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阐释句子,实现有效论证

  2022年深圳一模语文试卷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世界乒乓球运动因发展严重不均衡而险些被移出奥运大家庭。这也是一枝独秀的中国队面临的危机。2009年开始,中国主动为他国培养人才,比如,分享训练成果,吸引外籍选手参加乒超联赛,派教练和运动员赴海外执教、打球,等等。中外选手的对决从此变得更精彩了。但外国选手在一些国际大赛中战胜中国队,又引发了国人的担忧。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回应:“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也会变得更强大。再说,国乒的底蕴和厚度是其他国家无法超越的。”中国乒乓球在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同时,也让自己始终站在世界之巅。

  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道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先从两名同学作文中的问题段落说起:

  段落一:无惧强敌的挑战,才是真正的强大。【观点句】国乒队正是由于对自身实力的充分自信,因此愿意为他国分享训练成果、培养乒乓人才。倘若国乒队一味以碾压对手的胜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那么这种实力是要打折扣的。只有勇于战胜强打的对手,方显国乒的强大实力。

  段落二:帮助对手亦是帮助自己。【观点句】俗话说:大才能容纳,小只能容忍。帮助对手需要广阔的心,只有这样,你才能正视对手,打开心胸去帮助他。在帮助对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复习自己所教的知识,而且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若对手对你所教的知识提出质疑,你反而获得了一个审视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

  这两个段落都来源于2022年深圳一模语文试题的学生作文。段落一是典型的“论点+事例(论据)”的论证结构,这种结构的弊端是论据与论点的脱节,导致论证失败。段落二的弊端是论点与事例(论据)若即若离,同样导致论证失败。类似的论证缺陷在我们同学的日常写作中比比皆是,并且不少同学直至高考都没有纠正过来。出现这种缺陷的原因在于同学们把单纯的列举事例等同于论证,实际上议论文的本质是说理文,余党绪老师说:“事实本身并不能自动地说明道理,因此‘援事’还得‘析理’。”即我们应该对事理进行理性分析和阐释。这里的“事实”指的就是作文中出现的“事例”,“事例”不会自动论证观点,我们只有通过分析论点,搭建事实论据和论点之间的桥梁才能实现有效论证。

  比如:论证“我们应该多吃水果”这个观点。按照段落一的“论点+事例”结构,其论证思路应该是这样的:中国××名人经常吃水果,××国家的人经常吃水果,身边的××同学经常吃水果,所以我们应该多吃水果。显然这样的论证难有说服力,是一种失败的论证。那么如何弥补这种论证的缺陷呢?

  按照“援事析理”的思维,我们首先应该对“水果”的特性进行分析,然后可以借助“……意味着……”支架写一个阐释句就行了,比如:

  因为水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果糖和水分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一般而言,多吃水果意味着及时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对人的健康大有裨益。正如中国××名人经常吃水果,××国家的人经常吃水果,身边的××同学经常吃水果,所以我们应该多吃水果。

  在这个过程中,论证的灵魂句子是“多吃水果意味着及时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对人的健康大有裨益”,而后面的事例只是起到强化论证的作用。

  因此,说理首先必须分析事理,分析事理可以借助阐释句。

  如何写阐释句,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找准阐释的对象

  阐释的对象指的是材料或者观点句中的核心概念,考生应该准确把握这些核心概念。

  例1:段落一和段落二的段落核心概念是“强敌”或者“对手”,所以应该对这两个概念进行阐释。我们可以这样造句:“强敌(或者对手)存在的意义之一是提醒我们时刻保持竞技的状态”或者“强大的对手很大程度能够倒逼我们不断努力”。

  例2:针对“跨越苦难,方能成为强者”这个观点句,我们可以利用核心概念“苦难”写一个阐释句,“苦难存在的意义是锤炼我们的意志,锻造我们的品质,培养我们的韧劲”。

  第二步:确定阐释的角度

  1.阐释意义

  “意义”简单讲是指某一事物的作用或价值。

  例1:“强敌(或对手)存在的意义是提醒我们时刻保持竞技的状态”,这个阐释句就是从“意义”的角度来阐释的。又如针对2022年新高考I卷作文,我们可以阐释“本手”的意义:“本手是围棋的基础,精研本手的目的是夯实棋艺的根基,本手意味着沉潜、静气,需要耐住寂寞与枯燥。本手是为妙手蓄势,看似进展缓慢,实则以小成聚大成。”

  例2:针对2022年全国乙卷“双奥之城”作文,我们从“跨越”的角度先写一个观点句:“跨越的步伐推动历史的巨变”,然后从意义的角度来写一个阐释句:“中国的跨越式发展已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但这些奇迹不是用来炫耀,更不是为了让自己躺平,而是用来告诉所有的奋斗者:任凭世事多磨难,吾辈奋发勇向前。”

  意义既有正面意义,也有负面意义。

  例如:参考2022年新高考I卷作文题,我们可以从反面来阐释“本手”的作用:“忽视本手不利于达成妙手,反而容易落入俗手。”

  2.阐释性质

  “性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

  例1:针对段落一的论点,我们可以这样来写一个阐释性质的句子,“无惧强敌的挑战是一种勇敢的行为,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一种宏大的气魄。”这个阐释句把国乒队和对手分享训练的行为看成是“勇敢的行为”“积极的心态”和“宏大的气魄”,这些要素构成了国乒队的伟大。

  例2:同样参考2022年新高考I卷作文题,我们可以阐释“妙手”的性质,“妙手是灵光乍现的神来之笔,其本质是本手的凝聚与升华,意味着顿悟、创造、突破以致妙不可言的境界,它可遇而不可求。”

  例3:关于黄文秀殉职于脱贫事业的感人事例,我们可以提炼这样一个观点:“唯有奉献,才能助力精准扶贫。”然后针对“奉献”,从性质的角度来阐释:“奉献的本质是爱和付出。”

  第三步:搭建阐释的支架

  阐释的支架由核心概念和句式组成,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写作内容来确定核心概念和句式类型,如右上图所示(图标中的N代表核心概念):

  角度支架意义1.N的意义是/在于……

  2.N对……有作用/有助于(不利于)……

  3.N是为了……/N目的是……

  4.N能促进/推动/增强……

  5.N为……埋下隐患/种下恶果/导致……失败性质1.N是……

  2.N的本质是……

  3.N不是……而是……

  4.N……意味着……例1:针对“审美能带给人精神上的满足”这个观点,可以从意义的角度来写阐释句:“审美的意义在于给人感官世界享受的同时,也能丰盈人的精神世界,是人向上向善、仰望星空的云梯。”

  例2:针对“在乡间绘出绚丽画卷,离不开乡村生活的滋养”这个观点,可以从性质角度来写阐释句:“乡村生活意味着当事人要融入农民生活,参与农村实践,体察农村世情。”(改编自2022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用青春描绘美丽乡村新图景(暖文热评)》

  当然,论证的方法和技巧有很多,利用阐释句来实现有效论证的方法可操作性强,而且阐释句促使同学们深入思考观点中的核心概念,不仅能有效规避材料和论点脱节的弊端,从而提升论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且还能使文章论证更严谨、更有深度,达到有效提高作文得分的目的。当然,阐释句体现的是论证思维的强化与升格,阐释的角度和支架也不仅仅限于上面提到的这些,同学们可以根据本文的操作策略,在日常写作中不断练习、巩固、反思和总结,推陈出新,收获会更多。

  【本文为2020年度中山市专门课题“统编教材中的写作教学实践研究”(编号:Z2020009)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廖宇红

  (上接第28页)

  =(2-1)e1+22,如图3所示.

  图3当a>(2-1)e1+22或a<-(2+1)e1-22时,直线y=a与曲线y=g(x)分别有两个交点,即函数f ′(x)恰有两个零点.

  故a的取值范围是(-∞,-(2+1)e1-22)∪((2-1)e1+22,+∞).

  点评:本道联考题实际上是2022年全国高考数学乙卷第21题的改编,将条件“f(x)恰有两个零点”变为“导函数f ′(x)恰有两个零点”,思路和解法跟高考题类似,但运算量明显增大,属于较难题. 法1是将f ′(x)=0“一分为二”变成g(x)=h(x),再看曲线y=g(x)和曲线y=h(x)的交点情况,数形结合处理问题. 法2则是将f ′(x)=0变为a=g(x),其中a为参数,再看曲线y=g(x)和直线y=a的交点情况,数形结合处理问题. 函数的零点问题是近几年高考对“函数与导数”解答题考查的高频考点、失分点和区分点.这种问题有思维的高度、分析的深度和运算的难度,必须加强训练.

  训练题9 :已知函数f(x)=aln(1+x)+xe-x,a∈R.

  (1)若曲线y=f(x)在点(0,f(0))处的切线方程是y=2x,求a的值;

  (2)若f(x)的导函数f ′(x)恰有两个零点,求a的取值范围.

  解析:(1)因为f ′(x)=a1+x+(1-x)e-x,所以f ′(0)=1+a.

  因为曲线y=f(x)在点(0,f(0))处的切线方程是y=2x,所以f ′(0)=2.于是,1+a=2,故a=1.

  (2)由f ′(x)=a1+x+(1-x)e-x=0,得(x2-1)e-x=a,x>-1.

  令g(x)=(x2-1)e-x,x>-1.用导数知识可以得到g(x)=(x2-1)e-x的图像,如图4所示.

  图4

  因为g(0)=-1,g(1)=0,g(1-2)=(2-22)e2-1,g(1+2)=(2+22)e-2-1.

  当(2-22)e2-1

  故a的取值范围是((2-22)e2-1, 0)∪(0,(2+22)e-2-1).

  以上六大考向中的8道例题和9道训练题,很好地体现了导数运用中常见的数形结合法、分类讨论法、参变分离法、一分为二法、构造函数法等等.其中“构造函数●导数求解”是解题的主旋律.不难看出,这些试题结构新颖、覆盖面广、综合性强,逐步向导数应用的深层次考查. 在高考专题复习中,必须加大训练、加大研究、加大感悟,突破“函数与导数”压轴题或半压轴题这道关.

责任编辑: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