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内容概述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最近两年,文言文客观题里的“概述”题,呈现明显变化:一是打破“概括+分析”的选项设计模式,依文设题,选项表达自由。二是概括性降低,选文偏重叙述的,选项以叙述分析为主;选文偏向议论的,选项以转述观点、看法为主。考生解题,进行题文对照的侧重点,也随之发生一些变化。

  下面,结合2022年高考真题和名校模拟题,谈谈解答文言文内容概述题的思路与技巧:

  1.比对观点、评价

  比对观点,指将选项转述的人物观点、作者观点与原文相关内容进行对照;比对评价,指将选项转述的人物之间的评价、作者对人物的评价与原文相关内容进行对照——通过对比,确认选项的正误。

  【选项】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2022年全国乙卷)。

  【原文】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节选自《说苑·贵德》)

  误解观点。原文“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意为“怎么能靠这些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呢”,故选项“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错误。

  【易错提醒】解答观点类试题,要关注两大易错点:一是人物自身观点的概述,与文中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二是人物(或作者)对他人观点、做法的评述是否正确。

  2.比对人物

  比对人物,就是比对选项对人物在事件中的作用,事件进程中的心态、情感,或者选项对人物性格品质的概括等,与原文的相关内容是否相同。

  【选项】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2022年新高考Ι卷)

  第二空,由前文容易得知,本空填写的是“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的危害。由前一个分句中的关联词“不但”可知,本空应该以“而且”开头。再结合后文“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可知,这种不健康的减肥方式会生病,给人的身体带来伤害,进而影响健康。因此本空可填“而且会影响身体健康”。

  第三空,本空讲的是通过不吃晚饭来减肥的人恢复吃晚饭之后出现的情况。由后文“甚至比以前更胖”可知,在恢复吃晚饭后,有些人出现了“反弹”,而“甚至”所表示的程度更深,因此本空应填比“比以前更胖”程度稍浅的后果。不吃晚饭的目的是减肥,恢复饮食后,有些人虽不至于更胖,但应该也减不了肥了,会出现不再掉秤,或者恢复“原貌”的情况。因此本空可填“就会恢复以前的体重”。

  3.C引号是直接引用。A.表示反语;B.表特定含义,“厚障壁”并非实指厚厚的墙壁,而是虚指父子之间存在厚厚的隔阂;D.表示特殊含义,指中国传统建筑的规则和惯例。

  4.①而不是鞭打牛呢②父母教他礼仪③今天你对孩子严格管教

  ①通过前后文我们不难理解出,牛不好好耕地,通过舜鞭打自己的行为,言下之意是责任并不在于牛,再通过后面“因为牛走得不对,是人没有引导好”,也可验证出,因此应当填“而不是鞭打牛呢”;②这里是一个并列成分,“父母教他”是不变的,通过“识大体”我们可以看出,应当是“礼仪”方面,因此连起来就是“父母教他礼仪”;③通过“明天”,我们推导出应当是“今天”开头,通过“有实现理想的能力”我们可以看出,应当是家长严加管教孩子,所以结合起来就是“今天你对孩子严格管教”。

  责任编辑廖宇红【原文】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张冠李戴。“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错误,根据原文“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可知,是魏王希望孟尝君出使诸侯搬救兵。

  【易错提醒】解答以人物为命题点的客观题,在题文对照时,忽略选项对人物陈述的关键词易导致错误,如人物行为、行为过程的陈述词、人物性格、品质、事迹的陈述词、人物的心理、情感、态度的陈述词等。

  3.比对关系

  比对关系,即将选项陈述的人物与人物、人物与事件、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与原文相关内容进行对照,看有没有发生变化,如人物与人物之间原施受关系颠倒,人物与事件的因果关系错置,事件间的关系杂合等。

  【选项】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

  (2022年全国甲卷)

  【原文】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误解施受关系。“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错,原文“西德于秦”,意思是“(楚国)在西面对秦国施有恩惠否”。

  【易错提醒】解答以关系为命题点的客观题,要注意两点:因果关系,特别是把次要原因说成主要原因;二是事件关系,多个事件有先后顺序、有条件结果,属于不同的人物、阵营所为等,不可杂合。

  4.比对时间、地点

  比对时间、地点,就是比对选项陈述的人物、事物相关的时间、地点与原文的相关内容是否一致。

  【选项】京城副留守刘琦,听说金人南下侵宋,舍舟疾行三百里,抵达顺昌,询问陈规兵马粮草之事,准备与之共同防守京城。(2022年河南郑州5月第三次质量检测)

  【原文】绍兴十年二月,以刘锜为东京副留守。闻金人败盟南下,(刘)锜与将佐舍舟陆行,先趋三百里,至顺昌城中。谍报东京已降,知府陈规见锜问计,锜曰:“城中有粮,则能与君共守。”规曰:“有米数万斛。”绮曰:“可矣。”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顺昌柘皋之捷》)

  混淆地点。“准备与之共同防守京城”错误,根据原文“闻金人败盟南下……至顺昌城中。谍报东京已降,知府陈规见锜问计,锜曰:‘城中有粮,则能与君共守。’”。

  可知,刘琦此时在顺昌,与陈规谋划共守的城池应该是“顺昌”,而非“京城”。

  【易错提醒】解答以时间、地点为命题点的客观题,不可忽视选项中的时间、地点词,特别是时间、地点词与相关人物、事件的对应关系。

  5.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

  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就是比对选项陈述内容,与原文相比,有没有增加(无中生有)、删减(遗漏信息、归纳不全)等情况。

  【选项】刘球直言敢谏,奋不顾身。皇帝听信王振的话,兴兵征讨麓川,刘球上疏直言己见,而遭王振忌恨,后又上疏暗讽王振独断专权,最终被王振的爪牙马顺杀害。

  (2022年福建泉州毕业班5月质量监测)

  【原文】初,球言麓川事,振固已衔之。钦天监正彭德清者,球乡人也,素为振腹心。凡天文有变,皆匿不奏,倚振势为奸,公卿多趋谒,球绝不与通。德清恨之,遂摘疏中揽权语,谓振曰:“此指公耳。”振益大怒。属指挥马顺杀球。球死数年,瓦刺果入寇。景帝怜球忠,赠翰林学士,谥忠悠,立祠于乡。

  (节选自《明史·刘球传》)

  无中生有。“后又上疏暗讽王振独断专权”错误,根据原文“德清恨之,遂摘疏中揽权语,谓振曰:‘此指公耳。’”可知,是彭德清陷害刘球“暗讽王振独断专权”。

  【易错提醒】解答以添加、删减为命题手段的客观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归纳不完全,遗漏部分信息的选项,如条件、原因归纳不完全等。

  6.比对关键词语

  比对关键词语,就是比对决定选项陈述内容正确还是错误的关键词语,与原文内容是否一致。如多义词语,在文中的临时意义,代词指代的对象、范围,表现人物情感、态度、观点的词语,表示事件进程、结果类词语的理解等。

  【选项】汉文帝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没有什么事情比农业更重要,而农民要缴纳农田的租税,表明鼓励发展农业的政策没有得到落实。(2022年安徽皖南八校5月联考)

  【原文】六月,诏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文帝轻刑重农》)

  误解词语。原文“其于劝农之道未备”中的“未备”意思是“不完备”,整句话意为“说明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还不完备”,而非选项表述的“没有得到落实”。

  【易错提醒】解答以关键词语为命题点的客观题,理解“关键词”,不可脱离语境。一是根据语境,理解其临时意义;二是根据语境,确认其与其他相关人物、事件的关系。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掌握了概述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再辅以适当的训练,就能比较顺利地解答此类试题。

责任编辑:廖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