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生态校园,办阳光教育 ——记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阳光教育”办学特色

  这是一所充满阳光和生命活力的学校。这里有“阳光教师”“阳光之星”“拇指爸妈”评选,有30个共建单位共同打造的“绿英计划”特色课程,有40个学生社团提供自我展示和发展的平台……近年来,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下称“九十七中”)坚持以“教育生态理论”和“阳光教育理论”为指导,打造出一个犹如生态系统一样和谐健康运转的生态校园。

建生态校园,办阳光教育 ——记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阳光教育”办学特色

凝练办学思想

  九十七中始建于1962年,前身为建联中学,由爱国资本家林志澄、荣毅仁、梁尚立、张云乔等人捐资创办。1969年,学校交由政府办学,改名为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经过50多年的办学实践,在一代代“九七人”的探索和验证下,学校的办学理念越来越清晰,提出“为学生的健康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凝练出“阳光教育奠基健康人生”的办学思想体系。

  顺应趋势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毋庸置疑,学校办学必须顺应国家与时代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九十七中历任校长一直都紧密围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培养人”进行办学的探索与实践。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素质教育是对人的教育,特别是培养、生成人的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而新课程改革则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广州市推行“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改革,要求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以“阳光”为导向,实行多元化评价机制。

  一直以来,九十七中办学遵循学生成长与现代教育规律,“为学生的健康人生奠基”办学理念的确立,既满足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客观要求,也是对阳光评价的真切呼应。

  传承历史

  1986年,九十七中开展职业指导教育,九十年代将健康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安排专职教师授课,发展至今形成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正是基于对教育改革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办学历史的传承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学校的办学理念不断完善——从“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特长”再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特长,为学生走向健康人生奠定宽厚的基础”,最后提出“为学生的健康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

  这一办学理念,既是对学校办学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结晶。

  寻求突破

  2011年6月,林黎华担任九十七中校长。正好遇上学校发展的特殊时期,也是迎接挑战、谋划未来的关键时期。2011年7月,学校接管金碧校区,高中规模急剧扩大,每个年级由原来的6个教学班扩大到12个;2012年8月,接管江南新苑校区,从而形成了“一校多地,三地开花”的办学新格局。

  面临新的发展形势,校长要如何掌舵?

  从教30多年来,林黎华一直以“阳光工作,智慧生活”鞭策自己。近年来,她在继承前辈们的办学思想,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借鉴兄弟学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寻求更加开阔的办学视野。

  她从教育和生态的关系中找到了突破口。

  教育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才兴起的一门学科。人们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来分析与解决教育问题,由此促成了教育生态学的诞生。

  2012年,广州市委提出“海珠生态城”建设构想。位于海珠区的九十七中,学校周边是一片片农田、果园,学校内繁花似锦、绿树成荫,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林黎华看到了九十七中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在办学过程中,她坚持以“教育生态理论”和“阳光教育理论”为指导,培育生态文化,探索阳光教育,从而生成“生态学校,阳光教育”的核心理念,最终凝练出“阳光教育奠基健康人生”的办学思想体系。

建生态校园,办阳光教育 ——记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阳光教育”办学特色

诠释阳光教育

  如今,“阳光”已经成为九十七中的形象代名词。学校实施的“阳光教育”,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构建基于阳光品质培养的学校教育体系的教育。它是对学校办学理念及办学目标的高度概括,包含了九十七中教育的理想、智慧与情怀。

  追本溯源

  追溯“阳光教育”的渊源,两千多年前,孔子曾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其内涵正是“阳光教育”的理念。

  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的周洪宇,是“阳光教育”的倡导者。他认为,“阳光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整个过程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融德于智、德智一体、德智互动的教育模式。

  除此之外,建构主义课程理论、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理论都是九十七中实施“阳光教育”的理论依据。

  林黎华认为,好的教育应该给予孩子如阳光般公平、温暖、明亮、多彩、活力的教育,培养阳光品质,让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孩子在阳光教育下积极进取、自信成长。

  重新定义

  什么是阳光品质?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九十七中通过对全校学生2200份有效的无记名问卷调查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善良、感恩、自信、乐观、勤奋、协作、诚实、创新是学生公认的八大阳光品质。

  林黎华说:“阳光品质是指青少年应具备的诸多品质中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和阳光教育特点,既对他们目前的学习生活起重要作用,又对其人生走向和事业成就高低有极为重要影响的优秀品质。”

  高二学生曾楚乔从初中开始一直就读于九十七中,她认为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学校阳光育人的教育方式,“在九十七中的这些年里,我的收获绝不仅仅是各科的知识,还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受挫后及时调整的能力和一颗热爱生活的感恩的心。”

  校本诠释

  在“阳光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九十七中坚持“为学生的健康人生奠基”办学理念和“爱健勤实”校训,发扬敢为人先、不甘人后的“九七精神”,形成“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家校合作与社会共建”的教育生态。

  “生态学校,阳光教育”的文化价值体系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九十七中秉持先辈办学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着力营造彰显和谐、快乐、活力、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阳光品质,为学生健康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其健康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生态校园,办阳光教育 ——记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阳光教育”办学特色

打造生态校园

  如何将办学理念落到实处?林黎华提出构建一所生态型学校,充分体现整体性、生命性、开放性和共生性的办学特点。它以教育生态学为基础,将学校看作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生态系统,通过全面整合校园内外资源,增进学校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学校与外部之间的协调,维护系统中诸要素的良性互动。生态型学校的构建包括环境生态、德育生态、课程生态和课堂生态四个维度的建设,这四个维度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教育教学生态图。

  和谐共进

  生态文化是学校实施“阳光教育”的土壤与根基。从校训、校徽、校歌、校服、规章制度等方面,到育棋堂、弈趣园、阳光书吧、创客工作坊、多功能活动室、学术报告厅、心理咨询室等特色场室,都彰显了融合创新、和谐活力、生态阳光的特点。

  在每层楼的走廊里、梯级间,设置了不同的走廊画框:把校训和阳光教育特色结合起来,定期展示师生作品。在每个教室门口挂上各班集体照、班级口号和班主任寄语,在每层楼道每幅墙上镶挂以名人事迹为主题的浮雕,还有知名校友、书画家惠赠的书法字画……这些丰富的展品和装饰形成了具有九十七中特色的阳光教育廊道文化,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时刻激励着学子积极向上、勤奋自律。

  为了应对教改新形势和三校区办学管理模式等新课题,从2015年起,九十七中加大智慧校园建设力度。2016年,学校被确定为首批“广州市智慧校园实验校”之一。2017年已开始启用电子班牌、人面识别打卡系统。学生确定选科后实施个性化的“一生一课表”,刷脸打卡走班上课,既便于学生操作,又有利于学校考勤及进行有效的管理。

  近几年,学校全面升级校园信息化环境,从“一卡通”“智慧课室”到“物联网农业实验室”“云智能大数据教学系统”,“互联网+生态九七”建设在班级管理、教学管理、学科教学、融合课堂、家校联系等方面作用明显。

  九十七中构建了和谐共进的环境生态,为培育生态文化、实施阳光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积极向上

  小江同学曾经是家长、老师口中的“叛逆分子”,但在感动父母孝爱月活动中,她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心给父母写了封信。在信中,她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与歉意。她说:“为人子女,我们不但要领悟父母的养育之恩,更要懂得感恩报答,多体会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艰辛……”父母读了信之后也很感动,改变了与女儿的沟通方式,亲子关系有了很大改善。后来,小江同学被评选为“孝爱之星”。

  “孝爱之星”是九十七中评价学生的七颗“阳光之星”之一。学校赋予阳光七色以文化内涵,对应评选“孝爱”“乐学”“进取”“礼仪”“环保”“活力”“协作”的“阳光之星”。

  通过“阳光之星”评选,挖掘出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变得更阳光、更自信、更有活力。这种对学生进行的多元化评价,营造了自主、争先、合作、和谐的阳光校园氛围。每位学生都拥有一本“阳光护照”,获得印章最多的还有机会被评为学校年度“阳光之星”。

  除了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也有对教师的多重激励。学校通过开展“阳光教师”评选活动,在教师群体中评选出敬业、协作、善教、科研、勤奋、活力和成长之星,激励教师主动发展和自觉提高,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

  此外,学校还开办实行学分制考核的“拇指爸妈”家长学校,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与孩子共成长,从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共同体。

  九十七中通过树立阳光形象,倡导阳光服务,打造一支高雅进取的阳光教师队伍,培养一批良好行为规范的阳光青少年,评选一群睿智爱家的“拇指爸妈”,共同缔造一所积极向上的阳光学校。

  适度开放

  学校课程建设应在校本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九十七中针对中学生不同年龄、认知差异等特点,建立了初中“阳光教育”和高中“绿英计划”特色课程体系。

  在初中,开设了爱、健、勤、实四大课程模块,课程内容包括阳光团队活动、阳光“体艺2+1”、学科文化节等。这些课程均立足校情学情,由学校教师及外聘专家共同开发而成,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更关注学生生活、合作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重视学校教育,也重视家庭教育、社区教育。

  在高中,把“绿英计划”高中特色课程作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切入口。该课程由30个共建单位共同打造,包括绿英意识、绿英行动、绿英创新三大模块。实施过程中,将结合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有关的课程,通过必修课、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等形式,培养具备环境、科技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环保、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绿色英才”。

  除了特色课程的建设,阳光学生社团是实施“阳光教育”的又一重要探索。目前,全校有40多个学生社团。学校的阳光社团活动从每年10月的社团招新开始,到次年5月的社团嘉年华活动结束,为学生搭建了施展才华、展现个性的平台。

  学校还利用社会资源,先后与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等多所高校签订校外学生实践基地协议,为提高学生社团活动质量提供了保障。

  “挖掘学生潜在能力,给予学生发展平台,在小到课堂上的个人展示,大到各类丰富多样的赛事中,学生可以激发自己未知的潜能,在这些活动中通过表现自己而得到赏识。”高二学生龙春晓说。

  多维互动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为了应对新课程改革,不断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九十七中积极探究“2P4E”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智慧课堂,以问题作为学习新内容的起点,以“2P”(问题设计和问题引发)去带动“4E”(引入参与、探索揭示、目标落实、反思评价),使“学、教、评”相协调。

  通过“2P4E”生态课堂的探索实践,学校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每年的市、区听课调研中都获得较高的优良率。

建生态校园,办阳光教育 ——记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阳光教育”办学特色

结语

  生态文化是阳光教育的实施根基,阳光教育是生态文化的能量源泉。

  “生态学校,阳光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及在此核心理念下的教育实践,使九十七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特色研训、特色团队、特色管理、特色课程、特色课堂、特色评价,从而推动了学校的特色发展。

  正如林黎华心中的期许一样:“九十七中就犹如一颗生态树,九十七中学子就是这棵生态树上的片片绿叶,我们希望师生在生态校园中沐浴阳光,健康成长,也相信九十七中这棵生态树会枝繁叶茂,长成参天大树。”

  (本文图片由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提供)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