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高职教育助力粤北地区乡村人才振兴的作用和路径探析

  粤北地区指广东省北部地区,包括韶关、河源、梅州、清远、云浮五个地级市。该地区山脉多,是广东省的绿色生态屏障,旅游资源丰富,山区特色的农业种养业是重要产业之一,如粮食、水果、烟草等。粤北地区高职教育近几年发展较快,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珠三角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面临资金不足、人才缺乏、教学质量一般等问题。

  为推进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完善乡村人才培养措施,支持粤北地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实施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等,这为粤北地区高职教育和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高职教育是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涉农高职教育在培育乡村人才方面的功能价值,为实现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服务。

  一、涉农高职教育服务粤北地区乡村人才振兴的作用

  (一)为粤北地区培养所需人才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而人才振兴离不开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是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培养相应的职业人才,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要懂农业技术、懂管理、懂生产、懂营销等各方面人才,这与高职教育的使命不谋而合,应充分将高职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融合,为乡村振兴服务。高职教育应结合当地实际,为粤北地区培养所需人才,弥补粤北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人才短板,实现人才供需平衡发展,如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清远校区)建立了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与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共建了国际粤菜学院,与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共建米墅民宿产业学院等,充分结合清远市旅游资源和餐饮文化丰富等优势,积极培养餐旅人才。

  (二)促进农村教育发展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职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涉农高职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融合,有利于转变粤北地区农民的传统教育观念,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涉农专业照样有出息,农村也有大好发展前景;有利于提高粤北农民的综合素质,刺激职业教育需求,促使多种形式农村职业教育良性发展;有利于转变农村办学理念,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使培养目标多样化,既要培养学生城市情结,也要培育学生乡土情怀,使农村教育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

  (三)优化农村人才结构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农业逐渐呈现新业态发展格局,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对农村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逐渐向复合型人才需求转变,而涉农高职教育能够培育复合型人才,满足粤北地区人才需求。在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技术技能更新快,对农村人才终身学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高职教育为农村人才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平台,促使农村人才不断优化知识技能结构。

  二、涉农高职教育服务粤北地区乡村人才振兴的困境

  (一)战略意识缺乏,重视程度不够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粤北地区涉农高职教育发展战略意识缺乏,重视程度不够,如部分地方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主要关注乡村经济、乡村基础建设等,没有处理好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缺乏战略意识;部分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不够重视,资金投入有限,未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促进作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涉农高职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但有的高职院校缺乏战略思维,未抓住发展机遇,紧跟时代步伐,调整发展方向,将高校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有效融合。

  (二)人才培育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缺乏吸引力

  粤北地区经济条件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高职教育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充分结合本地区乡村的人才需求,造成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与本地实际所需人才不匹配,未能有效服务本地经济发展;二是由于部分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地方人才市场吸引力有限,加上多数人向往去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发展,导致本地人才紧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也限制了高职教育发展;三是粤北地区总体工资水平相对较低,返乡就业创业人员较少,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人才引进困难,导致粤北地区高职教育向高质量发展受限。

  (三)校企、校村合作平台有限

  个别高职院校因缺乏校企、校村合作的动力机制,导致很多合作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产学研没有有效衔接,培养的人才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本地经济发展需要。企业对校企合作也缺乏动力机制,很难真正融入实践教学中。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企业会增加人力、时间等成本,实习生的工作质量也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实习生实习完后不一定会留在企业工作,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损失,从而影响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部分高职院校与乡村的合作仅仅是浅层次的合作,项目也有限,且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繁华市区,离乡村较远,高职院校下沉到乡村的时间较少,未真正扎根乡村,合作效果一般。

  (四)统筹协调管理机制缺乏

  涉农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但很多高职院校都各自为政,自行与地方政府开展合作,管理松散,没有与政府相关部门构建统筹协调机制,没有统筹涉农高职教育、农村等方面的资源,结合当地实际,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资源利用最大化。部分高职院校在助力地方乡村人才振兴时,管理松散,下沉基层开展帮扶时间有限,未能深深扎根农村,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强,以谋利为目的,流于表面的人才培养,只求培训过程,不求培训效果,没有真正达到为农村“造血”的目的。

  三、涉农高职教育服务粤北地区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路径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涉农高职教育发展带来了“春天”,同时也带来挑战。涉农高职教育在服务粤北地区时,须深入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对高职教育的需求,结合粤北地区的特点,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提供教育服务,做到精准服务粤北地区乡村人才振兴。

  (一)提高站位,做好服务乡村振兴规划

  乡村振兴是国家重大战略,高职教育应站在国家层面谋划乡村人才培养方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粤北地区各地级市都有高职院校,必须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优化高校发展战略,调整服务方向和工作重心,把高职院校工作与乡村振兴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高校在教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深化校企、校村合作,协同育人,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全面发展。

  (二)加大教育投入,确保乡村人才培育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习近平总书记也一直把教育工作放在心头,多次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粤北地区虽是广东省的欠发达地区,但是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意识到发展高职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反哺作用,意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应该理顺涉农高职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关系。位于清远的省职教城是一个良好典范,在清远市的积极推动下,校地、校企对接不断加强,省职教城人才高地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高校与清远市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摩擦出火花,如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积极推动清远“粤菜师傅”工程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粤菜师傅;积极与连州等地方政府合作,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培训”“农业经理人培育”“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村官班学历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等项目,培育了多类乡村振兴人才。因此,粤北地区政府应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确保涉农高职教育经费充足,这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需乡村人才;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的实力和吸引力,形成良性循环。

  (三)完善体制机制,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发展

  粤北地区政府应进行政策引导,鼓励当地高职院校和企业加强合作,完善动力机制,给予高职院校和企业相应优惠政策;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转变高职院校、企业、农村等单位的发展理念,让他们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认识到他们与乡村振兴之间的紧密关系,激励他们深入到农村农业,齐心协力为乡村人才振兴奉献一份力量。

  粤北地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统筹当地高职院校、企业等各方面资源,使涉农高职教育在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作用最大化,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争取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高职教育、企业等优势资源,开展结对帮扶,如高职教育帮扶,利用珠三角发达的高职教育资源开展帮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高职教育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不断提升粤北地区高职教育的综合实力。

  四、小结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之路,而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是重要支撑,而实现乡村人才振兴需要发展高职教育,需要高职教育培养乡村人才队伍。业以才兴,功以才成,有了人才才能使粤北地区产业、文化、生态、组织等建设有序开展,推动粤北地区高职教育发展对实现粤北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促进广东省高职教育均衡发展。

  [本文系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巩固扶贫成果服务乡村振兴协作联盟课题“涉农高职教育在粤北地区乡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途径研究”成果;2022年清远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粤菜师傅’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研究——以清远市为例”(项目编号:QYSK2022114)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