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命题趋势,强化诗词解读训练

  一、命题趋势

  2021、2022年高考语文八道诗歌鉴赏题的命题特点分析列表如下:

  综合上表可知,近两年全国卷和新高考卷古诗词鉴赏题有主要特点和建议:

  1. 朝代上,作品都是唐代和两宋时期的诗词

  复习时建议要回归教材,研读、背诵必背篇目中的唐诗宋词(诗),体会和熟悉唐宋两代诗词的写作题材特点、情感特征和写法;积累一些唐、宋代表性诗人以及时代背景、民族精神、情感特质方面的资料。

  2. 主题上,体现“立德树人”的新课标精神,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代主旋律融合

  当代很多治国思想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复习中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时代精神相关的古代诗词进行重点训练,并适当归类整理。

  3. 考点上,基本集中在理解诗句内容、赏析艺术手法、理解诗词思想情感态度三个方面

  建议备考的重心要聚焦,集中精力整合梳理这三个方面的知识,训练相关答题技能。

  4. 问题设置上,有兼具深度和隐秘性的命题倾向

  如,2021年新高考I卷杨巨源的《寄江州司马》,问题要求理解诗歌第二句含有的“委婉劝告”的含义。题干中并未直接点明考点,但这道题的本质是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问题设置用语较为隐晦,考点指向性弱化,增加了审题的难度。

  当然,问题无论怎样隐晦、转折,其实都没有离开“理解诗句内容、赏析艺术手法、理解诗词思想情感态度”这三个考点,所以,复习重心依旧是: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态度方面的知识整理、答题思路方法的训练。

  5. 关联教材

  考点设置直接与教材内容关联,增强与教材的直接联系。比如,2022年全国乙卷选用王勃的《白下驿饯唐少府》,问题要求与教材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这两年关联教材的高考命题趋势日趋明显。

  建议复习时要回归教材,重视对教材中古典诗词的仔细品读,尤其要重点理解、背诵其中的名句,熟悉、理解注释中出现的史实、典故、神话、人物、语言现象、文化知识等。

  6. 考查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

  如,2022年新高考I卷选用魏了翁的《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一词,问词中谈到了哪些做人的道理。涉及到一些如辛勤劳作、追求幸福、自食其力、长幼之序、天理人伦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

  建议复习时要坚持对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积累,梳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方面的知识,尤其要加深对诸如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贵和尚中的中庸思想、刚柔相济的坚忍精神、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仁者爱人的人道精神等儒家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

  二、备考重心

  读不懂,这是很多同学做不好诗歌鉴赏题的主要原因。在复习过程中要重点训练“字斟句酌”读懂诗词的能力。

  读懂古代诗词要学会“八看”:

  (一)看标题

  标题蕴含许多重要信息:揭示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如2022年新高考II卷的《示儿子》;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如2020年新课标I卷《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等;暗含情感信息,如2022年新高考II卷《送别》;表明诗歌的题材,《白下驿饯唐少府》(送别诗)、《从军行》(边塞诗)、《山居秋暝》(山水田园诗)等;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如2022年全国甲卷的两首宋诗《画眉鸟》《画眉禽》、2020年新课标III卷《苦笋》(托物言志)。

  (二)看题材

  同类题材的古典诗词往往情感接近、手法相似。对不同题材类别诗歌的题材内容、表现对象、常用手法、思想情感等知识要整理,要熟悉。

  要重点关注下列三类题材的诗词:1. 边塞诗,表达思想情感以爱国主义为主,表现将士英雄气概、抒发保家卫国的豪情等;2. 咏史诗,思想情感一般为抒写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和高尚品格,表达见贤思齐的愿望和决心等;3. 劳动诗,主题往往是表现劳动的乐趣、劳动的艰辛,赞美劳动精神等。这三类题材的诗歌跟高考“立德树人”的命题要求和时代精神关系较为紧密,所以近年来在高考中选用的比较多。另外,咏物诗、送别诗、思乡诗也考查得比较多。

  要重点关注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主题的山水田园诗、即景抒情诗,因其符合当代中国发展理念,命题选用的可能性很大。

  (三)看作者

  不同的诗人,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时代,诗歌的风格、思想情感、精神气质就迥异。以此切入对诗歌的理解,思想情感就比较容易把握。备考中,对代表性诗人、词人的诗歌风格、人生际遇、时代特征、精神特质等知识信息要积累、整理。

  诗风方面: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恬淡优美、苏轼的豪放旷达、李清照的凄婉清丽、陆游的雄放流畅、辛弃疾的沉郁豪放、陶渊明的简洁含蓄等。

  作者人生境遇方面:被贬、失意时的作品,感情往往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或者对朝廷不满、内心愤懑,或寄情山水;客居他乡时的作品,感情往往是思乡怀亲之情、羁旅之思;国家落难、陷入动乱时的作品,感情往往是收复失地、思念故国、亡国之痛、国仇家恨、感时伤世、壮志难酬等。

  (四)看注释

  凡注释都重要,往往暗含着理解诗句、思想主旨的关键信息,一定要仔细阅读。注释一般涉及与诗人思想情感密切相关的写作背景,暗示思想情感和语言风格的作者信息,降低阅读难度的关键词语的解释、诗句包含的典故、诗人的人生际遇介绍等。

  (五)看意象

  意象是古代诗词鉴赏艺术与情感的密码。古代诗词,往往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意象寄情,以意境取胜。

  复习时要对古代诗歌常见意象进行系统化整理,明确它们的文化意涵。如,梧桐象征凄凉悲伤,草木常用于感慨兴衰兴亡、物是人非,莲花常用来表达爱情,芭蕉常与孤独忧愁联系,月与鸿雁常引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杜鹃与鹧鸪象征凄凉哀伤,寒蝉表示悲凉哀怨,流水表示时间流逝等。

  (六)看技巧

  阅读古诗词,能判断和分析表达技巧,就能理解诗人写法特点和写作意图。

  比如用典,大凡用典,必有深意。诗人借用典故,借助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语句抒写诗人的思想情感。典故都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对理解诗句主旨很重要。如:青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指读书人,有人才之意;黍离,语出《诗经·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等。这是考查思想文化素养的一个着力点。

  要对古诗词常用的表达技巧进行系统性归纳整理,明确表达技巧的概念、特点、作用、专门用语、典型例子等。高考常考的表达技巧有:抒情方式方面,考得比较多的是“间接抒情”,包含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修辞手法方面,考查较多的是比喻、夸张、拟人、借代、双关等;表现手法方面,考查比较多的是抑扬结合、想象和联想(虚实结合)、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象征、用典等。

  (七)看关键词

  首先是要抓“情感词”。如愁、怨、恨、思、忆、忧、悲、泪、闲、孤、独、欣、喜等。比如2021年全国乙卷辛弃疾《鹊桥仙·赠鹭鸶》上阙结尾句“要我欣然一处”,“欣然”是表喜悦、欣喜的情感词,此句表达了人在自然中的欣喜愉悦之情,抒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其次要抓“景物语”。就是要重点理解修饰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暗含诗人的思想感情,如2022年全国乙卷王勃的《白下驿饯唐少府》的颈联“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两句,以“低”和“隔”来描写饯别场景,营造出迷离感伤的意境。

  另外,要抓情态虚词。如:但、却、惟、仍、又、只、空、尚、犹等。2022年新高考II卷李白的《送别》尾联“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空”字写出了诗人看友人远去、内心茫然若失的依依不舍之情。

  (八)看试题

  意思是借助阅读诗词后面的题目、选项、问题来帮助理解诗歌。这种方法叫“以题知文法”。诗歌鉴赏题的选择题往往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意思是其他三项都是正确的,从中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来拓宽对诗歌的理解。如2021年全国甲卷陈师道的《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后面的选择题:A项点明了诗歌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B项点明了颔联两句,也点明了修辞手法,暗含了诗人的情感态度;D项点明了诗歌中人物的精神风貌和处世态度,以及诗人情感倾向。通过这些选项的表述已可对诗歌的主要内容、艺术手法、主旨情感有大致了解。

  另外,有些题目的题干本身就有一些内容理解上的提示。如2022年新高考?玉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的问题有“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这样的表述,直接点出了最后两句的大意和全词的主旨。

  三、阅读实践

  务必练就“字斟句酌读诗词”的本领。以2021年新高考Ⅰ卷的古代诗歌鉴赏题为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 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 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 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16. 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如何“字斟句酌”地读懂这首诗?

  (一)看标题。“寄”,寄送,投寄。标题点明了投寄的对象是“江州司马”,即白居易,很容易联想起教材中的《琵琶行》有“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本诗应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所作,结合注释①,可判断第15题A项“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的说法是正确的。题目点明了这首诗的体裁是酬赠诗,点明了酬赠的对象,也暗示了写作的时间、人物所处的地点环境等。

  (二)看题材。从标题和“寄”字可知,这首诗的题材是以诗酬和,体裁是酬赠诗。古人往往以诗交友,以诗表达思念,表达对亲友的关怀勉励。由此可大致推测出此诗的思想情感范围,再结合具体诗句的理解,可以明确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朋友身处困境的关切以及希望朋友积极奋进的劝勉之意。这有助于我们对第16题有关主旨情感的分析和解答。

  (三)看作者。杨巨源,不熟悉的诗人,也没注释,可忽略。但读了全诗及其后面的题目之后可知,杨巨源是白居易的好友。白居易的人生际遇以及所处时代的特征、精神特质的相关知识可以辅助理解这首诗。

  (四)看注释。这是一个贯穿整首诗阅读过程的环节。注释①点明了酬赠的对象是白居易。第二句“惠远东林住得无”,看注释②可知,惠远是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这里用典,以高僧惠远点出白居易被贬后所住环境的佛学宗教氛围;“住得无”,则表明了诗人对白居易谪居寺庙的关注,其实也委婉地劝告朋友不要过分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心志。注释③解释尾联的“莫谩”为“不要”之意,“雨花社”指的是佛教讲经的地方,这一联直接表达了对朋友的劝勉,希望朋友不要因为现在境遇不好就消极地沉迷在佛道之中,还是要坚持“平步青云”之志,积极求进,前途是光明的。从注释②③可知,第二句与尾联是存在关联的,有呼应和铺垫的作用,这就与第16题问答题理解第二句“委婉劝告”意思的要求直接相关。

  (五)看意象。颈联“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由写景转到写人,写白居易此时的境遇。关键在对“离鸿”和“病鹤”两个意象的理解。远在江州的白居易如离群的鸿雁,在岁末不得还家,只能与亲友题诗相赠;又如孤独的病鹤一般难再飞举,望向长安的宫阙,却因天遥地远难以望见。由此判断第15题C选项是正确的。

  尾联收束全诗。“青云依旧”中的“青云”即“青云之志”,是一个有特殊文化意涵的意象,诗人借此鼓励朋友要坚持“平步青云”之志,积极求进;而“依旧”则鼓励朋友你的前途是光明的。由此判断,第15题D项说“诗人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的说法是正确的。

  (六)看技巧。从结构上看,首联以设问起笔,引出抒情对象和环境的介绍,统领全诗,暗含对友人的关切、思念之情,并与尾联写劝勉友人不要沉迷佛事、要积极奋进之意相呼应,作铺垫。能判断出这首诗在结构上的这一特点,是准确回答第16题的关键点之一。

  从修辞上看,多处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颔联“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用“湓江”“庐峰”这两个意象写想象中的江州的美妙之景。其中把“湓水”比作衣带,描绘了湓江的曲折萦绕之美。读懂了这一点,可以判断选择题B项中所言的使用“一衣带水”典故的说法是错误的。“一衣带水”是“比喻仅隔一水,极其邻近”的意思,而这一联没有表现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所以,第15题的答案是B选项。

  颈联,把远在江州的白居易比作离群的鸿雁,把白居易比作“病鹤”。第二句用对比,突出香炉峰是庐山中最美的。这一联写白居易贬居之地的胜景,暗含有不可沉迷之意,与尾联的直接劝勉友人的用意切合。

  从表现手法上看,第二句用了“惠远”高僧的典故,暗含委婉劝勉之意,尾联则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劝慰之情。这也是全诗的主旨,是回答第16题分析第二句的“委婉劝告”这一意思的关键点。

  (七)看关键词。这首诗出现了一些“情感词”,如“寄、离、孤”,蕴含诗人或描写对象的思念之情、孤独之感;有一些富有表现力的“景物语”,如:“胜”写出香炉峰之美;“离鸿”的“离”,突出了离别、隔断、无所寄托的哀戚情状;“病鹤”的“病”字,“天遥”的“遥”字,写出了友人当前生活与前途的忧困之境,让人不胜悲戚。还有修饰描写情态的虚词,如“莫、依旧”,表明了诗人劝诫的情感态度,希望友人不要灰心、前途光明的激励之意。这一点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准确地理解全诗的主旨,有助于回答第16题。

  (八)看试题。从诗歌后面的题目来看,选择题的选项点出了诗歌的写作时间、与《琵琶行》有关的背景要素、白居易的人生理想和诗人的写作意图,问答题则指出了诗人劝慰友人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15. B(具体分析看以上“读懂”过程中的划线句子)。

  16. ①“劝告”是全诗主旨,诗人在尾联用“莫谩”“青云依旧”等词语直接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第二句“住得无?”委婉表达了对白居易出入佛寺的关切,含蓄劝诫友人不要消极避世;③第二句提到僧人和寺庙,为尾联的“莫谩拘牵雨花社”的直言劝告做了铺垫,暗相呼应。

  以上阅读是对全诗整体理解的过程,综合抓住了诗歌的标题、作者、意象、注释、题材、表达技巧、情感语、景物语、情态虚词、试题内容提示等所蕴含的信息,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写法有了较为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可确保有效解决后面的选择题和问答题。解读的重点就是这两年高考的重要考点——诗歌内容的理解、艺术手法的分析和思想情感的揣摩。

  四、总结

  古代诗词鉴赏题的复习:首先,要把握近年高考命题趋势,明确复习的方向、重心,积累掌握相关的古诗词知识和鉴赏方法;其次,要重视和深化诗歌解读能力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有针对性的适量的答题技巧和语言组织训练。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确保对诗词鉴赏问题的解答表述精当到位,言之有据,言之有物,从而达到最好的答题效果。

责任编辑:廖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