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陈春阳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改革探讨 ——以工程管理法律法规课程为例

  一、引言

  在防疫新常态下,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既是唯一的有效手段,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教学方式。慕课、直播教学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随着网课的开展,基于教学实践也引发了一些思考:利用信息技术把课堂搬到线上,隔着屏幕和网线,面对远在千里之外的学生,依旧讲解PPT教案是否就是新常态下教学的有效方式?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是否只能实现这些?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新常态下信息技术能为高职院校的教学带来的效用远不止线上课堂。特别对于原本比较枯燥乏味的科目,信息技术是提升教学质量、推进教学创新的有效手段。如何运用好信息技术和线上多元的教学内容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探讨的教学创新改革课题。下面以工程管理法律法规课程教学为例,展开相关的探讨。

  二、工程管理法律法规课程传统教学的现状

  1.课程特点分析

  工程管理法律法规课程是一门围绕工程管理实施需要,进行普法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工程管理离不开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与执行,高职院校想要培养符合工程管理职业需要的毕业生,懂法守法是职业要求与从业前提。

  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没有专门的工程管理法律体系,因此工程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较分散,涉及众多的法律法规。尽管是普法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但诸如《建筑法》《安全生产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该课程和其他法学课程类似,课程内容相对沉闷、需要记忆背诵的内容较多。同时由于学生缺乏工程管理实践经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学生较难很好地运用课程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学生以理工类的专业为主,对本课程偏管理、文科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抗拒的心理。

  2.传统教学现状分析

  (1)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

  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课时相对偏少。要完成众多的课程内容,课堂教授是较便捷的方式。同时,由于课程内容枯燥,学生自学存在一定的困难,自学的积极性也不高。课堂讨论能加深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掌握,但受限于课时,只能在一两个重要的知识点开展,但学生的自主参与度不高,需要通过考核或加分等手段激励。

  (2)以法条等知识点讲解为主,案例分享为辅

  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均决定了法条解释等知识点是教学的重中之重,知识点的讲解是案例分享的基础和前提。知识点的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并建立一套理论准则。而案例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弥补实践经验不足所带来的学习问题,同时案例也是知识实际运用的重要检验方式。

  (3)以传统书面习题作业为主,多元探讨实践为辅

  课后通过书面习题作业进行知识加固,如选择题、案例分析等。这类作业趣味性一般,但作业量适中、易于评价。小组实践或模拟演练等多元探讨实践类作业,趣味性较高、对知识点应用要求高、对学生素质要求亦较高,评价却较一般作业难,因此往往较少采用。

  三、新常态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1.慕课(MOOC)等视频教学内容

  目前视频教学内容几乎涵盖常规学科的课程,部分基础课程还有多个不同版本,部分视频教学更是源自国内知名高校的名师。如果课程内容和视频教学内容基本一致,那么可以挑选其作为课程教学材料之一。

  视频教学内容可以供学生反复观看,学生可以控制播放的节奏。同时视频教学的缺陷也是明显的。预先录制的视频,与学生互动较少,只注重利用多媒体方式“教”,而且面向广大的学生群体进行无差别地教,无法顾及学生间的学习差异。

  2.超星学习通等综合类教学平台

  综合类的教学平台,除了拥有电子图书、报纸文章以及中外文献等电子数据资源和学校课程资源供学生学习,还融合了学习小组讨论、课程签到、在线直播、学习情况统计、作业布置及批阅等众多教学功能。

  教师借助这些综合教学平台,可以掌握班级以至每位学生的学习时长、作业情况,统计作业题的答题情况,从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工具批改作业和分数统计功能可以提升效率。然而,平台提供的工具无法完全避免学生刷学习时长等不良情况。同时,教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平台上,方能发挥平台效用。

  3.腾讯课堂等线上直播教学软件

  直播教学软件是新常态下催生的信息技术手段,最大程度地提供近似面对面教学的虚拟环境,甚至比面授课堂更能清晰地呈现教学PPT、教师的教学板书给每一位学生。直播教学软件可以双向实时连线进行语音和视频沟通,也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在聊天室留言和沟通。比面授课堂更优越的是提供课堂练习答题情况统计。教师可以根据练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及时调整课程内容。

  然而直播教学软件对设备、网络等配套设施要求较高。网络速度和学生使用的设备情况均会直接影响直播教学的效果。同时对教师讲授要求较高,既要熟练使用软件,生动地讲授课程内容,还要及时关注聊天室问题留言或学生连线请求,更要时刻关注自身网络连接情况和设备运作情况。可能需要有在线或线下助教的情况下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直播教学的效果。

  四、工程管理法律法规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的设计探讨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是成长在信息化社会的一代,尽管不是每个人均拥有电脑和智能手机,但至少拥有其一。同时院校内硬件设施也有一定配备,校园网和无线网覆盖的情况也较好。这些都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和应用环境。下面以工程管理法律法规课程为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改革的设计探讨。

  1.利用电子资料和视频教学内容丰富课前教学趣味性

  以综合教学平台为主要信息化教学载体,提前一周利用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和预习作业。利用综合教学平台自身或视频教学内容平台丰富的电子资源,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对应的课外材料和延伸材料,特别是时事热点、法律法规更新情况、最新的法律案例等。同时材料不再局限于文字,可以有更丰富的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将生活时事的最新热点和课程内容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材内容滞后和更新不及时的时效性问题。

  2.利用教学平台和软件增加课中教学互动性

  首先,每次课安排一个小组,轮流汇报预习的课程内容,时间控制在5-10分钟。由所有小组成员介绍小组学习过程中发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如何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点。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或提问,并由汇报小组回答。

  其次,由教师结合教学平台发放和回收的学生调查问卷,对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知识讲解。即使是面授课堂,也可以利用直播教学软件,将教案分享至每一位学生的电子设备上。同时利用软件的课堂练习功能,实时完成全员的课堂练习,并马上清楚学生的答题情况。

  再次,利用相关生活中法律事件作为案例,让学生代入至法律事件的当事人身份,按小组进行10分钟讨论。把讨论结果在综合教学平台或直播教学软件上提交和展示,小组间则可以利用平台进行互评或投票。

  最后,针对部分合适且重要的章节内容,如招标投标法的相关内容,通过组织辩论赛或表演情景剧的方式进行活动教学。将精彩的辩论或表演情况录制成小短片,上传至教学平台,发起点赞或投票等方式增加学生参与和创作的积极性。这类活动能全面考核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3.利用教学平台强化课后教学的反馈性

  课后利用综合教学平台发布和提交作业。通过学生作业的情况反馈,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其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为作业情况较差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材料或将其作业发回重做。

  法律法规是具有体系化的知识内容。因此每个章节结束后,教师安排思维导图作业,让学生自己总结回顾章节内容,有利于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和脉络。利用综合教学平台进行交叉互评,提供学生相互学习的空间,同时让学生养成自我总结思考的习惯。

  五、结论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不仅有利于将教师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放于课程内容设计,也有利于成长于信息化社会的新一代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拓展学习内容。

  要使上述课程教学创新改革实现良好的效果还需要更多的教学实践,同时也需要学校对课时、学习评价、教学考核等方面做更多灵活和弹性的处理,也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和更高的自我学习追求。课程教学创新改革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师生在教与学都做出努力,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实践进行检验和改善。

  参考文献:

  [1]栾莉舒.高职院校法律逻辑学课程改革初探[J].法制博览,2020(27).

  [2]游翔,王晓婷,许辉,孙鸿鹰.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以“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33).

  [3]王孟,毛维国,任凤琴.“N+4+3”慕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0,32(6).

  [4]陈战利,刘亚珩,杨非,黄小华,刘振中,詹健.浅析《建筑法规》课程教学改革[J].四川建材,2018,44(12).

  [5]高园圆.高职建筑业法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8(06):156-157.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项目(项目号:202052)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