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者的“党建 + 科研”之路 ——访“全国模范教师”高昊

  暨南大学药学院教授高昊,先后入选广东省珠江学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青等人才计划,2019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活性天然产物和中药药效物质研究,忠诚和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在普通的教学科研岗位上全面发展,在基层党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结出了丰硕成果。

青年学者的“党建 + 科研”之路 ——访“全国模范教师”高昊

  29岁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进入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工作,31岁担任药学专业内招生本科班班主任,32岁遴选为博士生导师,34岁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同年晋升教授并担任药学院中药学系系党支部书记,35岁入选广东省珠江学者和国家优青,37岁担任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所长和药学院中药学系系主任,随后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青,40岁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一路走来,青年学者高昊走出了一条踏踏实实的“党建+科研”之路。

  党建不止开会,多种模式创新

  2013年,高昊接任暨南大学药学院中药学系支部书记,带领支部不断摸索、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我们创建了一套立体化、嵌入式的党建工作模式,让每一次支部组织活动都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师有信仰、有政治认同感、有远大理想和信念、有职业规划。”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学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嘱托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中药学系党支部牢记嘱托,将之落实在日常党建工作中。例如,发展预备党员时,组织支部全体党员重走习总书记的视察路线,参观校史馆,听讲解员的介绍,党员轮流发言谈感受,重温入党誓词,提高了组织活动的吸引力,效率也比较高。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周活动”,带领党员在罗浮山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了解东江纵队的革命事迹,参观葛洪博物馆,了解罗浮山中医药文化、葛洪夫妇的医学贡献等。近几年,他们还多次与学校工会党支部、制药企业党支部共建,组织党课、文体活动、团建、产学研交流、茶话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因为党建工作突出,2018年,高昊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高昊工作室”)负责人。2019年,党支部获评教育部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广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时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2019年9月,暨南大学承办了2019年海峡两岸暨港澳中医药青年学者论坛。除常规的会程外,高昊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还策划组织了部分与会专家参观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及入园的代表企业,并进行了座谈。与会学者实地了解了产业园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成绩,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对中医药学和中医药产业的深厚情感和期望,更坚定了中医药学科自信、产业自信、文化自信,更自觉地勇立潮头,砥砺奋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发展,促进中医药产业与文化一带一路建设。

  “有困难找党,有问题找书记。党建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高昊及其工作室一直是这样说、这样做的,在教学、科研、生活等方方面面帮助、关心、鼓劲,为大家排忧解难,让大家精神百倍地投入工作和学习,使支部更有凝聚力。如今,中药学系党支部党员超过30人,平均年龄不到40岁。大家人心齐聚、奋力拼搏,获得“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奖”的提名,支部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人入选国家杰青、1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多人入选国家优青,省部级人才更是频出。

青年学者的“党建 + 科研”之路 ——访“全国模范教师”高昊

  讲台不止三尺,潜心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讲,教育要聚焦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我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始终将总书记对教师的嘱托牢记在心。”高昊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待本科教学和德育思政工作。开设的本科核心课程《天然药物化学》,寓教于乐,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深受学生好评,是学校的精品课程。多年来,他积极参加本科教学竞赛并获奖,也参编全国规划教材,指导的本科生连续两次斩获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创新成果奖”。担任2010级药学专业本科班班主任时,他获评学校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获评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暨南大学首届5A卓越班集体、暨南大学先进班集体和暨南大学五四红旗团组织等。作为主要完成人,高昊参与完成了1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1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

  “我常常跟学生说,付出总会有收获,而且很多事情是塞翁失马、塞翁得马,也就是说,对学习、科研上的失败和困难要有正确的认识。”“我自己是一个比较喜欢思考的人,我特别喜欢问学生为什么,希望他们多思考。问题意识从哪里来?从培养好奇心入手,这是一个人应有的素质。”“我带学生很严,这种严格要求很有用,学生会进步很快,关键在于老师是否真正指出问题所在,告诉他们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落地操作,不空谈。”对于教师这个崇高的职业,高昊有着自己深入的思考,一直引领学生做有信仰、有情怀、懂学习、勤奋拼搏的人。

  科研不止实验,成果服务产业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随着近年来中医药事业的腾飞,中药产业发展迅速,2016年,我国中药工业营收达8653亿元,其中枸杞子的营收过百亿,种植面积19万公顷,从业人口众多。多年来,高昊带领科研团队来到宁夏的田间地头,深入枸杞子产地及相关企业,全面解析了枸杞子的药效物质基础,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发现了枸杞中一类全新的主含小分子成分,命名为“枸杞亚精胺”。当归、鱼腥草等一些常用中药也是团队的研究对象。高昊说:“我希望将科研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将SCI论文写在产业中。我们要把中药学科做大做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学校‘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把中药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近年来,高昊先后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部省课题,近五年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授权专利10余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奖、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中国药学会—以岭生物医药青年奖、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参与完成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担任多本SCI和国内核心期刊的编辑或青年编委,是多个国家级、省级学会专业委员会的副主委。

  用“千帆竞发春潮涌,百舸争流正当时”这句话来形容高昊对党建与科教的热情毫不为过。他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庆祝2019年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握着总书记的手,感觉非常温暖!这是党和国家对我十几年党建科教工作的最大肯定,更鞭策自己不忘初心、奋斗不息。我一直牢记习总书记的寄语,在中医药的教研实践中落实好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勉励指示。”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韦英哲