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和培养思想

  在国家教育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培养基本的学科素养”成为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定位。《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程就是学生通过在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思想政治基础理论常识,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和辩证思维方法,培养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正确作出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养成社会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养基础。这明确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要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着力体现和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

  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缺失的现状

  (一)课堂教学目标无法体现核心素养要求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主流还是重知识点,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也就是说,在成绩的导向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中,教师教学的重心普遍放在对课本的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上,而且这个运用集中在如何做题方面。因此,许多教师采取的是传统的知识灌输式的课堂,这造成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没有做到三维目标的统一,而忽视了一些能体现和培养核心素养的诸如社会调查、辩论、探究性学习等的教学方式,也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主动引导,造成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缺失。

  (二)课堂教学内容标准缺少核心素养的内容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内容标准主要还是集中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的基本概念及方法,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等方面,追求的是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经常存在书本内容原则性、理论性较强,而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学生一般通过记忆等手段来接受,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办法结合在一起,这样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但高中政治科教学受高考的影响依旧根深蒂固,教师课堂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泥潭,教师做出改变的难度较大。

  (三)课程标准中缺少明确的教学与课程资源建议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建议仅仅强调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缺少如何提高学生能力的建议。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课程标准具备指导教学的重要作用,除了在教学内容、方式等方面做出指导外,还应该基于现实核心素养的要求,详细组织教学建议和课程资源使用建议等内容,这样才能有效指导教师合理使用教材,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素养。因此,在设计政治学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应该本着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全面地从学科素养的角度提出建议和方向,真正为一线教师课堂教学活动做出明确指引。

  二、体现政治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课堂教学构建

  (一)课堂目标彰显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和规范性要求,课堂教学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学情,是培育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统一。因此,课程目标的设置应凸显政治核心素养体系,优化原有课程标准制定的思路和方向,以培育学生政治核心素养为指向,确立提升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课程理念。

  核心素养的体现,在于要把政治课堂的三维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比如《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教学目标是:“深入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明确我国分配制度及其合理性;通过剖析分配制度,提高学生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深度体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落实效率、公平和分配的基础上,通过按劳分配等制度的讲解,引导学生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同时通过案例的剖析,引导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性对待现实生活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法守法用法,把对制度的认识落实到公共参与的行动上,在公共参与中形成、落实、升华,从而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二)课堂内容渗透核心素养

  课堂内容的设计是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要发挥教学的引领作用,既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深度”,又要注重结合学生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温度”,做到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知识讲解由浅入深,由课本到现实,通过有课本的知识对学生的思维、智慧形成冲击挑战,引领学生对现实进行探索。教师要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在思考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想和认识。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通过与现实的结合比对,养成基本的人文素养,达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层次目标。

  1. 课堂内容既要紧扣课本,又要联系学生实际。紧扣课本,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要求之一,多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验,对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配置、语言文字、版式设计等方面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多次的更新使得政治教材更加完善,知识的系统性较强,同时,教材也是高考的重要依据。因此,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教材进行。但是,在注重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教材的变化与社会新形势的变化存在差异性,书本和现实的反差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出现了“书本内容正确,但现实实际情况滞后;实践不断发展,书本逐步滞后;书本一元化,现实多元化;书本概念抽象,疏离现实;书本内容简单,社会现实复杂”等状况,这会使学生难以学以致用,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政治课的实效。因此,在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时候,既要紧扣教材,又得尽量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在完成书本教学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2. 课堂内容既要重分析,也要重实践。在现实高中教学中,我们的一些教师还是习惯于轻车熟路,较普遍地沿用“教师讲解,学生接受”这一模式,重点放在对某些原理、观念、概念的理解分析。“上课记,下课背,考试套框架”的现象仍较普遍的存在。这样的思想政治课,面对一代敏感、务实、求新、求知、主体意识鲜明的中学生,政治课教学就会成为空谈,学生也无法在课堂中提高核心素养。因此,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知识点的分析讲解应该多结合社会实际,多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剖析,或者是让学生根据课本知识点来分析身边的事例。这样,既能达到掌握知识点的目的,又能让学生参与到政治生活中,锻炼学生的政治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教学方式培养核心素养能力

  好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导学生的重要手段,因此,选用良好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参与到政治生活上去,才能让他们通过课堂来更好地提高素养。

  案例教学法是在思想政治课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它能让学生更有参与感,更能锻炼学生的核心意识。例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课的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法,先给学生提供一个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非遗保护部联合多部门开展“非遗故事”,以网络直播的形式,通过主持人与非遗民间艺人的访谈,挖掘传承人学艺继承发扬保护的感人故事,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吸引网友参与互动,展现非遗的魅力这样的案例,让学生来剖析。学生通过剖析案例,先明白了传统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同时又明白了可以用创新的方法来传承,甚至在传承过程中怎样辩证“扬弃”。这样,剖析的过程既可以增加学生的政治认同,又能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也认识到公众参与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

  课堂辩论法是锻炼学生理性思维和法治意识的重要抓手。现实教学中,因为高考压力,很多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还是采用老一套的知识灌输、题海提分的策略,因此,课堂教学方式也是比较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学”的模式,一些诸如辩论赛、分组讨论等方式在高中教学,特别是备考教学中被认为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等。其实,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尤其是课堂提供辩论的方式,是提高学生政治素养的最好的途径。在《民主监督》这一节课,我给学生提供一个城管没收占地经营的小摊贩的视频,引导学生就城管的做法是否正确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我发现通过辩论,很多学生从“城管为什么是对的”“为什么不对”慢慢过渡到“对在哪里,错在哪里,如何做更好”。这样,学生的理性思维慢慢就培养出来了,同时,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同城管执法,这又达到了引导学生树立政治认同和法治意识的要求,另外,通过辩论,学生还引申到自己在面对这样的事情时,可以如何去给城管提意见,给小摊贩提建议,如何去正确发挥民主监督的权利。

  (四)考查方式体现核心素养

  作为高中生,高考是影响课堂教学的根源因素,目前政治学科的学科评价方式单一也是影响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的深层原因。现在的高中教育,虽然在讲素质教育,但评价手段仍然是应试,知识点的记忆,考纲的把握依然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更多的是追求逻辑的严谨、答题方法和技巧的训练,而最终体现教师教学水平学生能力水平的,依然是分数。因此,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考查方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变更也是不可忽视的。

  总而言之,如何提高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每个高中政治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当前的教学中,我认为应该从每一节课开始去引导和培养,从课堂目标的确立到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额选择,再到课后的考查评价,只有每一个步奏都能体现学科核心素养,才能真正通过课堂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

责任编辑: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