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课智慧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技术,它不仅要求教师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与精湛的教学技巧,是教师专业修养与个性品格的表征。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门艺术,是“为人”与“人为”的艺术。育人仅靠知识与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智慧,因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1]。伴随智慧教育理念的出现,专家学者和一线思政教师开始重新审视高校思想政治课,认为高校思想政治课应该是知识与智慧并重、道德与智慧共存、技能与智慧同在,追求高校思想政治课智慧教育模式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方向。

  一、智慧教育的涵义

  1.智慧的内涵

  怀特海认为:“尽管知识是智育的一个主要目标,但是有一个比知识更有价值、更伟大、更居于支配地位的目标,古人把它称之为智慧。”智慧看似很玄,看不见、摸不着,却时常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深受古今中外教育家、哲学家的推崇与追随。正如恩格斯所说:“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对于智慧的解读见仁见智,孔子认为:“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苏格拉底认为:“智慧即是在不断加强对自我认识的过程中,去寻找和探索永恒的真理,以寻找最髙层次的善。”[2]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智慧是人们通过学习掌握知识,并运用掌握了的知识,去判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是非和问题的一种能力。”[3]可见智慧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让人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发现“真”,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悟到“善”,在追求“真”与“善”的过程中感受到“美”,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开启美好人生。

  2.智慧教育的内涵

  智慧是教育追求的主题,教育是智慧生成的手段,智慧教育一方面是对纯知识性教育的否定,是教育目的的变化。另一方面是人的智慧与人工智能融生的教育,是教育方式的改变。当智慧教育侧重于为获得智慧而教育时,是强调教育目的,是一种价值追求;当智慧教育侧重于以智慧方式来教育时,是强调教育方式,是一种教育手段。

  从智慧生成的角度来看。怀特海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人的智慧的生成。克里希那穆提在《一生的学习》中提到,“正确的教育,意指唤醒智慧,培育一种完整的生活”[4]。靖国平教授认为:“所谓智慧的教育,是以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培养人的智慧品质,引导人过智慧的生活的教育。”[5]斯腾伯格认为教育要“为智慧而教”,教育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平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之道。

  从智慧教育的方式来看。“智慧教育实质在于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移动技术等智慧技术构造智能化教育环境和平台,其所谓的智慧实质上是技术的智能化。”[6]智慧教育实质是信息技术与教育主流业务的深度融合,是数字化教育系统智慧化水平的提升。从早期的电化教育到今天的智慧教育,技术持续在对教育产生影响。多媒体、VR、AR等技术的运用,网络学习、线上教学等都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拓展和提升,是智慧的教育方式。当然只有人的智慧在教育中得以充分绽放才是真正的智慧教育。因此,真正的智慧教育就是唤醒学生智慧的教育,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和成人之道,使学生成为一个融智慧信仰、智慧人格、智慧生活于一身的教育。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智慧教育的内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了教育的主要思想,即智慧认知、智慧做事、智慧做人以及智慧共处。智慧教育理念让我们重新思考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内容,以实现智慧与生命同行,智慧与知识同在,智慧与道德共存,智慧与技能共生的目的。

  1.生命智慧教育

  吴卫东教授认为,生命智慧“是人们坦然面对生活的决心和勇气,是创造性地解决生活难题的能力”。人对生命的认识,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人和其他生物一样,都要进行新陈代谢,经历生老病死。但人与其他生物不同,人不仅要维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在极其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观察、思索、判别和选择,这需要智慧。高校思想政治课智慧教育就是要帮学生想明白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态度及人生的价值等问题。

  首先,人生目的的教育。每个人都对“人为什么活着”和“人该怎样活着”的问题形成一定的认知。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的有限和短暂,才显得人生的弥足珍贵。大学生理应严肃认真地思考人生,努力领悟人生的真谛,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实现有意义的人生。人生目的决定了人生道路,规定了人生方向,决定人所从事的活动。智慧教育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奋力进取,不断开拓人生的新境界,实现辉煌智慧的一生。

  其次,人生态度的教育。人的生命或长或短、或悲或欢,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可幸福是要奋斗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每个人在为生命而奋斗时会遇到很多困难与挫折。智慧教育是要教会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生活的不易及奋斗的意义,用心去品味生命的过程,对生命充满激情与感恩。同时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既能顺势而快上,乘风而勇进;也能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不能得过且过,游戏人生;也不能好高骛远,浅尝辄止,要调整心态,磨炼意志,始终保持蓬勃朝气、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让人生变得绚丽多姿。

  最后,人生价值的教育。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目的,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如何处理生命中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得与失等问题,这关系到一个人对人生价值的看法。智慧教育要教育学生自觉地把个人之小我融入社会之大我,不为狭隘私心所扰,不为浮华名利所累,不为低俗物欲所惑,能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大学时期每天都在长身体,长智慧,每天都有新收获、新期待,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不断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启发学生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中提升人生境界,实现人生的价值。

  2.信仰智慧教育

  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信仰是最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智慧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生就是奋斗的一生,要使生命富有意义,就需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这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即使前进的道路曲折,也具有披荆斩棘、锲而不舍的动力。

  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奋力拼搏,才能中流击水,抵达理想的彼岸。科学的信仰既是指引人们穿越迷雾、辨识航向的灯塔,也是激励人们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风帆。坚定科学信仰,追求远大理想,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与前进动力。

  教育出有信仰智慧的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有信仰智慧的大学生会立下鸿鹄之志,能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为之坚持不懈、努力奋斗。习近平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员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与源泉,也是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灵魂。大学生信仰智慧教育是教育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准确把握时代发展潮流,竖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为人生指导前进的道路与方向。

  3.道德智慧教育

  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最高价值目标,而道德智慧是这一价值目标的核心。《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管子戒》说:“道德当身,不以物惑。”道德智慧教育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全面发展为目标。所以,重视大学生的道德智慧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更加自觉地崇德向善。

  大学生道德智慧教育主要从知、情、意、信几个方面加强道德教育,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并从崇德向善的实践中不断提升道德品质。首先道德智慧教育要加强道德认知教育,包括各种道德理论与知识,尤其是社会主义道德理论和知识、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的内容。其次是道德情感教育,大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就是要亲近真善美,抵制假丑恶,体验道德的愉悦,追求高尚的快乐。通过对道德的尊崇,真正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心悦诚服的自律准则。再次是道德信念教育,从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过程中,道德信念表现为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一种精神,是用来克服道德行为过程中困难的毅力。坚定的道德信念可以帮助学生远离干扰、避免懈怠、战胜诱惑,最终学生可以在砥砺中前行,在拼搏中进取。

  4.技能智慧教育

  技能智慧是理论智慧的升华,它是一种实践能力,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准则及要求内化为内在的思想道德品质,并作用于人的实践,技能智慧是学生在实践中显现出的一种能力状态,如在政治信仰上,学生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自觉按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行事的能力;在思想道德上,学生学会积极思考,辨别善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自我反省,检验和发现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并及时对它们进行抑制与克服的能力。

  科学技术给高校思想政治课注入了新的元素,并推动着教学环境的创建、教学方式的变革。技术蕴含着巨大的技能智慧,高校思想政治课智慧教育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吸收技术的利好因素,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科学技术在教学上体现了无穷魅力,也激起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与探索。学生不仅具备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工作、生活的能力,还具有辩证地分析科学技术给自身带来利弊的能力及自我约束、自己管理的能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智慧教育的策略

  智慧教育的价值追求是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真、善、美”又是其价值追求的重要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上,学生进行着社会政治文化活动与交流,其课程的内容和性质,决定了教师只有追求“真、善、美”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智慧。

  1.用“真”提高学生的智力

  教育是一个“转识成智”的过程,教育又是真实存在的活动,拥有客观存在的教育者、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还促进学生心理能力与智力能力的发展,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培养“真人”,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生活中我们要有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人们崇尚真,真是教育的生命,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真知,言之是真物,悟出是真理,因为无真不美,如罗曼·罗兰所说:“真实是人生最罕见的美德,只有真实,才会有内心的充盈和坚定的自信。”“真”是学生智慧获得的前提。

  高校思想政治课包含相关学科的知识,如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内容,教师应讲清楚这些理论知识强大的道义性、内存逻辑性、客观真理性及实践性,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无穷魅力、巨大震撼力和强大说服力,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变化、人格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并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成为生活中真正的智者。

  2.用“善”激活学生的情感

  善是思想政治课智慧教育的理想境界,是“真”的升华,也是知识转化为智慧的重要因素。《论语·述而》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老子》有“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左传》有“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思想政治课智慧教育要善于用“善”,教师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化学生,把对学生的爱投放到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之中去,把真诚含在认真倾听学生的话语里,把智慧藏进善意的玩笑中,让学生悟出生命与生活的智慧之道。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当其感不至,则情不深;情不深,则无惊心而动魄,垂世而远行。”罗曼·罗兰说:“真诚,只有大的真诚,才能把人引向崇高。”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教师要善于把情感蕴藏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强大的感染力,学生对知识不是机械的接收,而是理智的选择与内化,这一过程需要情感与智慧的参与。教师的情感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更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因此,追求真理与智慧的教育要求教师重视情感教育,这就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智慧教育的“至善”之境。

  3.用“美”感染学生的心灵

  真是美的基础,善是美的前提,美是真与善的追求,也是人类不懈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美学认为:美是主客体对立统一的理想关系的感受性显现。美的事物是理想内容与其感性形式的和谐统一。乔治·桑塔耶纳在《美感》一书中说:“美使我们与世界打成一片。”美是智慧的最高境界,教师应按美的规律来教育学生,达到智慧教育的目的。

  真正的智者不仅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还要有优雅的审美。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智慧之人,既要会学习,爱生命、爱生活,还要自信开朗,爱国、爱民,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这需要美的教师用美的人格魅力、美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呈现美的教学内容,最终达到美的教学目标,培养美的大学生。首先教师要美,不仅要有外在形象美,如服饰美、仪态美等,更要有美的修养和学识等内在美。其次教育内容要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理论性强,但内容的内涵与目标是美的,教师要善于用美的语言、美的方式、美的人格让内容以美的内涵与形式呈现。再次教学手段要美。教师要把先进的技术引入到教育中去,改变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开启新型教学模式,让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最后培养具有人格美、心灵美的学生,让学生成为“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并能自觉地跟党走,听党话。

  参考文献:

  [1][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三联书店,2014:56.

  [2]王天一.外国教育史(上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9-40.

  [3][美]杜威.人的问题[M].傅统先,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4.

  [4][印]克里希那穆提.一生的学习[M].张南星,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57.

  [5]靖国平.关于智慧教育的几点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0(6):4-8.

  [6]安涛,李艺.智慧教育的“器”与“道”[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3):41-46.

责任编辑: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