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守教坛,小家育大爱

四代守教坛,小家育大爱

  雷海彬(二排左一),中共党员,现任职于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全国模范教师、广东省小学特级教师;曾祖父雷震潜,曾任湖南省蓝山县第一中学校长;祖母赵曼蓉,韶关市始兴县石人嶂钨矿职业学校退休教师;父亲雷源时(二排左三),中共党员,清远市华侨中学退休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中学特级教师。

  雷海彬的家族,祖孙四代情系教坛,初心不改育桃李:小家大爱,在佛山、中山、清远、江门、韶关、南昌、永州等地,都留下了坚守教坛的身影;一脉相承,诠释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真谛。

  树育人之志

  山峰耸翠、巍峨壮丽、绿水常流的湖南永州九嶷山下,有一所百年历史学校——蓝山县第一中学。这里人才辈出,抗日时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革命工作者,是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光荣之校。雷震潜是学校创始人之一。

  1908年,蓝山县与桂阳、临武、嘉禾三县共设联立中学,每年招生60名。1911年,联立中学停办。次年,热衷教育事业的雷震潜,与彭世俊、邓湘南和黄烈光,出钱出力,一起发动创办蓝山县中学(后更名为“蓝山县第一中学”)。雷震潜担任校长,成为雷氏教育世家的第一代。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赵曼蓉成为蓝山县第一个考进湖南省第三师范学校的女生,成为这个教育世家的第二代。毕业后,不管是在蓝山县楠市的稼坪小学、朱家坪农村小学任教语文,还是在长沙、四川教书,抑或是在韶关市始兴石人嶂钨矿职业学校任教语文和英语、在夜校“扫盲”教识字,赵曼蓉都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教书育人的世界里,用挚爱和热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位母亲不仅作育英才,还培养自己的小孩从事教育,三个儿子都从她手上接过教鞭,终身从教。

  1960年,在始兴中学担任学生会主席、连年评为三好学生的雷源时,与弟弟雷源峙一同进入韶关师范专科学校就读,选择了“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的教育事业。毕业后,雷源时只身来到阳山工作,先后在阳城镇学校教小学数学、初中物理,在太平中学和阳山中学分别教初中、高中数学,1989年调到清远市华侨中学担任班主任和高三年级数学教师。直至2001年1月退休,雷源时连续23年拼搏在高三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岗位上,教学成绩显著。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1989年,师范毕业后的雷海彬来到粤北山区的阳山县阳城镇小学任教,两年后调到雷源时曾工作过的阳山县第一小学(前身为阳城镇学校),与父亲的老同事一同勤恳工作。1993年,她调到清远市新北江小学任教,历任教导处主任、副校长、校长,并于2008年调至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任教至今。教育,是雷海彬从小便向往的:“以后我也要像曾祖父一样当校长”“奶奶,我长大后也要报考师范学校,做有爱心的老师”“以后我要成为比爸爸这位特级教师还厉害的老师”。

  跨越一个世纪,从幼儿园到大学,从班主任、科组长到幼儿园园长、学校校长,从语数英到音体美,雷家祖孙四代共15人扎根教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四代守教坛,小家育大爱

  怀爱生之心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雷家人的教育信条。

  爱是一种矢志不渝,予人希望。

  雷海彬向记者介绍,赵曼蓉在黄均德村校任教时,全校几十个学生,她一个人既当校长又任教师。赵曼蓉依然勤勤恳恳地开展语文、数学等课程的复式教学,她还自掏腰包带生病的学生去看病,帮家中贫穷的学生交学费,只为给当地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业余,她常常免费帮不识字的村民写信。随后,在始兴石人嶂钨矿职业学校教语文和英语时,赵曼蓉利用晚上的空余时间,到夜校开展识字教学,助力“扫盲”。

  “海彬,你带我再去看看漂亮的阳山中学,去听听你爸爸的讲课声;海彬,你是师范生了,过来听奶奶讲过去的教育故事;源时,快跟妈妈分享你们班今年的高考成绩。”退休后的赵曼蓉也不忘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鼓励着子孙在教坛上耕耘。

  爱是一床冬夜棉被,予人温暖。

  “父亲在阳山工作时,冬天经常会把自己、妈妈、弟弟和我的棉袄拿出去,而拿出去的棉袄经常是‘一去不复返’。”雷海彬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雷源时爱生如子,经常自掏腰包资助贫困学生,把生病的住宿学生或废寝忘食的学生带到家里吃饭,为没有足够衣物过冬的学生送去保暖衣物。

  雷海彬清楚记得,1993年一个冬夜里,寒风呼啸,她和母亲抱着暖水袋早早地躲进了被窝。母亲突然问:“老雷,你抱着棉被去哪?”“我刚才去学生宿舍走一圈,有一个学生的棉被又薄又硬,今日天气骤然变冷,学校又在北江河畔寒气湿气重,我怕这孩子冻病,得给他加床棉被。” 雷源时说完,便抱着一床棉被闪出了家门。几天后,这名学生抱着被子来到家里,深情地对雷源时说:“雷老师,您这张格子棉被是我有生以来盖过的最温暖的被子,我一辈子都会记得!”

  事后,父亲对雷海彬说:“一张棉被,一个为人师的小举动,都可能会温暖学生的一生。这就是爱的教育魅力。”

  爱是一生从不放弃,予人向上。

  刚工作时,雷海彬曾教过一名单亲男生小易。小易无心向学,和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起。雷海彬接手后,从关心生活入手,把小易带回自己的宿舍,为他添衣做饭、辅导作业。期间,雷海彬遭受威胁恐吓,半夜宿舍的玻璃窗被足球砸破,木门被一脚踹破。但这不但没有让雷海彬惧怕,反而更加坚定了她教育小易的决心。小易病了,带他看医买药;无聊,陪他谈心游戏。雷海彬把他留在同学集体中,留在自己身边,做好上学、放学的接送工作。渐渐地,小易接受了教育,走上了正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更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2019年9月,刚带完六年毕业班的雷海彬,继续担任六年(6)班的语文教师。班里的小彭是让教师都头疼的学生:语文成绩只有28分,上课剪指甲、吃零食、捣乱纪律,甚至与老师顶嘴……面对小彭,雷海彬一边进行个性化辅导,一边开展思想教育,利用小彭乐于助人的性格,让他帮老师拿教鞭、搬作业,以此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在雷老师耐心的引导和教育下,小彭的语文成绩不断进步,语文期末考试及格了。“小学六年时光,我最感谢的老师是雷老师,因为她一直都没有放弃我,当我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她就表扬我。”2020年7月的结业典礼上,小彭面向全校师生,道出了对雷海彬的感谢之情。

  从教32年的雷海彬从不放弃对学困生的教育,只因父亲的一句“放弃一个学生就等于放弃了一个家庭,放弃一个学生就等于放弃了学生的一生”。

四代守教坛,小家育大爱

  传教学之慧

  “雷老师,你朗读的声音真好听!”“老师的粉笔字好漂亮哦!”“哎呦,小东又踢我了。”“我听不懂什么叫客观规律呀。”这不是真实的课堂,而是雷家人在家里,给刚踏上教坛的雷海彬磨课而进行的模拟课堂。奶奶、父亲、表妹、弟弟负责扮演学生,母亲负责控制铃声,记录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

  教学经验丰富的雷源时,一会举起左手,化身为调皮捣蛋的“小源”,给雷海彬制造各种乱象;一会举起右手,化身为认真学习的“小时”,向雷海彬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一次,雷海彬在试讲课文《揠苗助长》时,板画了禾苗辅助教学,此时,“小源”同学问:“老师,明明说禾苗已经枯死了,为什么你黑板上的禾苗还绿绿的?”“小时”同学接着问:“老师,为什么禾苗会枯死?”这让雷海彬意识到,画图时既要考虑形象性,也要注意科学性;突破“揠苗助长”的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需要对此设置学生讨论活动。

  久而久之,雷海彬练好了教学基本功,提升了教学智慧,课堂体现出学生主体性,教学变得灵动、有趣、高效。雷海彬先后执教镇、县、市、省、国家级的公开课几十节。2016年6月,她到日本同源中文学校执教示范课《畅游拼音王国》,课后学生们围在她身边说:“雷老师,你什么时候再给我们上课?我们很喜欢你的课。”

  为打造深度学习的语文课堂,雷海彬先后开展了“板画与形象教学”“思维导图(脑图)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等课题研究,构建了“课前画脑图预学——课中借脑图研学、思辩——课后完善脑图复习、延学”的思维导图“五步建模”教学模式,革新了常规的古诗文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发展搭建了阶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同时,雷海彬积极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经验,指导莫世文、周丽、冯丽英、魏国营、曹鹏丽、熊欢等20多位青年教师参加市教学比赛并获一等奖,刘颖仪、黄纪东、江仿燕等代表市参加省级教学比赛获二等奖。

  如果把教育看作一份责任,那教育就成了事业;如果把教育看作一份使命,那教育就成了信仰。

  采访过程中提到已经离去的奶奶和父亲,雷海彬的眼里多次闪着泪花。诚然,人的个体生命的存在是短暂的、有限的,但人又总是力图以某种追求去超越个体生命的短暂与有限。雷家人正是通过与教育的相守不离,以教育的信仰超越生命的短暂与有限,在生命的有限与价值的无限的撞击中,燃起熊熊的生命之火。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