,李文亮以及其他7位医生,涉及造谣,传唤并依法处理。我觉得有些不大对劲,隐隐有些担心:8位一线专业医生,高级知识分子,无论如何,他们怎会不知造谣的后果?无风不起浪,或许,这些“谣言”未必不是真实的信息……

  武汉也的确“平安”了一会儿。1月18日,武汉最大的社区——百步亭,依旧举办了已连续举办十四年的“万家宴”;20日晚,武汉的春晚在武汉广播电视台、香港路演播厅照常拉开了帷幕;21日,湖北省春节团拜会在洪山礼堂举行,演员们“戴着层层的口罩,克服肺炎恐惧”……

  看起来一片平安。然而,武汉的疫情形势却波涛汹涌。报纸上、网络上,相关新闻报道渐渐多了起来。疫情貌似越来越严峻,感染人数竟然几天之内飙升至440人,死亡9例。令人惶恐的是,究竟是什么病毒致病感染肺炎的,至今找不到元凶,而所有的药物,对于气势汹汹的不明肺炎,没有任何疗效。

  1月18日,中科院院士、呼吸科顶级专家钟南山一行抵达了武汉。

  1月20日,钟南山确认病毒“人传人”。

  23日,凌晨两点。武汉市发布通告: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恢复时间另行通告。24日,湖北七城宣布封城,暂停全省旅行社经营活动,学校推迟开学时间。

  武汉果真出大事了。中国近代历史上,以封城来应对天灾人祸,是绝无仅有的。2003年非典肆虐,也没有采用过这等严厉的措施。疫情不到你死我活的紧急状态,一座城市,一个政府,是断不会采用这种非常规手段的。

  1月18日,学校正式放假。

  我正式进入了寒假模式。广州风平浪静。大街上依旧人来人往,食肆、商铺、酒店照样宾客云集,丝毫没有疫情笼罩的恐慌。母亲这几日都在忙碌,准备年货。我叮嘱她: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但也只是说说而已,那时,我觉得广州毕竟离武汉一千多公里的路程,应该是安全的。

  这只是我的想当然。地球上的每一条河流、每一片森林、每一块岛屿,都紧紧相连,没有一个地方是孤岛。尤其在人口流动频繁的今天,在病毒强大的传染力之下,没有一个地方、一个人能置身事外。果真,广州的情况也严峻了起来。

  1月20日,广东确诊13例武汉肺炎传染病例。1月23日,广东省已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随后宣布:暂停广州市内各项春节元宵活动!关闭图书馆、博物馆、花市、公众集中的一切公共场地……

  我居住的白云区京溪街是人流密集地区。商铺林立,酒店众多,是广州地铁三号线“南方医院站”的出入口。平素,街上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一系列防控通告的颁布,让人流迅速地减少了很多。街道已见不到什么行人。三三两两来往的,以买菜的老人和快递的小伙子居多;商铺也大多门户紧闭。

  我准备到新家过春节。2017年,房价低谷的时候,我在离单位不远的地方安置了一处房子,一直都没住。新的住处更宽敞,环境也稍微好一些。没想到,一去就被困住了。新家周遭没有菜市场,没有药店,连超市也只有一两家。关键是没有拉网线。短短几天,看新闻、看电影,连接手机热点让孩子看电视打发时间,50G的流量只剩下了几G。手机一旦没了流量,关在新家,就成了聋子和瞎子。

  其实,我还算是轻松、幸运的。湖北的亲人们这个春节过得惴惴不安、惶恐无措。小姨是武汉郊区一家医院的护士,她随时待命,准备走进防控的第一线;叔父,在除夕的这一天,进了医院隔离,他唯一的儿子也被隔离,情况比较严重;另一个叔父也被感染了,几个孩子,无一幸免……

  1月25日大年初一开始,几天都窝在家里。

  看新闻,刷新闻,看百度疫情地图上的红色数字刷刷刷地飙升。心情沉重,也无可奈何。生活还得继续。家中的米不够了,菜也差不多吃完了。戴着口罩到超市采购,才发现,绿叶菜没有,方便面和米也没有。前段时间,大家慌张,把超市的生活用品都买空了。不过,这种紧张很快就缓解了。政府部门在物资供应上反应迅速、及时,保障了超市的供应。第二次去,我买回了生活的必需品。

  口罩成了今年的紧俏商品。没想到,曾经,我们爱把动物囚在笼里;今天,动物把我们关进屋里。这几天,陆陆续续地出门,家里所剩口罩也不多了。广州的口罩令出台,出门都需要戴口罩,怎么办?在网上预约抢购,没有抢到;到周边药店买,也没有口罩。最后,弟弟燃眉救急,弄来了一包,顺丰快递寄到了小区。

  小区的消毒措施升级。所有的公共场所,每天两次消毒。门禁上,贴上了保鲜薄膜,电梯的楼层按钮,也贴上了保鲜膜。还贴心地放了纸巾,让居民按电梯按钮时使用。接着,安保升级,所有进出小区的人,一律要测量体温;非小区人员,无特殊原因,不得进入。

  同学群中,每天都有一些关于故乡湖北汉川的消息滚动播报。孝感封城、汉川封城,许多疫情严峻的村子也封闭了。外出旅游的汉川人,在外面受到歧视和排挤,找不到宾馆入住。麻将不准打了,门也不让出了……如是种种,无不触目惊心。听到这些,心里不由掠过一阵阵巨大的疼痛和悲哀,不是肉体的,而是灵魂和生命里的。这场不可预知的疫病,让生与死变得如此接近,也让这个新春,变得无比地真实,厚重。

  生活还得继续,初一到初六,一家老小都窝在家里,吃吃、睡睡。故乡的很多信息,我都不愿向父母提及,怕他们担心。毕竟,至亲的人都在湖北。我叮嘱他们不要出门,年长的人容易感染。我怕自己感染,但是,更怕家人感染。我接下了所有外出的活计:买菜、取快递,购买生活物资……我想,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许多人才会觉得,原来,能自由地呼吸,在人生中,弥足珍贵。傍晚的小区花园,三三两两,走着的都是戴着口罩的人。这场面有些滑稽,也有一些令人心酸。一场疫情,将人居住的地方,都变为了监狱、医院……

  居家。一切颇为平静,除了挥之不去的隐隐担忧。

  初六。一则微信语音信息打破了平静:“我被隔离了,在广州中医院。肯定是肺炎,不过,究竟是不是冠状病毒肺炎还不清楚,正等待着医生确诊。”语音信息是孩子的干妈阿碧发来的。隔着手机,我能听得出语音中的沙哑、疲惫,也听得出她内心的波涛汹涌。这信息如平地里响起闷雷。我们不敢置信。我知道,她的信息有两层意思。不让我们担心;同时也在善意地提醒我们——我们和她走得近,接触过,担心我们被传染。

  人,都对发生在遥远地方的苦难熟视无睹,至多有同情,有怜悯;但对于发生在身边的苦难,却感同身受,痛彻心扉。当身边的朋友、亲人也化为了疫情地图上鲜红色的数字,你岂能不诚惶诚恐,辗转难眠?

  说不担心被传染,也是不可能的。孩子和干妈年前一起吃过饭,算是近距离接触,不传染,皆大欢喜,可是,万一呢?担心了一会儿,又平静了。该来的总归会来,面对疫情,我能做的,只是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戴着口罩,和妻子出了门,买了一点药。其中,有奥司他韦颗粒。武汉的堂妹发微信来说,这种药对预防冠状肺炎有一点效果。我不是一个轻信传言的人,但是,还是买了两盒。我对妻子说:买一个心理安慰吧!

  初七,初八,艰难而漫长的两天。

  幸好,阿碧发来信息:经过三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她只是普通的肺炎,并非是冠状肺炎,一天后就可以出院了。她发了条朋友圈:“在广州众多的疑似病人中,我居然占了一例,幸运的是,已被排除……回家了,好好听钟爷爷的话,不出门,不聚餐,待在家。”屏幕不见悲喜,但字里行间,写着喜极而泣。

  应该喜极而泣。

  只有经过大喜大悲的人,才懂得每一个生命,都是人间的一场奇迹。每一次平安,都是上天的赐予。

  2月1日。湖北黄冈的冠状肺炎确诊人数突破1000例。

  2月2日。湖北的冠状肺炎确诊人数突破10000例。

  武汉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黄冈、孝感也开始告急,感染确诊人数、疑似病人人数,蹭蹭地上升。我的家乡在百度疫情地图之上,变为了深红。不到一天,孝感的确诊病例,就突破了1000人。

  同学群是家乡疫情播报的真实窗口。不时,就有人传来一些短视频:XX村子的路口被封闭了;有人在家里打麻将,被村干部劝阻,争执,吵闹;路上开始不准闲逛了,要求一律在家,进行隔离;甚至准备偷偷回娘家的媳妇,也被无情地挡在了村口外;有确诊病例的小区都被封闭了起来,不能外出,只能由物业管理人员配送生活物资;接着,物资短缺,蔬菜的供应也跟不上来,100元只能买四五个番茄、四五个土豆、一把青菜和两根莴苣……

  真相和谣言,都在这一刻如雀飞起。

  如是种种,不由得让人心惊肉跳。然而却什么也不能做。隔一天,就打一次电话给妹妹,除了说说“出门戴口罩,多注意”,其他的忙也帮不上。外甥还在老家汉川南河,村子在年初三就封闭了。担心他吃不上菜,也无能为力。腾讯平台上,重庆红十字会为湖北筹集善款,我捐赠了一部分钱。很小的一笔善款,却是一点心意。我知道重庆的医生,对口支援我的家乡汉川,此刻,正站在我故乡的人民医院,防疫的第一线,奋战着。我希望这点心意,能如愿抵达我的故乡。朋友圈内看到一则捐赠蔬菜的信息,正好故乡物资短缺,没有蔬菜的供应,便将信息发给了同学群。同学联系了汉川的红十字会,电话打过去,却无人接听。后话如何,暂且不知。我能做到的太少,但我也希望自己能做点什么,聊以自慰。

  好在,好消息也一个个传来。

  2月2日,武汉火神山医院竣工,交付军方管理。许多重症患者转移到医院,得到了重点救治。下午,武汉金银潭医院37名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出院。

  2月3日,武汉会展中心、洪山体育馆、武汉客厅建设成三个方舱医院。轻度确诊患者、疑似病例可以有效隔离。

  2月5日,方舱医院正式投入使用,缓解了武汉床位紧张的燃眉之急。

  …………

  如是种种。也让人在担心之余,有了期盼,有了安慰。

  广州的疫情算是平稳,但是也很严峻。

  每一个街道,每一个村落,每一个小区,都开始行动了起来。统计湖北人返穗情况,摸底、排查、填写统计表。有的小区开始封闭,非小区人员不能入内,对进出的每一个人排查体温。一线的医务人员,从年前开始就整装待命,三班倒抽调第一线,在广州市各个肺炎收治定点医院忙碌。公务员也暂停了年假,跑基层、村落,全部走到了抗疫第一线,严防死守。广东是外来人口大省,春节后的返流高峰期,才是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刻。

  2月6日,广东省确诊病例突破1000人。

  次日凌晨,2月7日2点58分。那个被传唤、被训诫的“造谣者”李文亮医生,因为新型冠状病毒,医治无效死亡。他曾经拉响了新冠病毒的“警报”,却最终倒在了自己预警的“新冠肺炎”里。留下的,是业已苍老的双亲,孩子一个五岁,另一个还在妈妈的肚子里。据说,这个春天出生。可惜,他再也看不到了。

  全网哀悼。无比悲痛。

  疫情如战斗,也像一次考试。考出了人情冷暖,考出了人性善恶。

  只是希望,这场疫情,能让更多的人清醒。清醒着,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敬畏自然,学会珍惜,珍惜阳光下的散步,珍惜平淡朴素的日子,珍惜每一滴感动的眼泪,珍惜每一天日升日落的平常。

  清醒着,我们才会思考: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些,疫情防控和应对中的短板和不足,我们需要正视,我们要吃一堑长一智,进一步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是的,疫情中的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反思;每一次错误,都促进我们成长。而现在,我们能做的,必须完成的,是成全逝者的心愿:早日战胜疫情,驱走冬天的阴霾,迎接明媚的春天。或许,这就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一张武汉“方舱医院”内年轻人专注读书的照片,在网上疯狂流传。同学告诉我:这位青年是自己的亲弟弟。感叹世界如此广大又如此狭小。我将视频转发,并配了一段文字:“书可以疗伤,也可以治愈。肺炎当前,一本书,捧读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位在方舱医院捧读《政治秩序的起源》的小伙子,竟然是同学的老弟。一场疫情,闻名了一个人,成全了一本书。悲喜交集,实为人生!读书求静,此乃良方!”

  疗愈肺炎,当务之急,需要良药。其实,希望、秩序、反思、行动、速度、决策、敬畏、汗水、拼搏、舍生忘死的勇气、清醒的头脑、不敷衍的态度、鼓励、关怀、温暖、冷静、团结、友爱、健康的心理、强健的身体、一本书、一段音乐、一段文字……都是治愈肺炎的“良药”。

  2月7日,北京的第二场雪,下得纷纷扬扬。天安门广场银装素裹,庄严肃穆。雪地上,有一行大字“中国加油”。我相信:疫情不会击垮我们;而那些未能击垮我们的,终究会使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勇敢和坚强。

  我们要好好活下去,也能好好地活下去。活下去,就会有希望,有憧憬。

  2月7日,我收到信息:叔父唯一的儿子已经出院痊愈,而叔父两天后也可以出院。

  外甥说:奶奶种了一块菜地,正好,这被封城封村的日子,可以吃菜地里种下的菜。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培英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